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了解整合酶基因在天津地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株中的分布和流行情况,分析整合子与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性的关系。方法:收集天津地区3家医院55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以K-B法进行抗生素敏感试验,用PCR方法检测整合酶基因,结合以往检测的耐药基因,采用聚类法对55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菌株亲缘性分析。结果:55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共检出47株含有Ⅰ类整合酶基因,其中有23株检出可变区结构,未检出Ⅱ、Ⅲ类整合酶基因,可变区所携带的aacA4和aadA1基因盒是引起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55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共含有3个克隆株。结论:天津地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主要存在Ⅰ类整合子,聚类分析方法可对所有菌株分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38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超广谱酶基因存在状况。方法: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临床分离的38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14种抗生素的耐药性,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基因测序技术对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超广谱酶基因测定。结果:38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14种抗生素高度耐药。检出TEM基因阳性33株(86.84%)、PER-1基因阳性5株(13.16%)、SHV基因阳性1株(2.63%),未检出CTX、GES和VEB基因;其中5株TEM、PER-1基因均阳性,1株TEM、SHV基因均阳性。结论:我院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携带多种超广谱酶基因;应重视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多重耐药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51株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表型及外排蛋白基因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涛  王睿  童卫杭  柴栋  裴斐  梁蓓蓓  范燕  李聪然 《中国药房》2007,18(13):979-981
目的:探讨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表型以及adeB外排泵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收集2004年2月~2005年2月北京协和医院51株非重复鲍曼不动杆菌,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鲍曼不动杆菌主动外排系统adeB结构基因及序列分析。结果:受试菌株对常用广谱抗生素均不敏感;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携带adeB主动外排泵基因。结论:本研究中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性与产生β-内酰胺酶无关,另有其它耐药机制存在,主动外排作用可能是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对碳青霉烯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琼脂纸片扩散法(KB法)及微量肉汤法筛选出3株对碳青霉烯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株,PCR扩增blaox-23基因和测序、提取外膜蛋白及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结果 3株耐碳青霉烯的鲍曼不动杆菌具有多重耐药性;耐药基因PCR扩增和测序证实3株耐药菌均有blaOX-23 基因;其中1株耐药菌AB173的外膜蛋白电泳条带在28.8ku处出现明显缺失,其余2株耐药菌在该条带处与敏感菌相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本次试验中对碳青霉烯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全部含有blaoxhm基因,其中一株耐药菌还出现了外膜蛋白孔道的缺失可能与其多重耐药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了解整合酶基因在我市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株中分布和流行情况,分析整合子与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性的关系。方法收集我市三家三甲医院55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以KB的法进行抗生素敏感试验及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整合酶基因,结合以往检测的耐药基因,采用聚类分析对55株进行菌株亲缘性分析。结果55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共检出47株含有Ⅰ类整合酶基因,其中有23株检出可变区结构,未检出Ⅱ,Ⅲ类整合酶基因,可变区所携带的aacA4和aadA1基因盒是引起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多基因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5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共含有3个克隆株。结论我市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主要存在本人类整合子,可变区所携带的基因盒aacA4和aadA1是引起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聚类分析方法可对所有菌株分型,为流行病学调查,院内感染控制及抗生素应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整合子;聚类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了解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OXA酶基因、插入序列和Ⅰ类整合酶基因的分布.方法 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检测90株鲍曼不动杆菌对20种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常规PCR检测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的4种OXA酶基因、插入序列和Ⅰ类整合酶基因.结果 90株鲍曼不动杆菌对20种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5.7%~94.2%; 21株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中,8株OXA-23阳性,且ISAbal同为阳性,4株OXA-51阳性,1株Ⅰ类整合酶基因阳性.结论 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形势严峻,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OXA酶基因和ISAbal检出率均很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一种检测鲍曼不动杆菌及其耐药基因的新方法。方法首先对近几年医院内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进行分析,选择临床上治疗鲍曼不动杆菌的首选药,再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对鲍曼不动杆菌及其突变株进行检测。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为9.37%,OXA-51基因扩增结果与细菌培养相符,OXA-23基因扩增与鲍曼不动杆菌耐亚胺培南的结果相符。结论采用PCR法对OXA-51基因扩增可以检测是否存在鲍曼不动杆菌,采用PCR法对OXA-23基因扩增可以检测鲍曼不动杆菌是否存在亚胺培南耐药性。从而快速检测鲍曼不动杆菌及其耐药基因,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一种检测鲍曼不动杆菌及其耐药基因的新方法。方法首先对近几年医院内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进行分析,选择临床上治疗鲍曼不动杆菌的首选药,再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对鲍曼不动杆菌及其突变株进行检测。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为9.37%,OXA-51基因扩增结果与细菌培养相符,OXA-23基因扩增与鲍曼不动杆菌耐亚胺培南的结果相符。结论采用PCR法对OXA-51基因扩增可以检测是否存在鲍曼不动杆菌,采用PCR法对OXA-23基因扩增可以检测鲍曼不动杆菌是否存在亚胺培南耐药性。从而快速检测鲍曼不动杆菌及其耐药基因,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质粒转移与鲍曼不动杆菌环丙沙星(CIP)耐药性的关系。方法:将鲍曼不动杆菌CIP耐药菌株(供体菌)与E.coli(C600SMRLac-)(受体菌)进行接合试验,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供体菌及接合子的CIPMIC值。结果:16株CIP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其中5株CIP耐药株与受体菌成功发生了接合,CIP耐药性接合转移的发生率为31.25%(5/16)。接合子的CIPMIC值比受体菌增加了30~500倍,其中1株接合子对CIP呈现低水平耐药。结论:部分鲍曼不动杆菌的CIP耐药性与质粒有关,且能够通过接合方式在细菌之间发生转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与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变化的相关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统计2011—2016年该院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和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采用Pearson和Spearman相关法对AUD与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011—2016年共分离出病原菌14 972株,其中鲍曼不动杆菌1 642株,检出率为10.97%;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亚胺培南的使用强度与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呈正相关(P≤0.05),其他药物的耐药率与AUD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亚胺培南的使用,是导致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下呼吸道感染中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年临床下呼吸道感染分离的104株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用K-B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 104株鲍曼不动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多黏菌素耐药率最低,为7.7%,其次是美罗培南(21.2%)、亚胺培南(24.0%)、头孢哌酮/舒巴坦(28.8%),对其他抗生素均有较高的耐药性。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是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多重耐药性严重,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用药,以便有效控制感染和减缓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整合子分布情况,探讨发现的整合子与其耐药性的关系。方法:分离2014—2015年重症监护室(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检测,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整合子可变区。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对ICU常用药物除头孢哌酮舒巴坦外耐药率均超过50%,整合子结构的检出率为82.81%,可变区包含arr-3+aacA4和aacA4+catB8+aadA1,属于两种Ⅰ类整合子。结论:ICU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广泛存在Ⅰ类整合子结构,介导对氨基糖苷类、氯霉素和利福平耐药,对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基因有待进一步检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标本来源和科室分布进行分析,统计其对17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结果鲍曼不动杆菌最常分离自痰标本,占79.2%,其次是分泌物和尿液。病区分布广泛,以重症监护病房(ICU)最多。该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现象严重,对含酶抑制剂复合物和亚胺培南耐药率相对较低,但耐药率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结论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且多重耐药严重,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耐药表型与基因型.方法:琼脂稀释法和E-test法测定13种抗菌药物对31株不动杆菌的最低抑茵浓度(MIC),PCR检测8种耐药相关基因并测序分析.结果:18株不动杆菌呈现多重耐药;aacCl,aacA4,PER-1,AmpC和Intl阳性率分别为58.1%(18/31),3.2%(1/31),3.2%(1/31),54.8%(17/31)和67.7%(21/31),aacC2,OXA-23和Int2阴性;敏感组和耐药组Intl检出率分别为23.1%和100%.耐药基因与已知序列同源性均>98%.结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不动杆菌耐药问题严重,对β内酰胺类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性分别与AmpC和aacCl相关;Intl与多重耐药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该院临床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特征,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K-B法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参照CLSI标准判断药敏结果。结果 2011年该院细菌检出数为2 182株,其中细菌检出率前5位的分别是大肠埃希菌(20.5%)、鲍曼不动杆菌(17.2%)、铜绿假单胞菌(11.2%)、肺炎克雷伯菌属(9.4%)和金黄色葡萄球菌(9.0%)。结论该院检出常见病原菌表现为多药耐药,临床应结合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及时调整抗菌药物,延缓新的耐药菌株产生与扩散。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非发酵菌感染的病原学分布及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提供诊断和治疗的依据。方法回顾性总结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临床分离的非发酵菌分布特点及药敏结果。结果共检出非发酵菌904株,占分离细菌的18.3%。非发酵菌检出率较高的标本为痰液(27.0%)和伤口分泌物(24.9%)。分离率前4位的非发酵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64.7%)、产碱假单胞菌(8.3%)、鲍曼不动杆菌(7.6%)及洋葱伯克霍尔德菌(3.1%)。主要非发酵菌对常用抗生素均有较严重的耐药性,耐药率最低的药物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美罗培南,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的耐药率相对较低。结论院内非发酵菌感染日趋严重,且呈现多重耐药倾向,值得进一步研究。临床应依据药敏结果优化选择抗生素,并采用合理的手段降低耐药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在K-B法药物敏感试验中对氨基糖苷类药物双圈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携带状况以及药物诱导对该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42株鲍曼不动杆菌,K-B法测定其药敏情况;PCR法扩增三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rmtB及rmtC;用RT-PCR的方法分析阿米卡星诱导前后耐药基因表达量.结果 90.4%(38/42)的菌株阿米卡星药敏纸片周围呈现双圈耐药,且均检测到armA,未检测到rmtB及rmtC,其余3株为敏感,1株为普通耐药,且PCR检测耐药基因为阴性.RT-PCR结果显示经阿米卡星诱导后细菌armA基因mRNA表达量显著上升.结论 双圈耐药现象与armA基因诱导型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中qnr基因和ESBLs基因的分布及其耐药特征。方法采用PCR法对115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qnrA、qnrB、qnrS基因筛查,并用PCR法检测qnr阳性菌株SHV、TEM、CTX-M-14及CTX-M-3型ESBLs基因;用琼脂对倍稀释法测定15种抗菌药物对qnr阳性株的MIC值。结果115株鲍曼不动杆菌中,2株(1.74%)细菌检出qnrB基因;qnr阳性菌株同时检出SHV、CTX-M-14、TEM、CTX-M-3型ESBLs基因。1株qnr阳性菌株对4种喹诺酮类耐药,1株对左氧氟沙星及莫西沙星中介,对环丙沙星和洛美沙星耐药;2株阳性菌除对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外,对其他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均耐药。结论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中存在qnrB基因,qnr阳性株同时含有ESBLs基因,且呈多重耐药,临床应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9.
张利娟  郝邯生  毕玲 《天津医药》2012,40(5):456-459
目的:了解天津地区鲍曼不动杆菌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的携带情况,并进行耐药分析.方法:收集天津地区2所医院2010年8月-12月临床分离的152株鲍曼不动杆菌,采用琼脂稀释法或纸片扩散法测定菌株药敏情况;聚合酶链反应(PCR)对鲍曼不动杆菌扩增7种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rmtA、rmtB、rmtC、rmtD、rmtE、npmA)并测序.结果:152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B的耐药率最低(0),其次是头孢哌酮/舒巴坦(15.79%)和左氧氟沙星(36.84%),对其他11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在45%以上.83株耐氨基糖苷类菌株中armA阳性率为87.95% (73/83),占实验菌株的48.03%(73/152),未检出其他6种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阳性菌株耐药严重,除多黏菌素B外,armA阳性菌株对其余1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armA阴性菌株(均p<0.01).多重耐药和泛耐药占的比例在armA阳性株中(100%和69.86%)也明显高于阴性株(21.52%和11.39%).结论:armA广泛存在于鲍曼不动杆菌中,未检出其他6种基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对各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从2009年全院患者的各种标本中分离出237株鲍曼不动杆菌,采用WHONET5.4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在237株鲍曼不动杆菌标本中,痰液的构成比为67.93%,分泌物、脓液为12.24%,血液为3.37%,尿液为2.95%,引流液为2.11%,脑脊液、咽拭子均为1.27%,其他为2.95%。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中,以重症监护室(ICU)为主,占44.30%;其次为内科和外科,分别占20.68%、20.25%。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以头孢哌酮/舒巴坦最低,为9.70%,其次为美罗培南及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均为44.73%。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他定、氨曲南、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复方磺胺甲唑、头孢吡肟等的耐药率均在50%以上。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检出标本以痰液为主,主要分布于各ICU,对多种常见抗生素耐药率有升高趋势。提示临床应加强抗生素的合理应用,防止耐药率进一步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