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原发性胆囊癌的CT诊断(附5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胆囊癌的CT诊断。资料和方法:对照病理回顾分析56例胆囊癌的CT表现。结果:胆囊壁不规则增厚32%;胆囊腔内结节21%;胆囊区肿块46%;肝侵犯52%;胆管扩张53%;胆结石27%;淋巴转移34%。结论:1、胆囊癌CT分型为厚壁型、腔内结节型、肿块型,各型为病理发展中不同的阶段。2、直接侵犯肝脏及胆管受侵扩散为胆囊癌主要转移方式。3、CT对诊断中晚期胆囊癌及判断浸润范围有价值,尤其是增强扫描。  相似文献   

2.
作者回顾了总结了9例胆囊癌的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检查进行了对照研究。主要CT表现包括:胆囊不规则增厚33.3%,腔内肿块22.2%,肝区和/或胆囊窝肿块44.4%,常伴有胆管系统扩张55.5%,邻近器官受侵犯22.2%。CT诊断早期胆囊癌仍有一定困难,但对中晚期胆囊癌的诊断与确定病变范围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3.
作者回顾总结了9例胆囊癌的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检查进行对照研究。主要CT表现包括:胆囊壁不规则增厚33.3%,腔内肿块22.2%,肝区和/或胆囊窝肿块44.4%,常伴有胆管系统扩张55.5%,邻近器官受侵犯22.2%。CT诊断早期胆囊癌仍有一定困难,但对中晚期胆囊癌的诊断与确定病变范围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胆囊癌的CT诊断(附2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提高对胆囊癌的CT的诊断水平。方法20例胆囊癌,全部经手术、病理证实。全部作CT检查,其中15例加做增强扫描。男9例,女1例。以50-70岁最多见。结果CT表现为胆囊区肿块,胆囊壁不规则增厚,胆囊腔内结节,并常伴有胆囊结石,易发生肝浸润转移及胰头周围淋巴结转移。结论CT是诊断胆囊癌的有效方法,对中晚期胆囊癌诊断及判断浸润、转移范围有明显价值,增强扫描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胆囊癌的螺旋CT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胆囊癌的螺旋CT影像特征。结果:胆囊壁增厚型2例,腔内结节型3例,软组织肿块型5例。肝脏受侵犯5例,淋巴结转移2例,肝内、外胆管扩张2例,合并胆囊结石8例。术前螺旋CT诊断正确率为80%(8/10)。结论:胆囊癌的螺旋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螺旋CT能较正确地确诊,为临床手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王智春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3):3216-3217
目的:分析肿块型胆囊癌的CT特征,提高对肿块型胆囊癌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4例肿块型胆囊癌的CT表现。结果:CT表现为胆囊窝内不规则软组织肿块,胆囊壁显示不清晰,肿块与肝脏分界不清,增强扫描病灶呈不均匀斑片状强化,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炎11例,肝脏侵犯21例,肝脏转移5例,相邻器官受侵6例,淋巴结转移19例,肝内、外胆管扩张14例,腹水5例。结论:肿块型胆囊癌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当其侵犯肝脏时应与肝癌侵犯胆囊相鉴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囊癌的CT表现特征。方法对30例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胆囊腺癌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肿块型16例,其增强特点可用于鉴别原发性肝癌;厚壁型8例,表现为胆囊壁不规则性、非对称性增厚,区别于胆囊炎的均匀性增厚;腔内结节型6例,表现为腔内分叶状软组织结节,横径大于1.0cm,不同于胆囊息肉的表现。结论掌握原发性胆囊癌的特征性CT表现,有助于提高其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孙青 《中国临床研究》2012,25(12):1212-1213
目的探讨胆囊癌多层螺旋CT(MSCT)征象,以提高胆囊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8例胆囊癌的MSCT表现。结果胆囊癌壁厚型8例,结节型2例,肿块型7例,胆囊颈型1例。肝脏受侵犯4例,胆管阻塞2例,淋巴转移8例,腹水1例,合并胆囊炎、胆结石7例。结论 MSCT对胆囊癌诊断及鉴别诊断、分期、术前评估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胆囊癌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CT对胆囊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癌的CT表现。结果 肿块型12例,腔内型8例,厚壁型10例,增强后肿块明显强化,密度不均匀,直接侵犯肝脏19例,累及胆管致使肝内胆管扩张9例,肝转移6例,淋巴转移9例,13例合并胆囊结石或胆囊炎。结论 CT能很好地显示胆囊癌的大小、形态、分型及扩散范围,对临床治疗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对胆囊癌的诊断价值及CT表现。方法收集1998~2005年间经CT检查及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胆囊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壁厚型5例,肿块型3例,腔内型2例。肝脏受侵犯4例,淋巴结转移4例,肝内、外胆管扩张4例,腹水2例,5例合并胆囊(管)结石。结论CT在胆囊癌的诊断中占重要地位,它能发现和显示病变,确定病变侵犯范围及转移情况,对确定肿瘤术前分期,选择治疗方法及判定预后起着重要作用。但在胆囊癌的早期诊断中则有一定限度,尤其是发生于腔肉的微小病变与息内难以鉴别,应密切结合临床及B超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螺旋CT对胆囊癌的诊断率,减少误诊和漏诊。方法搜集38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着重观察其原发灶的CT表现。结果38例胆囊癌术前CT确诊31例,误诊7例。其原发灶CT表现为3种类型:胆囊窝肿块型、胆囊壁增厚型和胆囊腔内结节型。增强后扫描病灶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强化效应明显。结论螺旋CT扫描可较清楚地显示原发灶及其对邻近组织的侵犯和转移,增强扫描原发灶显著强化是其特征性表现。螺旋CT扫描,特别是增强扫描可以为临床提供重要的诊断和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胆囊癌的CT诊断与B超检查结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CT对胆囊癌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32例胆囊癌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诊断结果戌B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2例胆囊癌中,肿块型14例,腔内型8例,厚壁型10例,CT诊断准确率为87.5%,B超诊断准确率为53.1%。结论:CT能较好地显示胆囊癌的类型、大小、邻近脏器受侵范围及转移等表现,且定性诊断估于B超检查。  相似文献   

13.
胆囊癌的CT诊断及对手术指导价值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胆囊癌的CT诊断并分析其对手术指导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癌27例,均经螺旋CT平扫,19例经双期或三期增强扫描,层厚7mm,3mm薄层重建。结果:胆囊癌腔内肿块型3例,胆囊壁增厚型5例,浸润型9例,混合型10例。肝脏受侵犯11例,肝内转移4例,淋巴结转移10例,腹水5例,肝内外胆管扩张6例,合并胆囊炎胆结石7例,胰腺、肝曲结肠、十二指肠受累各2例,胃受累1例。结论:螺旋CT对胆囊癌的诊断、分期及指导手术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14.
胆囊癌的CT诊断及误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CT诊断胆囊癌的价值,分析胆囊癌CT误诊原因,提高胆囊癌CT诊断水平。方法: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胆囊癌CT表现,术前均有CT平扫,其中19例进行了增强扫描。结果:胆囊癌女性多见,男女之比为1∶2.3,好发于50岁以上患者。本组26例胆囊癌CT表现特征可归纳为4型:①胆囊腔内肿块型2例,占7.7%(2/26);②胆囊壁增厚型4例,占15.4%(4/26);③胆囊周围浸润型9例,占34.6%(9/26);④混合型11例,占42.3%(11/26)。合并胆囊结石11例;肝脏直接受侵犯19例;肝内外胆管扩张13例;淋巴结转移15例;肝脏转移8例;累及胰和十二指肠8例;侵犯腹壁3例;侵犯胃窦2例;侵犯肝区结肠1例。CT术前正确诊断率为73.1%(19/26),CT术前误诊率为23.1%(6/26),漏诊1例,血清CA19-9阳性率80.8%(21/26)。结论:CT诊断胆囊癌有重要价值;仔细分析胆囊癌的CT征象和误诊原因,可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胆囊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23例经病理证实的胆囊癌患者的多期螺旋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囊癌主要CT表现为胆囊壁的不规则增厚和结节状突起以及胆囊内的肿块,增强扫描强化明显且持续时间长。结论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胆囊癌的定性诊断及了解胆囊癌的侵犯范围上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胆囊癌的CT诊断及与B超检查结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CT对胆囊癌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收集32 例胆囊癌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对其诊断结果与B超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32 例胆囊癌中, 肿块型14 例, 腔内型8 例, 厚壁型10 例。CT诊断准确率为87-5% , B超诊断准确率为53-1% 。结论: CT能较好地显示胆囊癌的类型、大小, 邻近脏器受侵范围及转移等表现, 且定性诊断优于B超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彩超(CDFI)和CT检查胆囊癌表现的差异。方法:应用CDFI和CT分别检查19例胆囊癌患者,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结果:CDFI表现结节型3例,厚壁型2例,实块型4例,混合型5例。CT表现结节型1例,厚壁型1例,实块型5例,混合型6例。其中CDFI在全部病例的肿块内,11例探及血流信号,CT增强12例,肿块有明显强化10例。结论:CDFI与CT对胆囊癌的诊断正确率较高,CDFI结合CT扫描能无重叠地显示胆囊和胆管局部解剖关系,对于诊断早期胆囊恶性病变CDI有很大优势,了解浸润程序CT检查很有寿命。两者即存在差异又可相互补充,临床合理选择应用将有助于全面了解病情,指导选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胆囊癌肝侵犯的CT诊断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例胆囊癌肝侵犯CT资料。结果:肿块型11例,腔内型2例,厚壁型4例。侵犯肝左内叶5例,肝右叶前段3例,同时侵犯肝左内叶及右叶前段9例。5例侵犯深度〈2cm,12例侵犯深度〉2cm。CT表现为胆囊窝脂肪间隙消失,邻近胆囊窝的肝脏组织内出现不规则形低密度影,边界模糊,胆囊癌肿与肝脏组织分界不清,增强后肝内病灶不规则强化。结论:CT对胆囊癌肝侵犯的诊断及I临床分期、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胆囊癌B超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经B超检查并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0例原发性胆囊癌的误诊原因,其中假阳性25例,假阴性5例。误诊原因有:(1),充满型胆囊结石因弧形光带伴宽声影,掩盖了肿瘤声像不能显示;(2)只满足于发现胆囊结石,对伴有胆囊癌未引起重视,又缺乏多体位、多切面扫查,造成误诊;(3)胆囊不显像,无法判明胆囊的情况造成误诊;(4)将胆囊腔内蛔虫残体的声像误诊为胆囊癌;(5)因胆囊炎症致囊壁增厚且凸凹不平误诊为厚壁型胆囊癌;(6)胆囊腔内除见两块结石强光团外,还可见2.8×1.9cm较强光团但不伴声影,超声诊断为胆囊结石伴胆囊癌,手术证实不伴声影的较强光团系胆囊结石外周包裹了结缔组织所致;(7)B超与CT均诊断为胆囊癌伴胆囊周围癌浸润,手术和病理证实为胆固醇肉芽肿,胆囊壁由于炎症致使增厚并与周围肝组织粘连。  相似文献   

20.
朴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6):9056-9056
目的探讨CT在原发性胆囊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胆囊癌CT特征性表现。结果根据原发性胆囊癌的CT表现,分为肿块型、腔内结节型、壁厚型,其中肿块型最多。结论 CT是诊断原发性胆囊癌的有效方法,对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