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膀胱癌病人回肠新膀胱术后护理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膀胱癌单纯膀胱全切除或根治性膀胱全切除且膀胱颈及后尿道无肿瘤浸润的病人 ,多主张膀胱全切除后行原位回肠新膀胱术 ,术后无需腹壁造口、无需佩带尿袋 ,能从尿道可控排尿 ,与以往各种尿流改道术相比 ,该术极大地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我科1 998年 6月至 2 0 0 1年 5月对 1 6例膀胱癌病人成功地施行了回肠新膀胱术 ,术后护理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1 6例均为男性 ,年龄 5 3~ 85岁 ,平均 6 5 .0岁。均为复发性膀胱癌 ,经膀胱镜病理活检确诊 ,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移行细胞癌。其中 级 1 0例 , 级 6例 ,临床分期为 T2 ~ T3 …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根治性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5例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与改良组(25例),其中对照组行经典根治性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改良组行改良根治性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术中注意对膜部尿道括约肌、神经血管束加以保留。结果①改良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为(265.1±27.8)min vs.(302.4±46.5)min,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为(403.9±156.2)ml vs.(485.3±121.6)ml,P〈0.05。②改良组术后发生并发症12例(4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例(90%),P〈0.01。③两组间最大膀胱容量和充盈期膀胱内压无明显差异(P〉0.05),但改良组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为(22.9±7.6)ml vs.(45.3±12.4)ml,最大尿流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8.3±3.5)ml/s vs.(14.9±3.2)ml/s(P〈0.01或P〈0.05)。④改良组患者勃起功能保留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2.4%vs.46.7%),P〈0.05。⑤改良组与对照组间2年生存率(87.5%vs.78.6%)、5年生存率(66.7%vs.71.4%)和平均生存时间(52.6±8.2)个月vs.(56.9±7.8)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根治性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不仅可达到肿瘤根治目的,而且可明显改善患者储尿、排尿、控尿功能,有效保护患者阴茎勃起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膀胱癌原位新膀胱术后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进行分析。方法对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接受膀胱癌膀胱全切+原位新膀胱术的88例患者进行随访。了解其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术后随访期间共发生肾积水12例(13.6%),肾功能不全9例(10.2%),新膀胱尿道吻合口狭窄12例(13.6%),复发转移13例(14.8%),死亡14例(15.9%),肿瘤相关死亡率8%。尿失禁21例(23.9%),术后尿失禁发生率与性别、年龄无相关性;随访期在1年内与随访期超过1年者尿失禁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60岁以上组与60岁以下组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3年存活率90.5%(38/42),5年存活率70%(14/20)。结论膀胱癌原位新膀胱术后远期效果理想,肿瘤相关死亡率较低,肾功能衰竭是重要的患者死亡原因,术后尿失禁的发生与性别年龄无相关性,尿失禁发生率在术后1年内达到稳定,在随访期内患者死亡率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膀胱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尿道癌复发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膀胱移行细胞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根治性膀胱切除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主要手术方法。膀胱全切术后无论应用肠道原位膀胱替代还是尿液皮肤转向,均有可能发生尿道移行细胞癌。为了及早发现和提高对其治疗效果,本文就有关尿道癌复发的发生率、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有关一些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改良肠道原位新膀胱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组8例浸润性膀胱癌采用逆行法行全膀胱切除后作改良肠道原位新膀胱术,其中6例用改良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2例用改良回肠原位新膀胱做下尿路重建。输尿管吻合用改良Le Duc和粘膜下隧道法。手术时间240-360min。术中出血量300-1200ml,输血5例,输血量200-400ml。术后平均住院18(8-20)d。平均随访14(3-24)个月。全部病人自主排尿,6例昼夜完全控尿,2例白天完全控尿,夜间偶有失禁。肾功能正常8例,电解质正常7例。改良肠道原位膀胱功能良好,是膀胱全切后尿路重建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原位膀胱肿瘤实验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实验是细胞实验和临床实验之间的重要过渡环节 ,实用的动物实验模型在肿瘤的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膀胱原位肿瘤模型由于具有独特的优越性而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青睐 ,其制作方法近来也有了明显的改进 ,本文就目前原位模型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诱导模型自从 1 937年Hueper首次报道用 β 萘胺成功诱导狗的膀胱癌模型以来 ,已经发现了许多能诱导膀胱癌的化学物质 ,但多数致癌剂的效果均不令人满意 ,因为诱导时间太长、肿瘤发生率低和器官特异性差限制了其广泛应用。目前较理想的致癌剂仍只有三种 :N [4 ( 5 Nitro 2 furyl) 2 … 相似文献
7.
目的报告改良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11月12月施行改良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输血情况、手术并发症、新膀胱功能、肿瘤控制情况、生存情况、勃起功能以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本组24例手术均顺利,手术时间240~380min,术中出血量200~1200ml,输血11例,术中直肠损伤1例。术后8例出现早期并发症,其中5例电解质紊乱,1例肠梗阻,2例尿瘘;另有2例真性尿失禁。20例获随访,1例死于肺部感染,1例死于脑梗死,1例死于梗阻性肾功能不全,1例死于肿瘤复发、转移,1例因肿瘤复发、转移而目前在接受放化疗中,15例无瘤生存。术后性功能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生活质量大致满意。结论对于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实施改良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效果良好,提高手术技巧是术后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改良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癌的临床疗效(附12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改良全膀胱切除方法和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膀胱癌患者行改良全膀胱切除术.顺行分离膀胱顶部、侧壁上半部、底部,切断输尿管后改逆行分离。示指紧贴前列腺包膜将前列腺与直肠分开后,向上向外将膀胱颈部侧韧带和精囊尾的纤维束钩于示指掌握之中,切断并结扎。女性患者保留内生殖器及尿道内口。尿流改道采用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并就手术并发症、术后控尿排尿情况、新膀胱容量、影像学和生化检查进行随访,随访时间8~62个月,平均35个月。结果:切除膀胱时间平均80min,术中平均出血450ml。原位回肠新膀胱控尿、排尿良好,术后静脉尿路造影、B超检查未见上尿路扩张,膀胱造影未发现输尿管反流,血生化检查正常,未发现新膀胱或尿道肿瘤复发。结论:改良膀胱切除术-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女性膀胱癌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初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女性膀胱癌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可行性。方法2003年2月~2006年7月,为8例女性膀胱癌患者施行腹腔镜膀胱、子宫、附件全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全麻,仰卧位,头低15°,大腿外展,膝关节屈曲。下腹部置入5个trocar。在髂血管分叉处剪开腹膜,游离输尿管,切断子宫圆韧带、卵巢韧带。沿盆壁向下游离子宫阔韧带,清扫盆腔淋巴组织。离断主韧带、骶韧带、双侧输尿管及膀胱侧血管蒂。于阔韧带基底部切开腹膜,沿子宫颈两侧游离打开阴道穹隆。切开前腹膜反折,游离膀胱前间隙,切断阴蒂背深静脉复合体,膀胱颈下方0.5cm处切断尿道。靠近阴道穹隆处横断阴道并封闭残端。在下腹正中线上做4~5cm切口,取出标本。切口外构建"M"形去管回肠储尿囊,输尿管"插入式"种植于储尿囊。储尿囊回纳腹腔,在腹腔镜下做储尿囊与尿道吻合。结果8例手术时间(344.5±42.1)min,术中出血(373.9±81.3)ml。术后随访6~46个月,平均26个月,其中>12个月6例,半年内均能自主排尿,1例日间偶有尿失禁,1例夜间尿失禁,1例排尿困难。膀胱容量(333.6±40.4)ml。残余尿量0~183ml,(51.2±18.1)m...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8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改良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手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排尿情况、肿瘤控制情况和生存质量等。结果 1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250 min。术中输血量平均470 mL。术后3例出现早期并发症,其中电解质紊乱2例,尿瘘1例。18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时间20个月,1例发生单侧输尿管反流,1例死于脑梗死,1例死于肿瘤转移,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满意。结论改良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手术术式简单、术后并发症少和代膀胱功能好,是浸润性膀胱癌较为理想的治疗术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术后新膀胱尿道吻合口狭窄的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16例男性膀胱尿路上皮癌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新膀胱尿道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及其诊断和治疗。结果本组共15例(3.6%)发生新膀胱尿道吻合口狭窄,Ⅰ级狭窄(17F~22F)5例,Ⅱ级狭窄(〈17F)8例,Ⅲ级狭窄(针尖)2例。9例表现为排尿困难,3例表现为尿潴留,2例表现为泌尿系感染,1例表现为初发的充盈性尿失禁。7例初始行尿道探子或尿道镜扩张,其中2例无效改行经尿道狭窄钬激光或冷刀切开术,均恢复排尿通畅;3例初始即行经尿道狭窄钬激光或冷刀切开术,均恢复正常排尿;5例初始行单次或多次经尿道瘢痕切除术,4例能排空新膀胱,1例无效行新膀胱腹壁造瘘术。所有患者治疗后均定期随访,平均随访56个月,14例完全排空新膀胱,无患者出现新发的尿失禁。结论原位新膀胱术后新膀胱尿道吻合口狭窄发生率较低,主要表现为排尿困难,尿道扩张和腔内治疗是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大部分患者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与其他尿流改道方式相比,由于原位回肠新膀胱有越来越多的优势,更多的病例选择了原位回肠新膀胱手术方法。为了解在膀胱全切后施行原位回肠新膀胱手术后患者的效果和经验,我们回顾了当前的相关文献。长期的随访表明原位回肠新膀胱的术后效果优于其他尿液转流方式,同时,新膀胱具有与生理膀胱相类似的容量和功能。尽管该手术有一定的并发症和手术操作的复杂性,但仍然是一种安全和容易实施的手术。随着更多的技术上的改进,腹腔镜下膀胱全切和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有可能取代传统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改良全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术96例报告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总结改良全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经验。方法 采用改良全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术治疗局部浸润性膀胱癌患者96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5岁。96例中移行细胞癌91例,WHO分级Ⅲ级39例、Ⅱ级51例、Ⅰ级1例;鳞癌3例;腺癌2例。肿瘤多发92例(移行细胞癌91例、腺癌1例),单发4例(鳞癌3例、腺癌1例)。TNM临床分期T2N0M088例,T3N0M06例,T3N1M02例。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和输血量,对新膀胱功能、并发症、肿瘤控制和患者生存情况进行随访分析。结果 96例患者无手术死亡,手术时间190~330min,平均260min。术中出血150~1200ml,输血30例。病理分期T1N0M01例,T2N0M089例,T3aN0M、T3aN1M0和L3bN1M0各2例。随访5~58个月,平均31个月。无瘤生存94例,因肿瘤死亡2例。新膀胱白天控尿良好93例(97%),夜间控尿良好80例(83%)。剩余尿量0~80ml者87例,100~250ml者7例。主要并发症:切口裂开3例,二次缝合治愈;输尿管吻合151漏1例,再吻合后治愈;输尿管口狭窄2侧和输尿管口粘连4侧,经内镜下手术纠正;严重肠梗阻3例和慢性酸中毒低钾2例均经内科处理纠正。无严重远期并发症。结论 改良全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术后肿瘤控制满意,严重并发症少,新膀胱控尿良好,患者生活质量高,是目前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1955年Bateman〔1〕首先报道噻替哌局部化疗对多种恶性肿瘤有效。Johnes等也报道膀胱内灌注噻替哌可以治愈残留移行细胞癌并明显降低肿瘤复发的危险〔2〕。此后许多研究都肯定了膀胱内灌注化疗治疗膀胱癌的疗效。然而,最近长期随访的随机资料显示膀胱灌注化疗不能降低长期后的肿瘤复发率〔3〕。在如何提高膀胱灌注化疗疗效方面,国内外许多作者都作了研究和报道。现仅就化疗药联合、化疗与免疫疗法联合、化疗与电疗联合、化疗与热疗联合、化疗药与粘膜粘附剂联合等联合疗法提高膀胱癌疗效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膀胱癌根治—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1月至2011年4月,采用5点穿刺经腹入路,先行腹腔镜下膀胱癌根治,继而体外构建回肠新膀胱,最后腹腔镜下行新膀胱尿道吻合,实施腹腔镜膀胱癌根治—原位回肠新膀胱术5例。皆为男性,平均年龄67岁。结果手术时间420~600min,平均480min,术中失血量350~800ml,平均400ml。术后淋巴结及手术切缘均阴性。随访3~24个月,除1例有轻度夜间尿失禁外,其余患者均昼夜控尿良好。代膀胱充盈良好,容量200~350ml,平均270ml。平均最大尿流率12ml/s。1例出现勃起功能障碍。结论腹腔镜膀胱癌根治—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且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回肠正位新膀胱术后尿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回肠正位新膀胱术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2例患者中有9例发生尿漏,占8.8%。其中,新膀胱尿道吻合口漏5例,经局部引流等综合治疗后痊愈;输尿管代膀胱吻合口完全离断、输尿管腹腔漏2例,于术后即刻行输尿管与对侧输尿管端侧吻合痊愈;输尿管回肠漏1例,于术后1个月行输尿管代膀胱再次吻合后痊愈;代膀胱乙状结肠漏1例,术后2个月行结肠造漏、尿液充分引流治愈。结论回肠正位新膀胱术后尿漏的发生与吻合口近远端的血运不良、吻合口张力大、吻合器使用不当及合并有重度贫血、低蛋白血症等有关。膀胱尿道吻合口漏经牵引、引流、支持治疗可治愈,而出现腹腔内的漏尿,肠道内的漏尿需及时选用相应手术方法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及无管化兔头回肠原位新膀胱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初步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3月至2012年12月采用腹腔镜治疗浸润性膀胱癌3例,3例患者年龄分别为57、65及76岁。取回肠50cm,中部40cm剖开缝成“W形”新膀胱,两端各保留5cm肠管形似兔耳与新膀胱体呈兔头形状,两侧兔耳部分别植入两侧输尿管,术中双侧输尿管内未留置双J管或外支架管,回肠新膀胱无留置造瘘管,新膀胱底部与后尿道断端吻合,仅在新膀胱内留置双腔尿管。初步观察手术时间、并发症、住院日数等。结果手术时间为分别为380、402及430min,1例术后肠粘连,对症治疗后好转。无伤口感染、尿漏及其他并发症。结论腹腔镜无管化兔头回肠原位新膀胱术治疗经选择的浸润性膀胱癌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膀胱癌原位新膀胱术后尿瘘发生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方法收集膀胱癌原位新膀胱术后尿瘘患者22例,术后无尿瘘患者34例作对照。针对年龄、所选用的肠段、术后血浆白蛋白水平、术后新膀胱冲洗方式、发热、伤口局部感染等因素进行相关数据的收集与比较,并得出结论。结果尿瘘组与无尿瘘组在平均年龄、手术方式、术后血浆白蛋白水平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在术后新膀胱冲洗方式、术后发热及手术伤口局部感染等方面则差异明显(P0.01或P0.05)。结论年龄、所选用的肠段及术后血浆白蛋白水平对原位新膀胱术后尿瘘的发生无明显影响;而术后新膀胱冲洗方式、发热、手术伤口局部感染则与尿瘘的发生密切相关。术后持续膀胱冲洗、发热及手术伤口局部感染均可能导致新膀胱术后尿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原位回肠新膀胱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1950年Bricker详细介绍了回肠通道术的手术方法以来,回肠通道或结肠通道术成为半个多世纪以来最主要的尿流改道方法。然而,近十多年以来,原位新膀胱手术(orthotopic neobladder)得到迅速发展,在国外一些大的医学中心已成为最主要的尿流改道方法,在我国也已见多个大宗病例报告。尿流改道正从简单地将尿液经过肠管通道转流到体外使患者向接近生理性排尿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