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婷婷  陈小龙  曹国强 《重庆医学》2021,50(11):1896-1898,1904
目的 提高临床医生对组织胞浆菌病的认识,减少该病漏诊、误诊.方法 通过分析该院1例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的诊疗经过,回顾性复习相关文献,总结该疾病的临床症状、病理组织学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等特点.结果 患者以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肝功能异常,血细胞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先后被误诊为肺部感染、肺结核、淋巴瘤,行组织病理活检及骨髓细胞学检查,均未识别出特殊病原体感染,抗生素及抗结核治疗无效,诊断不明确出院.患者于外院再次进行骨髓细胞学检查,确诊为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予以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后好转,随访半年未复发.结论 组织胞浆菌病在临床罕见,容易误诊,必要时应多次行组织病理学活检或骨髓穿刺活检检查协助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肺型与进展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预后差异。 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 湘雅医院2009年2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组织胞浆菌病住院患者12例,其中肺型4例,进展播散型8例。从临床表 现、影像学、确诊途径及预后等方面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性。 结果:肺型组织胞浆菌病临床表现轻微,干咳多见。 进展播散型患者全身症状明显,极易出现反复高热、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可合并咳嗽、腹痛、关节 痛、皮肤改变等。实验室检查示全血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凝血功能异常等。1例肺型患者给予了左下肺切除术, 其余3例肺型及6例进展播散型患者分别给予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或氟康唑抗真菌感染治疗, 好转出院,1例播散型确诊后暂未治疗即出院,1例播散型因合并重症肺炎及活动性肺结核治疗无效死亡。结论:组 织胞浆菌病临床少见,极易漏诊或误诊,依靠骨髓涂片、病理组织切片特殊染色明确病原学是目前确诊的主要依 据,推荐两性霉素B脂质体、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及伊曲康唑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3.
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21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矗 《吉林医学》2009,30(21):2597-2599
目的:探讨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PDH)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PD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PDH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肝、脾肿大,各类血细胞减少等。18例经骨髓涂片确诊,3例经病理活检确诊。给予抗真菌药物治疗,19例治愈,2例放弃治疗后死亡。结论:通过骨髓涂片、病理组织切片进行病原学检查是确诊的依据。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和氟康唑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收集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2000-2012年组织胞浆菌病患者的既往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诊断、治疗及转归情况,总结分析,以求提高组织胞浆菌病确诊率。方法选择医院2000-2012年经病理活检确诊的14例组织胞浆菌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组织胞浆菌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咳嗽、咳痰、胸痛、腹痛等,可合并神经系统症状或出现淋巴结肿大、体表包块。7/14的患者具有基础免疫受抑疾病,9/14出现胸部影像学改变,2/14出现三系减少。确诊前诊断考虑结核、恶性肿瘤、恶性淋巴瘤等疾病,最后均经病理活检确诊。治疗上选择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氟康唑及伏立康唑等,治疗后9/10好转。结论组织胞浆菌病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多样,影像学特异性不高,极易误诊、漏诊,确诊需靠病原学检查,在诊断后治疗效果不佳时要积极寻找有无潜在疾病,达到确诊目的。  相似文献   

5.
组织胞浆菌病(Histoplasmosis,HP)是一种由组织胞浆苗引起的以侵犯网状内皮系统或肺部为主的深部真菌病,在我国少见,常经呼吸道感染,侵犯肺部引起急慢性损害,严重者可累及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引起多系统症状,称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Progressive disseminated histoplasmosis,PDH)[1].现将我科诊治的1例PDH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免疫功能正常的肺奴卡菌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 报告3例免疫功能正常的肺奴卡菌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3例免疫功能正常的肺奴卡菌病患者均为农民.临床表现为慢性病程、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体形消瘦、精神疲惫等.实验室检查示中性粒细胞数升高、乳酸脱氢酶升高、血沉增快、血清白蛋白减少、T淋巴细胞亚群正常.胸部CT表现无特异性.2例依据痰中查见奴卡菌,1例依据肺组织病理确诊.明确诊断后均给予复方磺胺甲噁唑联合其他抗生素治疗,治疗有效.结论 免疫功能正常的肺奴卡菌病呈慢性肺部感染性疾病表现,不易血行播散,T淋巴细胞亚群正常,临床上易被误诊为肺结核等感染性疾病,病原学及病理诊断可以帮助诊断,治疗方案为复方磺胺甲噁唑联合其他抗生素.  相似文献   

7.
陈宝健  闵文 《吉林医学》2011,32(12):2400-2400
目的:探讨组织胞浆菌病(Histoplasmosis capsulati)的临床特点和病理诊断。方法:选择艾滋病合并组织胞浆菌感染患者8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并对以上患者行不同部位病理组织学检查:骨髓活检,肠黏膜活检和淋巴结活检。结果:①艾滋病合并组织胞浆菌病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②骨髓活检病理结果:骨髓只是较活跃,各阶段细胞均可见,部分细胞浆内外见大量组织胞浆菌。③肠黏膜病理检查结果:黏膜组织慢性炎并见较多组织胞浆菌。④淋巴结活检病理结果:淋巴反应性增生并见组织胞浆菌感染。⑤8例患者所取组织学部位不同,但均可以查见组织细胞内外有组织胞浆菌。结论:组织胞浆菌病临床表现多样,诊断以病理学检查较有价值。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肺组织胞浆菌病的临床X线诊断与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辉勇 《中国热带医学》2006,6(5):820-820,82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组织胞浆菌病的X线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临床治疗、实验室等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肺组织胞浆菌病的X线表现。结果9例原发性肺组织胞浆菌病人中,1例为淋巴结肿大型。3例为结节型,5例为粟粒播散型。其中1例合并有肺门阴影增大、增宽、增浓,肺门淋巴结呈蛋壳样鸽化;其中3例合并有胸膜增厚,其中1例合并有叶间胸膜增厚。结论原发性肺组织胞浆菌病活动期的X线表现特异性不强。须充分结合临床症状才能提出诊断,愈合期的X线表现以钙化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组织胞浆菌病(histoplasmosis,HP)的临床特征及骨髓涂片检查形态学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探讨6例组织胞浆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骨髓形态学特征及诊疗情况。结果组织胞浆菌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等,骨髓涂片Wright染色及糖原染色下均有典型的形态特征。4例经骨髓涂片确诊,2例经培养确诊。确诊后给予抗真菌药物治疗,4例治愈,1例未治,1例死亡。结论通过骨髓涂片病原学检查是本病确诊的依据。两性霉素B等是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disseminated histoplasmosis,DH)临床特点及治疗经过,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能力,并为流行病学调查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8年至2014年经骨髓及病理确诊的DH 6例,对其临床表现、诊治过程及转归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DH病人HIV阴性,无免疫受抑制基础疾病;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消瘦、肝脾肿大,血细胞减少、肝酶升高,胸、腹部影像学异常;依赖骨髓涂片、淋巴结活检确诊;6例病人中初始接受两性霉素B治疗(amphotericin B deoxycholate,Am B)4例、两性霉素B脂质体(liposomal amphotericin B,L-Am B)及伏立康唑各1例,后2例均在1周后改为Am B;Am B日剂量为0.50~0.65 mg/kg时病人耐受良好;总疗程23~60 d,临床效果显著;其后4例病人接受伊曲康唑胶囊巩固治疗15 d~6个月。6例病人均临床痊愈,随访1~7年无复发。结论:所有DH病人为重庆本地居民,无外地旅居史,提示重庆可能为DH自然疫源地之一;DH在免疫正常人群属于少见病,临床表现及常规检查均无特异性,极易误诊、漏诊,对发热待查病人常规行骨髓、淋巴结活检可提高确诊率;在经济欠发达地区,Am B可作为中-重度DH首选药物,及时治疗预后好。  相似文献   

11.
张树荣  张彦 《重庆医学》2004,33(3):453-455
目的探讨氟康唑或伊曲康唑治疗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例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并用氟康唑或伊曲康唑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和副作用.结果该病主要表现为发热、畏寒、咳嗽、肺部损害、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消瘦、乏力及消化道症状等.骨髓及血涂片中检出荚膜组织胞浆菌.疗程62~70d,全部治愈.耐受性较好.随访1年以上无复发.结论氟康唑或伊曲康唑治疗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安全有效,可作为治疗该病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2.
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讨论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的影像学表现及价值。方法:回顾收集32例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包括胸部X线及CT、B超)。结果:胸部影像异常表现19例,表现为:(1)肺间质炎症;(2)渗出性肺实变,可伴胸腔积液;(3)肺门淋巴结肿大;(4)结节增殖样病灶。肝脾肿大32例。结论: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表现呈多样性,尽管缺乏特异性,但影像学在诊断、鉴别诊断、对病变分型及了解病变范围和程度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是由组织胞浆菌引起的深部真菌病,以侵犯单核巨噬系统为主,表现为肝、脾、淋巴结肿大、体重减轻,发热、贫血及白细胞减少等。由于已往我国发病较少,所以容易误诊为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黑热病及结核病等。近来我国发病例数逐年增加,有必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避免误诊。我院2004年确诊1例艾滋病合并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陈万平  薛桂芹  李鹏  易虹 《海南医学》2014,25(4):607-608
荚膜组织胞浆菌是温度依赖型的双相真菌,在组织中呈酵母型,在室温和泥土中呈菌丝型,人群普遍易感,特别是免疫功能低下者。我院血液内科近El收治一例最终确诊为播散性荚膜组织胞浆菌病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组织胞浆菌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的方法对确诊的14例组织胞浆菌病进行诊治分析。结果 组织胞浆菌病起病形式多样,症状多不典型,有的酷似肿瘤易致误诊。结论 当免疫力低下患者,尤其艾滋病患者要重点注意筛查本病,影像学酷似肿瘤、结核,用肿瘤、结核不能解释的临床患者要考虑本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组织胞浆菌病(histoplasmosis,HP)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和诊疗方法,以提高该疾病的诊治率,回顾性分析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004年至2014年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8例住院HP患者的临床资料。8例HP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咳嗽、咳痰、胸痛、痰中带血、淋巴结肿大等;肺部影像学表现主要为团块状、结节样或肺炎型改变。无1例患者首诊考虑肺部真菌病。4例表现为局灶肺部病变的患者均采用手术切除,3例患者采用两性霉素脂质体、伏立康唑、伊曲康唑抗真菌治疗,均获有效治疗。HP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易误诊为细菌感染、肺癌、结核、淋巴瘤等,早期积极地多次多部位的病理活检联合多次病原学检查对提高疾病的诊断率和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曼  程书亚  刘富金 《海南医学》2023,(13):1931-1933
组织胞浆菌是一种致病真菌,免疫功能正常及低下患者均可罹患该菌感染。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与其他疾病混淆。本文复习相关文献报道一例我院最近诊治的结肠及淋巴结组织胞浆菌病,以提高临床及病理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减少其漏诊及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对该院2000年1月~2006年12月3例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的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患者年龄21~73岁,均为男性,痛变多位于回肠,可有结肠累及。临床表现以腹痛、肠穿孔、肠梗阻、消化道大出血为主,无患者伴有乳糜泻。内镜下1例患者表现为结肠溃疡病灶,术中见溃疡2例(回肠及结肠各1例),回肠肿块1例。1例患者经内镜活检病理检查确诊,2例由术后病理检查确诊,1例曾被误诊为Crohn氏病。淋巴瘤细胞的免疫表型为T细胞抗原CD45RO+、CD3^+。3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结论以急腹症为首发症状、不伴有乳糜泻、不易与炎症性肠病鉴别是本组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的特点之一。内镜活检和手术标本的病理学检查是目前确诊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李浪  肖海波  戴正萍 《海南医学》2013,24(16):2470-2472
目的探讨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区(MALT)淋巴瘤的内镜表现及病理特征,提高其在内镜下的确诊率。方法回顾并总结2000-2012年我院经病理证实的26例胃MALT淋巴瘤患者临床内镜和病理资料。结果 26例患者平均年龄59.3岁,男女比1.6:1。患者症状不具有特异性,上腹不适是其最常见表现。病变累及胃体13例,胃窦5例,多部位者8例。内镜下表现为糜烂溃疡型13例,弥漫浸润型9例,结节隆起型4例。26MALT淋巴瘤中18例伴幽门螺杆菌(Hp)感染(69.2%)。结论胃MALT淋巴瘤发病老年男性居多,临床症状不典型。内镜下形态差异很大,范围广、病灶多是其特点。常规内镜多点深凿活检结合组织病理学、分子生物学检查,有助于提高胃MALT淋巴瘤的诊断确诊率。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为第2例类似蕈样肉芽肿的播散性球孢子菌病的报道,距第1例报道已有100多年。如患者来自疫区,出现难以治愈或疑似的皮损,应当考虑球孢子菌病。通过皮肤活检和银染示肉芽肿和典型粗球孢子菌体可确诊。播散性球孢子菌病最常累及皮肤,可有多种皮肤表现。1892年首次报道的播散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