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型肝炎患者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20例甲肝病人血清用聚乙二醇组分分析法进行了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的检测,发现:(1)甲肝急性期IgM抗体和IgM型CIC明显增高,且IgM型CIC与抗HAV-IgM效价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间接提示抗体IgM以甲肝病毒作为抗原形成CIC(循环免疫复合物),参与病毒的排除。(2)病人血清中CIC水平变化与病情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采用酶联免疫吸咐试验(ELISA)检测了93例HFRS现症患者多份血清和部分尿液标本的循环免疫复合物(CIC:C_1q—IgG)含量,发现接受病毒唑治疗的患者血清CIC阳性率及动态水平均低于安慰对照组(P<0.05),结合尿液CIC检测情况,提示病毒唑可抑制HFRS患者免疫复合物特别是有害的中分子复合物的形成.减轻后者所致的病理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与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有关疾病的病因,鉴别CIC相应抗原尤其重要。以前所报导的检测CIC的方法大部分是非抗原特异的。本文作者使用聚乙二醇(P EG)—胰蛋白酶试验检测乙型肝炎病人和无症状携带者表面抗原循环免疫复合物(HBsAg—CICs),并对其临床意义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血液灌流吸附方法清除血液中病理性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寻找安全有效的吸附剂。方法:从系列亲合吸附剂中筛选出对CIC具有良好吸附性能的AA3吸附剂,测定了该AA3的比表面积、孔容积和平均孔径等参数,分析了吸附剂用量、吸附速率、温度和血中CIC浓度等条件对吸附率、吸附量的影响。结果:AA3可有效地降低血液中CIC的浓度,其吸附率可达40%以上,为治疗多种免疫复合物疾病开辟了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5.
<正>本文用PEG法检测肝炎患者的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现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 对象共检70例临床确诊的各型肝炎患者。对照组为中心血站健康血员30例。1.2 试剂和方法 用PEG法测定CIC的试剂由南京医学院安宜新科技公司提供,结果以<10U为正常。2 结果和讨论 各型肝炎患者测定结果见表1。 表中可见正常对照组、急性肝炎和携带者的CIC值无显著性差异。而慢活肝和肝硬化CIC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现已证实,卵巢癌患者血清和腹水中存在肿瘤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CIC)。但文献报道卵巢癌患者血清中CIC的结果却相差悬殊,阳性率自15.4~62.0%不等,原因可能在于作者所用的检测方法不同。利用一定浓度的PEG可沉淀待测血清中CIC的特性和放射性~(125)碘标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自(~(125)I-SPA)能与CIC分子中IgG进行优先结合的原理,最近国内建立了一种新的特异性IgG-CIG的~(125)I-SPA放射免疫分析法。本文应用这一新的方法对68例卵巢癌患者血清中循环免疫复合物水平进行放射免疫测定,并初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循环免疫复合物(以下简称CIC)的形成是正常机体免疫反应的一部份,有利于破坏和清除对机体有害的抗原。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抗原物质的持续存在或机体清除复合物的机能减退,GIC就可沉积于组织,激活一些生物活性因子,引起组织损伤,导致发生免疫复合物性疾病,如:血清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目前已建立了多种检测CIC的技术,并为深入研究CIC的致病机制,监视免疫复合物病的复发和恶化,以及判断预后,观察疗效,提供了有用的工具。 CIC的检测技术可分为抗原特异性和抗  相似文献   

8.
胃癌为我国最常见的癌症之一,有关胃癌病人免疫状态的研究国内虽有少数报道,但对胃癌病人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CIC)作系统观察者尚不多见。本文对81例胃癌患者CIC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探讨了CIC与胃癌的病期、治疗以及其它免疫指标的关系,并对部分病例作了治疗前后CIC水平的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9.
在以系统性红斑狼疮为典型代表的免疫复合物病的诊断和疾病活动性的判定方面,对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的检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目前检测CIC的方法不下数十种,但大多数是生物学方法,操作复杂,需一定设备,结果也不稳定,难以在基层广泛采用。PEG沉淀比浊法快速、简便、重复性好,又无需过于特殊的设备,易于掌握,且易于进行免疫复合物成份的进一  相似文献   

10.
<正> 检测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理的研究有着重要价值。由于CIC复杂的免疫生物学活性和理化性状,基于不同原理而建立的检测方法甚多,但适用范围多较局限,测定结果也常相距甚远。为了选择一种适于常规应用的敏感、简便、可靠的CIC检测方法,我们对三种CIC测定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迄今已报道在2,000例不同类型的瘤患者中出现有循环免疫复合物(CIC),但其意义有许多存疑未得到解决,然而不少作者报道CIC往往与肿瘤负荷或预后呈负相关。本文报道对130例恶性黑色素瘤的前瞻性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2.
<正> 循环免疫复合物(Circulating Immune Complexes,CIC)的病理意义日益受到临床重视。本文根据低浓度PEG能使大分子抗原抗体复合物沉淀,用速率散射比浊原理,以Beckman ICS-Ⅱ分析仪手动法,分别测定52例正常献血员和SLE、类风湿性关节炎、恶性淋巴瘤患者72例血清及PEG沉淀物中三种Ig抗原含量,并以沉淀物中Ig含量与血清中Ig含量的比值反映CIC中各Ig成份的异常增减。  相似文献   

13.
<正> 已知循环免疫复合物(CIC)与一些疾病的发病机理有关,为此建立了各种CIC的检测方法。Lambert等对18种方法进行了比较评价,发现其间的可比性甚差。因此,建立简便、稳定的CIC检测技术,仍为有待解决的课题。我们利用碘标记葡萄球菌A蛋白(~(125)I-SPA)测定CIC含量,获得较满意的结  相似文献   

14.
我们采用Raji细胞酶联免疫吸附试验(RaJi-ELISA)检测了带瘤小鼠的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及腹水标本中的免疫复合物(IC),企图探索带瘤小鼠CIC的变化规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红细胞具有以免疫粘附为基础清除免疫复合物的功能,但红细胞免疫功能与循环免疫复合物(CIC)之相关性变化尚未见文献报道。本研究通过检测体外循环(心肺分流,CPB)术后CIC和红细胞免疫粘附性的两项指标:C3b受体花环(C3bRR)和免疫复合物花环(ICR)的变化,探讨其内在相关关系,为红细胞清除循环免疫复合物功能提供佐证。 材料和方法 11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心肺分流术,年龄5~11(平均7±2.3)岁,体重15~27(平均19±4.3)公斤。术前未使用过任何免疫制剂,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无感  相似文献   

16.
<正> 循环性免疫复合物(CIC)的检测方法颇多,国内现多采用PEG沉淀法,该法特异性及敏感性均欠佳。本文根据Kelly等人的方法,应用琼脂糖区带电泳法检测CIC,方法简便可靠。材料和方法一、电泳方法:取1.5μl血清样品,以  相似文献   

17.
<正> 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的检测方法不下40余种,一般可分为抗原特异性和抗原非特异性两类,前者只适用于检测已知抗原和其相应抗体的 CIC,后者则是利用免疫球蛋白分子在结合抗原以后的物理学和生物学的改变来检测 CIC。由于人体内形成的 CIC 实际上常涉及多种抗原系统,因此临床上多用抗原非特异法。Raji 细胞法以其灵敏、可靠  相似文献   

18.
鉴于循环免疫复合物(CIC)能调节免疫反应,沉积于组织中可导致病理性损害,因此检测CIC有很大的临床意义。由于CIC能和补体C_1q相结合,作者用无放射性的酶做标记物,应用C_1q微量ELISA法测定CIC。该法敏感,而且重复  相似文献   

19.
<正> 包虫病患者血清中循环免疫复合物(Circulating Immune Complexes,CIC)升高已为一些学者的研究所证实。但其临床意义尚不能肯定。本文测定了62例确诊为包虫病的患者血清中CIC浓度,同时检测了其血清中抗细粒棘球蚴(Echinococcus granulosus,E.g)抗体滴度,旨在了解包虫病人血清中CIC水平,探讨CIC与包虫囊肿临床表现及血清中抗E.g.特异性抗体水平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作者复习了有关肿瘤病人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测定和临床应用的文章,认为测定CIC 可能为临床诊断、分期、预后、早期复发和疗效判断方面提供信息。但目前还没有供临床使用满意的测定方法。文章计论了肿瘤病人CIC 与封闭因子关系;CIC 测定方法及影响CIC 值的因素;CIC 分子及结构上的异质性;临床上各种肿瘤CIC 水平;CIC 与肿瘤负荷及预后的关系。此外,血浆清除术去除肿瘤病人血清中的封闭因子,为治疗肿瘤提供了另一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