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7 毫秒
1.
陈静  何惠明  凌伟  付钊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4):433-435,i0008
目的:研究下颌前牙正常牙周组织和两侧中切牙三种不同程度牙槽骨吸收后,轴向载荷和斜向载荷作用下,牙体组织的应力变化情况。方法:利用螺旋CT扫描的方法,采用图像处理和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321|123及支持组织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适当修改牙槽骨颈缘部位的形状,分别模拟中切牙牙槽骨2mm、4mm、6mm吸收,建立3种不同牙槽骨高度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轴向载荷和斜向载荷下计算出牙体颈缘部位的VoniMses应力。结果:①在轴向载荷下:随着中切牙牙槽骨吸收的程度加重,其唇侧、舌侧应力极值逐渐增大,唇侧应力差值在6.8Mpa,舌侧应力差值在1.8Mpa。②在斜向载荷下:随着中切牙牙槽骨吸收的程度加重,其唇侧、舌侧应力值逐渐增大,唇侧应力差值在48Mpa,舌侧应力差值在19Mpa。结论:无论是轴向加载或是斜向加载,中切牙的应力值都随着牙槽骨高度的降低而增加,侧切牙的应力极值变化不明显,尖牙的应力极值较均匀。通过本实验给临床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并具有指导意义,为下一步联冠修复的优化选择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测量不同唇、舌向倾斜度的下颌中切牙周围牙槽骨骨皮质及骨板厚度,分析下中切牙角度与该区牙槽骨形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口腔科的成人正畸患者150例,拍摄采集其下颌中切牙区CBCT影像,以下切牙-下颌平面的角度(IMPA)为依据,分为下切牙舌倾组(IMPA<87.7°)、下切牙正常组(87.7°≤IMPA≤100.1°)和下切牙唇倾组(IMPA>100.1°),分别测量各组釉牙骨质界下2 mm处、根中1/2处和根尖处牙槽骨骨皮质及骨板厚度,并对各组间及各测量平面间进行比较。结果:从釉牙骨质界下2 mm处至根尖,各组下中切牙区唇、舌侧骨皮质厚度和牙槽骨骨板总厚度(唇侧牙槽骨骨板厚度+舌侧牙槽骨板厚度)均呈递增趋势。骨皮质最薄区位于舌倾组釉牙骨质界下2 mm处的舌侧(0.29±0.31)mm,最厚区位于正常组根尖处的舌侧(1.81±0.48)mm。牙槽骨骨板总厚度在釉牙骨质界下2 mm处和根尖处均为正常组>唇倾组>舌倾组。釉牙...  相似文献   

3.
探讨口腔外科与正畸联合治疗儿童翻转180°舌侧窝在唇侧埋伏中切牙。对6例上颌前牙埋伏阻生病例,应用固定正畸技术结合牙槽外科手术行矫治,可快速有效地矫治上颌埋伏阻生前牙。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通过手术开窗与方丝弓固定正畸相结合,牵引导萌翻转180°舌侧窝在唇侧埋伏切牙6例,使其达到正常位置,临床表现为上前牙缺如,邻近乳牙滞留,邻牙向缺隙倾斜移位导致萌出间隙严重不足,上颌前部发育不足,部分病例表现为前牙对刃或反颌。首先拍摄清晰的曲面断层X线片上颌咬颌片,以明确埋伏中切牙牙冠、牙根的形态、位置及其与邻牙的关系,为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不同的垂直骨面型的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下颌联合高度的差异。方法:在未做过正畸治疗的115例患者的头颅侧位片上测量下中切牙-下颌平面角(incisor mandibular plane angle,IMPA)以及下颌联合高度(symphysis height,LH),比较不同垂直骨面型的骨性安氏Ⅲ患者的下颌牙槽代偿和下颌联合高度的差异。结果:下颌联合高度和下中切牙-下颌平面角在不同垂直骨面型的安氏Ⅲ类患者中存在明显差异。在骨性安氏Ⅲ错中,下颌联合高度(LH)与下颌平面角呈正相关,下中切牙-下颌平面角(IMPA)与下颌平面角呈负相关。结论: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长面型的趋势导致下颌联合变长,下前牙代偿性舌倾随着长面型的趋势加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分析切牙管与上颌中切牙牙根的位置关系。方法:选取2009~2013年来我院种植科拟行上中切牙即刻种植患者180例,男女比例为1:1,通过CBCT的水平位、矢状位、冠状位及三维图像对析切牙管与上颌中切牙牙根位置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及准确测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及Bonferroni法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上颌中切牙根中1/2点-切牙管、根尖点-切牙管的最小距离的人群中频率分布统计显示分别在1.01~2.00mm(26.67%)和4.01~5.00mm(29.44%)比例最高。对不同性别患者的上颌中切牙根中1/2点、根尖点与切牙管的最小距离行组间比较,结果显示男性的最小距离均大于女性(t=3.15,P=0.002;t=4.19,P0.001)。对不同年龄组患者的上颌中切牙根中1/2点、根尖点与切牙管的最小距离进行两两比较,结果发现随年龄增长,两个位点的最小距离也逐渐增加(F=99.06,P0.001;F=102.47,P0.001)。结论:关于切牙管与上颌中切牙牙根位置关系,CBCT能提供更准确的信息。在上颌中切牙即刻种植中,应该更加重视女性及青年患者的上颌中切牙牙根与切牙管的关系,优化种植方案以及种植体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锥形束CT(CBCT)评价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牙周病正畸患者牙槽骨改建规律的作用及美观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6年3月前来笔者科室就诊的牙周病患者60例(共240颗患牙)。分析治疗前后轴倾度、切缘中点和根尖点的位置变化,牙槽骨高度变化,牙槽骨密度变化。结果:治疗后,唇侧釉牙骨质界至牙槽嵴顶的距离(CEJBM-La)和治疗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舌侧釉牙骨质界至牙槽嵴顶的距离(CEG-BM-Li)、轴倾度、切缘中点至PP平面的距离(Cu-PP)、切缘中点至PL平面的距离(Cu-PL)、根尖点至PP平面的距离(Aa-PP)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根尖点到PL平面的距离(Aa-PL)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唇侧、舌侧、近中、远中牙槽骨高度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牙槽嵴顶区舌侧密度值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牙槽嵴顶区唇侧、根中区唇侧、根中区舌侧、根尖区唇侧、根尖区舌侧密度值和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能有效改建牙周病患者牙槽骨情况,增强美观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陕西地区老年人上前牙色度值分布范围,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CIE 1976 L*a*b*色度空间为基础,采用ShadeEye NCC-Ⅱ比色仪对119例陕西地区老年患者的6 32颗上前牙的L*、a*、b*值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老年人上前牙各色度值范围分别为中切牙L*:72.63±6.17,a*:-0.68±1.12,b*:17.32±6.59;侧切牙L*:68.3±6.53,a*:-0.44±1.22,b*:11.79±6.93;尖牙L*:66.73±6.04,a*:0.09±1.38,b*:20.87±5.74.男女同名牙L*、a*、b*值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切牙、侧切牙及尖牙的L*、a*、b*值相互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的L*值逐渐降低,而a*值逐渐升高.侧切牙的b*值最小,而尖牙的b*值最大.结论:陕西地区老年人上前牙颜色无性别差异.中切牙明亮度最高,侧切牙色彩度最低,尖牙较切牙偏红、偏黄.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年轻成人安氏Ⅰ类错牙合亚型特征.方法:选取101例安氏Ⅰ类错牙合年轻成年患者,拍摄颅颌定位X线片.用头影测量"优选法"的17项测量指标,按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进行聚类分析,并与正常人群进行比较.结果:测量指标按水平方向可聚类为3个亚类,即水平Ⅰ类、Ⅱ类和Ⅲ类,所占比例分别为17.8%、12.9%和65.3%.水平Ⅰ类特征:上颌略偏缩、下颌后缩,Ⅱ类错牙合趋势,上下中切牙唇倾;水平Ⅱ类特征:上颌前凸、下颌后缩,上下中切牙舌倾,上下唇相对于上下切牙突度大;水平Ⅲ类特征:上颌前凸、下颌后缩,上下中切牙唇倾,上下唇相对于上下切牙突度大.按垂直方向聚为Ⅰ类,特征是垂直方向发育不足,尤其是面下1/3为著,下颌呈后旋趋势,上下唇突.结论:年轻成人安氏I类错牙合水平方向分为3个亚类、垂直方向为Ⅰ类.总体趋势是下颌后缩、面下1/3发育不足,但上颌骨、上下前牙和唇位等方面仍有一定的差异,临床应针对性诊治.  相似文献   

9.
潘志文 《中国美容医学》2014,23(20):1724-1726
目的:评价锥形束CT(CBCT)在上颌埋伏中切牙正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上颌埋伏中切牙患者54例(男32例,女22例),应用CBCT进行扫描和图像三维重建,显示埋伏中切牙的形态、位置、牙根弯曲情况以及与邻牙的关系。结果:经CBCT三维重建后,54例病例均清晰的显示了埋伏中切牙的牙体形态、唇腭向位置、萌出方向、牙根弯曲情况以及与邻牙的关系。结论:CBCT检查能提供准确,直观的信息,对上颌埋伏阻生的诊断,治疗设计具有更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创拔牙即刻种植即刻修复对上颌中切牙美学效果和唇侧骨板改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9月来院就诊因单颗上颌中切牙残冠而接受微创拔牙及种植修复来院就诊的108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三组。A组:41例,采用微创拔牙延期种植即刻修复;B组:32例,采用微创拔牙即刻种植延迟修复;C组:35例,采用微创拔牙即刻种植即刻修复。修复完成当天及修复后1年,进行白色美学指数(WES)和红色美学指数(PES)评分。修复后1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满意度。种植当天和修复后6个月,测量患者唇侧骨板厚度,并计算骨量变化和骨吸收率。结果:三组患者种植成功率和修复1年后种植体存留率均达100.00%。修复完成当天和修复后1年,A、B、C三组PES均依次显著升高(P0.05),且修复后1年均显著高于修复完成当天(P0.05)。C组整体美观、附着高度以及咀嚼功能满意度均显著高于A、B两组(P0.05)。种植当天和修复后6个月,B、C两组各部位唇侧骨板厚度均显著大于A组(P0.05);与种植当天相比,修复后6个月A组各部位唇侧骨板厚度显著下降(P0.05),B、C两组唇侧骨板骨量降低水平均显著小于A组 (P0.05),A组骨吸收率显著高于B、C两组(P0.05)。结论:美学区单颗上颌中切牙微创拔牙后即刻种植即刻修复,可显著降低唇侧骨板改建中水平方向的骨吸收,促进早期诱导牙龈塑形,提升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美学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5种不同形态牙本质肩领对牙根抗力的影响。方法:25颗完整离体上颌中切牙随机分成5组,按实验设计制备5种不同形态牙本质肩领:即360°环形肩领组、180°唇侧肩领组、180°腭侧肩领组、180°远中肩领组和无肩领组。所有离体牙均采用预成石英纤维桩、复合树脂核、镍铬合金全冠修复。试件于铸造全冠颈缘线下2mm包埋在自凝塑料中,电子万能试验机以与牙长轴成130°,加载速度为1.0mm/min,于样本牙腭面切端下2mm处加载,记录折裂载荷及牙体断裂的位置和方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组样本牙抗折力值顺序为环形肩领组、腭侧肩领组远中肩领组唇侧肩领组无肩领组,前两组样本牙根抗折力显著高于后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所有样本中可修复性折裂占92%。结论:残根龈上剩余牙本质的位置能影响桩核冠修复后的牙根抗力。  相似文献   

12.
西安地区青少年错(牙合)患者面部软组织厚度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量西安地区青少年(12~17岁)错(牙合)人群面部软组织厚度,探讨其特征.方法:选取380例(男184例,女196例)西安地区青少年错(牙合)患者和30例正常(牙合)志愿者数字化头颅侧位片,选择面部9个标志点的软组织厚度测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西安市青少年错(牙合)人群面部软组织厚度值为(4.33 4±-0.66)mm~(17.32±2.20)mm范围;男女性面部软组织厚度在鼻底、上唇、下唇、颏唇沟处统计学分析存在性别差异(P<0.05).结论:西安市青少年错(牙合)人群面部软组织厚度在面部各个部位差别较大.面部软组织覆盖厚度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上前牙区角化龈宽度和牙龈厚度的关系是否为正相关。方法:选取50例20~32岁的患者(其中男性24例,女性26例),采用牙髓探针和数控游标卡尺对右侧上颌尖牙、侧切牙和中切牙的角化龈宽度和牙龈厚度进行测量,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侧切牙的平均角化龈宽度最宽,中切牙次之,尖牙最窄;中切牙的平均牙龈厚度最厚,侧切牙次之,尖牙最薄。男性与女性之间的角化龈宽度和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上颌尖牙、侧切牙及中切牙的角化龈宽度和厚度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20~32岁的患者,上前牙区尖牙、侧切牙和中切牙的角化龈宽度和厚度之间的关系为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改良式导弓矫治器治疗乳牙期功能性前牙反(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例乳牙期功能性前牙反(牙合)患者,均采用改良式导弓矫治器进行治疗,矫治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并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 蝶鞍点-鼻根点-上齿槽座点构成的角(SNA)增加(0.35±1.12)°,蝶鞍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构成的角(SNB)减少(2.53±0.91)°,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构成的角(ANB)增加(2.88±2.24)°,上乳中切牙长轴与前颅底平面的交角(UI-SN)增加(0.66±1.16)°,下乳中切牙长轴与下颌平面的交角( LI-MP)减少(2.89±2.13)°,前牙反(牙合)全部解除;面凸角增加(3.32±2.14)°,全面凸角减少(3.46±2.63)°,患者侧貌由Ⅲ类凹面型变为直面型.结论 改良式导弓矫治器可以有效解除乳牙期功能性前牙反(牙合),协调上下颌骨前后向的位置关系,改善患者软组织侧貌.  相似文献   

15.
赵蕴  王好星 《中国美容医学》2010,19(10):1524-1527
目的:研究应用舌侧隐形正畸技术治疗错【牙合】畸形的应用疗效和与常规唇侧正畸技术的不同。方法:应用舌侧隐形正畸技术治疗错【牙合】畸形8例,年龄22~37岁。平均29.5岁,均为女性,其中5例减数拔第一双尖牙矫治。结果:8例均得到了预期疗效,患者对最终治疗效果满意。结论:舌侧隐形正畸技术能够同常规的唇侧正畸技术一样,均能通过对错【牙合】畸形治疗达到预期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安氏I类错牙合患者中,采用种植体支抗结合片段弓技术,矫治成人下颌牙列拥挤的临床效果及其作用特点。方法:选择12例成人患者,将24枚微型种植体植于下颌第一磨牙与下颌第二前磨牙之间的颊侧牙槽骨内,Ni-Ti螺旋弹簧拉长后分别连接于种植体与下颌侧切牙远中的牵引钩,来内收下前牙关闭间隙。测量下颌中切牙的颊舌向的位置变化、压低量、近远中倾斜度以及移动的速度,并通过治疗前后的X线片对比以观察切牙牙根有无吸收,牙周膜腔的变化情况。通过测量下颌第一磨牙的位置变化来衡量支抗强弱。结果:下颌中切牙向舌侧移动1.6mm,舌侧倾斜4.5°,平均压低0.5mm,无近远中倾斜,疗程3.2个月,平均向舌侧移动速度0.67mm/月;切牙牙根没有吸收,牙周膜腔宽度没有改变。下颌第一磨牙的位置没有改变。结论:所有下颌牙列的拥挤得到了解除,下颌磨牙位置没有改变,后牙咬合关系无变化。  相似文献   

17.
植牙术是恢复口腔咀嚼功能及牙齿美观的重要手段之一。对脱位牙及早实施回植术 ,既恢复了患者咀嚼功能又解除患者因失牙而造成的痛苦。作者 1986年以来对 2 6 5颗脱位牙及时进行了回植术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总结如下。一、临床资料2 6 5颗回植牙中外伤脱落的牙齿 2 5 5颗 ,埋伏牙拔除回植 3颗 ,牙外科正畸回植异位牙 7颗。共 14 6例 ,男 94例 ,女 5 2例 ,年龄 7~ 5 2岁 ,平均年龄 19.5岁。牙位分类 :上颌中切牙 12 3颗 ,上颌侧切牙 5 6颗 ,上颌尖牙4颗 ,下颌中切牙 44颗 ,下颌侧切牙 38颗。牙齿脱落至牙回植时间 (即口外期 ) :1 2h以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无托槽隐形矫治对成人中度牙周炎患者牙周指标及唇侧外观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7年1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91例中度牙周炎继发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进行正畸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上颌中切牙牙根长度、牙槽骨高度及密度、唇侧功能和美观评分。结果:治疗后牙根长度(12.07±2.11)mm,较治疗前(12.84±2.15)mm降低(P0.05),治疗前后牙根变化差值为(0.77±2.11)mm,吸收率为6.0%;治疗后唇侧、舌侧、远中位点及平均牙槽骨高度较治疗前无显著性变化(P0.05),近中位点牙槽骨高度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腭侧牙槽嵴顶处(A1)、解剖根尖点冠方1mm处(A3)骨密度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中部位于根颈部和根尖中点处(A2)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患者牙齿排列、后牙咬合、前牙覆盖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能有效缓解中度牙周炎患者的牙根吸收、保留牙槽骨高度和骨密度,可获得较好的唇侧外观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三种不同保持方式对安氏Ⅲ类错(秴)矫治后牙周健康的影响.方法:30例安氏Ⅱ类错(骀)固定矫治结束的患者,分别使用Hawley保持器、舌侧固定保持器和唇侧高强纤维固定保持器,于戴入后3、6个月记录牙龈指数(GI)、龈沟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LI).结果:Hawley保持器各项牙周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舌侧固定保持器GI、SBI、PLI在使用后均有显著性差异.唇侧固定保持器组GI、SBI中无明显差异,但PLI增高,有统计学差异.结论:Hawley保持器对牙周组织的影响最小,舌侧固定保持器不利于牙周维护.唇侧高强纤维固定保持器配合口腔卫生宣教更利于安氏Ⅱ类错(秴)术后的保持.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舌侧活动翼矫治技术治疗均角型双颌前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均角型双颌前突患者31例(29°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