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张群卫  金镭  吴新安  刘梅 《安徽医药》2016,20(6):1220-1222
目的 回顾性分析某三甲医院859例药品不良反应,了解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该院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间的859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按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类型、来源、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的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859例ADR报告中,男性发生ADR的概率为女性的1.2倍;61~70岁的老年患者发生ADR的比例最高(23.40%);肿瘤用药引起的ADR最多(39.23%);静脉滴注为引发ADR为主要的给药途径 (72.76%);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消化系统损害最多(33.48%)。结论 临床用药应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尤其针对老年患者加强用药监护,规范肿瘤用药,尽可能选择口服给药途径,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该院2009年药品ADR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将收集的955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及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系统等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955例ADR报告中41~65岁患者占34.76%(322/955),女性多于男性(1.86∶1);静脉滴注50.05%(521/955)和口服给药44.48%(463/955)是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涉及18类药品。ADR排名前10位的药品中应用抗菌药物占87.96%(235/266),主要累及消化系统33.51%(320/955),皮肤及其附件27.96%(267/955)。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的监测,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我院20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吕子涛  李连茂  崔恩臣 《中国药房》2009,(32):2535-2537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与一般规律。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2009年6月上报的209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类别、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9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10类64种,其中抗微生物药引发的ADR居首位,有137例(65.6%),其次是中药制剂,有41例(19.6%);主要的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有186例(占89.0%);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有128例(占55.9%)。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监测和上报工作,规范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我院35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贾萍  刘辽  王晓丽  孙瑾 《中国药房》2009,(20):1584-1586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收集我院2006~2008年通过网络系统向国家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中心上报的352例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涉及药品、给药途径、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及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52例报告中,以抗感染药引起的ADR最多(占67.6%);在临床表现方面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44.9%);口服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占43.2%)。结论:应加强ADR监测及相关知识宣传的力度,以指导临床合理、安全、有效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某三甲医院2012-2015年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临床表现及上报人职业等,对该院1307例ADR包括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1307例ADR报告中,男性的发生比例高于女性,61~70岁的老年人占26.55%;ADR药品种类以抗肿瘤药最多(45.44%),其次是抗感染药物(20.95%);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最多(73.22%);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消化系统损害为主.预后分析,95.8%的ADR患者痊愈或好转.结论 临床上应深入加强ADR的监测与报告,规范抗肿瘤药物的使用,合理使用抗菌药,减少ADR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医院不良反应上报的规律,找出需要重点监控的药物品种,以期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水平.方法:收集宜兴市中医医院2018—2020年上报的不良反应报告,对ADR发生患者的性别年龄、药品种类分布、给药途径及剂型、累及器官或系统主要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年龄段为0~10岁ADR最多,为193例(占23.95%);抗感染药...  相似文献   

7.
李家柱  王杰  程诗思  杨成明 《中国药房》2014,(46):4379-438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我院2011-2013年收集到的292例ADR报告,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及其构成比、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92例ADR报告中,5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比例最高,构成比为59.60%;引发ADR的给药途径以口服和静脉滴注为主,分别占51.71%、43.49%;最易引起ADR的药品为抗微生物药,占72.95%;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27.60%。结论:临床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规范临床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蔡华晶  黄强增 《中国药房》2014,(30):2844-2846
目的:了解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2013年上报的76例ADR报告按患儿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6例ADR报告中,男女比例为1∶1;静脉滴注给药途径ADR发生率最高,占76.32%;抗菌药物类所致ADR的比例最高,占75.00%;ADR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表现为过敏反应,占85.53%。结论:儿科更应重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尤其是静脉给药。  相似文献   

9.
张健  臧传军  裴慧  黄帅 《中国药房》2014,(46):4376-4378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对我院2012-2013年上报的151例ADR报告,按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报告类型、关联性评价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1例ADR报告中60岁以上ADR老年人发生率最高,占28.48%;静脉给药途径ADR发生率最高,占85.43%;抗菌药物引起的ADR占35.10%;抗肿瘤药引起的ADR占25.83%;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占14.57%;ADR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占32.45%;严重的ADR报告占31.79%。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的监测和持续改进工作,以减少ADR的发生,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我院25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荣  马立如  任小贺 《中国药房》2009,(26):2065-2068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与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07~2008年通过网络系统向北京市ADR监测中心上报的ADR报告252份,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严重ADR、ADR发生率排序居前10位的药品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52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14类101种,其中抗微生物药引发的ADR最多(占49.60%);静脉滴注是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占76.19%);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占47.67%);严重ADR20例(占7.94%);引发ADR最多的药品是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有26例。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9年9月-2011年10月所收集的390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390例ADR报告中,女性(236例)多于男性(154例),以≥50岁的中老年人与≤18岁的未成年人发生率居高。在给药方式中,静脉滴注引发的ADR最多(占86.67%)。在ADR涉及的药品种类及例/次中,抗菌药物居首位(占70.00%),其次是中药及中药制剂(占11.03%)。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41.79%)。结论:我院ADR的发生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等相关;临床应加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中药注射剂,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扈福  朱思佳  扈晓雯 《中国药房》2011,(46):4398-4400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对我院2010年收集到的180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累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180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有8大类,其中以抗微生物药引发的ADR比例最高(占35.00%),其次为中药及中药注射剂(占26.11%);静脉滴注比例较其他给药途径高(占82.22%);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比例最高(占37.78%),其次为全身性损害(占17.78%)。结论:临床应重视合理用药监测,积极上报ADR报告,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山东省新的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现状及特点,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调取2019年10月-2020年3月上报至山东省ADR监测中心自发呈报系统新的ADR报告的相关数据,对报告类型、上报机构、报告人职业和患者性别、年龄、药物类型、累及器官/系统、临床表现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共筛选出新...  相似文献   

14.
我院39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莉  朱浩 《中国药房》2013,(46):4380-4382
目的:了解某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特点及引发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该院2012年上报的393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剐、给药途径、涉及药品、ADR主要临床表现、ADR报告类型及转归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393例ADR报告中,抗感染药所占比例最高,报告例数为186例(47.33%),中药类排第2位,报告例数为80例(20.36%);患者年龄以41-60岁为主,给药途径以口服给药方式居多;临床表现以胃肠道反应最常见,有178例,占45.29%;新的和严重的ADR共100例,占25.46%。结论: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强化ADR监测意识,完善相关报告分析制度,加强重点药物的监测,减少或避免ADR的重复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我院40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6,自引:7,他引:36  
王立军  周学琴 《中国药房》2007,18(2):137-138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1日~2006年6月15日收集到的405例ADR报告分别从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给药途径及患者年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05例ADR中,涉及抗感染药191例(47.16%)、中药注射剂141例(34.81%);≥60a有216例(53.33%);静脉滴注引起的ADR 283例(69.88%);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有16例(41.23%)。结论: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及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测,避免或减少ADR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8-2013年收集的694例ADR报告按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用药情况及ADR临床表现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94例ADR报告中,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占73.34%;药品种类中抗感染药引发ADR例数最多(占57.35%),其次为中药制剂(占19.31%);ADR损害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为主(占45.10%),其次为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分别占25.36%和19.02%)。结论:临床应提高ADR监测报告质量,加强抗感染药的合理使用,减少ADR的发生,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6—2018年我院监测与上报的ADR报告221例,对ADR类型、患者性别及年龄、涉及药物类别、给药途径、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ADR的关联性分析及预后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6—2018年,我院上报的ADR病例数逐年增长。221例ADR中,一般的ADR居多,共137例(占61.99%);男性患者(127例,占57.47%)多于女性患者(94例,占42.53%);>60~70岁年龄段发生ADR的患者居多;ADR涉及14类药物、76个品种;引发ADR病例数最多的药物为抗感染药,其次为诊断用药(造影剂);静脉给药是发生ADR最主要的途径,其次为口服给药;ADR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其次为消化系统;严重的ADR有29例,其中11例(占37.93%)由抗感染药引起;67例新的ADR中,24例由抗感染药导致;经停药及对症处理后,大部分患者的ADR好转。结论:ADR的发生与药物类别、给药途径及患者年龄等多种因素有关,医务人员应重视ADR监测,促进临床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8.
我院17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上报至国家ADR监测中心的ADR报告174例,分别从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上报来源、药品种类、引发ADR的器官或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74例ADR中,60岁以上老年人较多,有53例(占30.46%);以静脉滴注引发ADR最多,有137例(占78.74%);抗感染药引发ADR最多,有108例(占62.07%);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有81例(占46.56%)。结论:医疗机构应重视ADR的监测与报告工作,特别是抗感染药及注射用药,以预防和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湖南省肿瘤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肿瘤患者发生药品不良反应( ADR)的特点和规律。方法:收集我院2012—2013年上报的393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所涉及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1~65岁中老年患者ADR发生率较高(297例,占75.5%);抗肿瘤药(98例,占24.9%)、中药注射剂和中成药(54例,占13.7%)、免疫调节剂(43例,占10.9%)发生ADR的例数居前3位;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382例,占97.2%);51.8%(213例次)的患者表现为全身性症状。结论:医院需重视临床用药合理性,加强ADR监测工作,降低药品使用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我院2004~2006年41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因素、一般规律及特征,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收集到的412例ADR,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ADR程度、药品类型、ADR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涉及ADR的药品共有412种,抗生素居首位,其次为中成药;静脉注射引发的ADR为274例(占66.50%);ADR可发生于人体各个系统,但主要为变态反应,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严重,其次是神经系统损害;新的一般的ADR70例,新的严重的ADR2例。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监测及其相关知识的宣传,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减少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