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癌术后呼吸衰竭的原因、预防及治疗。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2006年10月肺癌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20例患者均进行了机械通气治疗,17例行气管切开术。结果术后呼吸衰竭发生率4.9%(20/412),死亡率20.0%(4/20)。结论呼吸道感染、手术创伤、伤口疼痛刺激、术前心肺功能异常等是引起术后呼吸衰竭的主要原因。尽早诊断、及时行气管切开术并给予机械通气是抢救成功的最有效手段,加强围术期呼吸道管理、避免手术并发症是预防术后呼吸衰竭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利用肺通气/灌注显像预测肺癌切除术后残余肺功能及评价手术适应证.方法 26例原发性肺癌患者:21例行肺灌注/通气显像,其中13例行手术治疗;5例行肺灌注显像行手术治疗;所有患者于术前1周左右行肺功能检查,其中18例手术治疗患者于术后2个月再次行肺功能检查.采用Neuhaus公式计算术后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量预测值(ppoFEV1).对通气、灌注显像2种方法计算所得的ppoFEV1值进行t检验,并分别与术后2个月肺功能实测值进行t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21例患者通气法ppoFEV1为(1.347±0.539)L,灌注法ppoFEV1为(1.410±0.543)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62,P>0.05);13例手术者其中术前通气ppoFEV1为(1.545±0.588)L,术后2个月实测值为(1.450±0.521)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92,P>0.05).所有18例手术者术前灌注ppoFEV1为(1.697±0.546)L,术后2个月实测值为(1.457±0.488)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17,P>0.05).13例肺通气法ppoFEV1与术后2个月实测值显著相关,r=0.950,P<0.01;肺灌注法ppoFEV1值与术后2个月实测值也显著相关,r=0.937,P<0.01.18例肺灌注法ppoFEV1与术后2个月实测值也显著相关(r=0.922,P<0.01).结论 肺通气/灌注显像结合肺功能测定有利于判断肺癌患者尤其合并低肺功能患者能否进行手术及确定手术部位和范围,能用于预测肺癌切除术后残余肺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癌全肺切除术围术期护理措施,为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和生存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2009年12月在我院行全肺切除术的102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围手术期护理体会。结果经过系统的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术中配合、术后护理、健康宣教等综合性护理措施,102例患者治愈出院,随访1年,日常生活均能自理;17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其中肺栓塞5例,急性呼吸衰竭8例,支气管膜瘘2例,切口感染2例。术后并发症导致死亡4例,死亡率为3.92%。结论良好的围术期护理可以保证肺癌全肺切除术的成功,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西宁地区肺切除术后呼吸衰竭的高危预测因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和分析西宁地区(海拔2260m)肺切除术后呼吸衰竭的高危预测因素。方法:收集1998年-2003年间在我院(海拔2260m)施行肺切除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51例患者(呼吸衰竭组)和未发生呼吸衰竭的265例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肺切除术后呼吸衰竭的高危预测因素。结果:ASA评分、肺功能中重度损害、肺部病变恶性程度、年龄、手术切除范围依次是肺切除术后呼吸衰竭的高危预测因素。结论:高海拔地区肺切除术后呼吸衰竭的发生率比平原地区高。加强围术期处理,有助于减少术后呼吸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高龄肺癌与食管、贲门癌围手术期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分析 86例 70岁以上肺癌与食管、贲门癌患者围手术期治疗情况 ,并探讨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 70岁以上 86例肺癌与食管、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同期 86例手术病例 ,肺癌占 66 2 8% ,食管、贲门癌占 3 3 72 % ;男性占83 72 % ,女性占 16 2 8% ,肺癌患者术前合并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5 4 3 9%和 40 3 5 %。肺癌患者术前合并症发生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是食管、贲门癌的 2 62倍和 2 3 4倍。肺癌死亡率为 3 5 1% ,食管、贲门癌组无死亡病例。本组结果提示肺切除术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实施探查术和食管、贲门癌切除术的患者 ;肺癌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与术前合并症、肺功能情况有密切关系。结论 ( 1)高龄肺癌患者的术前合并症和肺功能中、重度低下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的诱发因素。 ( 2 )实施肺切除手术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实施一般开胸手术患者 ,故对实施肺切除术的患者 ,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而相比较而言 ,对食管、贲门癌患者 ,在手术适应证掌握上 ,可以适当放宽限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西宁地区(海拔2 261m)行左全肺切除术的围麻醉期管理经验。方法:总结14例左全肺切除术病人术前准备、麻醉方法、术中和术后管理及肺功能、血气变化,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术中发生急性气道梗阻1例(7.14%),一过性高血压8例(57%),心律失常6例(43%),对症处理后效果满意。所有病人术后血氧饱和度(SaO2)上升较术前明显,但二氧化碳分压(PCO2)略有下降;肺功能的代偿能力和年龄有明显的差别,年龄越大其肺功能的代偿能力越差。结论:全面衡量患者情况,积极治疗影响肺功能的疾患。术前进行必要的呼吸功能锻炼,术中适当的麻醉处理和术后全面监护治疗、合理的机械通气,可以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安全地渡过围麻醉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上腹部手术围术期危险因素与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1月1日-至2010年1月1日连续收治的169例60岁以上、择期在全麻下行上腹部手术的患者,对其围术期影响呼吸功能状况的因素进行评估,包括临床表现、胸部X线检查、肺功能指标、动脉血气分析、麻醉时间、手术切口类型、留置鼻胃管及下床活动时间等,并分析这些因素与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关系。结果 169例患者中77例(45.6%)发生术后肺部并发症,其中最常见的是肺炎(20例),其次分别为肺不张(18例)、气管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17例)、支气管痉挛(15例)、急性呼吸衰竭(5例)及肺栓塞(2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留置鼻胃管、术前有呼吸道症状、肺功能指标FEV1/FVC降低、麻醉时间长与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密切相关。结论老年患者行上腹部手术前应进行详细的肺部检查及肺功能检测,以明确其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并应在术前进行干预治疗,以改善肺功能,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龄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术前系统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对合并肺功能障碍者进行肺功能锻炼,术后进行有效的镇痛,加强呼吸道的管理,以及合并症的监测和处理。结果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肺部并发症少,合并症控制稳定。结论术前合理的评估,术后充分的镇痛,严格的呼吸道管理及严密的监测和处理合并症,是保证患者术后顺利康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45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VAMT)肺叶切除术在周围型肺癌及肺周围型病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54例周围型肺癌及肺周围型病变在全麻下实施VAMT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术或肺叶切除术,所有患者均行全麻双腔气管插管单肺通气,肺癌患者常规行系统淋巴结清除。结果本组454例中,肺癌371例,肺良性病变83例,手术时间90~265min,术中出血量50~450ml,术后胸引管带管时间5~11d,术后住院时间5~13d。53例出现术后并发症;肺癌患者行纵隔淋巴结清扫9~35枚/例,围术期死亡1例(因呼吸衰竭死亡)。随访满5年者298例,总的5年生存率:Ⅰ期89.3%,Ⅱ期46.0%,Ⅲ期22.6%。结论 VAMT对周围型肺癌及肺周围型病变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可达到与常规开胸手术相同的外科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定量CT(QCT)、核素肺灌注扫描和解剖分段法预测肺癌切除术后肺功能的准确性进行初步的对比研究.方法 分析12例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资料.术前均行肺功能检查、呼吸门控QCT扫描及核素肺灌注扫描.术前肺功能测毋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0)、努力肺活量(FVC)和一氧化碳弥散最(DLco).对CT资料和核素肺灌注扫描资料分别进行定量分析,根据QCT、核素肺灌注扫描及解剖分段法相应计算术后肺功能的公式,得出FEV1.0、FVC和DLco预测值,并与术后2个月时患者肺功能复查测量的实际值进行配对t检验及Pearson相关性检验.应用Bland-Altman分析对QCT、核素肺灌注扫描及解剖分段法所得到的肺功能预测值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 QCT、核素肺灌注扫描及解剖分段法对患者术后肺功能各指标的预测值:FVC分别为(3.05±0.82)、(2.98±0.75)、(2.98±0.86)L;FEV1.0分别为(2.20±0.81)、(2.17±0.78)、(2.16±0.84)L;DLco分别为(5.95±2.10)、(5.85±1.98)、(5.87±2.23)mmol·min-1·kPa-1;FVC、FEV1.0及DLco术后实测值分别为:(3.09±0.72)L、(2.23±0.81)L、(5.59±2.01)mmol·min-1·kPa-1;3种方法 预测值与术后临床肺功能实测值的相关系数:FVC分别为0.87、0.80、0.86;FEV1.0分别为0.93、0.91、0.93;DLco分别为0.93、0.95、0.93(P值均<0.01).结论 QCT、核素肺灌注扫描及解剖分段法均可以作为预测肺癌切除术后肺功能的有效手段,预测值均具有良好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