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作者在解剖一具2岁的男童标本时,发现其心脏肺动脉瓣异常,现报道如下:心脏的外形大小正常,肺动脉有4个瓣膜.按瓣膜位置分前半月瓣,左半月瓣,右半月瓣,其中前半月瓣分为两个大小对称的小半月瓣,前(左)瓣膜基底部长4.3 m m,深5.9 m m,厚0.3 m m,前(右)瓣膜基底部长4.8 m m,深5.6  相似文献   

2.
3.
在解剖一成年男尸(身高166cm)时发现左倘骨下动脉分支变异,这种变异较少见,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在解剖一具成人男性尸体标表时.见其胃左动脉起源、分支及营养范围特殊(附图),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6.
在解剖一成年男尸心脏时,发现其右冠状动脉的左房后支变异,现报告如下:右冠状动脉起于主动脉右窦中部,始处直径4.32mm,沿冠状沟内走行至房室交点处分为左室后支和后室间支。左室后支起始处直径为2.20mm,起始后在冠状沟内发出四支至左心室膈面,另有一支发出后分为两支,分别布于左心  相似文献   

7.
作者在1例学生局解实验男性尸体上发现,左椎动脉起始于主动脉弓后壁,且在其行径中有两支异常分支,报告如下:主动脉弓发出四支分支,从右向左依次为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椎动脉、左锁骨下动脉,起始部外径分别为1.55cm、0.5cm、0.35cm、0.95cm;其中头臂干和左椎动脉起于主动脉弓后壁,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起于主动脉弓的凸缘。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局部解剖学实验课指导学生解剖1具成年男性尸体标本时,发现左膈下动脉于腹腔干根部左侧发出,并且左膈下动脉分支变异,同时伴胰背动脉由肝总动脉起始处下壁发出。为积累左膈下动脉分支变异和胰背动脉起源变异的资料,并为相关位置的临床介入和手术治疗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笔者在一成年男性右侧上肢标本上,发现其腋动脉分支变异并有正中神经位置(行程变异)异常,较少见,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研究先天性左冠状动脉主干闭锁(LMCAA)的超声心动图表现,提高对LMCAA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3例LMCAA患儿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LMCAA超声心动图特征.结果 LMCAA特异性超声心动图特征:①主动脉左冠状动脉窦内无左冠状动脉主干开口,左冠状动脉主干近心端闭锁呈盲端,远心端内径细窄,发育不良;②右冠状动脉内径增宽;③多切面未显示左冠状动脉与肺动脉确切连接的证据.LMCAA非特异性超声心动图特征:①左心室明显扩大,左室收缩功能可正常或减低;②二尖瓣腱索、乳头肌回声显著增强,可伴有二尖瓣脱垂.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①收缩期二尖瓣口可见中至大量反流信号;②左、右冠状动脉之间形成细小侧支循环; ③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和回旋支血流为逆向灌注(向心性);④发育不良的左冠状动脉虽然在肺动脉周围分布,但彩色多普勒超声不能显示其与肺动脉连接的确切逆灌血流信号.结论 LMCAA有特异性的超声心动图特征,提高对LMCAA的全面认识是诊断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作者在局部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在一例老年男性尸体标本上发现其肝总动脉起始部位及腹腔干分支变异,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小儿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LCAPA)的外科矫治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2015年2月—2020年10月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9例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小儿ALCAPA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例、女7例,年龄0.2~12.3岁(中位年龄1.7岁),体质量5.7~44.3 kg(中位体质量11.6 kg)。患者采取个体化手术策略(肺动脉内隧道技术、主动脉壁和带蒂肺动脉壁缝合、带蒂直接移载、左主干开口成形术)恢复双源冠状动脉供血,其中4例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观察指标:监测患儿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二尖瓣反流程度,并比较其在术前、术后早期、末次随访时的变化。结果 全组患儿均手术顺利,无死亡。2例重症婴儿术后延迟关胸6 d和9 d。9例患儿出院后获随访1个月~4.5年,均未出现心绞痛或心力衰竭症状。患儿术后早期与术前LVEF分别为62.1%(39.0%,63.5%)和59.0%(40.0%,6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00,P=1.000);末次随访LVEF为64.0%(60.5%,67.5%),较术后早期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50,P=0.034)。术后早期二尖瓣反流与术前、末次随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13、1.41,P=0.257、0.157)。结论 对于小儿ALCAPA采用个性化外科矫治手术可以获得满意的近中期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小儿起源于肺动脉的左冠状动脉异常矫治手术的麻醉特点,为今后开展类似手术提供可行的麻醉管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0年7月本院20例小儿起源于肺动脉的左冠状动脉异常矫治术的麻醉管理方法。结果采用静吸复合全麻,术中均未出现急性心衰或心梗,CPB时间为58~204(80.6±44.4)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25~125(53.4±32.2)min,开放主动脉后均自动复跳,适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以保证麻醉平稳,停CPB时SBP为(78.6±8.0)mmHg,DBP为(45.4±3.5)mmHg,HR为(130.8±10.5)次/min,术中无死亡及麻醉并发症。1例术后第2天死于严重低心排综合征,死亡率为5%,其余痊愈出院。结论小儿左冠状动脉异常矫治术以静吸复合全麻的方法 ,辅以严密监测,尽力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积极采取各种措施避免加重心肌缺血的麻醉管理方法是正确可行的,可以推广应用于术前有心功能损害的手术。  相似文献   

14.
作者在解剖1具成年男尸时,发现其胆囊动脉起源与分支变异,现报道如下:经防腐固定成年男尸解剖后发现,腹腔干在主动脉裂孔处稍下方起自腹主动脉前壁并发出胃左动脉、脾动脉和肝总动脉,肝总动脉右行距起始处3.2cm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小儿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LCAPA)的外科矫治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5年2月—2020年10月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9例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小儿ALCAPA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例、女7例, 年龄0.2~12.3岁(中位年龄1.7岁), 体质量5.7~44.3 kg(中位体质量11.6 kg)。患者采取个体化手术策略(肺动脉内隧道技术、主动脉壁和带蒂肺动脉壁缝合、带蒂直接移载、左主干开口成形术)恢复双源冠状动脉供血, 其中4例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观察指标:监测患儿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二尖瓣反流程度, 并比较其在术前、术后早期、末次随访时的变化。结果全组患儿均手术顺利, 无死亡。2例重症婴儿术后延迟关胸6 d和9 d。9例患儿出院后获随访1个月~4.5年, 均未出现心绞痛或心力衰竭症状。患儿术后早期与术前LVEF分别为62.1%(39.0%, 63.5%)和59.0%(40.0%, 64.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00, P=1.000);末次随访LVEF为64.0%(60.5%, 67.5%), 较术后早期改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左前降支(LAD)长支起自右冠状窦(RCS)/右冠状动脉(RCA)的双前降支变异的CT血管成像(CTA)影像解剖学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 横断面研究。纳入2015年1月—2022年1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冠状动脉CTA(CCTA)检查的79 617例患者中LAD长支起自RCS/RCA的双前降支变异的患者25例,其中男16例、女9例,年龄29~87(59.0±15.2)岁。根据LAD长支走行方式将患者分为肺动脉前型12例(pre-LAD组)和肺动脉下型13例(sub-LAD组)。另纳入30例CCTA检查无冠状动脉变异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34~76(59.6±11.6)岁。观察指标:(1)测量和比较LAD短支及LAD长支全程长度、起始段管径的差异;比较pre-LAD组、sub-LAD组、对照组患者年龄、性别、LAD长度(全程、前室间沟前段)、管径(起始段、中段、远段)的差异。(2)比较pre-LAD组、sub-LAD组患者的LAD长支起源、对角支、间隔支及右圆锥支的差异。(3)评估pre-LAD组与sub-LAD组患者冠状动脉各分支有无斑块以及管腔有无狭窄,比较2组患者冠状动脉整体斑块发生率的差异,以及pre-LAD长支与sub-LAD长支、LAD长支与LAD短支斑块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LAD长支起自RCS/RCA变异的发生率为0.31‰(25/79 617),其中0.20‰(16/79 617)起自RCS、0.11‰(9/79 617)起自距RCA开口10 mm范围内的RCA近段。(1)LAD长支、LAD短支的全程长度分别为(137.5±23.4)mm和(47.6±12.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01,P<0.001);二者起始段管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re-LAD组、sub-LAD组患者的年龄及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照组LAD全程长度[(149.0±17.6)mm]大于sub-LAD组[(129.2±21.2)mm];pre-LAD组长支进入前室间沟前段长度[(90.8±15.7)mm]依次大于sub-LAD组[(48.1±8.4)mm]和对照组[(21.6±5.2)mm];对照组LAD起始段管径依次大于pre-LAD组和sub-LAD组;对照组LAD及pre-LAD组长支中段管径均大于sub-LAD组;对照组LAD及sub-LAD组长支远段管径均大于pre-LA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照组LAD及pre-LAD组长支由近段至远段管径均逐渐缩小;但sub-LAD组长支远段管径较中段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4,P=0.004)。(2)pre-LAD组与sub-LAD组患者LAD长支起源位置及对角支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条pre-LAD长支(3/12)和11条sub-LAD长支(11/13)可见间隔支发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pre-LAD组中右圆锥支均起自LAD长支,sub-LAD组中右圆锥支均起自RCA近段或RC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pre-LAD组与sub-LAD组患者的整体冠状动脉斑块发生率为8/12与8/13,2组患者的LAD长支的斑块发生率为2/12与0/1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组25条LAD长支中有2条存在斑块(8%,2/25),25条LAD短支中有12条存在斑块(48%,1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2,P=0.002)。结论 LAD长支起自RCS/RCA的双前降支变异,与正常LAD解剖差异很大。全面评估双前降支变异中LAD长支及LAD短支的起源、走行、分支、重要解剖关系及管腔情况,对于相关心血管症状的解释及手术计划的制定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般情况下,左结肠动脉单独或与乙状结肠动脉共干发自肠系膜下动脉.我们在解剖一具老年男性尸体时,未见肠系膜下动脉发出分支到降结肠.而在清理肠系膜上动脉的分支时,发现有一动脉在胰腺下缘处自肠系膜上动脉(直径7.86mm)发出.发出后,经腹膜壁层的后方横行向左,至降结肠附近分为升、降2支.升支与中结肠动脉的左支吻合,降支与和乙状结肠动脉的升支吻合.该动脉起始处外径3.18mm,全长14.30cm.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弓分支变异的诊断能力及其三维影像解剖特征。方法:对500例接受MSCT胸部及头颈部增强扫描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动脉期三维重建,结合横断面、容积重建(VR)、多平面重建(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观察主动脉弓分支变异情况。结果:84.4%(422例)为正常型,即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从右向左分别起自于主动脉弓,15.6%(78例)为变异型。本组共发现8种不同类型的变异,包括头臂干与左颈总动脉共干分出9.4%(47例),左侧椎动脉于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之间起源于主动脉弓3.6%(18例),头臂干与左颈总动脉共干分出伴左侧椎动脉起源于主动脉弓1.0%(5例),左右颈总动脉共干伴迷走右锁骨下动脉0.6%(3例),左右颈总动脉分别从主动脉弓发出伴迷走右锁骨下动脉0.4%(2例),左侧椎动脉与左锁骨下动脉从主动脉弓共干分出0.2%(1例),右位主动脉弓伴相关结构变异0.4%(2例)。结论:主动脉弓分支的解剖变异较为复杂,CTA三维成像能予以较好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