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2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肾病进展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12 1例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分3组:单纯糖尿病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及临床糖尿病肾病组,测定性别、年龄、病程、血β2 微球蛋白、血压、血脂、空腹及餐后2h血糖、胰岛素和C肽值、HbA1c、肾小球滤过率、活化血小板(CD62p/CD63 )、纤维蛋白原。采用HOMA公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 结果 通过逐步判别分析,从2 3个变量中筛选出对糖尿病肾病进展最有影响的强相关危险因素:CD62 p/CD63 、血β2 微球蛋白、病程、纤维蛋白原、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甘油三酯。 结论 血糖、血压控制不良,脂代谢紊乱,病程延长,高凝状态,血小板高度激活皆为糖尿病肾病发生与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及与肾损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马鞍山市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55例,其中65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设为糖尿病组,9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设为糖尿病肾病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健康体检者7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甲状腺激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mALB)、24h尿蛋白]和胱抑素C(CysC)水平,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FT3、FT4、TSH水平与mALB、24h尿蛋白、CysC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3组FT4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T3水平糖尿病肾病组低于糖尿病组,糠尿病组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肾病组TSH水平显著高于糖尿病组和对照组(P<0.05);3组mALB、24小时尿蛋白、CysC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糖尿病肾病组明显高于糖尿病组,糖尿病组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肾病组FT3水平与mALB、24小时尿蛋白、CysC水平均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FT3水平降低,TSH水平增高,且血清FT3水平与mALB、24h尿蛋白、CysC水平存在负相关性,血清FT3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肾损害。 相似文献
3.
血脂代谢异常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与血脂血糖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有无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肾病分为DR组、DN组、DR合并DN组,非DN、DR组,检测血脂、脂蛋白、糖基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水平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DR组,DN组,DR合并DN组分别与非DN、DR组比较血清总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B(APO-B)明显增高(P<0.05),血高密度脂蛋白(HDL-C)、载脂蛋白A(APO-A)明显下降(P<0.05);HbA1C明显增高(P<0.05).DR合并DN组与非DR、DN组比较,TG显著增高(P<0.01),胰岛素抵抗指数有差异(P<0.01).结论 血脂代谢异常及胰岛素抵抗,影响着DN、DR的发生发展;反之,DN、DR的发生发展也促进血脂代谢异常及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发展.因此,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4.
孟贺利 《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8(5):481-481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严重和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当糖尿病发展到临床DN期时,尿蛋白持续阳性,此时肾脏的病理损害是不可逆的,因此,在尚未出现蛋白尿之前对其进行早期诊断和干预,以便有效地预防DN的发生与发展。2002年6月~2003年6月,我们测定了56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并对其中3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治疗前后的尿微量白蛋白含量进行检测,旨在探讨尿微量白蛋白在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害诊断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2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进行了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量(UAE/24h),晨尿β2微型蛋白测定,并记录血压及病程,同时进行了眼底检查,结果:本2型糖尿病患尿白蛋白排泄量与病程,血压等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尿白蛋白排泄量随病程延长、血压升高而明显增加,且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62例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两组,治疗组在采用西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的基础上加用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参芪益肾汤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单纯西药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并同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实验室相关指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对照组为6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4h尿白蛋白排泄率,血糖,血脂等指标治疗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或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非糖尿病性肾损害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总结分析21例2型糖尿病合并非糖尿病肾损害的临床资料、病理改变及治疗结果.结果 2型糖尿病可以合并多种非糖尿病肾损害.有轻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微小病变、局灶节段性硬化、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系统性血管炎等.大部分患者经糖皮质激素或糖皮质激素联合细胞毒类药物治疗后可缓解或好转.结论 2型糖尿病可以合并多种非糖尿病性肾损害,当2型糖尿病伴肾脏损害患者具有上述不符合糖尿病肾病特征时应尽早行肾活检明确诊断,依据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改变,在严格控制血糖及血压的情况下应用糖皮质激素或糖皮质激素联合细胞毒类药物治疗,可以改变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而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存在着落血脂代谢异常,脂蛋白(a)是一种特殊的低密度脂蛋白,是DN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衡量肾脏疾病脂代谢紊乱的重要标志。我们观察126例2型DN患者血浆中Lp(a)在DN中的变化并探讨及其在DN进展中的作用。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9.
杨晓燕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4,14(1):24-25
目的:为早诊断、早治疗糖尿病,预防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方法:对近五年来收治的DM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26例好转,无好转或病情加重34例,死亡8例结论:目前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除严格控制血糖、血压外,尚无特效疗法。糖尿病肾病患者一旦出现持续性蛋白尿,尤其是出现。肾功能不全时,现有的治疗难于逆转,因此旱期诊断糖尿病肾病可提高糖尿病人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2型糖尿病肾病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特点及易患因素,以指导临床及早期防治。方法对该院1997年1月~2001年12月收治的511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回顾性分析,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和肾功能将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无肾病组、早期肾病组、临床肾病组、终末期肾病组对照比较。结果糖尿病4组间在年龄、病程,合并高血压、高血脂、高血尿酸、冠心病、胆结石病史、糖尿病眼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及血糖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糖尿病病程、收缩压、脂代谢紊乱对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血压、血糖、血脂控制不良导致糖尿病肾病的进展,糖尿病之间慢性血管并发症密切相关。定期检测白蛋白排泄率、早期监测血脂,严格控制血糖、积极控制好血压,纠正脂代谢紊乱,有助于防治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肾病(DN)不同阶段血清脂联素(ADPN)的变化趋势,探讨血清ADPN与影响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89例DN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分为三组:正常白蛋白尿组(35例);微量白蛋白尿组(32例);大量白蛋白尿组(22例)。检测血清ADPN(ELISA法),同时测定BMI、WHR、HbAlc、血脂水平、尿白蛋白排泄率等指标,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1)DN患者血清ADPN水平低于正常人群;DN患者各组间比较,大量白蛋白尿组的血清ADPN水平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BMI、病程、UAER、DBP、2hPG、HbA1c与脂联素水平密切相关。(3)相关分析提示:血清ADPN与BMI、WHR、HbA1c、FPG、2hPG呈负相关,与年龄、病程、UAER呈正相关。结论 (1)DN患者血清ADPN水平低于正常人群。其血清ADPN水平与年龄、病程、UAER、HDL呈正相关,与血糖控制状态(FPG、2hPG和HbA1c)、BMI、WHR呈现负相关关系。(2)DN患者血清脂联素随着尿蛋白排泄率增加而逐步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胰激肽原酶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 C)及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变化。方法选择早期DN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单独应用缬沙坦80 mg,每日1次,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胰激肽原酶针剂40 U,每日1次,肌肉注射。疗程均为4周。检测2组治疗前后Cys C及UAER的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Cys C、UAER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ys C、UAE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胰激肽原酶联合缬沙坦治疗能更有效降低早期DN患者Cys C及UAER水平,可能对延缓早期DN的进展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血肌酐(Scr)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240例,根据UAER及Scr水平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大量白蛋白尿组和终末期肾病组,每组60例。分析各组间患者UAER、Scr水平与临床表现、生物化学检查及Lp-PLA2的关系,并分析影响UAER及Sc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大量白蛋白尿组及终末期肾病组组间两两比较,在Lp-PLA2、糖尿病病程、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p-PLA2、糖尿病病程、ACR在终末期肾病组最高,在正常白蛋白尿组最低。与正常白蛋白尿组比较,微量白蛋白尿组、大量白蛋白尿组及终末期肾病组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三酰甘油(TG)、UAER显著升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4组患者UAER与糖尿病病程、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TC)、Scr、C反应蛋白(CRP)、ACR及Lp-PLA2水平均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HDL)均呈负相关(P<0.05);Scr与年龄、糖尿病病程、TC、HDL、CRP、UAER、ACR及Lp-PLA2均呈正相关,与HDL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UAER与ACR及Lp-PLA2、糖尿病病程均呈正相关,与HDL呈负相关(P<0.05);Scr与ACR呈正相关(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HDL、CRP、ACR和Lp-PLA2是影响UAE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Lp-PLA2、UAER、ACR是影响Sc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Lp-PLA2是DN蛋白尿发生及肾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DN进展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肾病患者C-反应蛋白与肾功能减退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稳定性与肾功能减退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住院及门诊治疗的糖尿病肾病(Ⅲ期,Ⅳ期)患者58例,血糖控制稳定,排除活动性风湿性疾病、肿瘤及可能影响血清CRP的药物(非类固醇消炎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他汀类降脂药等).记录患者性别、年龄、血压、血糖、血肌肝、尿素氮、CRP、双肾ECT、尿白蛋白/24h、尿蛋白/24h.1a后重复测定.结果两次CRP测定呈显著相关性(P《0.01),且有上升趋势.CRP升高组患者持续处于较高水平,其肾功能减退比例明显高于CRP正常组.结论DN患者持续存在不同强度的慢性炎症状态,提示病人血清中CRP水平与肾功能减退具有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漂移度与尿蛋白排泄量的关系。方法:选取12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结果分为血糖高漂移组和血糖低漂移组,并留取尿液测定尿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血糖高漂移组UAER为(85.5±30.7)μg/min,血糖低漂移组UAER为(67.5±24.5)μg/min,两组患者UAE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糖标准差进入以UAER为应变量的回归方程(r=0.206,P<0.05)。结论:在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中,UAER与血糖漂移相关,提示血糖漂移可能为UAER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与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 收集461例T2DM患者(T2DM组)的临床资料,记录空腹血糖、肝肾功能和血脂谱等生化指标,根据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将T2DM组患者再分为正常蛋白尿组(NA组,n=221)、微量白蛋白尿组(MA组,n=191)和大量白蛋白尿组(OA组,n=49),以301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T2DM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这种差异在校正其他影响因素后仍然存在(P<0.01,P<0.05).T2DM患者的血清TBIL和DBIL水平,NA组>MA组>OA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照血清TBIL水平的三分位点将T2DM患者分为三组进行分析的结果显示:随着血清TBIL水平的升高,ACR逐渐降低(P<0.01),肾小球滤过率则逐渐升高(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提示TBIL是ACR的独立影响因素(β=-0.15,P<0.01).结论 在T2DM患者中,血清高胆红素水平对DN的发生和发展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检测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nesfatin-1水平,探讨血清nesfatin-1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 根据尿清蛋白/肌酐比值(ACR)将115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正常清蛋白尿组(NA组,38例)、微量清蛋白尿组(MA组,39例)及临床清蛋白尿组(CP组,38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NC组,4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nesfatin-1水平,同时测定患者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血肌酐(Scr)、尿素氮(BUN)、C反应蛋白(CRP),计算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与NC组比较,3组糖尿病患者血清nesfatin-1水平均显著降低(P <0.05);与NA组、MA组比较,CP组的nesfatin-1最低(P <0.05),而NA组和M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清nesfatin-1与收缩压、HOMA-IR、Scr、ACR、CRP呈负相关(r =-0.243、-0.486、-0.374、-0.228和-0.219,P <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HOMA-
IR、Scr、ACR与血清nesfatin-1独立相关r =0.352、0.264和0.225);控制HOMA-IR影响,偏相关分析结果发现血清nesfatin-1与其他指标均无明显相关性(P >0.05)。结论 T2DM患者nesfatin-1水平降低,而且DN患者CP组nesfatin-1水平最低。DN患者血清nesfatin-1水平的下降可能与胰岛素抵抗的加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Ⅳ型胶原的变化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Ⅳ型胶原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 将2型糖尿病患者依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3组,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临床糖尿病肾病(DN)组,设健康对照组共4组。测定空用空腹和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UAER、尿a,微球蛋白、尿β2微球蛋白、尿Ⅳ型胶原、血肌酐等。结果 健康对照组、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临床DN组尿Ⅳ型胶原递增;尿Ⅳ型胶原与UAER、糖化血红蛋白、尿a,微球蛋白、尿β2微球蛋白、病程、舒张期血压成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示尿Ⅳ型胶原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次为UAER、病程、舒张期血压;正常白蛋白尿期有33.3%患者尿Ⅳ型胶原水平显著升高。结论尿Ⅳ型胶原可作为DN早期诊断的参考指标之一,在正常白蛋白尿期可能有前瞻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DN)贫血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 例在该院经病理确诊为DN 的患者,
分为贫血组和非贫血组。采用回归性分析贫血与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以及DN 病理分型和肾小管损伤评
分的关系;二分类Logistic 回归分析不同性别DN 患者贫血的影响因素。结果 ①非贫血组肾小球滤过率估
算值(eGFR)、糖化血红蛋白(HbA1c)、白蛋白(ALB)、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血清铁(SI)、转铁蛋白(TRF)、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高于贫血组(P <0.05),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
尿微量白蛋白/ 肌酐(UACR)、糖尿病病程(DD)低于贫血组(P <0.05)。②男性患者中,非贫血组DD、
Scr、BUN、UACR、hs-CRP 低于贫血组(P <0.05),HbA1c、ALB、TG、eGFR、SI、TRF、总铁结合率高
于贫血组(P <0.05);女性患者中,非贫血组UACR、hs-CRP 低于贫血组(P <0.05),eGFR、ALB、HbA1c
高于贫血组(P <0.05)。③ 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男性患者eGFR、ALB、DD、hs-CRP 与贫血相关(P <0.05);
女性患者ALB、hs-CRP 与贫血相关(P <0.05)。④Ⅱ a 型患者的Hb 水平高于其余病理分型患者(P <0.05)。
⑤非贫血组肾小管损伤评分低于贫血组(P <0.05)。结论 DN 患者贫血的相关因素包括DD、肾功能恶化、
铁代谢紊乱、微炎症状态等,肾小管及间质损伤可能是肾功能异常导致贫血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血清中血管生成素-1( Ang-1)、血管生成素-2(Ang-2)及其受体Tie2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糖尿病肾病( DN)病情进展中的水平变化规律,探讨平衡其比率在DN中的重要性。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60例,依据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分为3组:正常白蛋白尿患者20例( DM1组)、微量白蛋白尿患者22例( DM2组)、大量白蛋白尿患者18例( DM3组),另设健康对照患者22例( NC 组)。采用 ELISA 法检测受试者血清 Ang-1、Ang-2、Tie2、VEGF水平,同时检测相关生化指标。结果① DM1组血清VEGF、Ang-2水平高于NC组, DM2组、DM3组进一步升高,4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② DM1组血清Ang-1水平高于NC组,DM2组、DM3组逐渐下降,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 Tie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UAER与Ang-2、VEGF 呈正相关性( r =0.470、0.404, P <0.01),与Ang-1呈负相关性(r=-0.310,P<0.05); Ang-2与VEGF、Tie2呈正相关性(r=0.450、0.725,P<0.01);Ang-1与Tie2呈正相关性(r=0.571,P<0.01),与Ang-2、VEGF呈负相关性(r=-0.497、-0.396,P<0.01,P<0.05)。⑤以UAER为应变量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Ang-1、Ang-2、VEGF、肌酐进入回归方程,是影响UAER的独立相关因子。结论血清中 Ang-1、Ang-2、Tie2、VEGF 水平与 DN密切相关,可能参与了DN的发生发展,并影响DN病情的进程。检测血清Ang/Tie2及VEGF可作为评估DN病情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