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发生率较高,达40%~60%,并且23%~60%的DVT患者会发展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ost—thrombosis syndrome,PTS),而致命性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的栓子多来自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因此,如何在关节置换术后干预DVT是非常重要的。笔者于2009年10月~2010年6月在关节置换术后对部分患者运用补阳还五汤加减干预,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R)属于骨科大手术,术后并发症较多,其中以深静脉血栓较为常见。术后应用抗凝药物已成常规,但对于理想抗凝药的选择,却一直成为近年来临床研究焦点。2009年2月-2010年9月,笔者以在本院行THR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选用补阳还五汤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同时对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动态监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骨折或手术所致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人工全髋置换术或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予补阳还五汤及下肢静脉泵治疗,观察两组病例的临床症状、体征、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改变,同时观测其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指标变化。结果:60例中,8例发生DVT,总发生率13.33%。其中对照组发生6例DVT,发生率为20.00%;治疗组发生2例DVT,发生率为6.67%。其患肢肿胀率、血液流交学指标变化、PT和APTT指标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具有明显的抗凝、溶栓功能,能通过改善血液流变性、降低血粘度,达到防治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并且能明显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而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董昌海  梁发树  李茂瑞 《光明中医》2016,(21):3148-3149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味防治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我院于2015年11月—2016年3月选取骨科手术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味防治,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钠防治,对比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D-dimer(D-二聚体)变化情况、引流量以及术后疼痛评分、患肢肿胀评分。结果观察组用药后1~7d、8~14d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4%、0,对照组分别为6%、12%,数据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用药前Ddimer、患肢疼痛评分、患肢肿胀评分指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用药1周后,观察组D-dimer指标、患肢疼痛评分、患肢肿胀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术后第1d、第2d伤口引流量及引流总量均少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味防治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补阳还五汤为主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池明春 《江苏中医》1998,19(2):33-33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加味补阳还五汤预防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中药组30例,术后当天1次以后每天两次服用加味补阳还五汤,连服7d。对照组30例,于术后当天及以后每天1次口服拜阿司匹林100mg。两组患者术后第2、7d行血液流变学检查,术后48h拔除引流管,并记录引流量;术后第7d行下肢多普勒彩色超声观察股静脉血流速度并探测有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2组患者术前股静脉血流速度无差别;术后7d,2组患者股静脉血流速度较术前慢,以对照组为甚。中药组术后1周全血粘度下降,并低于术前水平,血浆粘度及纤维蛋白原仍高于术前水平,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红细胞刚性指数下降至术前水平;对照组只有红细胞刚性指数下降至术前水平,其它各指标仍高于术前水平。中药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引流量也比对照组稍减少。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能很好的预防TKA术后DVT形成,其临床效果优于拜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方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将收治的77例病人(病例来源为浙江省诸暨市中医院住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人)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手术为同一组医生操作,均采用全麻.术后治疗组给补阳还五汤加减,每天1剂,水煎,早晚分服;对照组给拜瑞妥10 mg,每天1次口服.给药2周.观察治疗前后肢体周径变化、凝血谱变化情况,并做血管彩超检查观察血流通畅情况及有无血栓形成.结果:两组患者肢体周径变化(大腿周径增加值),术后24h、3d、1周、2周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酶活化时间变化术后3d、1周、2周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股静脉血流速度变化,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方能很好地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其临床效果与拜瑞妥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补阳还五汤为主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东海县人民医院(222300)池明春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补阳还五汤脉络宁笔者近几年来,运用补阳还五汤加减,配合脉络宁静脉滴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8例,疗效满意。现小结如下:1一般资料18例中,男6例,女1...  相似文献   

9.
补阳还五汤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浅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周围血管病之一。笔者在治疗中采用内服补阳还五汤加减并辅以患肢熏洗,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范春芳 《新中医》2014,46(6):110-112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配合手法按摩伤肢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补阳还五汤联合手法按摩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措施,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以及2组术前和治疗2、6、10天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以及下肢周径变化情况,并对治疗10天后的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10天后,2组患者的PT、APTT均较术前改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2组间2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患者的下肢周径均较术前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增加,组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各部分周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观察组为10.0%,对照组为7.5%,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手法按摩伤肢可有效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拟中药佛手通瘀汤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确切性及其安全性。方法:将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符合研究标准的218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108例和西药治疗组110例。分别给予佛手通瘀汤及低分子肝素钙进行预防性治疗,观测其DVT的发生情况、血液流变学、血浆D-二聚体(D-Dimer,DD)、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伤口引流量指标变化的差异。结果:中药治疗组中共有32例发生DVT,总发生率29.63%,西药治疗组中共有26例发生DVT,总发生率23.64%。2组患者治疗前后自身APTT、PT和DD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d 2组患者APTT、PT、DD和伤口引流量差异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佛手通瘀汤对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巫小平  廖浩  廖华 《中国中医急症》2014,(12):2266-2268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方加减辨治对预防急诊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 110例急诊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5例,术后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5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方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在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和D-二聚体、血流流变学、血脂、凝血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D-二聚体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液流表学、血脂、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等指标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血液流变学、血脂、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气活血方加减可预防急诊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临床试验,评价加味补阳还五汤在治疗血管性痴呆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国际诊断标准,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30例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疗程半年,对照组30例,采用银杏叶片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简易智力量表(MMSE)积分提高(P<0.0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与行为能力量表(BBS)积分降低(P<0.001,P<0.01),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认知、记忆、社会活动及生活能力等均有明显提高。结论提示加味补阳还五汤对于血管性痴呆有一定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并从蛋白水平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大鼠动脉粥样硬化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补阳还五汤治疗组、川芎嗪治疗组、模型组,另设正常对照组。予相应处理后检测腹主动脉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表达水平。用药前后取尾静脉血2ml测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结果高脂饮食可诱导大鼠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其主动脉组织MMP-9强阳性表达。补阳还五汤治疗组的MMP-9表达量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低于川芎嗪治疗组、模型组。结论益气活血代表方剂补阳还五汤可以下调MMP-9的表达,降低血脂,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降低主动脉组织MMP-9的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刘启庭  崔寒尽  周华军  杨阿莉  唐涛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11):1770-1771,1795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是否通过调节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促进血管新生,为治疗脑出血探索新的思路。方法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补阳还五汤组,模型组,多西环素组,补阳还五汤+多西环素组(联合组)。用Ⅶ胶原酶脑内立体定位注入小鼠右侧基底节内复制小鼠脑出血模型,14d后断头取脑,制成冰冻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的标志蛋白vWF,计数阳性微血管数。结果模型组阳性微血管数明显高于多西环素组;补阳还五汤组阳性微血管数明显高于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阳性微血管数明显高于联合组。结论抑制MMPs活性将阻抑血管新生,补阳还五汤通过调节MMPS活性促进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16.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回顾近年来相关文献,得出中医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特点是:注重活血化瘀通脉、清营凉血、益气温补以及软坚散结,主张分期论治以及结合熏洗、外敷等综合疗法,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补阳还五汤两种提取方法中黄芪甲苷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两种提取方法对补阳还五汤中黄芪甲苷含量的影响。方法:建立补阳还五汤中黄芪甲苷的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方法,比较水提液和水提醇沉液中黄芪甲苷含量的差异。结果:两种方法所得汤剂中黄芪甲苷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补阳还五汤可用水提醇沉法进行精制。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补阳还五汤治疗早期脑梗塞的机理,分别用补阳还五汤(中药组)及10%706代血浆合肠溶阿斯匹林(西药组)治疗发病1~7天的脑梗塞患者各35例,观察了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ET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CGRP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ET、CGRP均显著改善(P<0.01),且以中药组改善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补阳还五汤已被广泛应用于慢性肾脏病的治疗中,通过综合近10年有关文献,将补阳还五汤对糖尿病、肾病、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膜性肾病、高血压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治疗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其机理,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补阳还五汤合六味地黄汤治疗脑梗塞4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合六味地黄汤治疗脑梗塞的疗效。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以补阳还五汤合六味地黄汤治疗,对照组予低分子右旋糖酐和胞二磷胆碱治疗,30 d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合六味地黄汤治疗脑梗塞疗效显著,且优于西药常规治疗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