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选取128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缬沙坦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糖水平(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压[舒张压(DBP)、收缩压(SBP)]、肾功能指标[尿微量蛋白、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及24 h尿蛋白]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间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DBP、SBP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尿微量蛋白、Scr、BUN、24 h尿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5.31%(61/6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25%(52/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方法:收取该院8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并将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收取时间为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期间,观察组患者使用缬沙坦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依那普利治疗。结果:观察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总有效率87.50%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24小时尿蛋白(120.16±6.18)g/24h、空腹血糖(14.12±1.59)mu/L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给予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缬沙坦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24小时尿蛋白、空腹血糖,提高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确诊的住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依那普利治疗,实验组同时联合缬沙坦治疗,疗程12周,比较两组的降压效果及治疗前后SBP、DBP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无效2例,对照组无效12例,实验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达96.0%,显著高于对照组(7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SBP、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SBP水平达(128.9±6.1)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SBP水平(135.8±7.4)mmHg,实验组的DBP治疗后水平达(90.12±11.24)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DBP水平(97.06±12.52)mmHg,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其疗效优于单一用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缬沙坦、依矧5普利单用与联合应用对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组(A组)、依那普利组(B组)及缬沙坦、依那普利联合纽(C组)各20例,分别口服缬沙坦80~160毫克、依那普利5—10毫克、缬沙坦80毫克联用依那普利5—10毫克。均为每日早上一次服,疗程10.周。服药前后分别测量血压、化验血电解质、肝肾功能、做常规12导联心也图,观察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治疗前后总有效率A、B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前后血压下降幅度自身比较均有明显下降,A、B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C组与A、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缬沙坦联用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较各自单独应用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顾晔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8):1378-1379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于我院就诊治疗的92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给予缬沙坦和氨氯地平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缬沙坦治疗。治疗2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和血糖控制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显著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也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应用缬沙坦和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能够有效地控制血压和血糖。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依那普利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90例进行治疗,2周、4周后观察血压、心率的变化及对血糖、血脂、肾功能的影响情况。结果 经治疗2周后。血压平稳下降,4周后显著下降(P〈0.01),同时改善肾功能及血糖、血脂代谢。结论 依那普利与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能有效降压并改善血糖、血脂代谢,控制心、脑、肾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永城市人民医院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10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1次/d,5 mg/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缬沙坦80 mg/次,1次/d。比较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变化及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及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情况变化,统计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压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FBG、2 h PG、FINS明显低于对照组,ISI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2.16%,明显高于对照组为74.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18,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2%,与对照组7.8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7,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血压、控制血糖、提升胰岛素敏感性,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就诊的136例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设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为实验组,单独应用硝苯地平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血压及血糖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下降,治疗后两组结果显示空腹血糖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压有显著性差异(P<0.05);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2%,硝苯地平控释片组为64.7%,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说明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顾亚萍 《海南医学》2012,23(8):25-26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联合硝苯地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内分泌科2008年8月至2011年8月间治疗的7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两组,对照组35例给予口服依那普利治疗;实验组3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硝苯地平缓释片。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压、血糖的控制及血清肌酐、尿素氮、血钾及24 h尿微量蛋白方面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达100%,而对照组有效率为85.71%,提示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血糖控制、血清肌酐、尿素氮及24 h尿微量蛋白定量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是在血钾的控制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依那普利联合硝苯地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和血压,并降低血清肌酐、尿素氮及24 h尿微量蛋白的情况,应广泛推荐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0.
伍贵平 《河北医学》2013,19(5):746-748
目的:观察小剂量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的降压效果、肾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09年4月至2011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70例,在规范降糖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小剂量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对照组采用依那普利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压控制情况,血生化等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12周后所有患者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均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异稍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降压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组内比较,观察组、对照组中UAER、BUN、SCr均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治疗12周后UAER、BUN、SC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控制血压较好,减少尿中蛋白排泄,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包丽芳  胡申江 《浙江医学》2008,30(2):126-128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变时性功能的特点及缬沙坦对其的影响。方法4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设为观察组,用缬沙坦80~160mg/d治疗12周,观察心脏变时性功能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运动中最大心率(MaxHR)未达年龄预测最大心率(220-年龄)的85%和心脏变时指数(CRI)<0.8、心率储备率(HRR)<80%为心脏变时功能不全的诊断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MaxHR(132±22)次/min、CRI0.70±0.20、HRR(57.5%)明显低于对照组(160±17)次/min(t=2.899,P<0.01)、CRI1.22±0.24(t=3.209,P<0.01)、HRR(2.5%)(χ2=28.81,P<0.01);经过缬沙坦每天80~160mg治疗12周后,观察组患者MaxHR(144±18)次/min、CRI0.81±0.21、HRR(37.5%)明显高于治疗前MaxHR(t=2.131,P<0.05)、CR(It=2.024,P<0.05)、HRR(χ2=3.21,P<0.05)。结论观察组患者存在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情况,可能与心脏自主神经受损有关,缬沙坦在降低血压的...  相似文献   

12.
何国欢 《中国医药导报》2012,9(26):85-86,103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95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65例,对照A组给予替米沙坦治疗,对照B组给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给予替米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三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血压、糖化血红蛋白及24 h尿微量蛋白等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8%,明显高于对照A组(76.92%)、对照B组(78.46%)(P〈0.05)。三组患者血压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血压与尿蛋白较对照A、B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替米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能很好地控制血压,降低尿微量蛋白,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135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实验组45例给予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的治疗,对照A组45例给予缬沙坦药物治疗,对照B组45例给予氨氯地平药物治疗,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比较三组患者的血压、血尿酸、空腹血糖及空腹胰岛素等情况。结果经药物治疗后,实验组有效44例,总有效率为97.8%;对照A组有效24例,总有效率为53.3%;对照B组有效26例,总有效率为57.8%。三组相比较,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药物治疗,三组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出现下降,但实验组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尿微量蛋白(Alb)均出现下降,比较下降幅度,实验组的效果更明显(P<0.05);实验组血尿酸(UA)有明显下降,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社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给予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的药物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其治疗效果比单独用药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BP)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BI)的影响。方法116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服用依那普利,观察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BP、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及空腹胰岛素(FINS)的变化。结果治疗后BP、BMI、FINS、FBG明显下降(P<0.0或P<0.05),ISI明显上升(P<0.05)。结论依那普利能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并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单纯2型糖尿病(T2DM)及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对患者的临床影响,提高对T2DM合并高血压的临床认识。方法:对35例血压正常的糖尿病患者和67例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的一般情况和血生化指标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病例空腹血糖无明显差异,但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h胰岛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存在某种联系,治疗时要充分考虑,同步治疗效果可能更佳。  相似文献   

16.
包丽芳  潘轶斌 《浙江医学》2005,27(7):506-507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特点及缬沙坦对其的影响.方法 6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缬沙坦(80mg/d)8周前后HRV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56例)比较.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HRV治疗前明显低于正常人;予缬沙坦8周干预治疗后HRV值明显上升,低频功率与高频功率比值(LF/HF)显著降低(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活动明显受损,其迷走神经张力降低,交感神经张力相对增高,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危险性增加.缬沙坦能有效地提高心脏迷走神经张力,降低交感神经张力,有可能减少心律失常性死亡.  相似文献   

17.
替米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晶晶  谢小菲  王勇  陈红敏  刘西凤 《安徽医学》2013,34(12):1795-1797
目的 评价替米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 68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替米沙坦组和对照组(氨氯地平),分析两组的疗效.结果 替米沙坦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米沙坦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较其试验前及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米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氧磷酯酶1(PON1)与2型糖尿病(DM)合并高血压的关系。方法将2型DM患者173例分为无高血压组(2型DM组)55例,轻度高血压组44例,中度高血压40例,重度高血压34例,并设健康对照组(NC组)49例。测量各组体重参数、血压,检测临床生化指标及血清PON1活性。结果 2型DM组血清PON1活性低于NC组(P〈0.01),2型DM合并高血压各组血清PON1活性低于2型DM组(P〈0.05或P〈0.01),在2型DM合并高血压各组中随血压升高血清PON1活性降低。血清PON1活性与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呈显著负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PON1降低,且血压越高,PON1活性降低越显著。  相似文献   

19.
食道癌DC类细胞生物治疗目前国内临床应用及报告病例尚少,我们采用自体血内DC类细胞体外培养扩增法,在GN、CSF、IL-4等联合作用下,使DC类细胞大量扩增,能有效摄取和处理抗原,然后迁移至T细胞区,活化未致敏的T淋巴细胞,而后回输给病人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这种方法为食管癌治疗开辟了一个非常广阔的治疗情景,给食管癌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办法和希望.尽管目前我们总结的病例尚少,但该治疗方法的疗效和使用前景已初见端倪,相信随着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DC类细胞治疗食道癌必将获得更加骄人的收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