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Mason Ⅱ~Ⅳ型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8例Mason Ⅱ~Ⅳ型桡骨头骨折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其中Herbert螺钉固定9例,微型钢板固定42例,桡骨头假体置换7例。采用Broberg-Morrey评分标准评估肘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42个月。21例Mason Ⅲ~Ⅳ型桡骨头骨折患者中肘关节僵硬5例,骨折不愈合2例,异位骨化3例;37例Mason Ⅱ型桡骨头骨折患者中肘关节僵硬2例,无骨折不愈合及异位骨化。末次随访按照肘部Broberg-Morrey评分标准进行评估:优34例,良12例,可3例,差9例,优良率79%。结论对于Mason Ⅱ~Ⅳ型桡骨头骨折患者建议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对于桡骨头粉碎骨折并伴有肘关节不稳患者一期桡骨头置换术也可取得较好的早期效果;但是中远期疗效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T型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MasonⅡ、Ⅲ型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3年12月佛山市顺德区中医院收治的15例MasonⅡ、Ⅲ型桡骨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切开复位T型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观察骨折愈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采用Broberg和Morrey肘部评分标准评估肘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获12~18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5.5个月。术后6个月内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愈合时间5.8个月。均无关节感染、神经损伤、金属异物反应及腕部畸形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功能评分:优9例、良4例、可1例、差1例。结论 T型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操作简便,损伤小,内固定牢固,并发症少,是一种治疗MasonⅡ、Ⅲ型桡骨头骨折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与人工桡骨头置换术治疗Mason Ⅱ、Ⅲ型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01—2015-12诊治的57例Mason Ⅱ、Ⅲ型桡骨头骨折,行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27例(内固定组),行人工桡骨头置换术治疗30例(置换组)。采用肘关节功能Broberg-Morrey评分评定术后疗效。结果 57例均获得随访12~24个月,平均15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无感染、神经损伤症状、内固定或假体松动出现。Mason Ⅱ型桡骨头骨折患者末次随访时2组肘关节功能Broberg-Morre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ason Ⅲ型桡骨头骨折患者末次随访时置换组肘关节功能Broberg-Morrey评分优于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桡骨头骨折粉碎的情况下,选择人工桡骨头置换术治疗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MasonⅡ、Ⅲ型桡骨小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MasonⅡ、Ⅲ型桡骨小头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根据骨折类型不同和个体差异采用不同内固定方法:20例MasonⅡ型骨折采用Herbert螺钉固定,12例MasonⅡ型及9例MasonⅢ型骨折采用微型钢板固定,7例MasonⅢ型骨折采用桡骨近端微型解剖锁定钢板固定。结果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48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1~30个月。患者骨折均愈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有2例出现肘关节异位骨化。末次随访时Mayo肘关节评分为72~94(88.6±5.3)分,其中优22例,良20例,可6例,优良率87.5%。结论 MasonⅡ、Ⅲ型桡骨小头骨折,根据骨折类型和个体化差异选择适宜的内固定,可获得满意的手术疗效和降低内固定失败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MasonⅡ、Ⅲ型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自2010年8月至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28例MasonⅡ、Ⅲ型桡骨头骨折患者,均采用微型钢板(T型或L型)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4个月(11~23个月)。所有病例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临床愈合时间平均11.8周(9~17周)。根据Broberg-Morrey评分:MasonⅡ型,优8例,良2例;MasonⅢ型,优15例,良4例,中1例。术后骨折均得到解剖复位,无一例发生神经损伤、内固定断裂、骨折复位丢失、感染及异位骨化。结论微型钢板治疗MasonⅡ、Ⅲ型桡骨头骨折疗效满意,可获得比较满意的肘关节活动度,肌力恢复良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微型锁定钢板在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例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采用传统Kocher入路行切开复位微型锁定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获得随访6-18个月,平均10个月,采用Broberg和Morrey肘关节评分标准:优6例,良3例,中2例。结论采用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效果可靠、并发症较少,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及肘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桡骨头骨折手术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15年6月本科收治的57例桡骨头骨折的患者。根据Mason分型,其中Ⅱ型19例、Ⅲ型33例、Ⅳ型5例。根据骨折类型,Ⅱ型19例中,14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4例采用克氏针闭合撬拨复位,1例采用切开撬拨复位。Ⅲ型33例中,15例采用桡骨头置换,12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6例采用桡骨头切除。Ⅳ型5例中,4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其中1例同时使用外固定架,1例采用桡骨头置换。采用肘关节活动度、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评价临床效果。[结果] 49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48个月,平均(28.53±6.54)个月。末次随访时根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40例,良7例,中2例;优良率为95.92%。所有病例内固定及假体均未见松动,无1例发生感染和神经损伤。末次随访时X线片显示4例(Ⅲ型3例,Ⅳ型1例)发生异位骨化。Mason Ⅱ、Ⅲ、Ⅳ型骨折患者术后患侧肘关节活动范围小于健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ason Ⅱ型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可取得满意效果,Ⅲ、Ⅳ型首选切开复位内固定,若无法重建桡骨头,可选择人工桡骨头置换,对于桡骨头切除应当慎重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型钢板与假体置换治疗MasonⅡ~Ⅳ型桡骨头、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微型钢板内固定与假体置换治疗46例桡骨头、颈骨折。结果 46例获得随访1~4年,肘关节功能评定,内固定组:优16例,良8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75.0%;置换组:优8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85.7%。结论采用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MasonⅡ型桡骨头、颈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对于桡骨头骨折块多于3块的MasonⅢ、Ⅳ型骨折,运用假体置换治疗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微型螺钉治疗MasonⅡ型及部分MasonⅢ型桡骨小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切开复位微型空心螺钉固定治疗11例成人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术后早期进行肘关节功能锻炼,定期随访患者肘关节X线片,观察肘关节屈伸及前臂的旋转活动度。结果随访6~24个月,平均12.6个月。术后X线片示解剖复位8例,3例关节面塌陷小于2mm。术后1年肘关节功能根据Metaizeau疗效评定标准,优7例,良3例,差1例,优良率90.9%。结论对于MasonⅡ型及部分MasonⅢ型桡骨小头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微型空心螺钉固定治疗,患者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并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1例MasonⅢ、Ⅳ型桡骨头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采用桡骨头置换术治疗,20例)和观察组(采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21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疼痛VAS评分、Mayo评分及优良率、肘关节活动度。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20(13.8±4.3)个月。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Mayo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Mayo评分优良率、肘关节活动度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桡骨头置换术比较,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运用降维复位技术治疗MasonⅢ、Ⅳ型桡骨头骨折临床疗效满意,具有患者易接受、并发症少等优势,可作为MasonⅢ、Ⅳ型桡骨头骨折治疗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无头变径空心螺钉结合微型钢板治疗中青年Mason Ⅲ型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4年7月至2019年7月,我们共收治21例Mason Ⅲ型桡骨头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无头变径空心螺钉结合微型钢板固定治疗.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并发症发生率,并测量术后肘关节屈伸及前臂旋转活动范围,对其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采用铰链式外固定架联合内固定治疗肘关节骨折脱位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6—2016-06采用铰链式外固定架联合内固定治疗的12例肘关节骨折脱位。桡骨头骨折用微型钢板或螺钉固定,尺骨冠状突骨折用钢板或克氏针固定,内、外侧韧带复合体撕脱用骨锚缝合修复。结果 1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9.5(6~12)个月。末次随访时肘关节活动度:伸直平均25.6°(0°~40°),屈曲平均113°(90°~140°),前臂旋前平均55°(30°~80°),前臂旋后平均63°(40°~80°)。疗效采用改良Cassebaum评分标准评定:优5例,良4例,可3例。结论采用铰链式外固定架联合内固定治疗肘关节骨折脱位可以稳定肘关节,患者可早期功能锻炼,最大程度恢复肘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微型钢板结合可吸收螺钉治疗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微型钢板结合可吸收螺钉治疗36例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患者。根据Broberg-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肘关节僵硬3例,异位骨化1例,无骨折不愈合。末次随访根据Broberg-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疗效:优18例,良14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8. 9%(32/36)。结论微型钢板结合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具有操作简便、复位满意、固定牢靠、可早期功能锻炼的优点,是治疗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桡骨头骨折合并肘关节骨与韧带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6-01诊治的48例桡骨头骨折。7例体格检查提示肘关节稳定性好,行非手术治疗。41例行手术治疗,39例切开复位内固定,其中单纯无头空心钉内固定30例,微型钢板内固定9例;2例行桡骨头置换术。肱骨小头软骨碎屑清除6例,软骨摘除3例,螺钉固定1例。6例尺骨冠状突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其中套索缝线固定3例,锚钉固定1例,螺钉固定1例,微型钢板固定1例;2例未固定。10例外侧副韧带损伤用锚钉修复,4例内侧副韧带损伤用锚钉修复,3例内侧副韧带损伤未修复。结果 48例获得平均28.3(15~52)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平均6.4(6~8)周。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平均135.3°(110°~143°),肘关节伸直受限平均5°(0°~15°),前臂旋转活动度平均145°(115°~160°)。末次随访时疗效采用Broberg-Morrey评分标准评定:优28例,良18例,差2例,优良率95.8%。结论复杂桡骨头骨折合并肘关节骨与韧带损伤较为常见,术前应完善常规检查,全面评估桡骨头骨折合并损伤的程度,并根据合并损伤特点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而早期准确的诊断和及时合理的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空心螺钉结合微型钢板内固定系统治疗MasonⅢ型桡骨小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空心螺钉结合微型钢板内固定系统治疗22例MasonⅢ型桡骨小头骨折患者,末次随访采用Broberg-Morrey评分标准和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MEPS)进行功能评价。结果 2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6~28个月。21例骨折愈合,时间8周~6个月,1例骨折不愈合,另1例钢板断裂但骨折已愈合。末次随访时X线测量:肘关节提携角无丢失,桡骨无短缩,未见异位骨化。Broberg-Morrey评分55~100分,其中优6例,良12例,可3例,差1例。MEPS评分70~100分,其中优9例,良10例,可3例。结论 MasonⅢ型桡骨小头骨折能够解剖复位的患者选择空心螺钉结合微型钢板固定,能进行早期功能训练,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需要On-table技术或植骨才能复位的患者可考虑桡骨头置换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Herbert螺钉与克氏针治疗MasonⅡ、Ⅲ型桡骨头骨折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29例MasonⅡ、Ⅲ型桡骨头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13例,采用切开复位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16例。参照Broberg-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24(15.3±1.7)个月。术后肘关节功能评分、肘关节活动范围、提携角及桡骨近端移位Herbert螺钉组均优于克氏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桡骨头骨折疗效明显优于克氏针内固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Mason Ⅱ型及部分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的疗效. 方法 自1999年1月至2006年5月共收治桡骨头骨折患者36例,其中18例采用切开复位.2.0 am或2.7 mm可吸收螺钉固定,术后早期进行肘关节的屈伸及前臂的旋转活动,定期随访患肘正、侧位X线片,观察肘关节屈伸及前臂的旋转活动度.按照Mayo评分评估患者肘关节功能.结果 18例患者均获得6~24个月随访,平均随访8.3个月.18例骨折均获Ⅰ期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0周,肘关节屈伸活动范围平均109°,前臂旋转活动范围平均92°,Mayo评分优良率为88.8%(16/18). 结论 对于Mason Ⅱ型及部分Mason Ⅲ型桡骨头骨折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无需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患者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并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解剖复位内固定治疗成人孟氏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8-01诊治的44例成人孟氏骨折,比较末次随访时BadoⅠ型、Ⅱ型、Ⅲ型骨折三组间及切开复位患者与桡骨头自动复位患者肘关节屈伸活动度、肘关节旋转活动度、Broberg-Morrey评分、DASH评分。结果 44例均获得平均24.0(10~54)个月的随访。术后出现1例伤口感染,1例桡骨头外后侧的异位骨化,对症治疗后治愈。末次随访时患肘关节活动范围:伸直平均0.7°(0~10°),屈曲平均138.3°(130~140°),旋前平均81.8°(0~90°),旋后平均76.4°(10~80°);Broberg-Morrey肘关节功能系统评分平均97.3 (83~100)分,优41例,良3例;DASH评分平均2.6 (0~31)分。末次随访时BadoⅠ型、Ⅱ型、Ⅲ型骨折三组间肘关节屈伸活动度、肘关节旋转活动度、Broberg-Morrey评分、DASH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开复位患者与桡骨头自动复位患者肘关节屈伸活动度、肘关节旋转活动度、Broberg-Morrey评分、DASH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孟氏骨折中桡骨头前脱位最为常见,环状韧带完全撕裂的情况较少,尺骨骨折解剖复位内固定后仍有较大比例的桡骨头脱位需行切开复位。成人孟氏骨折行解剖复位内固定术恢复尺骨骨折和桡骨头脱位后,能获得良好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Bold螺钉结合微型钢板治疗MasonⅡ、Ⅲ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2月~2009年3月共收治MasonⅡ、Ⅲ型桡骨头骨折,行Bold螺钉内固定,其中5例加用微型钢板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通过随访根据X线检查、活动范围及Broberg、Morrey功能评分对肘关节的功能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术后随访15~45个月,平均28个月,骨折均愈合.Broberg、Morrey功能评分:优9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88.2%.[结论]应用Bold螺钉结合微型钢板治疗MasonⅡ、Ⅲ型桡骨头骨折可获得较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组合压配型桡骨头假体置换与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成人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64例成人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8例,女46例;年龄32~58岁,平均45.7岁。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内固定组(mini钢板螺钉内固定32例)和置换组(组配型人工桡骨头假体置换32例)。末次随访时记录并比较肘关节外翻角度、肘关节活动范围、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以及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以评价术后疗效。结果内固定组和置换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后获8~48个月(平均18.7个月)随访。内固定组和置换组手术时间分别为(81.4±8.2)、(68.9±7.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内固定组和置换组屈伸角度分别为95°~125°、100°~140°;旋转角度分别为135.3°±11.2°、143.5°±12.8°,Mayo评分分别为(79.2±3.8)、(83.4±3.9)分,以上项目置换组均优于内固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组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疼痛VAS分别为(7.6±0.7)、(0.9±0.7)分;置换组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疼痛VAS分别为(7.9±0.8)分、(0.7±0.6)分,两组组内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无感染。内固定组出现内固定松动伴尺神经炎症状1例;置换组出现假体周围吸收但无假体松动1例。结论人工桡骨头置换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成人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疗效,但桡骨头置换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