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定位、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86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超声资料和病理结果。结果超声正确诊断原发性腹膜后肿瘤76例,误诊10例,定位诊断准确率为88.4%;在73例恶性肿瘤中超声准确诊断68例,另5例被误诊为良性肿瘤,其余13例良性肿瘤均诊断正确,良恶性诊断正确率为94.2%。结论超声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定位、定性诊断较为可靠,对其病理类型的诊断也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对原好性腹膜后肿瘤的定位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1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表现结果。11例均做了增强前、后扫描。回顾性分析腹膜后肿瘤的病变特点。结果:根据腹膜后肿瘤的病理类型、解剖分布、病灶形态、大小及密度,病灶与周围器官、血管及周围脂肪间隙的关系,判断其来源部位。结论:CT检查能准确反映病变部位、范围及相邻结构的关系,判断肿瘤是否来自腹膜后组织,做到定位诊  相似文献   

3.
36例腹膜后肿瘤的超声显像诊断与鉴别诊断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36例腹膜后肿瘤患者未确诊前的超声诊断与其经手术、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的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良性肿瘤3例,占8.33%;原发性恶性肿瘤23例,占63.89%;转移性恶性肿瘤10例,占27.78%。其中超声检出腹膜后肿瘤34例,误诊2例,诊断准确率94.44%。声像图特征:多数原发性恶性肿瘤外形不规整,呈低回声,无包膜,内部回声欠均匀。良性肿瘤及转移性恶性肿瘤则多数外形较规整,内部回声较均质,彩色多普勒探测,多数恶性肿瘤血流丰富,转移性恶性肿瘤及良性肿瘤血流信息较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对原发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病例,分析其影像表现。11例行CT平扫,15例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26例中良性肿瘤14例,恶性肿瘤12例。CT正确定位23例(88.5%),正确定性9例(34.6%),其中良性肿瘤6例,恶性肿瘤3例。肿瘤全切15例(57.7%),肿瘤部分切除9例(34.6%),2例行开腹探查仅取活检。结论:CT对于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定位及肿瘤良恶性鉴别具有重要价值,而在判断肿瘤组织类型方面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5.
腹膜后肿瘤的超声诊断及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对不同病理性质的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肿瘤的声偈图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对于腹膜后肿瘤的定位诊断准确率高。对良,恶性肿瘤的鉴别具有较高临床价值。肿瘤的内回声特征与其病理性质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超声对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研究内回声特征与病理性质的相关性。有助于提高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肠道原发性恶性肿瘤的CT定位、定性诊断,并评估CT分期诊断价值。材料方法:回顾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肠道恶性肿瘤的CT表现,包括腺癌10例、淋巴瘤4例、平滑肌肉瘤2例。结果:16例肿瘤CT检出敏感性100%。CT定位正确14例,定性肠道恶性肿瘤13例。三种肿瘤CT表现各有特征,而肠壁增厚和/或肿块为其共同特点;CT分期时对肿瘤局部侵犯及淋巴转移敏感性较差,但特异性很高。结论:肠道肿瘤CT定位、定性诊断准确性较高,CT分期有一定局限性,但CT对肿瘤局部侵犯与淋巴结转移阳性检出的特异性很高,仍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B型超声诊断腹膜后肿瘤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B型超声诊断腹膜后肿瘤,分析其不同超声影像特征,对腹膜后良,恶性肿瘤的诊断。本文超声探测61例均有病理证实对照分析。结果:超声探测腹膜后良性肿瘤准确性为93.5%,恶性肿瘤诊断准确性为96.6%,应用B型超声诊断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腮腺肿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CT诊断腮腺肿瘤的实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肿瘤的CT表现。统计术前CT诊断和术后病理的符合率,探讨误诊的原因。结果 50例中良性肿瘤35例,CT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结节,边界清晰、密度均匀33例;密度不均,边缘不清2例。15例恶性肿瘤CT表现为病灶较大,血缘不清,密度不均。结论 CT能对大多数良恶性腮腺肿瘤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对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价值 ,评价超声检查对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对 5 5例腹膜后肿瘤患者进行B超检查并有阳性发现 ,与手术或病理活检的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良性肿瘤 18例 ( 32 7% ) ,原发性恶性肿瘤 31例 ( 5 6 4 % ) ,转移性恶性肿瘤 4例 ( 7 3% ) ,交界性肿瘤 2例 ( 3 6 % )。其中超声诊断腹膜后肿瘤 4 9例 ,误诊 6例 ,定位诊断正确率 89 1% ,良恶性诊断符合率 6 6 7%。结论 超声检查是一种简便、准确、无创的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0.
嗜铬细胞瘤的CT诊断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CT对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43例(良性40例,恶性3例)经病理证实的嗜铬细胞瘤CT征象并与B超结果对照。结果 肾上腺区肿瘤34例,异位瘤9例(21%)。CT表现:81%(35/43)肿块直径大于3cm。肿瘤实质均显著强化,32例(74.4%)密度不均匀,常伴有坏死、液化、囊变或钙化。良笥病变边界清晰,恶性病变易侵犯邻近组织。CT定位率为93.3%、定性率为88.4%均高于B超(P〈0.05)。结论 CT对嗜铬细胞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具有较高价值,是主要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超声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评价超声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和病理证实的69例腹膜后肿瘤的超声资料。结果:超声对腹膜后肿瘤的定位诊断正确率为85.5%,定性诊断正确率为52.9%。结论:超声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定位诊断较为可靠,对其病理类型的诊断有一定帮助,但有一定限度。  相似文献   

12.
腹膜后恶性间叶瘤的CT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腹膜后恶性间叶瘤的CT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腹膜后恶性间叶瘤4例CT资料。结果 腹膜后单发巨大不均质软组织肿物3例,均伴有大块状钙化,1例瘤内有脂肪密度。多发块状、结节软组织肿物1例,密度均匀。肿瘤复发2例,瘤床复发1例,广泛腹膜种植转移l例。复发灶内均有点状及块状钙化。所有瘤灶的软组织成分增强扫描均有轻一中度强化。结论 肿瘤呈单发巨大不均质软组织肿块,内有大块状不规则钙化及脂肪密度区,应为腹膜后恶性问叶瘤的典型表现。复发肿瘤表现同原发病变。肿瘤呈软组织密度时不能与其他问叶组织肿瘤区别。腹腔种植转移时应与卵巢癌有钙化的种植转移瘤鉴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扫描在腮腺肿块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肿块89例CT表现。结果89例肿块包括:良性肿瘤44例,潴留囊肿7例,炎性病灶8例,恶性肿瘤30例。CT定位准确89例。良性肿瘤和囊肿多表现为轮廓光整,边缘规则,界限清楚(49/51);而恶性肿瘤多表现为轮廓不规则,边界模糊(22/30),和向周围组织侵犯(11/30)(P<0.01);4例结核和2例脓肿病灶周围腮腺组织出现“磨玻璃”样改变,而其他病灶未见该征象。4例腺淋巴瘤表现为多发灶(4/7)。术前CT对肿块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正确率82%(73/89)。结论CT对腮腺肿块定位准确,CT对肿块的良恶性鉴别诊断基本可靠,但组织学的分类价值有限。“磨玻璃”样改变是腮腺炎性团块的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腹膜后良恶性肿块的超声造影灌注特征.方法 腹膜后肿块患者45例(良性组18例,恶性组27例).常规超声检查后进行超声造影,描述病灶内造影剂灌注特征,造影剂进入方式、血管形态级别,比较它们在良、恶性肿块中的差异.结果 良、恶性肿块造影剂灌注存在差异.在造影剂进入方式中,恶性肿块中央型增强占70.37%(19/27),良性肿块周边型增强占72.22%(13/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9).在血管形态级别分析中,良性肿块0级2例,1级11例;恶性肿块2级10例,3级9例,良恶性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06).结论 实时超声造影有助于提高腹膜后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肾占位性病变的误诊原因及CT表现,探讨CT对该类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误诊的肾占位性病变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肾恶性肿瘤13例,其中11例误诊为其他类型恶性肿瘤,2例误诊为良性病变。良性肿瘤5例,均误诊为肾癌。感染性病变3例,其中1例肾结核CT误诊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例肾脓肿CT均误诊为肾癌。结论:CT对肾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具有较大优势,对大部分肿块能准确诊断。但对少数表现不典型的肿块,应行术中冰冻切片或肾穿刺活检;随着技术的发展,各种影像学方法的功能成像均有可能为这类病变提供鉴别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少见纵隔占位病变的螺旋CT表现特征及其病理基础,以提高临床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少见纵隔占位病变的螺旋CT表现,观察和评价肿块内部结构、密度分布、边缘特征、强化特征等CT表现特点及其优势解剖分布。结果:32例少见纵隔肿块中良性22例(68.75%,22/32),恶性10例(10/32,31.25%)。22例良性肿块中密度均匀12例(12/22,54.54%),形态规则16例(16/22,72.72%),边界清楚14例(14/22,63.64%),低密度15例(15/22,68.18%)。10例恶性肿块中密度不均匀7例(7/10,70%),形态不规则8例(8/10,80%),边界不清楚6例(6/10,60%),中等密度6例(6/10,60%)。32例肿块中位于上纵隔12例,前纵隔16例,中纵隔9例,后纵隔11例。良性肿块常累及一个解剖分区(15/22,68.18%),恶性多累及二个区以上(6/10,60%)。结论:不同的少见纵隔肿块具有不同特征CT表现及其好发部位,这与其解剖来源和其组织成分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7.
鼻腔常见肿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鼻腔常见肿瘤的CT表现,了解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的鼻腔肿瘤43例,内翻乳头状瘤12例(其中恶变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2例,鼻腔癌19例.结果 12例内翻乳头状瘤均为单侧病变,12例肿物均位于鼻腔外侧壁,10例良性内翻乳头状瘤中,肿物主要位于鼻腔中后部9例(90%),10例(100%)边界清晰,无明显外侵征象,密度均匀8例.12例淋巴瘤中,单侧病变10例(83.3%),9例(75%)位于鼻腔前部,9 例(75%)侵犯鼻翼、颜面部皮肤,6例(50%)皮下脂肪层消失,骨质侵蚀变薄3例.鼻腔癌19例,单侧病变13 例(68.4%),形态不规则、明显外侵18 例(94.7%),溶骨性破坏15 例(78.4 %).结论鼻腔内翻乳头状瘤、淋巴瘤、鼻腔癌有不同的影像特点,CT扫描有助于诊断及鉴别鼻腔各种常见肿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