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 众所周知,许多肿瘤病毒可在动物体内或体外培养条件下引起肿瘤,这两种致癌形式的共同特点是寄主细胞存活多久;该病毒的基因组即在细胞内部停留多久,这是因为病毒的DNA已整合在宿主细胞的DNA上。八十年代,人类对肿瘤的认识日趋深入,迄今为止已陆续发现了26种癌基因,并证明在正常细胞中存在与病毒癌基因同源的DNA顺序,称为原癌基因(Proto-Oncogene)。而原癌基因的激活,是导致肿瘤形成的分子基础。换句话说:正常的细胞可携带破坏其自身的,以癌基因形式存在的种子(原癌基因)。癌基因也不是癌细胞所独有的,它们存在于正常细胞内,并在其中起作用,而且对正常细胞的生命,如同对癌细胞的无节制  相似文献   

2.
立即早期基因的结构,功能及其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即早期基因 ( Immediate early genes,IEG)属于癌基因家族。癌基因最早在致癌 RNA逆转录病毒 -Rous肉瘤病毒 ( RSV)中发现 ,该病毒核酸序列中有一段具致癌活性的片段 ,称之为癌基因 ( oncogene)。以后研究发现 ,各种动物细胞的基因组中也普遍存在着与病毒癌基因相似的核酸序列 ,在正常情况下 ,它们不表达或呈低水平表达 ,但当受到某些化学、物理等因素刺激、活化并异常表达时 ,则可导致细胞癌变。通常将病毒中的癌基因称为病毒癌基因 ( viraloncogene,v-onc) ,将细胞中的癌基因称为细胞癌基因 ( cellular oncogene,c-onc)。正常细胞…  相似文献   

3.
某些逆转录病毒(retrovirus)带有使细胞癌变的DNA序列,即为病毒的癌基因(v-oncogen或v-onc)。病毒癌基因与粒子病毒无关,不影响病毒复制,却与正常细胞的DNA序列同源,故可看作病毒的寄生物。目前已从诱生动物肿瘤的逆转录病毒中分离得十几种癌基因,以分离得的动物及所诱生肿瘤名称而命名。如大鼠Harvey肉瘤病毒的癌基因(V—Ha—ras)等。以病毒癌基因互补DNA(cDNA)为探针,使用DNA杂交及转染等技术,证实脊椎动物以至人类正常细胞的DNA中皆有  相似文献   

4.
不管病毒的癌基因源自何处,在寻找人体细胞中有致癌可能的DNA序列时,病毒的癌基因已成为有价值的研究工具。通过DNA杂  相似文献   

5.
癌基因(Oncogene)是近年来生物医学领域中的重大发现。1976年Varmus和Bishop发现了第一个细胞癌基因c-src,1979年以后,又相继在人的膀胱癌细胞系(EJ和T_(24))及实体肿瘤中发现有癌基因的存在,从而肯定了癌基因是肿瘤的发生原因。经过近十五年来的广泛研究,发现正常细胞中的某些细胞基因与肿瘤细胞中的癌基因有非常近似的核苷酸顺序(即所谓同源)。但这种细胞基因必须经过活化作用之后才能变为有转化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以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为靶细胞,寻找参与HCMV识别并结合细胞的多肽区域,研究HCMV膜蛋白中哪些功能域参与细胞识别以及膜融合过程.方法 以HCMV感染阳性的MRC-5细胞为液相筛选物,从随机七肽噬菌体展示库中筛选出能够与感染阳性MRC-5细胞特异性结合而与正常细胞不结合的噬菌体配体.通过ELISA分析亲和力、DNA测序、序列对比及理化性质分析多肽.结果 初步发现EVNMSDS、NVSVFET和GQQPTTV 3个肽段可能参与HCMV与宿主细胞的识别过程.同时通过同源比对分析还发现,这3个七肽与HCMV gB和gH蛋白存在共有序列.结论 应用PHD7噬菌体随机肽库和生物信息学方法 筛选出3个可能参与HCMV识别宿主细胞并进行膜融合的功能域,为进一步研究HCMV感染宿主细胞的具体机制提供新的思路以及为抗HCMV感染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肿瘤细胞不同于正常细胞的显著特点是无限制的分裂,侵犯其它组织,导致宿主死亡。肿瘤细胞恶性增殖的决定性因素是它们失去了生长繁殖的反馈机制和细胞分裂的接触机制,同时表现出比正常细胞更低的营养需求,从而为其恶性增生创造了条件。 真核生物存在细胞癌基因(c-onc),属正常基因的一部分,其表达产物与细胞正常生长、分化和繁殖有密切关系。癌基因在正常状况下不表达或只低度表达,受致癌因子激活或突变之后,引起过度表达或表达异常,结局是细胞恶变,此为癌变的根本原因。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很快发现了癌基因的对立物—抑癌基因,使癌症基因研究进入  相似文献   

8.
细胞分化在致癌和抑癌中的作用(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癌基因对细胞分化的抑制癌基因最初是由肿瘤病毒转化细胞中存在致癌性基因(v-癌基因)发现的。v-癌基因可在体外引起细胞转化及在体内引起肿瘤病灶,以后发现正常细胞存在v-癌基因的同类物——细胞癌基因(c-癌基因)。c-癌基因不具有致癌性,经过点突变、基因放大、缺失、染色体上移位等机制而被激活,获得致癌活性,故c-癌基因又称原癌基因。c-癌基因产物可以通过信号传递途径,将外来增殖信号由细胞膜传至细胞核,引起增殖基因表达。c-癌基因产物也可刺激细胞分化。增殖和分化是密切联系的,二者对产生成熟细胞都很重要。发育信号或分化信号可使细胞从细胞周期撤离,限制细胞分裂,使细胞出现终末分化,如红细胞排斥  相似文献   

9.
张灵  邝耀中  辛楠 《医学综述》2002,8(6):326-327
癌基因 (oncogene)是存在于生物细胞中的一个基本的基因组 ,既存在于癌肿细胞中 ,也存在于与癌基因DNA序列同源的正常细胞中 ,在正常细胞中不表达或是有限制的表达 ,对细胞无害。当受到化学、物理等因素作用 ,这部分基因被活化并异常表达 ,导致细胞发生变化。研究表明 ,某些癌基因的过度表达或抑癌基因的表达不足 突变 ,不仅与肿瘤的形成有关 ,可能还参与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过程[1 - 3]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 ,与动脉粥样硬化、心肌肥厚、脑卒中的发病有关 ,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发病的确切…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肿瘤的遗传本质逐步得到公认,对癌基因的研究正方兴未艾。本文拟从理化因素致细胞体外转化系统这一角度,就复习文献所得,叙述癌基因研究的有关几个问题。一、历史回顾。早在八十年代初,人们利用DNA转染技术即已发现,将人类肿瘤细胞株或肿瘤组织中抽提之DNA转染NIH3T3细胞,可导致该细胞形态转化灶的出现,进一步的DNA分析,见其序列中与病毒转化基因同源之序列的某些改变,如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改变等,  相似文献   

11.
抗癌基因     
癌是由单个细胞发生DNA损伤,导致染色体畸变并经过多阶段演变而成。近年来,人们通过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认识到癌与癌基因有着密切的关联。 1982年Weinberger等人在转化细胞中发现了癌基因可由细胞内DNA序列的点突变造成。正常基因和癌基因之间只差异一个碱基。这种癌基因能导致人的膀胱癌。但  相似文献   

12.
新词介绍     
0ncogene致癌基因也有译作癌基因。正常细胞内含有致癌基因,当此基因被外界环境激活时,能使正常细胞转化为癌细胞。最初在膀胱癌中发现有激活的致癌基因,后来在其他几种实体瘤中也发现了激活的致癌基因。  相似文献   

13.
邝建 《广东医学》1997,18(3):192-194
癌基因(Oncogene)是一类引起癌瘤的基因,也是一类能编码关键性调控蛋白的正常细胞基因,在细胞的生长、增殖、应答和功能调节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动脉粥样硬化(AS)与肿瘤都是以细胞增生为主要病变的疾病,近年的研究表明,癌基因在A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将此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癌基因和原癌基因癌基因首先发现于RDuS肉瘤病毒等多种致癌RNA逆转录病毒,被定义为一类引起癌瘤的基因[’j。随后在各种动物细胞基因中也发现普遍存在与病毒癌基因相似的序列,称为细胞癌基因(C-。nc)。C-。nc在正常细胞中以…  相似文献   

14.
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癌基因与抑癌基因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单个基因的改变不足以造成细胞的完全恶性转化,而是多种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形成复杂的调控网络共同作用于肿瘤细胞。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是新近发现的癌基因,可通过多种途径参与肿瘤的病理过程。1PTTG的结构和生物学特点1997年pei等[1]在大鼠垂体瘤细胞中发现一条与当时基因库中无同源序列的约396bp的DNA片段,并以此为探针,从大鼠垂体肿瘤细胞系GH4的cDNA文库中分离出一条约974bp的cDNA克隆,将其命名为PTTG。随后以鼠PTTGcDNA为探针,从人T细胞淋巴瘤细胞系Jurk…  相似文献   

15.
笔者曾通过分子杂交、Run-off转录活性的检测及原位杂交技术证明,肝癌细胞中N-ras癌基因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肝细胞,其分子机理可能是由于转录水平的异常.进而采用Southwestern Blot技术对反式作用因子(trans-acting factor)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在肝癌细胞中缺失了一组(分子量45 000、40 000和35 000)DNA结合蛋白.本实验对该组DNA结合蛋白进行分离、鉴定并利用体外转录系统证明其具有抑制转录的作用,提示存在N-ras癌基因的负调控因子.  相似文献   

16.
1969年Heubner和Todaro提出了癌基因的假说.1970年mantin首先观察到癌基因的作用.癌基因是能转化正常细胞而诱发肿瘤的病毒或肿瘤细胞的DNA.在正常动物细胞中存在着癌基因的付本,即原癌基因.在适当的条件下原癌基因被激活、导致出现某些与肿瘤细胞有关的表型,引起肿瘤.八十年代另一类与肿瘤有关的基因已被发现,它们的产物有控制细胞增殖的功能.失去这类基因的功能可能和正常细胞  相似文献   

17.
Rb基因属抑癌基因.早在20世纪60年代,有人将癌细胞与同种正常成纤维细胞融合,所获杂种细胞的后代只要保留某些正常亲本染色体时就可表现为正常表型,但是随着染色体的丢失又可重新出现恶变细胞.这一现象表明,正常染色体内可能存在某些抑制肿瘤发生的基因,它们的丢失、突变或失去功能,使激活的癌基因发挥作用而致癌.抑癌基因正常时起抑制细胞增殖和肿瘤发生的作用.许多肿瘤均发现抑癌基因的两个等位基因缺失或失活,失去细胞增生的阴性调节因素,从而对肿瘤细胞的转化和异常增生起作用.位于染色体13 q14的Rb基因是第一个被发现和鉴定的抑癌基因,它是在研究少见的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中发现的.  相似文献   

18.
利用克隆DNA衍生的特异性探针,在肝细胞癌组织中发现了乙肝病毒DNA序列,在一些与癌组织毗邻的肝组织中,也存在着染色体外(extra-chromosomal)和整合病毒DNA。非肿瘤组织中整合DNA的发现,提示整合发生在癌组织形成前。在HBsAg携带者与肝细胞癌高发区,至少有80%的HBsAg阳性患者的肿瘤组织中有整合HBV DNA序列。HBA在致癌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及其分子基础尚待查清。第一种基制,病毒基因的导入破坏了正常细胞基因表达规则。一些小DNA病毒,如乳多空病毒与腺病毒,有一种基因在受染细胞中控制着病毒DNA复制和/或转录,在非溶解性感染(non-lytic infection)中,  相似文献   

19.
以α-~(32)p-dCTP标记的C-MYC癌基因为探针,采用斑点杂交法检测38例慢性宫颈炎,49例宫颈癌组织DNA中C—MYC癌基因的同源序列。结果慢性宫颈炎、宫颈癌杂交阳性率分别为26.32%(10/38)、83.67%(41/49)。而以α-~(32)p-dCTP标记的C-MYC重组体作探针进行杂交,结果49例宫颈癌杂交阳性率分别为100%(49/49)。结果提示:(1)分子杂交法检测以C—MYC DNA的同源序列有助于宫颈癌的早期诊断;(2)人体组织基因组中存在有PBR_(322)的同源序列,因此以克隆化重组体作探针进行条交必须注意到载体所产生的假阳性。  相似文献   

20.
前言 大肠直肠癌致癌机转的研究为致癌的分子机转树立良好的典范。过去二十年来,研究的重点在於致癌基因(oncogenes)的活化和抑癌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s)的去活化。而在1993年、Kolodner和Vogelstein二大研究群又提出了核酸误配修复基因(DNA mismatch repair genes)的突变与人类遗传非息肉性大肠癌(HNPCC)的致癌有关。然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人体细胞必须於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