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嗜铬细胞瘤的术前准备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提高嗜铬细胞瘤围术期治疗水平,降低病死率.方法 2003年11月-2008年11月收治92例嗜铬细胞瘤患者,应用嗜铬细胞瘤围术期管理方案,即在术前应用选择性al受体阻滞剂甲磺酸多沙唑嗪控释片(商品名可多华),最大剂量为12 mg/d,最小剂量为4 mg/d,同时在术中补充血容量.使术前准备时间明显缩短,中位时间为11 d,且术中血压稳定.结果 所有患者的血压稳定,收缩压≤140 mmHg(1 mmHg=0.133 kPa)及舒张压≤90 mmHg,无阵发性血压升高、心悸和多汗等现象,心率为80~90次/min,外周循环改善,肿瘤直径为2.5~13.0 cm,中位直径为4.5 cm,肿瘤大小与功能和用药时间长短无明显关系.85%的患者在麻醉诱导和术中挤压肿瘤时血压仍发生波动,但易控制,术后血压平稳.结论 嗜铬细胞瘤术前充分的准备是保证麻醉、术中及术后血压平稳控制、减少心血管并发症及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腹腔镜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腹腔镜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31例.其中经后腹膜途径23例,经腹膜途径8例.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后病理诊断皆为嗜铬细胞瘤.有4例出现血压、心率剧烈波动,血压最高达210/110 mmHg,最低达到85/55 mmHg,心率最高达121次/min.其余患者手术过程中血压和心率平稳.术中出血量约为40-210 ml,平均(70±21) ml,无1例患者输血,手术时间50-135min,平均(60±20) min.术后住院时间4-8 d,平均5.1d.所有患者无明显并发症,无切口感染.术前内分泌检查尿香草苦杏仁酸(VMA)、肾上腺素(N)、去甲肾上腺素(NE)增高者,术后3个月复查已经恢复正常.术后随访3-24个月,未见症状复发以及肿瘤局部复发.结论:腹腔镜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具有相当高的安全性,充分的术前准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者可根据经验和肿瘤大小选择经腹入路腹腔镜手术或腹膜后入路腹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嗜铬细胞瘤围麻醉期的处理,提高其麻醉的安全性.方法 对8例嗜铬细胞瘤患者围麻醉期间的准备、麻醉的方法及结果进行回顾分析总结.结果 3例嗜铬细胞瘤患者术前准备不充分,其中1例术中死亡;7例术中血压升高,4例需降压药控制处理.肿瘤切除后2例需要去甲肾上腺素维持血压,术中3例出现心律失常,术后低血糖1例.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合理的麻醉方法及严密的麻醉监控是嗜铬细胞瘤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肾上腺功能隐匿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治体会(附1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肾上腺功能隐匿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意识和手术安全性.方法 肾上腺功能隐匿性嗜铬细胞瘤患者12例,术前均行内分泌检查、常规B超及CT检查.除两例肿瘤直径≤5 cm的患者术前未服用a受体阻滞剂(甲磺酸多沙唑嗪控释片)外,其他均以4 mg/d的剂量口服1~3周.严格按嗜铬细胞瘤进行麻醉准备,术中尽量减少肿瘤挤压,尽早控制中央静脉,主要操作及时告知麻醉师,术后严密监测,及时纠正低血压.结果 12例肿瘤均完整切除,病理检查证实为嗜铬细胞瘤.术中均发生血压波动,最高升至170/100 mmHg(1 mmHg=0.133 kPa),发生在触及或挤压肿瘤时.术后仅1例术前未服用a受体阻滞剂的患者出现低血压,予去甲肾上腺素静脉微量泵推注,术后24 h内血压纠正撤退.结论 提高功能隐匿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意识以及严格的围术期准备是保障其手术安全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异位嗜铬细胞瘤术中血压急剧波动麻醉管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位嗜铬细胞瘤属少见病种,在基层,综合性医院尤为罕见。本院于1990-2004年仅见2例,其中1例术前没有确诊,没有术前准备。术中患者血压由18.7/12.0kPa(140/90mmHg)快速升至36.0/21.3kPa(270/160mmHg),肿瘤切除后又骤降,有5min的时间血压为零。给麻醉管理造成极大困难。现将术中病情变化、抢救及麻醉管理过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巨大嗜铬细胞瘤的手术治疗水平. 方法总结分析1990年1月~2001年9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且直径大于10cm的18例巨大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18例巨大嗜铬细胞瘤占同期同类型肿瘤的13.6%,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前药物控制血压2周~4月;B超、CT、Doppler超声、DSA或MRA检查定位决定手术径路及方案;术中平均输血2 450ml,2例采用自体血回输.17例患者完整切除肿瘤,1例仅作病理活检,术后病理均证实为嗜铬细胞瘤,其中1例伴不典型增生,2例提示有恶变倾向.随访8月~11年,2例复发再手术. 结论巨大嗜铬细胞瘤患者的术前准备时间较长,部分患者尚需联合用药方能较理想地控制高血压,准确的术前定位对选择手术径路、制定手术方案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18例巨大嗜铬细胞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巨大嗜络细胞瘤的手术治疗水平。方法 总结分析1990年1月-2001扩9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且直径大于10cm的18例巨大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巨大嗜铬细胞瘤占同期同类列肿瘤的13.6%、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拧、术前药物控制血压2周-4月;B超、CT、Doppler超声、USA或MRA检查定位决定手术径路及方案;木中平均输血2450ml。2例采用自体血回输。17例患者完整切除肿瘤,1例仅作病理活检,术后病理均证实为嗜铬细胞蝴、其小1例伴不典型增生,2例提示有恶变倾向,随访8月—11年,2例复发再手术。结论 巨大嗜铬细胞瘤患者的术前准备时间较长,部分患者尚需联合用药方能较理想地控制高血压,准确的术前定价对选择手术径路、制定手术方案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 回顾性地总结嗜铬细胞瘤手术的麻醉方法。方法 观察嗜铬细胞瘤手术病人41例,麻醉选择连续硬膜外阻滞加静吸复合全身麻醉26例,静吸复合全身麻醉8例,硬膜外麻醉7例。入室后行心电图、血压、SPO2、CVP监测。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病人术中管理关键在于肿瘤释放儿茶酚胺引起血流动力学变化,主要危险期是在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探查剥离肿瘤和肿瘤切除。结论 嗜铬细胞瘤手术的麻醉风险极大,但是如果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法,重视改善术前准备,加强术中管理,有效地控制血压,可使麻醉手术的死亡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嗜铬细胞瘤术前、术后处理。方法 复习1999年2月~2008年4月收治12例嗜铬细胞瘤术前、术后处理情况。结果 12例患者用酚妥拉明降血压,血压稳定在120/80mmHg,心率在80~90次/min,术后用去甲肾上腺素维持血压稳定。结论 嗜铬细胞瘤术前充分准备及术后密切观察,是减少心血管并发症及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嗜铬细胞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方法对20例嗜铬细胞瘤患者术前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做好降压、纠正心律失常、扩容治疗的用药观察和护理,术后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20例均治愈、术后10天内血压恢复正常者18例,2例3个月内也恢复正常。结论充分的围手术期治疗和护理是外科手术治疗高危嗜铬细胞瘤的关键,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围手术期包括术前严格控制血压、扩容、抗心律失常、改善一般情况、术前用药、麻醉选择、术中及术后控制血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