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谭氏引流管固定法在腹腔引流术中的辅助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 第二附属医院普通外科二区2018年10月至2019年2月的6例采用谭氏引流管固定法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 在传统腹腔引流管固定法基础之上,进一步使用谭氏引流管固定法对引流管加强固定。使用疼痛数字分级法(NRS)判断疼痛的程度。结果 6例患者均使用谭氏引流管固定法。固定时疼痛评分均为0分,耐受良好,均无引流管脱落,加强了对引流管的固定,缓解了疼痛,患者及家属表示满意。结论 谭氏引流管 固定法无疼痛,固定确切,可灵活应用,对于传统方法固定的腹腔引流管,可起到加强固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挤压腹腔引流管的方法,以保持腹腔引流通畅、减轻患者疼痛.方法 选择外科腹部大手术后留置腹腔引流管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组各30例.A组采用传统的方法挤压引流管,B组采用改进方法挤压引流管.结果 两组不同时间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堵管和腹腔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采用改进方法挤压腹腔引流管,既能保持腹腔引流通畅,又能减轻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结肠癌根治切除手术时是否需要预防性放置腹腔引流管。方法将2005年6月至2009年6月我院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无腹腔引流组(59例),不放置腹腔引流管;(2)腹腔引流组(61例),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两组均采用结肠癌根治切除术。使用相同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观察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无腹腔引流组与腹腔引流组相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肛门通气时间、恢复进食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均无死亡病例。无腹腔引流组术后疼痛指数明显降低。结论限期结肠癌根治切除术中不常规预防性放置腹腔引流管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引流管拔除困难的原因及临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3年7月至2015年5月期间22例腹部手术后腹腔引流管拔除困难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其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本组患者中引流管拔除时间为术后4~7 d者6例,7~10 d者16例。引流管拔除困难的原因1例为固定引流管的缝线从引流管穿过,4例为腹壁戳孔偏小,2例为引流管扭曲,9例为组织嵌入引流管内口或引流管侧孔(其中5例为纤维条索,4例为大网膜),6例无法确定原因。5例通过持续均匀用力牵引拔除,1例拆除缝合固定线拔除,8例通过旋转、来回牵拉或推送引流管拔除,8例应用持续重力牵引法拔除,无并发副损伤。结论灵活应用各种方法来处理难以拔除的引流管,持续重力牵引法适宜于常规方法不能拔除的引流管。减少不必要的引流管放置,放置引流管时注意其细节和及时拔除引流管可避免引流管的拔除困难。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腹腔引流管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6-12—2017-12间在西平县人民医院接受腹部手术并放置腹腔引流管的56例老年患者。术后做好管道固定、保持引流管引流通畅、观察及正确记录引流情况等综合护理措施。结果留置腹腔引流管期间,56例患者中发生1例腹壁引流管戳口感染,经更换敷料后痊愈。2例引流不畅,经冲洗及调整体位后恢复通畅引流。未发生引流管非计划拔脱、引流液逆行感染等并发症。术后3~7 d均按医嘱顺利拔管,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对腹部手术后放置腹腔引流管的老年患者,切实加强引流管的综合护理干预,是提高手术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期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腹腔引流管拔管相关并发症出现的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嘉兴市中医医院普外科1 189例行腹部手术并放置腹腔引流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 189例腹部手术中28例出现腹腔引流管拔管相关并发症,主要包括困难性拔管5例,腹腔出血5例,引流管断裂3例,T管固定线脱落胆漏2例,皮肤瘘管形成3例及大网膜疝10例。困难性拔管经反复尝试均顺利拔出;腹腔出血经再次手术止血治疗痊愈;引流管断裂经再次手术取出残端;胆漏患者行腹腔穿刺引流保守治疗后康复;皮肤瘘管病程长,治愈缓慢;大网膜疝患者部分可轻轻回纳即可,若合并出血可结扎止血后回纳腹腔;各并发症经处理均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结论 腹腔引流管拔管并发症在临床上时有发生,一旦出现需及时处理。临床医师需加强防范意识,实施有效的预防措施,尽量减少引流管拔管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将泌尿造口袋用于创伤性胰腺损伤术后胰瘘患者腹腔引流,有效收集引流液,减少引流管周围皮肤浸渍。方法根据患者术中安置腹腔引流管的位置和引流管留置时间,结合不同泌尿造口袋的特点选择适宜的造口袋进行腹腔引流。结果使用泌尿造口袋后,6例患者引流液收集效果好,手术切口愈合时间平均37.8d。术后无一例发生腹腔出血、腹腔感染、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使用泌尿造口袋对胰腺术后胰瘘患者的腹腔引流管进行护理,能有效减少术后引流相关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腹腔引流管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腹腔引流管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06年6月1650例L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50例中1487例(90.1%)术中未放置腹腔引流管,恢复顺利,放置腹腔引流管的163例中159例(97.5%)引流管无明显液体引出,或仅有少量腹腔冲洗液,术后24~48h拔除,康复好,4例患者术后发生胆漏。结论:应严格掌握放置腹腔引流管的指征,多数LC术中不放置腹腔引流管是合理可行的,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放置腹腔引流管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放置腹腔引流管的意义。方法:对我院1991年9月 ̄1999年8月6500例LC术中827例放置腹腔引流管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807例患者(96.5%)腹腔引流管无明显液体引出,或仅有少量腹腔冲洗液,术后24 ̄48小时拔出:3例术后腹腔引流出大量鲜血,具有失血性休克症状,剖腹探查证实,2例为胆囊动脉分支  相似文献   

10.
腹腔脏器手术,尤其是消化系统(肝胆胰、胃肠)手术,关腹前预防性留置腹腔引流管是重要的治疗手段。现有的腹腔引流管固定方式主要为缝线固定法与以其为基础的强化固定方式。缝线固定法常常引起皮肤牵拉、切割疼痛,影响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不符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并且存在较高的脱管风险。本研究设计了一种新型腹腔引流管固定装置创新性地采用免缝合的皮肤胶带-连接软管-半环卡扣三重固定,避免了对引流管创口周围皮肤的损伤,减少了皮肤疼痛感。可拆卸组件的灵活性与气囊的可塑性性提供了较高的兼容性,适用于各部位创面、各类型腹腔引流管的固定,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采用自制气囊引流管行结肠旁路引流在医源性结肠穿孔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采用自行设计的结肠气囊引流管治疗的8例医源性结肠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结肠穿孔在内镜下金属夹和(或)尼龙绳缝合后。将自制气囊引流管在内镜直视下留置于肠腔内.引流管前端气囊充气后固定于穿孔部位的近口侧.后端固定于患者臀部并行持续引流肠液及粪便。结果8例患者气囊引流管均成功放置并引流通畅.穿孔均完全愈合.无中转外科手术病例。气囊引流管旁路引流时间3-10(平均7.6)d,1例患者术后3d复查结肠镜,发现气囊导管移位,予以内镜下校正。所有8例患者气囊引流管均顺利拔除。拔除后肠壁气囊固定部位无溃疡穿孔发生。术后随访12-36(平均25.4)个月,全组患者术后无慢性肠瘘、粘连性肠梗阻或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自制气囊引流管行结肠旁路引流治疗医源性结肠穿孔简单、安全并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腹腔引流管置入导尿管行持续腹腔冲洗预防阑尾切除术后腹腔残余感染的效果。方法将210例接受阑尾切除术的坏疽、穿孔性阑尾炎和阑尾周围脓肿患者分为两组,所有患者术后均放置26号橡胶腹腔引流管一根。A组行持续腹腔冲洗。B组不予持续腹腔冲洗。比较术后两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的时间和引流管拔出的时间。结果 A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的平均时间(2.64±0.91)d,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平均时间为(3.40±0.91)d,引流管拔出平均时间(3.52±0.71)d。B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平均时间(4.20±1.26)d,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平均时间(5.08±0.86)d,引流管拔出平均时间(5.24±0.70)d。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腹腔引流管置入导尿管行腹腔冲洗可以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腹腔乳糜漏12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术后腹腔及外伤性腹腔乳糜漏的观察和护理。方法密切观察,明确引流管中乳糜液的情况,行常规及培养加药敏检查,感染者应用相应药物,观察乳糜漏发生发展的规律,确定引流管拔出时机。结果 12例中,引流量200mL/d5例,200~500mL/d6例,500~1000mL/d1例。7例引流液中有大量白色假丝酵母菌生长,5例合并细菌生长。乳糜漏均于术后10~30d痊愈。引流量几乎为零,感染乳糜液变乳白色,无细菌生长,超声检查腹腔无积液,即可拔管。结论及时发现乳糜漏,充分、持续局部冲洗引流,积极治疗细菌或真菌感染,乳糜漏可痊愈。  相似文献   

14.
施卫东  吕凌  张传永  陆森  王平  陆华虎  庄海文  张峰 《器官移植》2011,2(3):149-151,174
目的评价肝移植术后不放置腹腔引流管的安全性。方法原位肝移植术后不放置腹腔引流管患者32例,观察其术后引流管相关并发症(胆瘘、腹腔出血、腹腔感染、腹腔积液、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 32例患者术后无发生胆瘘、腹腔出血、腹腔感染、切口感染等并发症,9例出现腹水较多,经行腹腔穿刺抽液后病情好转。结论肝移植术后不置腹腔引流管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不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行择期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手术193例病人临床资料,其中43例未放置腹腔引流管,其余150例放置腹腔引流管,比较两组病人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手术方式、病理分期、分化程度)、术后住院日、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换药次数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病人在平均年龄、性别构成、体重指数、手术方式、术后病理学分期及分化程度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无引流组较引流组术后住院日明显缩短[(7.17±0.14) d vs.(10.88±0.88) d,P<0.05],术后排气时间明显缩短[(3.39±0.21)d vs.(4.30±0.16)d,P<0.01],术后疼痛明显减轻[(VAS评分(3.23±0.61) vs. (5.39±0.42),P<0.05)],术后换药次数明显减少[(3.53±0.52)次vs.(7.81±1.05)次,P<0.05],二者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后不放置腹腔引流管可加快病人康复,且并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建议严格把控腹腔引流管放置指征,不建议常规预防性放置腹腔引流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部手术中钛夹内固定腹腔引流管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2009年期间210例腹腔镜腹部手术中应用钛夹固定腹腔引流管的临床资料。结果210例引流管放置5~20d,平均8.5d,无引流管漂移、挪位和引流不畅发生,且拔管顺利,未出现腹腔积液、腹腔脓肿、腹膜炎等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腹部手术中,用钛夹内固定腹腔引流管的放置方法简单,引流效果可靠,疗效安全肯定,可明显减少手术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持续冲洗引流治疗肠瘘合并腹腔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兰州总医院普外科于2012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62例行急诊手术的肠瘘合并腹腔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急诊手术后进行腹腔持续冲洗引流治疗。总结患者的持续腹腔冲洗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血象恢复时间、瘘口愈合时间和总住院时间。结果 62例患者的手术救治均获成功,无死亡及感染性休克病例。术后出现腹腔脓肿6例,切口感染5例,胸腔积液5例,肺部感染2例,且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低蛋白血症。62例患者的持续腹腔冲洗引流时间为(45±21)d,抗生素使用时间为(14±7)d,血象恢复时间为(16±8)d,瘘口愈合时间为(47±24)d,总住院时间为(56±27)d。其中49例肠瘘经持续腹腔冲洗引流治愈,13例肠瘘经腹腔持续冲洗引流未治愈,行二期手术治愈。结论腹腔持续冲洗引流治疗肠瘘合并腹腔感染的疗效确切,治愈率较高,并发症少,冲洗设备简单,技术难度不高,经济实惠,冲洗设备护理方便,可为复杂性或难治性肠瘘患者再次手术创造良好的条件,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固定胸腔引流管的有效措施.方法 自行研制胸腔引流管固定器,应用于28例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观察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对固定效果满意度,有无引流管滑脱、扭曲及皮下气肿发生.结果 28例患者无1例发生胸腔引流管滑脱、扭曲及皮下气肿,疼痛可耐受,患者对固定效果满意.结论 此固定器可用于胸腔闭式引流术后胸腔引流管固定,能有效解决胸腔引流管滑脱和术后疼痛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内镜鼻胆管引流(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联合腹腔引流管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后胆漏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9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72例LC术后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行ENBD分为ENBD组(n=39)与非ENBD组(n=33)。ENBD组发现胆漏后行腹腔穿刺置管及ENBD引流,并予以保肝、抗感染等治疗;非ENBD组发现胆漏后置入腹腔引流管引流,并予以保肝、抗感染等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胆漏愈合时间、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再次手术率、并发症、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72例胆漏患者均被治愈。ENBD组发生胰腺炎1例,感染性腹膜炎1例,再次开腹手术1例。非ENBD组发生胆管炎2例,感染性腹膜炎4例,再次开腹手术6例。ENBD组胆漏愈合时间、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再次手术率、住院时间均优于非ENBD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单纯腹腔引流管,LC术后胆漏行ENBD联合腹腔穿刺置管引流具有引流效果好、安全性高、康复快等优点,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后不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6月至12月期间因肝脏肿瘤在绵阳市中心医院行腹腔镜肝切除且符合本研究纳入条件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术中是否放置腹腔引流管分为未放置腹腔引流管组(未置管组)和放置腹腔引流管组(置管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相关及术后并发症(腹腔出血、胆汁漏、腹腔感染、肝功能衰竭)情况;然后再分别对肝癌和非肝癌患者未放置或放置腹腔引流管的术中、术后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研究共收集符合纳入条件的患者117例,其中未置管组59例,置管组58例;肝癌组84例(未置管44例,置管40例),非肝癌组33例(未置管15例,置管18例)。①对总体患者而言,未置管组和置管组患者基线资料如性别、年龄、乙肝病毒感染、体质量指数、肝功能指标、肝硬度值、病种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置管组较置管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更早(P0.001)、术后住院时间更短(P=0.030),但2组患者在其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无论是肝癌患者还是非肝癌患者,未置管患者较置管患者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更早(P0.001),在肝癌患者中未发现二者在术后住院时间方面的差别,而在非肝癌患者中发现未置管患者较置管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更短(P=0.042),其他指标在未置管患者及置管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在技术娴熟的腹腔镜肝切除中心,腹腔镜肝切除术后有选择性地不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可能更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