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填充网袋灌注骨水泥技术治疗Kummell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用骨填充网袋灌注骨水泥技术治疗的35例Kummell病,其中男10例,女25例;年龄56~87岁,平均(74.14±10.13)岁。比较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时VAS评分、活动能力评分、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和伤椎Cobb角,同时记录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 1例出现骨水泥渗漏,为椎体前方渗漏,骨水泥渗漏率为2.9%。本组获得6~18个月随访,平均(10.2±4.26)个月。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时VAS评分、活动能力评分、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伤椎Cobb角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骨填充网袋灌注骨水泥技术治疗Kummell病可迅速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矫正后凸畸形,且骨水泥渗漏率较低,临床疗效显著,该手术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联合浸骨水泥明胶海绵填充治疗Kü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6—2019-11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浸骨水泥明胶海绵填充治疗的42例Kümmell病,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的疼痛VAS评分、ODI指数、伤椎Cobb角。结果 4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4~40个月,平均27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神经损伤、肺栓塞、骨水泥反应等并发症。3例出现骨水泥渗漏,其中椎间盘渗漏2例,椎体前缘渗漏1例。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ODI指数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末次随访时伤椎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浸骨水泥明胶海绵填充治疗Kümmell病能够快速止痛,腰椎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3.
Kümmell病的定义是创伤后迟发性椎体塌陷,其主要特征为轻微外伤后出现腰背部疼痛,且经过长短不一的无症状期后脊柱同一部位会再次出现疼痛,并伴有脊柱后凸畸形进行性加重,甚至出现神经症状。目前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诊断依据主要包括病史、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结果,而典型表现是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椎体内真空裂隙征。对于尚无神经症状的早期Kümmell病患者,微创治疗便可获得满意效果;对于晚期患者,只能行开放手术,以恢复脊柱稳定性,并矫正后凸畸形。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Kümmell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社会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该文对Kümmell病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旨在引起公众对该病的重视,并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Kümmell病是一种复杂的脊柱疾病,常表现为进行性脊柱后凸和顽固性腰背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目前,该病保守治疗效果并不满意,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或经皮椎体成形术已成为有明显疼痛而无神经症状的Kümmell病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但随访发现术后具有骨水泥移位的风险;对有脊髓压迫症状者是否适用存在争议,包括开放手术和微创手术等。Kümmell病治疗方法根据分期有所不同。本文将对该病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19世纪90年代早期,德国外科医生Hermann Kümmell描述了这样一种临床情况:患者有轻微脊柱外伤史,受伤后几周到几个月没有任何症状,但慢慢发展成有症状的、进展性的脊柱后凸畸形[1].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中采用分次灌注骨水泥技术治疗Kümmell病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09年1月,22例骨质疏松性Kümmell病患者接受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术中采用分次灌注骨水泥的方式防止骨水泥渗漏。术后CT扫描观察骨水泥渗漏情况,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综合评估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随访9~36个月,平均15个月。5例发生骨水泥渗漏,未出现临床症状,无其他并发症出现。VAS评分及ODI术前分别为8.1、85.5,术后分别为2.3、28.9,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时分别为2.2、23.7,与术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中采用分次灌注骨水泥技术治疗骨质疏松性Kümmell病骨水泥渗漏率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经皮植骨椎弓钉固定治疗严重Kümmell病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结果。[方法] 2019年6月—2021年6月采用经皮植骨椎弓钉固定治疗严重Kümmell病患者14例。全麻后取俯卧位,透视定位进钉点,做体表标记,牵引按压复位。经皮置入椎弓钉,先旋出伤椎一侧螺钉,顺导钉道置入植骨通道,将骨粒以通道植入椎体裂隙中,再行对侧相同操作。最后紧固钉-棒系统。[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长平均(112.6±28.2)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31.4±77.6) ml。随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的时间推移,VAS评分[(7.1±0.8),(3.1±0.6),(1.6±0.6), P<0.001]及ODI评分[(75.4±4.1),(30.9±3.7),(16.0±3.5), P<0.001]均显著降低。影像显示内固定位置良好,与术前相比,术后Cobb角[(29.1±4.4)°,(12.8±3.8)°,(13.6±3.2)°, P<0.001]和前缘高度[(11.8±4.0) mm,(20.1±1.5) mm,(19.6±1.2) mm, P&l...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填充囊袋系统结合体位复位治疗老年kümmel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自2014年1月~2016年12月采用骨填充囊袋系统结合过伸体位复位治疗21例老年kümmell病患者,通过测量术前、术后第2d、末次随访时病椎前缘高度、中间高度、病椎Cobb角,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等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10.6个月,术后第2 d、末次随访时VAS、ODI评分、病椎前缘高度、中缘高度、病椎Cobb角等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第2 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发生骨水泥渗漏1例。随访中1例出现临近椎体骨折。[结论]骨填充囊袋系统结合体位复位对老年Kümmell病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正德国外科医生Hermann Kümmell[1]于1895年首次报道了一组特殊病例,该组病例具有以下特点:a)患者均有轻微的脊柱外伤史;b)之后均经过了数月或数年的无症状期;c)最后出现进行性疼痛性的脊柱后凸畸形[2-3]。后来,相关学者因为该疾病的特殊临床症状以及对首位报道者的纪念,将该病命名为Kümmell病。随着相关研究报道的不断增多,该病也被部分学者诊断为:椎体内假关节、迟发性椎体塌陷、创  相似文献   

10.
原著题目:Die rareficirende Ostitis der Wirbelkrper.原著作者:Kümmell Hermann(1852-1937)德国汉堡外科医生刊载杂志:Verh.Ges.Dtsch.Naturf.Aerzte.1891/1892.64:282-285.笔者注意到,有些直接或间接暴力所致的脊柱外伤患者,在最初的2~3 d内受损部位出现剧烈疼痛,以后疼痛逐渐消失并可恢复正常工作。但数月到一年后相同部位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骨水泥强化中空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Kümmell病手术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5—2017-05诊治的5例Kümmell病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经肌间隙入路显露骨折椎及需减压间隙另一椎体的上关节突,按Weinstein法置入中空椎弓根钉,用注射器通过中空螺钉尾部在透视下将骨水泥注入椎体内,待骨水泥完全凝固后再行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结果术后患者疼痛症状明显改善,切口均一期愈合。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0(6~15)个月。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平均2(1~4)分,ODI指数平均35.2%(24%~42%)。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末次随访时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发生。结论采用骨水泥强化中空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Kümmell病,不仅可以缓解椎体骨折引起的疼痛,而且能改善因椎管狭窄所引发的神经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采用有限元分析评估椎弓根骨水泥锚定对椎体成形术治疗Kümmell′s病骨水泥团块稳定作用,为Kümmell′s病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提取1名志愿者胸腰段CT薄层扫描数据,应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建立胸腰段(T12~L2)脊柱Kümmell′s病模型,构建L1前皮质破裂组(A组)、前皮质破裂行骨水泥椎弓根锚定组(B组)、前皮质完整组(C组)、前皮质完整行椎弓根骨水泥锚定组(D组)。对所有模型L2椎体下终板进行完全固定,同时对T12上终板施加500N的轴向、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方向载荷以及10N·m的左旋转、右旋转扭矩载荷,统计分析在不同运动方向上四组模型中心骨水泥团块以及B组、D组的椎弓根骨水泥锚定棒的最大位移值和最大应力值,并且对椎弓根骨水泥锚定棒变形程度进行观察。结果:在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载荷方向上,B组骨水泥块最大位移值均小于A组,在轴向、左旋转、右旋转载荷方向上,B组均大于A组;除轴向载荷以外,D组骨水泥块最大位移值均大于C组;在轴向、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左旋转、右旋转载荷方向上,D组骨水泥椎弓根锚定棒最大应力值均大于B组;在前屈、后伸方向载荷下,D组椎弓根锚定棒最大位移值均小于B组,其他载荷方向D组均大于B组。B组、D组中骨水泥椎弓根锚定棒在轴向、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方向载荷下均无较大的变形,在左旋转、右旋转载荷下均出现较大变形。结论:椎体成形术治疗病椎前皮质破裂Kümmell′s病时,椎弓根骨水泥锚定可对椎内中心骨水泥团块起到稳定作用,但椎弓根骨水泥锚定棒在人体脊柱左右旋转运动时存在断裂可能;对于椎体前皮质完整的Kümmell′s病,椎弓根骨水泥锚定在力学上并不能增加中心骨水泥团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后路短节段固定骨水泥增强治疗Ⅲ期Kümmell病伴椎管狭窄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2年6月—2017年1月,采用后路短节段固定骨水泥增强治疗36例Ⅲ期Kümmell病伴椎管狭窄患者。其中男12例,女24例;年龄55~83岁,平均73.5岁。病程2~8个月,平均4.6个月。术前骨密度检查示患者脊柱均存在不同程度骨质疏松。病变节段:T10 4例,T11 7例,T12 8例,L1 9例,L2 8例。神经功能采用Frankle分级:B级4例,C级12例,D级13例,E级7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射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并观察术后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 3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90~145 min,平均110.6 min;术中出血量198~302 mL,平均242.5 mL;骨水泥注射量8.3~10.5 mL,平均9.2 mL;住院时间7~12 d,平均8.3 d。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24.5个月。术后1周神经功能Frankle分级:B级2例,C级8例,D级12例,E级14例,较术前显著改善(Z=2.000,P=0.047)。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例术后1周发现无症状骨水泥渗漏至椎间盘,1例术后8个月发生邻近椎体骨折。随访期间均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后路短节段固定骨水泥增强治疗Ⅲ期Kümmell病伴椎管狭窄安全、有效,可避免神经损伤加重和长期卧床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介绍骨水泥强化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Ⅲ期Kümmell病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疗效。[方法] 2018年1月—2021年1月采用上述技术治疗Ⅲ期Kümmell病患者20例。透视定位病椎,并做体表标记,于病椎上下各经皮置入1对,病椎一侧1枚空心骨水泥椎弓钉。首先于上下邻椎注入骨水泥,侍固化后,经皮穿入双侧连接棒,撑开复位病椎,保留病椎非置钉侧棒,维持复位。于病椎未置入椎弓钉一侧置入穿刺针,经病椎空心椎弓钉和穿刺针注入骨水泥,在病椎椎体内形成完全相融的骨水泥块,待病椎椎体内水泥凝固后,撤出穿刺针,连接棒并锁紧尾塞;缝合5个小切口。[结果]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随访12~36个月。末次随访,VAS和ODI评分显著减少(P<0.05),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显著改善。影像方面,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显著增加、手术节段Cobb角及伤椎楔形角显著减少(P<0.05)。[结论]骨水泥强化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Ⅲ期Kümmell病能有效恢复伤椎椎体高度,矫正后凸,防止病变椎体再次塌陷,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双侧交叉穿刺骨水泥锚定技术治疗I型Kümmell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选择48例Kümmell患者(56个椎体),采用双侧交叉穿刺骨水泥锚定技术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一侧穿刺指向椎体内裂隙,一侧指向附近松质骨。观察患者手术情况,并于术前、术后3 d及术后24个月,采用VAS评分评估患者疼痛情况,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评估患者生活质量,通过全脊柱侧位片测量骨折椎体椎体前缘高度和Cobb角。结果 术中出现5例骨水泥渗漏(2例为椎体前方渗漏,3例为邻近椎间隙渗漏);1例术中出现骨水泥反应,处理后好转。所有病例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均有显著改善,未发现骨水泥松动或移位。患者背部疼痛明显缓解,与术前相比,术后、末次随访时的平均VAS评分和ODI指数、骨折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均显著改善(P<0.05)。结论 经皮双侧交叉穿刺骨水泥锚定技术治疗Kümmell患者,可降低骨水泥渗漏及移位或松动的风险,且水泥分布范围更广、更加立体,骨折椎体稳定性更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骨填充网袋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ous kyphoplasty,PKP)治疗Kü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Kümmell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网袋组及PKP组。网袋组20例,男2例,女18例;年龄54~83(67.40±7.44)岁;T10骨折1例,T12骨折3例,L1骨折9例,L2骨折5例,L3骨折2例。PKP组20例,男3例,女17例;年龄56~81(67.20±7.01)岁;T10骨折2例,T11骨折1例,T12骨折6例,L1骨折10例,L3骨折1例。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 d和术后1年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变化,观察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1年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比较两组术后骨水泥渗漏率。结果:所有患者获得1年以上的随访。网袋组术后1年VAS(1.20±0.41)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13.50±3.10)%,Cobb角(17.20±3.12)°,椎体前缘高度(20.20±1.35) mm;PKP组术后1年VAS(1.15±0.40)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13.20±3.00)%,Cobb角(17.10±3.19)°,椎体前缘高度(20.10±1.37) mm;组内对比两组均较术前显著好转(P<0.05),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网袋组共20例20椎,其中1例出现骨水泥向上终板处渗漏,渗漏率为5%;PKP组20例20椎,骨水泥向上终板渗漏3例,向下终板渗漏1例,向椎体前方渗漏1例,向椎体侧方渗漏2例,共7例,渗漏率为3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网袋成形术在Kümmell病的治疗中可更好地降低骨水泥渗漏率,减少并发症产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Kümmell病患者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术中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2月~2021年3月在我院行PKP治疗的Kümmell病患者共70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现骨水泥渗漏分为渗漏组与非渗漏组,记录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Kümmell病分期(Ⅰ/Ⅱ期)、症状持续时间、骨折部位(胸椎/腰椎)、骨水泥注射量、骨水泥分布形态(团块样/海绵样)、椎体前壁高度丢失值、椎体前壁压缩程度、椎体楔形角、椎体前壁高度、椎体后壁高度和骨水泥体积分数。应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各因素与骨水泥渗漏之间的关系,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骨水泥体积分数对骨水泥渗漏的预测价值。结果:70例患者中出现骨水泥渗漏32例,渗漏率为45.7%。单因素分析显示,Kümmell病分期、椎体前壁压缩程度、椎体楔形角及骨水泥体积分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椎体造影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与单纯PKP治疗Kü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7-06—2019-06诊治的52例Kümmell病,26例采用椎体造影联合PKP治疗(观察组),26例单纯采用PKP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以及术后2 d、6个月、12个月疼痛VAS评分、ODI指数,比较两组术后2 d、12个月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伤椎Cobb角。结果 两组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5个月,平均15个月。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骨水泥渗漏率较对照组低,骨水泥注入量较对照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 d疼痛VAS评分、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与12个月疼痛VAS评分、ODI指数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 d、12个月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较对照组低,伤椎Cobb角较对照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Kümmell病指轻微脊柱创伤后迟发的椎体塌陷及进行性脊柱后凸~([1])。该病最早由德国外科医生Kümmell于1891年描述~([2]),他报道了5例经历轻微脊柱创伤的患者,经过数月甚至数年的无症状期,最后出现胸腰段疼痛及进行性后凸畸形。Kümmell病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比较公认的假说是创伤后椎体骨缺血坏死~([3~5])。椎体迟发性塌陷在X线片上被发现后~([10]),多数学者均认为椎体内真空裂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Ⅰ期Kümmell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两者术后疗效的研究。方法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PVP及PKP治疗的30名Ⅰ期Kümmell病患者。通过观察ODI残疾指数、VAS评分、椎体压缩比率及椎体渗漏率评估两种术式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和ODI指数较术前明显下降,但组间无明显差异;两组术后椎体压缩率都较术前好转,PKP在纠正椎体压缩率方面要优于PVP组。骨水泥渗漏率PVP组2个椎体,PKP组1个椎体,但均无神经症状,两组手术骨水泥渗漏率均较低。结论 PVP与PKP的疗效差异不显著,虽然PKP减少骨水泥渗漏和椎体高度恢复方面优于PVP,但是仍需要进行长期的随访观察。PVP手术时间更短,费用更低、后期并发症更少的最佳选择,但是临床上需要更好的操作技巧和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