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3 毫秒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3岁,因"外伤后头痛、突眼、视力骤降4个月"于2007年2月21 F1入院.患者2006年9月28日劳动时跌倒,右侧身体及头部触地,无昏迷及抽搐等异常,当时未就诊.1个月后患者出现右侧头痛,呈持续性胀痛,无恶心、呕吐,无肢体无力,11月18日于当地医院行头颅cT检查,示右颞顶部慢性硬膜下血肿.行钻孔血肿引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蛛网膜囊肿合并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研究方法,对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所收治的9例确诊为蛛网膜囊肿合并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进行分析,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1.5~60岁,平均23.9岁。临床表现为头痛患者8例;其中6例伴恶心、呕吐,1例伴有肢体无力,1例仅有肢体抽搐;有明确外伤史6例,无明确外伤史3例。结果9例患者中5例行颅骨钻孔硬膜下血肿引流术,5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后出院;另2例行开颅硬膜下血肿清除并蛛网膜囊肿切除术,术后痊愈。2例患者行保守治疗,一月后复查头颅CT提示血肿较前缩小,患者无症状,未手术。9例患者分别随访10个月至4年,未再复发硬膜下血肿,生活质量可。结论蛛网膜囊肿合并慢性硬膜下血肿,常见于有头部外伤史的年轻患者。有明显临床症状者需手术治疗,并根据血肿量及是否合并囊内出血等,选择单纯做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还是同时开颅清除血肿并处理囊肿。  相似文献   

3.
例1 20岁,拳击运动员,拳击比赛时头部受伤入院.患者3周前因头痛停止训练,未做诊治.近几天参加比赛,1 h前在比赛时,头部被拳击伤,头痛剧烈入院.查体:浅昏迷.CT示右额顶颞枕硬膜下血肿,最大厚度1.5 cm,中线移位1 cm,血肿信号不均匀,高低信号混杂,以低信号为主,呈慢性硬膜下血肿再次急性出血表现.  相似文献   

4.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之一 ,约占颅内血肿的 10 % ,占硬膜下血肿的 2 5 % 〔1〕,其发病隐匿 ,病程较长 ,如延误治疗或处理不当可导致不良后果。本文报道我院 2 0 0 2~2 0 0 3年的慢性硬膜下血肿 43例 ,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诊治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 43例 ,男 3 4例 ,女 9例 ;年龄 19~74岁 ,平均 65 7岁 ,其中 40岁以下 8例 ,均有明确头部外伤史 ,外伤距手术时间 >1个月 ;40岁以上 3 5岁 ,有明确头部外伤史者 16例 ,其余均无明确头部外伤史。1 2 临床表现与诊断 以头痛、头晕为首发症状的 3 4…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1998年1月-2005年6月共收治有明确头部创伤史的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患者103例,其中59例于伤后72h内行头部CT检查。现结合文献,就创伤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来源及特点进行探讨。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59例患者,男53例,女6例;年龄3个月~88岁,其中≥60岁39例,<60岁20例。致伤原因分别为车祸伤(41例)、坠落伤(11例)及打击伤(7例)。头部创伤到CT确诊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时间为23~154d,期间未发生二次头部创伤。二、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一侧肢体无力,癫发作。入院时GCS评分均>13分。伤后72h内…  相似文献   

6.
小脑幕硬膜下血肿临床较为少见,容易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相混淆,现报道2例如下。1临床资料例1,男,46岁,入院前1w打完乒乓球后突然出现头痛,以双侧颞顶枕部为重,无恶心、呕吐,行头部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3d后头痛加重,出现恶心伴呕吐,于当地医院行头部CT检查示:小脑幕可见异常高密度影。考虑蛛网膜下腔出血给予脱水降颅压治疗。患者既往高血压病病史10余年,最高达170/110mmHg,规律服用降压药。查体:血压160/110mmHg,颅  相似文献   

7.
寰枕交界区硬膜下血肿致颈髓空洞极为罕见,现报告1例如下。1病例女,52岁。因头部外伤后头痛6 h于2010年4月17日入院。患者6 h前因车祸发生头部外伤,当即昏迷约20min后自行苏醒,感头痛,伴喷射性呕吐胃内容物数次,无抽  相似文献   

8.
1病例资料病例1:31岁男性,因头痛头晕、眼球发胀伴恶性呕吐3 d入院。无明确外伤史。入院体格检查未见明显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头部CT示右侧额颞顶部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右侧额颞部稍高密度占位(最大截面约3.6 cm×5.0 cm),中线向左偏移10 mm(图1A)。  相似文献   

9.
神经内镜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硬膜下血肿好发于老年人,传统的钻孔冲洗引流术是比较可靠的治疗方法。近年来,由于神经内镜的广泛应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方式有了新的进展,我们采用神经内镜治疗1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现就相关手术技术进行初步探讨。1对象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男10例,女2例;年龄55~80岁,平均62岁。11例为单侧硬膜下血肿,1例为双侧硬膜下血肿。病程1~3个月。有明确外伤史者9例。1.2临床表现术前清醒10例,以头痛、恶心、呕吐为主要表现,一侧肢体偏瘫6例;失语1例;意识障碍2例,均经头部CT及强化扫描证实。1.3手术方法采用全身麻醉,根据CT片定位,…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导一例难治性慢性硬膜下血肿经栓塞硬膜中动脉治愈的病例 ,并结合超选择性血管造影所见对血肿形成机理予以探讨。患者 ,男 ,5 9岁 ,因意识障碍并左侧偏瘫进行性加重于 1998年 12月 5日入院。既往有肝硬化病史 9年 ,无头部外伤史。实验室检查提示肝功能障碍和凝血障碍。头部CT扫描示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 ,右侧血肿大于左侧。中线结构中度左移 ,故在输入血浆和血小板后 ,在局麻下行右侧钻孔引流 ,清除血肿 15 0ml,术后意识状态和偏瘫迅速恢复。次日复查CT ,血肿近全消失 ,但很快又形成 ,之后两次沿原骨孔穿刺抽出积血 10 0ml。经…  相似文献   

11.
年轻人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治疗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慢性硬膜下血肿因其多发于老年患者 ,较多学者推测该症的发生与生理性脑萎缩相关。本文报告近年我院收治的 8例年轻人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 ,探讨其发生机制及恰当的手术方法。一、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 :本组 8例 ,男性 6例 ,女性 2例 ,年龄 14~ 35岁 ,平均年龄 2 4 .6岁 ,8例患者均为单侧血肿。 6例有轻微头部外伤史。受伤初期行头颅CT检查 2例 ,未见颅内出血。从受伤至确诊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时间为 4~ 5个月。 2例患者无头部外伤史。2 .临床表现 :主要为剧烈头痛、恶心、呕吐 ,2例入院时有轻度意识障碍 ,2例有高热史 ,1例有…  相似文献   

12.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7例男性,3例女性,年龄51~78岁。6例有头部外伤病史,3例外伤史不详,1例无外伤。血肿位于右侧颞顶部4例,左侧顶枕部5例,左侧额颞部1例。1.2 临床表现 进行性头痛、头晕加重10例,情绪改变2例,恶心、呕吐6例,轻偏瘫、行走乏力4例,癫痫样发作2例。1.3 影像学 CT检查提示慢性硬膜下血肿7例,慢性硬膜下血肿并少量新鲜出血3例。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性、30岁、司机。因头痛,呕吐3月余视力减退1月,于1989年10月22日入院。1年前有头部外伤史,当时无昏迷。查体:神清,双侧视神经乳头水肿,视力左眼0.4,右眼0.6;四肢肌力均为Ⅴ级,CT示双颞底部低密度区;右额颞部新月形低密度影。诊断:双侧颅中凹蛛网膜囊肿;右额颞部慢性硬膜下血肿。同年11月3日全麻下行额部冠状瓣开颅。术中见右额颞部硬膜下血肿包膜形成,血肿量30ml连同包膜一并清除血肿。双侧颅中凹底部蛛网膜囊肿大小分别为10×  相似文献   

14.
慢性硬膜下血肿引起同侧肢体瘫痪一例周运波,燕建村患者男,56岁。2个月前喝酒后不慎摔伤头部,后枕部着地,当时无昏迷,无肢体活动异常。伤后50天感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并逐渐出现右侧肢体功能障碍,进行性加重。于1994年1月11日入院。查体:反应略迟钝...  相似文献   

15.
正1病例资料病例1:男,59岁。因左侧额顶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2个月伴头痛伴发热3d入院。入院时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未见阳性体征,头部手术切口愈合佳。头部MRI示左侧额顶部硬膜下新月形短/稍长T_1、不均匀长T_2混杂信号影,增强见柔脑膜增厚强化,中线结构无明显偏移(图1A、1B)。血常规示白细胞正常范围,中性粒细胞占74%。病例2:男,69岁。因左侧额顶枕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半个月伴偶发言语不清、左上肢麻木2d入院。入院时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未见阳性体征,头部手术切口处红肿,可见  相似文献   

16.
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 ,常因外伤轻微或记忆不清 ,受伤后可长时间无症状 ,且发病时症状各异而误诊。近 6年来本院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肿 80例 ,其中误诊 30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30例 ,男 2 5例 ,女 5例。年龄 2 5~ 72岁 ,其中 6 0岁以下 12例 ,6 0岁以上 18例。发病至受伤时间最短 1个月 ,最长 18个月以上。一般多在伤后 6个月以内发病。发病后不能回忆外伤史者 10例。1.2 误诊疾病  (1)患者头部外伤后较长时间的反复慢性头痛 ,又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误诊为脑外伤综合征 6例。 (2 )老年患者因外伤史轻微或回忆不…  相似文献   

17.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成慢性硬膜下血肿过程的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成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机理。方法报告6例由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表现、演变过程。结果6例均有明确头部外伤史,头部外伤后至硬膜下积液形成的时间2~4周以上,硬膜下积液至形成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时间自4周至3月。血肿位于单侧额颞4例,双侧额颞2例。临床表现较轻,血肿形成后有明显头痛,轻度偏瘫等,手术5例均痊愈。结论硬膜下积液演变成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生机理可能为积液使蛛网膜受撕拉而出血或积液不断扩大导致桥静脉撕裂出血。  相似文献   

18.
成人半球间硬膜下血肿(ISH)是硬膜下血肿的一种相当少见类型,作者报告3例,并结合以往文献进行复习。例1,女性,78岁,因头部外伤后行走困难逐渐加重4天,言语障碍半天住院、查体:神清,项强,右侧面部及上下肢轻瘫。头CT示左侧ISH,保守治疗2周复查CT血肿消退。例2,女性,70岁,头摔伤10小时,伴右侧头痛,呕吐及进行性步态不稳而入院。查体:神清,左侧面部及上下肢轻瘫。CT扫描证实右侧ISH,保守治疗3周血肿消退。例3,男性,75岁,头痛2周,意识改变1天。查体:木僵状态,右侧轻偏瘫。CT发现左侧ISH。后因病情迅速恶化,家属拒绝手术治疗,入院22小时后死亡。  相似文献   

19.
大脑镰出血合并硬膜下血肿临床少见,现报告1例如下。1病例女,20岁、因头痛7d于2005年1月2日入院。患者7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为全头隐痛。2d后,头痛逐渐加重,并出现恶心、呕吐既往身体健康。查体;BP100/60mmHg(1mmHg=0.133kPa),意识清楚,脑神经正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膝腱反射(+++),左Kernig征(+),颈稍抵抗,病理征(-),颅脑CT示:大脑镰出血(22ml)合并硬膜下血肿。入院后给P降颅压、止血、缓解血管痉挛及对症治疗2d,头痛无缓解。  相似文献   

20.
作者报告三例婴儿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行单侧硬膜下-腹腔引流治疗收到良好效果。病例Ⅰ:男孩,7个月,因头部外伤后全身强直性抽搐就诊。检查:烦躁、频繁呕吐、囱门紧张、视网膜和视网膜前出血。CT扫描显示双侧硬膜下血肿。将空气注入右侧血肿腔后照相,左侧头部可见到气体,提示左、右两血肿腔相交通。行右侧硬膜下-腹腔引流,硬膜下液体蛋白含量为984mg/dl。术后2年,CT扫描显示双侧血肿消失。病例Ⅱ:男孩,5个月,因头颅增大就诊。无头部外伤史。检查:头大于正常,前囱轻度紧张。CT扫描显示双侧广泛性硬膜下血肿。将空气注入右侧血肿腔后照相,左侧头部也可见到气体,提示左、右两血肿腔交通。行右侧硬膜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