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上海市卢湾区1956~2000年百日咳流行动态及免疫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 了解上海市卢湾区历年百日咳的流行动态以及疫苗的免疫效果。  [方法 ] 根据历年的百日咳疫情资料、预防接种资料及免疫监测资料 ,计算百日咳的发病率、百日咳疫苗免后抗体阳性率。  [结果 ] 卢湾区 195 6~ 2 0 0 0年百日咳经历了 8次大小流行。在疫苗使用前 ,百日咳的发病率很高 ,195 8年高达 1133.0 0 / 10万 ;自 1978年实施计划免疫后 ,随着使用百白破混合制剂 (DPTw)及全程免疫接种率提高至 95 %以上 ,百日咳的发病逐年下降 ,已控制在 0 .5 0 / 10万以下。DPTw的免疫监测结果显示 ,免疫后百日咳的凝集抗体较免前增长 40倍以上 ,抗体阳转率和达保护水平率分别高达 95 %和 70 %以上。  [结论 ] 在保持高接种率的基础上 ,提高免后百日咳抗体保护水平率和GMT水平 ,是控制百日咳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杭州市萧山区1954~2001年百日咳流行特征及控制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杭州市萧山区百日咳的流行特征及控制效果。方法:利用萧山区卫生防疫站疫情资料和历年法定传染病、计划免疫年报表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54—2001年百日咳年均发病率为52.67/10万,其中自然感染阶段(1954-1955年)发病率为70.19/10万,至计划免疫巩固期(1983—2001年)降至9.21/10万;历年发病高峰主要在3—7月;1980—2001年疫情资料显示,5岁以下百日咳患占总病例数的52.32%。1986—1998年百白破三联混合制剂免疫后百日咳凝集技体水平监测显示抗体滴度(GMT)由1:369.20上升至1:1582.85。结论:由于百日咳疫苗的接种使得百日咳的发病率大幅度下降,因此高质量的免疫接种是控制百日咳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百日咳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一种传染病 ,为减少乃至消除百日咳的发病 ,我区自 1985年以来 ,每年均给予所有适龄儿童及时接种百白破混合疫苗 (DPT) ,同时开展了百日咳疾病的监测工作 ,取得了较好的预防效果 ,最终使百日咳的发病率降低至最低水平。现将情况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历年DPT接种资料来自虹口区 1985~ 2 0 0 2年计划免疫基础资料 ;疾病监测资料来自虹口区 1985~ 2 0 0 2年计划免疫疫情资料。所有百日咳病例诊断均符合以下两者之一 :①有典型的临床症状 ,血白细胞总数大于 10× 10 9/L ,淋巴细胞≥ 0 .5 ,以及…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1951~1996年百日咳流行动态及免疫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广东省1951~1996年百日咳经历了8次大小流行,1961年报告发病率达25435/10万,1987年实施计划免疫后,发病率明显下降,1991年达历史最低水平,但仍未控制百日咳的流行,主要原因是接种疫苗后群体保护率还不够高。1990年使用含百日咳菌45亿/ml百日破混合制剂(DPT),对206人检测抗体水平,保护率为3447%;1994~1995年使用含百白咳菌90亿/mlDPT后,1995年对0~60岁各地人群检测抗体,保护率为5478%。1996年广州市试用无细胞吸附精制百白破制剂(APDT),免疫成功率与DPT基本一致,但抗体阳性率高。结果证明:百日咳发病与免疫接种和接种的疫苗含量有很大关系,应加强免疫接种工作和疾病监测,减少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分析河南省百日咳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7-2021年河南省百日咳报告病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发病特征。结果 共报告百日咳病例1 19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25/10万,各年发病率分别为0.13/10万、0.32/10万、0.55/10万、0.09/10万、0.16/10万。病例报告主要集中于6-9月,占48.33%。各省辖市均有病例报告,居前三位为鹤壁市(294例,3.64/10万)、商丘市(273例,0.89/10万)和三门峡市(55例,0.50/10万),各地报告发病率存在差异(χ2=5 303.552,P<0.001)。0岁组报告发病率最高(8.15/10万),报告病例5岁以下占81.30%,其中≤2月龄占10.68%,≥15岁病例占0.08%(均为成人)。病例以散居儿童为主,占75.29%。结论 2017-2021年河南省百日咳病例以5岁以下、散居儿童为主,≤2月龄婴儿占比较高,病例报告多集中于6-9月,具有夏秋季高发的特点。建议加强百日咳监测,探讨低龄儿童百日咳免疫策略,优化百日咳疫苗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济南市百日咳的流行特征,为制定控制和降低百日咳发病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2010~2011年济南市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百日咳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0~2011年济南市共报告百日咳病例83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64/10万,比2001~2009年的平均年报告发病率明显上升。病例主要集中在婴幼儿,86.75%的病例集中在1岁以下儿童。[结论]2010~2011年济南市百日咳发病率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9.
中国2004~2006年百日咳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全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百日咳近期的流行情况。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2004~2006年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百日咳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国2004~2006年百日咳发病率在0.5/10万左右;高发地区比较集中;春夏为高发季节;80%左右的病例集中在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结论应进一步提高和保持高水平的百白破联合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率,并加强监测和传染源的管理。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1954~2004年百日咳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浙江省百日咳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结果浙江省百日咳发病分为3个阶段:未使用疫苗时期的1954~1959年,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12.67/10万;使用疫苗初期的1960~1984年,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02.17/10万;实施计划免疫时期的1985~2004年,特别是1988年起全省推广使用吸附全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DTwP),发病明显下降,1994年以来报告发病率<1/10万。对DTwP免疫成功率监测表明,免疫后百日咳凝集抗体达到保护水平(≥1∶320)者>90%,几何平均滴度免疫后比免疫前增长29.4~210.5倍。结论目前浙江省百日咳的年平均报告发病率<0.5/10万。有效的DTwP疫苗和高质量的全程免疫接种率,加强疫情和人群免疫水平监测,是控制百日咳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保定市1999-2007年麻疹发病情况,分析流行原因。方法对1999—2007年麻疹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保定市1999-2007年麻疹监测系统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4591例,确诊3033例,年均发病率为3.17/10万;1999—2002年,发病率维持在0.5/10万左右,从2003年开始发病率有所回升,2006年达11.73/10万。病例呈散发分布,有明显季节性高峰,3~5月份病例占全年的68.13%,男性发病高于女性,发病年龄有向大年龄和未到免疫年龄人群转移的趋势,麻疹病例中有免疫史、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分别占24.58%、38.15%和37.27%。结论保定市近几年麻疹发病有回升的趋势,8月龄以下儿童发病问题需进行免疫策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临沂市人群百日咳抗体水平及流行特征,为预测疫情趋势和制定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临沂市1956~2012年不同免疫阶段百日咳发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在不同年份随机抽取健康人群,分0~、2~、5~、8~、11~、15~、20~40岁7个年龄组进行百日咳抗体检测。结果 1956~2012年临沂市共报告百日咳578 487例,死亡426例。大致分为4个阶段:1956~1960年年均发病率为86.60/10万,死亡127例;1961~1981年年均发病率为283.82/10万,死亡296例;1982~2002年年均发病率为9.75/10万,死亡3例;2003~2012年年均发病率为0.16/10万,无死亡病例。1986~2012年共检测4 556人,达到抗体保护水平的3 587人,保护率为78.73%,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197.24。结论已实施的免疫策略对控制百日咳发病效果显著,发病率大幅度降低;人群保护率和抗体水平有逐年增高趋势,说明疫苗接种工作质量较高;应警惕大年龄组儿童和成人百日咳的出现和传播。  相似文献   

13.
贵州省2003~2005年麻疹流行状况分析及控制策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贵州省麻疹流行状况,探讨消除麻疹策略。方法对贵州省2003~2005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3年全省共报告麻疹18 943例,呈高度散发,<10岁病例占总病例数的83.5%,发病高峰在3~6月。2005年确诊病例发病率0.49/10万(191例),比2003年下降了97.6%,报告麻疹病例中>1/3是风疹。1岁和<7岁确诊病例分别占总确诊病例的29.3%和69.1%,其中无麻疹减毒活疫苗(MV)免疫史的分别占80.4%、67.4%。结论MV强化免疫后,麻疹发病率大幅下降。为保持MV强化免疫取得的成果,应切实做好18~23月龄儿童MV复种和入托、入学儿童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使漏种儿童得到补种的机会;加强麻疹监测,提高实验室确诊病例的比例,同时在3~4年后开展MV后续免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安阳市麻疹流行特征,为有效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安阳市1982-2009年麻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82-2009年共报告麻疹29 571例,年均发病率21.23/10万,死亡43例,病死率0.15%。整个发病趋势呈从高到低而后回升,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形成2个高峰之后,1987-1988一路走低,1989年开始回升,一直到1996年基本走平,1997年开始下降,随后每隔1~2年上升一次。安阳市所辖九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个别县(市)区发病率较高。发病季节集中在1~5月;1990-2009年人群分布男女性别比为1.3∶1;7岁以下儿童占73.89%;散居儿童占总数的58.21%;2000-2009年病例有明确免疫史者仅为38.62%;IgM抗体阳性率78.24%。结论应加强麻疹疫苗常规免疫接种并提高接种质量,重点加强薄弱地区和薄弱环节的工作,适时在目标人群中开展强化免疫,消除免疫空白点,提高整个人群免疫水平,加强学龄前儿童及外来流动人口的免疫预防管理。  相似文献   

15.
陕西省1999~2002年新生儿破伤风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为了解新生儿破伤风 (NT)的发生原因 ,对陕西省 1999~ 2 0 0 2年NT的监测资料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显示 :NT发病率波动在 0 11‰~ 0 18‰ ,发病率≥ 1‰的县有 2~ 8个 ,病死率为 10 4 %~ 2 6 7%,居甲、乙类传染病 2~ 4位。全年均有病例发生 ,以男性为多 ,发病日龄平均 6d。NT病例中在家分娩的占 82 5 %~ 95 1%,其中接生员未接受过培训的占 4 2 1%~ 4 8 2 %;所有母亲几乎均未接种过破伤风类毒素 (TT)。在实施消除NT中 ,陕西省工作重点在商洛、安康等市的 18个县。提高孕妇自我保健意识 ,去卫生条件好的医院分娩 ,对高危人群接种TT ,加强新法接生培训 ,是消除NT的基本措施。提高医务人员NT报告意识和流行病监测人员的责任心 ,是提高监测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2009—2013年河南省风疹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风疹的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河南省2009—2013年风疹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河南省风疹报告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χ2=2.583×107,P0.01);5年共累计报告风疹病例6 15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31/10万;83.32%的病例集中在15岁人群,以学生最多,男性明显多于女性(χ2=176.04,P0.01);全年均有发病,但有明显的季节性,以每年的3—6月多发。结论 2009—2013年河南省风疹报告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15岁以下儿童为重点人群,应提高风疹疫苗的接种率,并加大风疹疫苗接种的宣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天津市成年人百日咳流行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5-2014年天津市成年人百日咳流行特征及其家庭聚集性发病的传播特征,应用ELISA对18~83岁人群百日咳IgG综合抗体的免疫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2005-2014年天津市共诊断882例百日咳病例,其中成年人252例(28.57%),年均发病率为0.16/10万,2013年发病率最高(0.46/10万)。21~30岁年龄组病例占36.12%(91/252),女性病例多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P<0.001)。涉及到成年人百日咳聚集性发病共126起,有3种传播模式,其中成年人→婴幼儿传播模式98起(77.78%),是百日咳家庭聚集性发病的主要传播模式。在成年人→婴幼儿传播模式中,首发病例为患儿父母亲的为80起(81.64%),是婴幼儿百日咳发病的最主要传染模式。百日咳IgG综合抗体平均阳性率为55.20%(95%CI:51.96%~58.44%),随着年龄增长呈线性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r=0.98,P=0.003)和上升趋势(χ2=11.79,P=0.001)。结论 成年人已经成为天津市百日咳新的高发人群且是婴幼儿病例的主要传染源,其百日咳IgG综合抗体水平较低,建议探讨成年人百日咳疫苗的预防接种。  相似文献   

18.
陕西省2000~2002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及控制策略探讨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0  
为了解陕西省麻疹流行状况 ,以加速控制麻疹 ,对陕西省 2 0 0 0~ 2 0 0 2年麻疹发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显示 :陕西省 2 0 0 0~ 2 0 0 2年麻疹年平均发病率比 1997~ 1999年上升了 6 5 7%。病例分布广泛 ,流行模式为爆发和散发并存 ,局部麻疹爆发影响着全省的麻疹发病水平。 3~ 6月为麻疹高发季节 ,0~ 2岁和 6~ 8岁为麻疹高发年龄组。对麻疹病例的免疫史分析表明 ,2 5 %的麻疹病例未接种麻疹疫苗 (MV) ,2 4 %的病例免疫史不详。报告病例的年龄和免疫史状况说明 ,MV的初种和复种需加强 ,同时要在全省范围开展一定年龄组儿童的MV强化免疫 ,调整现行MV的免疫程序 ,健全麻疹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