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Ⅲ期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方法等多种因素与生存时间的关系,为临床处理提供更合适的方案,方法:采用COX模型回归分析24例III期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方法,淋巴结转移,病理学特征,年龄,肌浸深度及宫腔深度6个预后因素对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治疗方法与淋巴结转移对生存率影响最大,肌浸深度与宫腔大小对生存率影响最大,年龄与生存率呈负相关,结论:III期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方式以综合放疗加广泛子宫切除加空淋巴结清扫术为优,年轻患者辅以化疗或激素治疗能否防止远鼾民移及提高生存率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2.
韩璐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6,38(5):417-421
腹腔镜手术已成为早期子宫内膜癌常规治疗手段之一。为降低腹腔冲洗液肿瘤细胞阳性率,要避免使用球囊式举宫器,严格操作流程,提高腹腔冲洗液肿瘤细胞诊断的准确性。单纯肿瘤细胞阳性不影响预后,不合并其他高危因素时不建议术后辅助治疗,但需全面进行手术病理分期并报告腹腔冲洗液肿瘤细胞结果,阳性者应严密监测随访。目前尚缺乏确切资料证明腹腔镜手术会增加阴道残端肿瘤复发率,但术前应全面评估子宫大小、临床分期等,避免术中宫内容溢出,降低术后阴道断端复发的风险。早期子宫内膜癌的穿刺口肿瘤种植发生率低于其他妇科恶性肿瘤,术者侧发生率高,组织类型差、病理级别高、术中子宫穿孔等为穿刺口种植的高危因素。遵循无瘤操作原则可减少腹腔镜术后腹部穿刺孔肿瘤种植或转移( port site metastases,PSM)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宫腔镜技术已成为早期筛查子宫内膜癌不可或缺的方法,宫腔镜检查能否增加腹腔冲洗液肿瘤细胞(PWC)阳性率有着截然不同的结论,有研究者认为宫腔镜检查能够增加PWC阳性率,但也有资料说明并未增加内膜癌细胞腹腔播散的风险.宫腔镜检查的PWC阳性率与宫腔镜检查的条件、宫腔镜检查与获取腹腔冲洗液的间隔时间、是否同时行诊刮术、疾病程度、肿瘤本身的生物学特性等因素有关.大量临床研究资料显示,宫腔镜检查所致PWC阳性并不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生存预后及增加内膜癌复发的风险.宫腔镜检查建议应用于影像学检查提示宫内占位病灶<1~2 cm的病例,采用最低的膨宫压力和液体流量,避免扩张宫颈管和同时行刮宫术,以宫腔镜下定位活检为宜.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我院手术并经病理证实的绝经后子宫内膜癌69例的临床资料,以术前血浆雌二醇大于150pmol/L与否分二组Ⅰ组-高雌激素组39例,平均值534±435.1pmol/L,Ⅱ-低雌激素组30例,平均值73.97±53.49pmol/L。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影响高危子宫内膜癌(HREC)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其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2017年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手术分期后诊断为HREC的183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局.结果 术前血清CA125水平、脉管癌栓及深肌层浸润是影响盆腔淋巴结(P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血清CA125水平、PLN转移是影... 相似文献
6.
66例子宫内膜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子宫内膜癌的预后指标,以期有助于筛选高危病例,指导治疗。方法:对66例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参数,利用COX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分析。结果:在单因素分析中发现患者的年龄、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宫颈侵犯、盆腔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腹腔细胞学阳性、和非内膜样腺癌类型(透明细胞癌和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与预后显著相关。在多因素分析中,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和宫颈侵犯与预后相关。腺鳞癌、腺棘皮癌与无鳞状上皮化生的内膜样腺癌的预后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和宫颈受累是子宫内膜癌的独立预后指标,有助于评价预后。 相似文献
7.
8.
蔡小芳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2):1796-1797
目的调查分析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关键性参数和指标)。方法对本院4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院40例患者的预后与多种因素相关,本研究发现病理分级、FIGO分期和治疗方式对预后有显著性影响(P<0.05,P<0.001,P<0.05),以上三者与子宫内膜癌预后密切相关,是影响子宫内膜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在实施治疗方案时,应着重考虑临床病理分级正确性、FIGO肿瘤分期情况及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9.
Ⅲ期子宫内膜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手术病理分期Ⅲ期子宫内膜癌的预后相关因素,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对102例手术病理分期为Ⅲ期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子官内膜样腺癌71例,非子宫内膜样腺癌31例,单纯手术9例,术后辅助放疗42例,术后辅助化疗16例,术后辅助化放疗35例.结果 经Cox回归分析,Ⅲ期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危险因素有病理学类型(P<0.05)、治疗方法(P<0.05)、脉管癌栓(P<0.05)及年龄(P<0.05);其中Ⅲa期患者中单纯腹腔细胞学阳性与浆膜和(或)附件受累者的生存时间平均为74.4和53.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影响Ⅲ期子宫内膜癌的独立预后因素有病理类型、治疗方法、脉管癌栓及年龄.Ⅲa期子宫内膜癌中单纯腹腔细胞学阳性者的预后好于浆膜和(或)附件受累者. 相似文献
10.
对手术根治的110例子宫内膜部进行了临床病理分析,并对术后生存5年以上的56例进行了预后因素的探讨。110例平均发病年龄为59.8岁,平均绝经年龄为50.2岁,月经紊乱,不孕,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及并发卵巢多个滤泡囊肿的发生率较高、表明长期持续的,缺乏孕酮对抗的雌激素刺激与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影响肾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为提高肾癌患者预后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3年4月。2007年1月我院收治的255例肾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肾癌根治术治疗,在治疗结束后我们再对患者进行5年的随访。根据随访结束时患者存活与否,我们将上述研究对象分为存活组(n=176)与死亡组(n=79)。结果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肿瘤大小、TNM分期、肉瘤样变、临床症状程度、腔静脉瘤栓、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术后免疫治疗等因素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肉瘤样变、腔静脉瘤栓、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是影响肾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O.05),术后免疫治疗是影响。肾癌患者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应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改善肾癌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子宫内膜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探讨这些因素能否用于判断患者淋巴结状态。方法:选取91例1995年1月~2005年1月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手术或次根治性子宫切除手术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分析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腹膜后盆腔淋巴结转移以及淋巴结转移与患者生存期的关系。结果:9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淋巴结转移18例。淋巴结转移在组织分型、分级、肌层浸润、宫颈受累和脉管浸润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组织类型、肿瘤分级、宫颈受累和脉管浸润为淋巴结转移独立的相关因素。年龄、绝经状态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5年生存率(33.7%)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95.8%),有统计学差异。淋巴结转移与患者生存期相关(P<0.05)。结论:非子宫内膜样癌、肿瘤低分化、肌层浸润深、宫颈受累和脉管浸润与淋巴结转移相关,淋巴结转移患者生存期短,预后差。 相似文献
13.
子宫内膜癌单纯放射治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单纯放射治疗的效果,以及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单纯放射治疗的子宫内膜癌。其中I期10例,Ⅱ期22例,Ⅲ期12例,Ⅳ期1例。体外照射应用60Co治疗机或10MVX射线直线加速器,后装治疗应用Buchler及HY—HDR18后装治疗机。结果 本组病例其5年生存率62.2%(28/45),其中I期为80.0%(8/10),Ⅱ期72.7%(16/22),Ⅲ期25%(3/12)。Ⅳ期为0.0%。患者的期别、病理组织学类型和组织学分级影响其预后。结论 对于一些有手术禁忌症或拒绝手术的患者,单纯放射治疗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根治子宫内膜癌的方法,尤其是I、Ⅱ期患者。而对晚期患者疗效不佳,需要进一步探讨,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分析肝外胆管癌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多因素Cox模型分析预后因素.结果:手术方式和术后生存期的关系最为密切,其次是病理类型、术后并发症,建立了肝外胆管癌术后生存危险状态函数.探查术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1.48%,0.06%,0.003%;外引流术分别为30%,16.12%,0.31%,切除术分别为69.23%,28.10%,17.04%.结论:手术切除是治疗肝外胆管癌患者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宫外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市永荣矿业公司总医院2008年1月~2013年12月149例子宫内膜癌病例的临床资料。记录子宫内膜癌病例年龄、病理类型、绝经状况、肌层浸润深度、组织学分级、子宫内膜癌高危因素、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肿瘤蛋白53(P53)、癌抗原125(CA125)表达情况等并分析其与子宫内膜癌宫外转移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癌宫外转移与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高危因素及ER、PR、CA125的表达状况密切相关(P<0.05或P<0.01),而与年龄、绝经状况、P53的表达状况无显著关系(P>0.05);组织学分级3级(OR=5.367,95%CI:2.451~11.759)、肌层浸润深度≥1/2(OR=5.778,95%CI:1.963~17.009)、子宫内膜癌高危因素(OR=5.178,95%CI:3.963~16.009)、ER阴性(OR=5.358,95%CI:2.435~10.762)、PR阴性(OR=5.769,95%CI:1.971~17.217)、CA125阳性(OR=5.356,95%CI:2.439~10.772)等因素与子宫内膜癌宫外转移密切相关,为子宫内膜癌宫外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子宫内膜癌的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高危因素及ER、PR、CA125的表达状况是子宫内膜癌宫外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绝经后子宫出血与子宫内膜癌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127例,均行TVS、超声及官腔镜检查。观察不同因素子宫出血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结果〉60岁组恶性病变率高达23.08%,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年限≥5年的子宫内膜癌病变率显著高于其他良性病变;子宫内膜癌组的平均宫腔深度与其他良性病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厚度不同病理类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组显著高于其他良性病变组。不同病理类型患者的高血压、肥胖和糖尿病等因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绝经年龄越大,出血距绝经时间越长,出血持续时间越长及官腔越深。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就越高。 相似文献
18.
舌癌在口腔癌中发病率高,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预后较差,因此寻找影响舌癌患者的预后因素及指标一直是舌癌研究的热点。本文就目前舌癌预后影响因素研究较多的几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抛砖引玉,加强对舌癌的认识,提高舌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喉部分切除术(PLR)治疗喉癌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9年3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128例喉癌患者,从手术日起通过电话、门诊复查等方式随访5年,统计患者5年生存率,以年龄、病理分级、切除术式、TNM分期等临床指标作为影响因素,以喉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者再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均随访5年,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6.88%(124/128)、75.00%(96/128)、66.41%(85/128)。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TNM分期、原发部位、颈部淋巴结清扫、吸烟史、病理分级对喉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吸烟史、原发部位、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喉癌患者手术预后存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影响喉癌患者术后疗效的高危因素是TNM分期、吸烟史、原发部位、淋巴结转移,因此临床工作者应对喉癌患者早诊断、早治疗,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5):11-14
目的分析舒尼替尼治疗转移性肾癌(mRCC)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使用舒尼替尼治疗的46例mRC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计算患者的生存率,Log-rank检验生存率差异,应用Cox比例回归风险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46例的中位总生存时间为27.8个月(95%CI:15.7~39.9个月),客观缓解率为21.7%,疾病控制率为69.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1年、2年、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7.8%、57.2%、38.7%。单因素分析:确诊至开始治疗时间1年(P0.01)、ECOG评分2分(P0.01)、未行肾根治性切除术/减瘤术(P0.01)、非肺转移(P=0.045)、骨转移(P0.01)、肝转移(P0.01)、多器官转移(P=0.012)、MSKCC模型评分为高危(P0.01)、舒尼替尼1M-RDI50%(P0.01)影响转移性肾癌的总生存期。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诊断至接受治疗时间间隔(1年与≥1年)、肿瘤转移器官数目(1个与≥1个)是舒尼替尼治疗转移性肾癌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是影响转移性肾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治疗时间间隔≥1年以及单一器官转移的转移性肾癌患者接受舒尼替尼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的总生存时间,是影响转移性肾癌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