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尽管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死亡率已降到5%以下,但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仍然较高。目前对于术前胆道引流(PBD)是否有益于减少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并发症发生率有着不同的看法,而高龄在一部分地区也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相对禁忌症,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的主要并发症或致死原因是胰瘘。为研究PBD、年龄和胰肠重建方式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作者回顾性分析了1992~2004年皇家墨尔本医院的10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例,并对性别、年龄、病理类型、PBD、胰腺重建方式等五项临床病理因素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术前胆道引流(preoperative biliary drainage, PBD)对恶性阻塞性黄疸手术治疗患者疗效的影响。
方法:通过计算机系统检索1995—2009年Medline数据库和Embase数据库中以英文检索词为“preoperative biliary drainage”的主题词,限定论文语种为英文的文献。采用Stata9.2软件进行荟萃分析。主要比较PBD组与未行PBD(NPBD)组术后病死率、胰瘘及胆瘘发生率、腹腔脓肿发生率、胃排空延迟发生率以及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
结果:按照筛选标准,共有14篇文献1 826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入选。PBD患者术后、胰瘘及胆瘘发生率、腹腔脓肿发生率、胃排空延迟发生率与NPBD的恶性黄疸患者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986,0.364,0.786,0.819,0.265);术后切口感染率PBD组明显高于NPB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
结论:荟萃分析显示PBD并未提高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术后的疗效及有效性和安全性,因此没有必要将胆道引流作为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的常规术前准备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经皮肝穿刺胆道置管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PTBD)作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前减黄手段对于手术后结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本院2001至2009年115例因胰头癌、胆管远端癌、壶腹癌、十二指肠乳头癌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采用PTBD作为减黄手段或未进行任何减黄处理,术前或引流前血清胆红素至少>100 μmol/L且术前无胆管炎表现.115例患者分为PTBD组(42例),早期手术组(73例).对两组间胆瘘、胰瘘、腹腔感染、切口并发症、胃瘫、总并发症、围手术期死亡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应用PEMS 3.1医学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检验.结果 围手术期死亡率PTBD组为2.38%(1例),早期手术组为2.74%(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并发症率PTBD组为54.76%(23例),早期手术组为50.68%(37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胆瘘、胰瘘、腹腔感染、切口并发症、胃瘫等观察指标也未显示统计学差异.在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方面,早期手术组明显优于PTBD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TBD术前减黄对于降低因壶腹周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并发症的作用有限.如果不存在胆管炎或手术需要推迟的原因,术前不需要常规PTBD减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严重并发症的防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1月至2009年10月间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3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经典胰十二指肠切除术91例,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25例,保留幽门和十二指肠升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6例,联合门静脉部分切除1例,捆绑式胰肠吻合术28例。全组患者均放置胰管支撑引流,103例肝总管放置T管引流。结果术后胰瘘2例(1.52%),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0.76%),吻合口出血3例(2.27%),胆瘘2例(1.52%)。其他切口感染6例,胃排空延迟2例,肺部感染1例,腹腔脓肿1例。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13.6%。结论胰管内支架安放和肝总管T管引流是预防PD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关键。及时有效的处理出血、胰瘘、胆瘘可最大限度地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术前胆道引流方式对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 :回顾本中心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共448例术前胆道引流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完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238例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 PTCD),210例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引流。行ERCP引流的病人中,101例行内镜胆道支架置入术(endoscopic biliary stenting,EBS),其余109例接受鼻胆管胆道引流术。分析不同胆道引流方式的操作失败率及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结果:相比于PTCD,ERCP的操作失败率较高(P=0.034)。ERCP术后胰瘘及再次手术发生率较高(P=0.005和P=0.025)。亚组分析,EBS组的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比PTCD组高(P=0.014),主要体现在胰瘘及再次手术发生率(P0.001和P=0.041)。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前使用PTCD进行胆道引流比ERCP有更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分析内部和外部两种引流方法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和其他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收集从2011年12月至2016年8月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119例病人,将病人随机分为内引流组(61例)和外引流组(58例)。比较分析两组病人术后住院信息。主要研究终点是胰瘘发生率,次要研究终点包括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院内死亡率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在内引流组,胰腺质地人柔软的病人比例高于外引流组(68.9%vs. 48.3%,P=0.026)。内引流组中,有35例(57.4%)发生胰瘘,其中9例(14.7%)按国际胰瘘研究小组(ISGPF)标准分级为B级和C级胰瘘。而外引流组中,有29例(50.0%)病人发生胰瘘,其中有5例(8.6%)按ISGPF标准分级为B级和C级胰瘘。内外引流组之间的术后胰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7.4%vs. 50.0%,χ2=0.651,P=0.420)。在两组中,胃排空延迟、腹部感染、出血、胆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的发生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其中,内引流组有1例病人死于术后腹部感染,外引流组有1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前减黄患者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保留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管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16例术前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减黄行单纯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术后实验室检查及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等。观察统计经皮肝穿刺情况及术中、术后穿刺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均保留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管。1例(6.3%)穿刺管术后滑脱,治疗过程中未出现堵塞、出血、胆管炎等穿刺管相关并发症。5例(31.3%)于术后1个月内拔除穿刺管,余者术后带管时间均超过1个月。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31.3%,其中消化道出血发生率25%,胰瘘发生率18.8%,均为A级胰漏,无>Clavien-DindoⅡ级并发症发生。术后中位住院时间10(8,10.8)d,无再次手术,无30 d内再入院及死亡病例;术后90 d内死亡1例(6.3%)。结论:为拟行标准化、流程化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中重度黄疸患者选择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前减黄、术后保留穿刺管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的手术疗效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总结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30例因胰腺及壶腹周围恶性肿瘤行PPPD病人的手术体会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其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51~75岁,平均61岁.本组PPPD平均手术时间200 min,平均出血量120 ml.胆总管下段癌18例,十二指肠乳头癌5例,壶腹癌4例,胰头癌3例,均经术后病理证实.术后观察指标:①围手术期死亡;②胆瘘,持续引流出富含胆汁的引流液大于10 ml,超过5d者;③胰瘘,指术后3~10 d手术放置的引流管,每天腹腔引流液大于50 ml,且含大量淀粉酶(连续3d测引流液淀粉酶>血清淀粉酶3倍)者;④胃排空障碍,参考Bar-Natan标准;⑤十二指肠空肠吻合口漏,术后腹腔引流出胃肠内容物者;⑥腹腔或消化道出血,通过腹腔引流管或消化道失血,血红蛋白浓度低于80 g/L或24 h降低20 g/L,需最少2U血补充失血者;⑦腹腔感染,有腹部感染的临床症状且引流出脓性分泌物者.结果 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6.7% (8/30),其中胃排空障碍2例,胰瘘1例,肺部感染及胸腔积液3例,切口感染2例.无围手术期死亡,无胆瘘、十二指肠空肠吻合口漏、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相对于传统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可减少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细口径胆肠吻合使用改良的T管支撑引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4年8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胰腺外科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胆管直径8 mm、胰管直径正常的166例病人资料,其中81例病人采用改良的T管支撑引流胆肠吻合(改良组),85例病人采用直接胆肠吻合(常规组),比较分析两组胆瘘、胰瘘发生率及其他手术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改良组病人在术后胰瘘、胆瘘的发生率,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均0.05)。结论改良的T管支撑引流胆肠吻合操作简便,在降低胰瘘、胆瘘发生率方面有优势,同时存在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及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低等优点,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胆肠吻合的一种有效的改良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改良的胰管空肠端侧黏膜对黏膜胰管空肠套入式吻合方式预防胰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残胰重建方式为胰管空肠黏膜对黏膜套入式端侧精确吻合(改良胰管空肠吻合)者41例(改良组),胰空肠端端常规套入吻合手术者70例(常规组),比较两种胰肠吻合方法对术后胰瘘发生率的影响。结果改良组41例术后恢复顺利,无一例发生胰瘘;常规组发生胰瘘13例(18.57%)。两种术式间胰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如消化道出血、胃排空障碍、胆瘘、腹腔感染、肺感染和切口感染以及生存率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管空肠端侧黏膜对黏膜套入式吻合在预防胰瘘发生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充市中心医院2014 年6 月至2019 年8 月期间完成的104 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资料,其中包含胰头癌47 例,十二指肠乳头癌31 例,胆管下段癌26 例,根据已行的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组(A组,n=40)和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组(B组,n=64)。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平均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A组小于B组(P<0.05)。其中A组术后发生胰瘘5 例,胆漏4 例,腹腔内出血1 例,胃瘫综合征3 例;B组术后发生胰瘘9 例,胆漏5 例,腹腔内出血1 例,胃瘫综合征4 例,余无明显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腹腔镜和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均安全有效,但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恢复优于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保留和不保留幽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1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0例患者中,术后发生并发症55例,其中包括胰瘘24例,胃排空障碍14例,吻合口出血3例,腹腔感染6例,胆汁漏1例,静脉血栓形成1例,乳糜漏1例,腹腔积液5例,无应激性溃疡和切口并发症发生。前期组、中期组及后期组患者的胰瘘发生率(P=0.025)、胃排空障碍发生率(P=0.034)、吻合口出血发生率(P=0.020)及腹腔感染发生率(P=0.01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呈下降趋势。结论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即是胰瘘。随着术者手术技巧的提高,部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与术前状况的关系。方法 对67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年龄、白蛋白及胆红素水平、糖尿病及其它合并症与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29.8%,死亡率为4.5%。主要并发症为心功能不全、胰瘘、腹腔感染、上消化道出血、肺炎、切口裂开、胆瘘等。年龄大于65岁的患者术后心、肺疾患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1)。白蛋白(<30g/L)及总胆红素(>171μmol/L)水平,糖尿病及其它合并症与术后并发症密切相关(P<0.05)。结论 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是预防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放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手术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为96例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微创组与开放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情况(年龄、性别、黄疸、BMI、CA19-9、淋巴结有无肿大、术前合并症)、术中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相关指标(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肺部感染、切口感染、胰瘘、胃瘫、术后出血、死亡等)。根据学习曲线进一步将微创组分为初期组与进步组,比较两亚组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结果:微创组与开放组术前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手术时间长于开放组(P0.05),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死亡率、胃瘫发生率及Clavien-Dindo分级3/4级并发症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及术后肺部感染、切口感染、胰瘘发生率优于开放组(P0.05),但术后出血发生率高于开放组(P0.05)。微创组两亚组中,进步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初期组(P0.05)。结论:与开放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相比,微创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安全、可行,不仅可有效缩短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还能减少肺部、切口相关并发症,降低胰瘘发生率。但微创手术难度大,手术时间长,术后出血发生率高,对术者技术要求较高。在突破技术节点、跨越较长的学习曲线后,微创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2008年期间武汉协和医院胰腺中心行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56例病人的临床诊疗经过.结果 术后发生并发症13例(23.2%),包括胰瘘7例(12.5%),十二指肠瘘2例(5.4%);胆瘘1例(2.8%);腹膜后积液和感染2例(5.4%);腹腔大出血1例(2.8%).消化道瘘经支持治疗和维持通畅引流等治疗而痊愈,腹膜后积液和感染病人在B超引导下置管引流治愈,腹腔大出血者急诊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显示胃十二指肠动脉分支破裂出血,经明胶海绵和不锈钢圈栓塞后治愈.结论 胰瘘、十二指肠瘘、胆瘘、腹腔感染和出血等是DPPHR术后主要并发症,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中仔细操作,尽量保留十二指肠的血液供应是减少DPPHR术后并发症和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一旦出现并发症应采用正确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预防胰瘘的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9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胰空肠端端套入式吻合,辅助应用医用胶,主胰管内置入导管,留在空肠内,超过胆肠吻合口,胆总管内不放T形管。结果 9例患者术后无胰瘘、胆瘘,并发肺部感染1例,切口感染1例,术后随访无胆道梗阻、糖尿病。结论 此吻合法操作简便,吻合牢靠,胰液引流通畅,肠袢张力低,能较好地预防胰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营养风险筛查工具NRS2002应用于欲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术前营养评估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4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肝胆胰脾外科及马鞍山十七冶医院普外科接受术前NRS2002营养风险评估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76例,NRS2002≥3认为有营养风险,将患者分为有营养风险组(46例)和无营养风险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多项检查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前一般情况、合并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输血量以及术后病理诊断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营养风险组中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有营养风险组中胰瘘、胃排空延迟、出血、腹腔感染、切口感染的发生率高于无风险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术前营养状况影响术后康复,NRS2002能有效评估患者术前营养状态,预判术后营养风险,可以作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术前评估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与消化道重建方法的选择。方法 对我院1989-1999年施行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胃吻合83例行回顾性总结,其中行经典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76例,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7例,胰胃吻合是残余胰腺与胃后壁间断单层植入式吻合。结果 住院病死率为2.4%(2/83);并发症发生率为25.3%(21/83),其中胰瘘3例,胆瘘2例,吻合口出血3例,切口裂开5例,胃排空迟缓5例,腹腔感染1例。胸腔积液1例,肠梗阻1例。结论 胰胃吻合术简便、安全,是降低术后胰瘘的胰肠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19.
防范Whipple术后胰瘘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2例的临床资料,实施胰空肠端端套入吻合术28例,捆绑式胰肠吻合术14例,全组病人均放置胰管支撑引流,外引流18例,内支架管引流24例,结果 全组无胰瘘发生,术后并发伤口感染2例,胃排空障碍1例,肺部感染1例,胃肠出血1例,腹腔脓肿1例,胆瘘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6.7%,内支撑引流的病人术后恢复明显快于完全外引流的病人。结论 胰管内支撑引流,精细的胰肠吻合和有效的围手术期治疗是预防Whipple术后胰瘘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6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无胰漏发生,术后并发伤口感染3例,胃排空障碍1例,肺部感染1例,胃肠出血1例,腹腔脓肿1例,胆瘘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5%(8/64)。结论胰管内支撑引流、精细的胰肠吻合和有效的围手术期治疗是预防Whipple术后胰漏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