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氯氮平、利培酮致女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心电图异常情况,并探讨其应对策略。方法对单一口服氯氮平、利培酮致女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6周、8周末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并对心电图异常者对症处理或调整原药物剂量,观察心电图的恢复情况。结果两种抗精神病药物致女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心电图异常率为50.00%,其中氯氮平组为63.16%,利培酮组为37.50%,利培酮组所致心电图改变明显低于氯氮平组(χ~2=5.132,P0.05);两种抗精神病药物引起心电图改变以窦性心律失常最多,其中氯氮平组以窦性心动过速最多,利培酮组以窦性心动过缓最多;对心电图异常者采取对症处理后大部分病人恢复正常。结论两种抗精神病药对女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心电图均有影响,经对症处理后预后良好;入院时基础心率偏高者慎用氯氮平;入院时基础心率偏低者慎用利培酮。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抗精神病药阿立派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Tp-Te间期的影响。方法收集35例应用抗精神病药阿立派唑和26例应用氯氮平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氯氮平组给予氯氮平200~400mg口服,阿立哌唑组给予阿立哌唑20~30mg口服,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记录同步12导联心电图,对Tp-Te间期进行手工测量,计算校正的TP-TE间期(Tp-Te/√RR),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治疗4周后,氯氮平组的Tp-Te间期及Tp-Tec间期与治疗前相比较明显延长,且与阿立哌唑组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氯氮平相比,阿立哌唑对心电图Tp-Te间期及Tp-Tec间期的影响较小,安全性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六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精神分裂症对患者内分泌的影响。方法收集精神分裂症患者180例临床资料,按治疗药物分为6组,各30例。阿立哌唑组采用阿立哌唑治疗,氨磺必利组采用氨磺必利治疗,利培酮组采用利培酮治疗,氯氮平组采用氯氮平治疗,喹硫平组采用喹硫平治疗,奥氮平组采用奥氮平治疗,连续治疗4 w后,比较6组血清性激素水平。结果 6组中,利培酮组血清催乳素水平最高,其次是氨磺必利组、奥氮平组、氯氮平组、喹硫平组,阿立哌唑组水平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组雌二醇(E2)、睾酮(T)、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可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催乳素水平,且不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催乳素水平提升幅度不同,故治疗过程中需积极测定催乳素水平,预防高催乳素血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精神病患者服抗精神病药导致的异常心电图,并提出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对象为我院2011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的住院患者,共计420例,皆服用单一抗精神病药,于其治疗前、治疗15天、治疗1个月、治疗2个月后的心电图情况进行检测、记录、分析。结果 420例精神病患者中,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28.3%。其中,氯氮平治疗发生率56.7%,其次为氯丙嗪48.3%、奋乃静45.0%、喹硫平20.0%、阿立哌唑20.0%、利培酮17.6%。喹硫平组、阿立哌唑与利培酮组与氯氮平组比较,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在精神病患者服抗精神病药后心电图异常以窦性心动过速、T波改变以及ST改变最为多见。在用药之后的15天,患者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最高,为54.6%。结论精神病患者服抗精神病药在一定程度上均能导致其心电图的改变,应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定期协助患者做心电图复查,合理选择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不同科室医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时选用抗精神病药物情况。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对上海地区有老年痴呆或认知障碍门诊的临床医师进行调查。结果精神科、内科、神经内科医师在年龄、性别、学历、每月诊断AD例数及诊断轻中重AD比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科、内科、神经内科医师在职称、医院等级、合并抗精神病药物比例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首选抗精神病药物中,92.6%的精神科医师、96.6%的内科医师、91.5%的神经内科医师在首选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包括奥氮平、利培酮、喹硫平、阿立哌唑、氯氮平)上,三科室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利培酮、喹硫平、奋乃静、奥氮平、氯氮平等药物的选用上,三科室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海地区医师治疗AD患者时,合并处方抗精神病药物较为普遍。精神科、内科、神经内科医师在首选药物中选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种类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氯氮平和利培酮对体重和血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典抗精神病药对体重和血糖的影响有一些报道,氯氮平和利培酮作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代表在精神科临床上应用已十分普遍,本文通过对氯氮平和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体重和血糖的分析,以了解其对病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在我院使用现状的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将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作一简要回顾,并将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在我院使用的现状作一简要的报告。方法将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的定义、分类、受体结合特征、治疗特点、临床益处、新用途、最适宜人群、进一步研究、优化的领导者、药物的研究、效益费用的关系等作一简要回顾。结果发现新型抗精神病药物,这类药物统称为不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利培酮、奥氮平、奎硫平等基本保留了氯氮平的一些优点,已逐渐成为精神科临床首选的抗精神病药。结论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情感症状的疗效优于经典药物,同时对认知功能也有改善作用,副作用也显著低于经典药物。因此,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带给人类新希望。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镇静剂和抗精神病药致心律失常作用。方法对197例有情绪、失眠和精神病者,在使用镇静剂或抗精神病药前和用药1w后,作常规12导联心电图,观察心律失常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用药前窦性心动过速较用药后明显增多(P〈0.05),而用药后窦性心动过缓、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房室传导阻滞、Q—T延长较用药前显著增多(P〈0.01)。结论镇静剂和抗精神病药有致心律失常作用,应给予重视和预防。  相似文献   

9.
抗精神病药物对心电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及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后心电图变化的差异情况。方法6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使用阿立哌唑、利培酮、氯氮平、氯丙嗪治疗,分别于第一、二、三月复查心电图。结果使用新型抗精神病药物三月后患者心电图改变显著,低于使用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患者(P〈0.05);心电图改变与性别、年龄无关,与使用药物剂量有关。结论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心电图异常率较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低,临床使用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4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电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文琦  刘雪君 《山东医药》2007,47(23):96-96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的阴、阳性症状均有效,且副作用少,目前在国内外使用较多的是奥氮平、利培酮、奎硫平及氯氮平。2006年1~12月,我们观察了上述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电图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氯氮平致粒细胞缺乏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氯氮平是一种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随着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发现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现对我院应用氯氮平治疗导致粒细胞缺乏的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利培酮联合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3月—2009年2月72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观察组给予利培酮联合氯氮平,对照组单用氯氮平治疗,疗程8周,采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疗效,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起效较早,利培酮联合氯氮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利培酮联合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阴性症状的疗效较为理想,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心律平属Ic类抗心律失常药,近年来用于治疗室上性及室性心律失常效果较好,一般认为它副作用少,广谱高效。但随着临床上广泛使用,证实其有很多的副反应。经查阅1998年以来各类医学文献报道心律平致心律失常160余例,其他不良反应8例。现将近年来心律平的不良反应综述如下。 1 心律平致心律失常反应抗心律失常药物有可能使原有心律失常加重或继发新的甚至更为严重的心律失常,这一现象称为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1.1 心律平致心律失常的类型①束支传导阻滞:可表现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或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②Q-T间期延长;③房室传导阻滞(Ⅰ°Ⅱ°Ⅲ°);④窦性静止;⑤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⑥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⑦室颤;⑧窦房传导阻  相似文献   

14.
盐酸腾西龙(Edrophonium Chloride—Tensilon)为作用迅速持续时间短的抗胆碱酯药物。已广泛应用于治疗室上性心律失常,如阵发性房性及交界性心动过速。其并发症包括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及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目前典型及非典型抗精神药物在精神分裂症中的应用情况及发展趋势。方法 采用1个月法于2003-05-01/2003-05-31.用自制调查表对两所医院住院及门诊1006例精神分裂症的用药情况进行了调查,(其中住院病人603例,门诊病人403例)。结果精神分裂症病人单一用药以氯氮平为首位占41.2%,其次为奋乃静占19.8%,利培酮占16.9%;合并用药占前二位的是:氯氮平加利培酮占18.2%;氯氮平加奋乃静占15.0%;最为常用安坦及苯二氮革的使用率明显下降。结论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已成为目前门诊及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常用抗精神病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探讨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引致糖尿病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5月以前在该院接受精神分裂症治疗的650例患者,其中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51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治疗前后血糖的变化情况,比较各种抗精神病药物对糖代谢异常产生的影响。结果该组患者中男女的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10年与病程≥20年的患者与年龄<40岁与≥40岁组比较,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精神病药物引发糖尿病的发生率依次为:氯氮平发生率为14.53%、氯丙嗪发生率为7.83%、;利培酮发生率为7.01%、其他药物发生率为6.19%。氯氮平组与利培酮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餐后2 h的血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与患者的年龄、病程有关,年龄在40岁以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更大。氯氮平相较于其他药物,引发糖尿病的发生率较高,临床治疗中应注意。  相似文献   

17.
奎尼丁是一种广谱抗心律失常药。作为IA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代表,曾广泛用于房性及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20世纪90年代CAST研究指出IA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增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死亡率,加之药物相关副作用发生率高,奎尼丁逐渐退出临床抗心律失常用药的应用。近年来,研究者发现奎尼丁在遗传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中表现出优势,尤其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恶预防方面。现就奎尼丁在遗传性心律失常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张国玲  曹颖  李建荣 《山东医药》2010,50(37):106-106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TRS)是以思维、情感、行为等障碍及精神活动不协调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精神病,其病情迁延,反复发作,临床治疗棘手.近年来,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使TRS的疗效有较大提高.2005年1月~2009年6月,我们采用利培酮联合氯氮平治疗TRS患者42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国内外对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研究发展很快,尤其是抗快速心律失常的新药使用较多。有些药物副作用较大,安全范围较窄。因此掌握各药的作用和药代动力学特点,特别是各药的不良反应,在临床上十分重要。本文重点介绍几种常用抗快速心律失常新药的各种不良反应。双异丙吡胺双异丙吡胺,又名达舒平(disopyramide)。国外在1954年合成,用于治疗室上性和室性快速型心律紊乱。对室上性、室性早搏,室上性和室性心动过速,心房纤维颤动后维持窦性心律,以及终止阵发性心房扑动、心房纤颤均有效。其电生理作用与奎尼丁相似,由于其降低心房、房室结和心室四位相的除极速率,减慢心肌传导速率和延长有效及功能性不应期而作为Ⅰ型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用法一般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盐酸安他唑啉联合胺碘酮与单用胺碘酮对老年人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方法入选服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效的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127例,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后,随机分为盐酸安他唑啉联合胺碘酮组(联合组,n=64)和单用胺碘酮组(胺碘酮组,n=63),观察2个月后,房颤控制情况和1年后房颤复发情况。结果治疗1年后联合组房颤复发率[15例(23.4%)]明显低于胺碘酮组[23例(36.5%)](P均<0.05)。联合组复查LVEF[(75.1±6.7)%]比胺碘酮组高[(72.3±6.6)%]和左心房大小[(40±5)mm]比[(38±4)mm],但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过程中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安他唑啉联合胺碘酮对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窦性心律维持长期效果优于胺碘酮单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