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目的测定麻黄常规粉体与超微粉体中麻黄碱在小鼠肺部的浓度,探讨不同粒径麻黄粉体对麻黄碱在小鼠肺部浓度的影响。方法小鼠以相同剂量灌胃给予常规与超微2种麻黄粉体后,在规定的时间点摘取肺,匀浆处理后用HPLC法测定其中麻黄碱的含量。结果超微粉体组肺内麻黄碱含量明显高于常规粉体组。结论超微粉体可提高麻黄药物在小鼠肺内的药物浓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罗勒超微粉和常规粉中总黄酮的体外溶出、显微特征及粉体学性质进行考察.方法:采用比色法测定罗勒超微粉和常规粉中总黄酮体外溶出量和溶出速率,用生物显微镜进行显微特征观察,测定粉体休止角和堆密度.结果:罗勒超微粉和常规粉中总黄酮体外溶出量无显著性差异,超微粉体的溶出速率较常规粉体明显增加.罗勒超微粉颗粒均匀,基本无完整细胞存在.与常规粉相比,罗勒超微粉的休止角增大,堆密度减小.结论:超微粉碎不会影响总黄酮的体外溶出量,但可明显提高其溶出速率.植物细胞破壁率明显提高,但流动性和充填性变差,有待于在制剂生产中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3.
番泻叶超微饮片与不同粉体溶出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番泻叶超微饮片与不同粉体的体外溶出特性。方法:采用桨法进行体外溶出试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番泻叶超微饮片与不同粉体不同时间点番泻苷A和番泻苷B的溶出量,计算累积溶出百分率,并对其进行威布尔分布函数拟合。结果:番泻叶中粉、细粉、超微粉与超微饮片之间的溶出速度具有明显差异,超微饮片中番泻苷A和番泻苷B的溶出量最大,累积溶出70%的时间明显小于其他粉体。结论:番泻叶超微饮片具有快速溶出、高效溶出有效成分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探讨超微粉碎技术对牡丹皮中丹皮酚、芍药苷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牡丹皮超微粉与细粉粉体中丹皮酚与芍药苷的含量。结果牡丹皮采用振动磨低温超微粉碎,可较好保留丹皮酚;常温与低温超微粉碎,芍药苷溶出量超微粉较细粉分别提高8.11%、8.65%。结论初步表明振动磨低温粉碎可用于牡丹皮超微粉体的制备。  相似文献   

5.
当归超微粉的药剂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强  何应 《中国药房》2007,18(15):1141-1143
目的:比较当归超微粉和普通粉的粉体学特征及溶出特点,探索超微粉碎技术在中药当归中的应用。方法:通过重压式超微粉碎机制备当归超微粉末;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超微粉和普通粉的形貌和细胞特征,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对2种粉末进行粒径分布测定,并对粉体学参数休止角和堆密度进行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魏酸的含量;用恒温搅拌溶出法对2种粉末主要成分溶出特点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当归超微粉和普通粉的粉体学特征、表面形态、溶出成分含量差异显著;通常情况下当归超微粉相应成分溶出的速度与浓度要高于普通粉。结论:微粉化能促进当归有效成分的充分利用,超微粉碎技术应用于当归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不同粒径的防风粉体体外溶出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杰  向丽  张水寒  蔡光先 《中国药房》2012,(47):4449-4452
目的:考察不同粒径的防风粉体体外溶出变化特征和规律。方法:采用浆法,对不同粒径的防风粉体中升麻素苷、升麻素、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亥茅酚苷体外溶出度及溶出动力学进行考察,并以威布尔方程进行溶出动力学模拟。结果:不同粒径的防风粉体中有效成分的溶出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有效成分的溶出量和溶出速率随着粒径的减小而增加。结论:防风微粉中有效成分的溶出量和溶出速率均优于防风细粉,且微粉系列随着粒径的减小,溶出量增多。  相似文献   

7.
超微粉碎对蒙药文冠木中总黄酮的体外溶出度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文冠木普通粉和超微粉中主要有效成分总黄酮的溶出度进行比较。方法采用桨状搅拌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在500 nm处测定文冠木普通粉与超微粉总黄酮的体外溶出度。结果文冠木超微粉中总黄酮在单位时间内的溶出速率明显高于普通粉,且溶出量较普通粉提高了约20%。结论微粉化技术能明显提高文冠木中主要有效成分总黄酮的体外溶出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粒径当归药材中阿魏酸及其他化学成分溶出的情况。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对当归超微粉和40目、100目普通粉中所含化学成分进行定量、定性研究。结果以超声处理10min为条件,当归超微粉中的阿魏酸溶出量分别比40目、100目普通粉提高了82.51%和81.09%。在所含基本化学成分的图谱中,超微粉谱图的峰数较多,即溶出的物质较多,且在共有峰中超微粉的相对峰面积较大。结论超微粉碎能明显提高当归药材中化学成分溶出。  相似文献   

9.
生脉散超微粉的显微特征和溶出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生脉散超微粉的显微特征和溶出度差异,为生脉超微粉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颗粒显微结构;电镜扫描观察微观形貌;以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为指标,采用HPLC法测定生脉散细粉和超微粉在不同时间溶出的量,计算累积溶出度.结果 生脉散经超微粉碎后,基本无完整细胞存在,粒度均匀;生脉散超微粉中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溶出速率高于细粉,但是180 min后累积溶出量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超微粉碎可使生脉散显微特征变化明显,化学成分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溶出速率加快.  相似文献   

10.
对《中国药典》2010年版溶出度检查法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溶出度检查是指片剂或胶囊剂等口服同体制剂在规定的介质中溶出的速度与程度.溶出的速度通过取样时间与溶出量控制,溶出量通过与标示量或本身的含量比较来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快速检测炙麻黄中盐酸麻黄碱含量的方法,在甲流疫情发生时能准确判断各种中药处方中炙麻黄的质量.方法:采用大孔树脂处理样品,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采用安捷伦XDB-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9:91),检测波长207 nm;柱温35℃;流速1.0 ml·min^-1.结果:盐酸麻黄碱进样量在81.6~408.0 n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平均回收率为96.73%(RSD=1.9%).结论:该方法能快速准确分析出炙麻黄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在大型疫情发生时,能及时有效的保证各类含炙麻黄的中成药组方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双定性双定量相似度法评价麻黄真实质量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应用双定性双定量相似度法评价麻黄药材质量。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以CenturySIL C18 BDS(200mm×4.6mm,5μm)色谱柱,以色谱指纹图谱信息量指数J为目标函数优化选择指纹图谱检测条件,确定以0.1%磷酸水-甲醇溶剂系统为流动相,线性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1,柱温(30.00±0.15)℃,进样量10μL,紫外检测波长210nm。以双定量相似度为参量通过对10批麻黄进行聚类分析并进行质量评价。结果以麻黄碱峰为参照物峰,确定了41个共有峰,建立了麻黄HPLC指纹图谱,用双定性双定量相似度法评价出3批质量完全合格,3批含量明显偏高,3批含量偏低,1批化学成分分布比例与含量不合格。结论所建立HPLC指纹图谱稳定性和特征性较强,用双定性双定量相似度法可从宏观角度定性定量鉴别麻黄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鼻窦饮合剂的质控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鼻窦饮合剂中的麻黄、厚朴;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检测鼻窦饮合剂中的阿魏酸含量。结果麻黄、厚朴的薄层色谱鉴别效果好、专属性强,分离度高,且阴性样品无干扰;阿魏酸在0.0336~1.680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1);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79%,RSD为:0.47%。结论本文建立的方法不仅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现性好,而且能够对鼻窦饮合剂进行定性和定量质量控制,符合中成药的质控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中药袋泡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比较了11种单味中药和复方大青叶的袋泡剂和汤剂在浸出质量上的差异。从而认为:中药袋泡剂的效果要优于汤剂,节约药材约40%,是一个值得开发的新剂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体外溶出法考察野生西洋参细粉、极细粉与超微粉人参皂苷Rb1的溶出速率与溶出度。方法按201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进行不同粉碎度野生西洋参粉体外溶出度试验,绘制溶出曲线,考察不同粉碎度粉末的体外溶出行为及释药机制。结果前10 min,野生西洋参中人参皂苷Rb1的溶出速率为极细粉〉细粉〉超微粉,10 min后超微粉的溶出率最大,极细粉的溶出次之,而细粉溶出最慢。结论野生西洋参粉中人参皂苷Rb1的溶出速率与粉末本身的粒径和浸润有关,在粉末浸润后,超微粉的溶出最快。  相似文献   

16.
红参超微粉的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红参超微粉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鉴别样品;使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对样品粒径进行检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样品中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的含量:色谱柱为Kromasil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03 nm。结果:样品TLC图中斑点清晰,可鉴别出与对照品对应的斑点;红参超微粉的中位粒径在20μm以下;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的进样量分别在1.04310.430、1.07910.430、1.07910.790、1.13910.790、1.13911.390μg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均为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27%、100.52%、100.28%,RSD分别为1.44%、1.95%、1.08%(n均为6)。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红参超微粉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