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震灾区现场紧急状态下传染病风险因素与防控策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地震等自然灾害不仅导致人员大量伤亡,还会引起传染病暴发和流行,是灾区人们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在灾区,地震造成房屋、交通、通讯、供水等基础设施严重毁坏,生态环境和居民生存条件受到极大影响,加上医疗卫生机构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破坏,灾民大规模的转移和安置,大量外来救援人员的涌入,物品供应和后勤工作的中断或短缺,卫生服务条件恶劣,特别是用于传染病监测和报告、预警和反应的探测系统受到严重影响,使得紧急状态下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更加困难。本文主要描述地震灾区现场在紧急状态下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的基本策略,包括通过快速评估灾区背景和人群面临的传染病风险因素,确定重点传染病和优先的干预策略;保持水源和环境卫生来预防传染病;加强灾民安置点和场地规划、营养不良的治疗和病例管理确保不发生传染病流行;建立和加强监测/预警和反应体系,确保及时报告病例,监测发病趋势,以便及时发现暴发并做出反应;采取重点人群免疫、病媒控制和个人防护保护易感人群,切断传播途径;通过健康教育传递基本知识和信息,提高受累人群的卫生意识和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涞水县野三坡7·21洪灾后饮用水卫生防控措施取得的效果。方法收集整理2012年7月23日~8月8日期间灾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量表、水质检测报告、介水传染病发病情况等资料;采用入户调查的方式对水污染等情况进行调查、处理与监测,对灾区群众进行饮用水消毒知识知晓率调查。结果灾区饮用水监测合格率由29.2%上升到78.3%;群众饮用水卫生知识知晓率从25.5%提高到82.3%;灾区介水传染病发病率维持在常年正常水平,未出现暴发和流行。结论洪涝灾害后对饮用水采取必要的卫生防控措施、监测,及时开展健康教育十分必要,且已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3.
汶川大地震后理县传染病预防控制的措施和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汶川大地震后有效预防理县灾后传染病疫情的发生.方法 紧紧抓住传染病流行的三环节,采取科学的卫生防疫方法 ,开展疾病症状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控制可疑传染源;科学消杀,卫生监督,切断疾病传播途径;健康教育,疫苗接种,提高人群免疫力.结果 理县灾后传染病疫情明显低于历年水平,确保理县大灾之后无大疫.结论 采取科学的卫生防疫方法 能够有效预防灾后传染病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4.
深圳市福田区2008年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深圳市福田区2008年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预防控制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全区2008年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福田区2008年报告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例105例,无死亡病例,年报告发病率为8.75/10万;全年4~6月为发病高峰;全区各街道均有疾病报告;病例的职业分布主要在其他23例(21.91%)、商业服务人员18例(17.14%)、干部职员13例(12.38%);发病年龄高峰集中于20~45岁,发病72例,占发病总数的68.57%;男性略多于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全传染病预警机制,开展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社区监测和卫生宣教管理工作,提高居民的个人防病和保健意识是预防疾病流行的首选策略.强化集体单位、公共场所的卫生消毒管理是切断传播途径的重点环节.及时准确地隔离治疗病人是控制流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特大地震后重灾区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和需求,确定救灾防疫工作重点和干预策略。方法采用访谈法和调查法,了解当地概况、历史疫情、卫生资源、震灾影响、群众安置、人畜尸体处理、饮用水卫生、饮食卫生、环境卫生、疾病监测体系、灾民与救援部队人员健康状况、卫生处置以及外部需求等,对灾区现场进行全面快速卫生学评估。结果评估结果表明,特大地震灾害后,平武县南坝镇生态环境被破坏;卫生资源受重创且运行困难;环境卫生条件恶化;蝇密度高;生活饮用水、食品卫生存在较大隐患;疾病监测体系亟待建立;急需外部专业防疫力量的援助。结论特大地震灾区初始阶段,生活饮用水、食品卫生与环境消杀以及完善的症状监测体系是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道县2004~2007年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各类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道县2004~2007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07年道县共发生2起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发病143例,无死亡病例.两起疫情均为校园内传染病暴发事件,一起是甲型病毒性肝炎暴发,另一起是其他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由于控制措施得力,疫情均得到了较好的控制.结论 加强监测预警工作及加大学校卫生管理力度是有效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掌握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探究手足口病暴发疫情处置的措施。方法:应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理论和方法,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及样本采集,核实诊断,确定引发暴发疫情的原因,针对传染病流行3个环节采取预防控制措施。结果:平川区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发生后,平川区疾控中心及时派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人员进入现场调查核实,收集流行病学资料和数据,综合分析判断疫情性质。根据发病患儿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判定此次疫情为手足口病暴发,采取预防控制措施使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结论: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传播途径复杂,好发于学龄前儿童,在托幼机构中容易引起暴发流行;加强疫情监测与报告,学校及幼托机构落实晨午检制度,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保持校舍开窗通风是预防手足口病等传播的有效手段;疫情发生后快速进入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核实诊断、分析确定引发疫情的原因是处置暴发疫情的关键;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是有效控制传染病流行的手段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兰州市麻疹疫情流行的基本情况,探讨流行因素以及防控策略。方法 运用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麻疹疫情资料。结果 兰州市1998—2005年麻疹年平均发病率为8.3/10万,无死亡病例。流行形式为暴发和散发同时存在,分布在4个县区,麻疹暴发呈隔年流行趋势。流行高峰为3—4月,发病以6—10岁人群为主,占发病总数的61.85%,职业以小学生为主,占66.67%。结论 引起传播和流行的危险因素一直存在,有必要加强麻疹的有关监测和预防控制措施,及时排除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的干扰,采用综合防治措施,防止麻疹疫情在学校等人群聚集性场所中流行。  相似文献   

9.
灾后防疫非朝夕之功,科学防疫是重中之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地震灾后传染病的流行受基础设施被破坏的程度、地理和气候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水源污染、病媒密度增加、环境卫生恶劣以及当地及输入性病原体是地震后消化道、虫媒和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灾区防疫工作应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等3个关键环节展开.同时应重视过度"消杀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对灾民进行卫生教育和重建当地卫生防疫力量是长期控制疫病的关键.本文以映秀灾区防疫工作为基础,就目前灾后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10条建议,供后期防疫工作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武汉市2007年麻疹暴发流行的因素,总结控制疫情的经验,以利更好地预防控制麻疹流行。方法研究2007年武汉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702例麻疹病例的人群分布、月份分布、传播情况、预防接种史、以及麻疹的基因分型。结果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8月龄以下儿童,以6—8月龄小儿发病者最多;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1-2月份,有明确免疫接种史的仅占6.48%;主要传播场所为医院和诊所,占56.55%;基因分型主要是H1a型,另有2株核蛋白基因变异率达2.6%。结论2007年武汉市麻疹暴发流行的原因与婴幼儿麻疹抗体免疫力达不到有效的保护水平以及对麻疹病人忽视及时隔离而导致的传播,另外麻疹基因发生变异对麻疹暴发流行的影响尚需密切观察与监测。加强对育龄妇女的麻疹抗体监测,必要时进行加强免疫,以提高新生儿的抗体水平,减少小月龄婴儿麻疹的发病;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管理,控制麻疹的传播。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攀枝花市2004—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水平和流行特征,为预防和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攀枝花市2004—2012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中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2012年攀枝花市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768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76.47/10万;发病高峰分别在1月、3—7月和12月,占全部病例数的71.02%;男女性别比例为1.46:1;发病以3~19岁儿童和青少年为主,占总病例数的88.92%;学生发病最多,且发生2起暴发疫情,占总病例数的64.45%。结论流行性腮腺炎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高峰,发病人群以3—19岁为主,幼儿园、中小学校是流行性腮腺炎事件发生的重要场所,在重点地区重点人群中接种流腮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最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梁冰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3):115-115,125
目的了解德惠市2006年麻疹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德惠市2006年疾病监测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数据进行流行病学描述性分析。结果2006年德惠市共发生麻疹病例660例,无死亡病例,发病率为69.46/10万。2-3月份为发病高峰期,共发病373例,占总数的56.52%;病例以大年龄为主,20岁以上病例198例,占30%。暴发疫情发生的病例占20.45%。病例中无免疫史及免疫史不详的574例。结论易感人群积累是造成麻疹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提高常规接种率,使用科学剂量疫苗,及时对适龄儿童进行麻疹疫苗复种,并有计划地开展不同人群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按照《预肪接种工作规范》要求严格执行属地化管理,加强流动儿童管理和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消除免疫空白是德惠市控制麻疹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学生水痘暴发的原因,掌握暴发流行规律,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控制水痘疫情扩散蔓延。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使用Excel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本次暴发水痘共43例病人,罹患率为18.94%(43/227),病例主要集中在苍坡小学一年级、三年级2个班,罹患率分别为75%(27/36)、23.81%(10/42),二年级与四年级各发生3例水痘病人;43例病人均无水痘免疫史。结论 学校老师思想麻痹,不重视传染病疫情,疫情报告不及时,计划免疫卫生宣传工作不到位,易感人群积累等都是本次水痘暴发的原因。所以,要加强各方面工作,预防传染病的暴发与流行,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顺义区2006~2009年水痘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北京市顺义区水痘的发病状况和流行趋势,为卫生、教育部门及时制定水痘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顺义区2006~2009年水痘报告和疫情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6~2009年共报告3 346例水痘病例,其中2006年760例、2007年745例、2008年948例、2009年893例,发病率分别为100.00/10万、95.88/10万、122.00/10万、114.92/10万,男女发病比为1.27∶1。水痘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高峰为冬季和春夏季。水痘病例分布主要在人口密度较大的城区。学龄前儿童和中小学生是水痘的高发人群。出现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6起,多暴发疫情23起,占顺义区所有暴发、突发疫情的70%以上。结论在确保水痘疫苗有效的前提下,将水痘疫苗纳入国家计划免疫范畴内;高度重视学校等集体单位水痘散发病例处理;加强卫生与教育部门的配合,严格处理暴发、突发疫情并且建立暴发、突发疫情网络专报系统;加大宣传,提高人群对水痘的认知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梧州市10年来法定传染病的流行特点,为制定相应的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本单位所得的各年疫情报告资料,分析1998~2007年梧州市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和趋势。结果10年间,梧州市传染病发病平稳,发病率波动在281.68~212.63之间,无传染病暴发出现,发病以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淋病、痢疾、梅毒为主,性病、HIV感染呈上升趋势。结论今后应注重控制以肺结核、血源及性传播疾病为主的传染病.完善常规疫情监测,加强对狂犬病、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6.
李红俊  杨敏 《基层医学论坛》2016,(25):3579-3581
目的:了解安顺市近9年水痘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探讨暴发的原因,为控制水痘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Excel2003对安顺市2006年—2014年水痘暴发疫情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予以分析。结果2006年—2014年安顺市共报告水痘暴发疫情113起,占全市传染病暴发疫情总数的39.24%;水痘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4月~6月和11月~12月,分别占水痘暴发疫情总数的61.95%和23.01%;全部发生在学校和托幼机构,发病人群均为学生和幼托儿童。结论学校和托幼机构是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场所,故应加强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等易感人群集聚地的疫情监测与报告,加强教育和卫生的紧密合作,在流行性季节前在重点人群和重点场所推广水痘疫苗接种,提高人群保护率,做好健康教育等综合性防控措施是控制水痘暴发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预防性消毒是预防和控制托幼机构传染病暴发、流行的有效措施。为了解十堰市托幼机构消毒卫生质量,确保幼儿卫生安全,2003年11月对十堰市8所在托儿童200人以上的托幼机构的卫生状况进行了采样、检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甲型病毒性肝炎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和现场处置情况,为预防甲肝暴发疫情的发生和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提供建议。方法根据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对2007-2010年毕节市5起甲肝暴发疫情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5起甲肝暴发疫情共报告病例1 937例,占全市总报告病例的47.24%。病例主要集中在19岁以下人群,职业以学生和散居儿童为主。疫情主要发生在旱灾期间或暴雨之后,均与水源污染有关。1起疫情由乡卫生院报告后发现,另外4起疫情由市级以上疾控中心预警后发现。流行时间最短19 d、最长182 d。5起疫情均采取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等综合防控措施。结论疫情的发现和处置不及时是甲肝暴发疫情扩散、蔓延的主要原因,应加强疫情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和识别甲肝疫情异常情况并采取强有力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宜昌市某戒毒所内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流感及呼吸道传染病暴发疫情提供可借鉴的措施和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宜昌市某戒毒所内一起流感暴发疫情进行调查,并采集患者相应标本开展实验室检测。结果 2014年7月16日—23日,宜昌市某戒毒所内出现流感暴发疫情,累计65人发病,无死亡病例。疫情波及2名干警和该戒毒所内仅有的两个戒毒大队。对发病人员采集的鼻咽拭子样本经过PCR核酸检测,检出甲型H3N2季节性流感病毒。此起疫情可判断为由甲型H3N2季节性流感病毒引起的暴发疫情。结论该疫情是本市当年夏季监测到的首起流感暴发疫情,暴发的原因主要因戒毒所内人员基础健康状况较差、人员密集且未采取针对性的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所致。通过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等综合防控措施,疫情迅速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探讨靖西县12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监测结果和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乙脑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97-2008年靖西县乙型脑炎病例个案调查和疫情监测资料,进行归纳整理统计分析。结果靖西县1997-2008年共发生乙脑病人125例,死亡9例,年均发病率为1.80/10万,病死率7.20%,乙脑发病季节高峰周期性明显,每隔3-5年出现一次小流行高峰,2003年乙脑发病率高达4.48/10万,以后发病率呈下降趋势。88.80%病例为<8岁儿童,发病者多为农村散居儿童和外来流动人口散居儿童。乙脑的发生流行与未接种乙脑疫苗,造成人群免疫水平低,易感人群积累有关。结论乙脑流行与地理环境、气候因素、气象条件、人群暴露等因素有关。因此,加强乙脑疫情监测预警,提高监测系统敏感性、准确性。广泛开展卫生宣传教育,提高重点人群乙脑疫苗接种率,做好防蚊灭蚊,加强个人防护,清除蚊虫孳生地等综合性防制措施,是预防控制乙脑发生和流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