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制备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明胶纳米微球并检测其体外缓释效果。方法 "二次凝聚法"制备明胶纳米微球,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粒径分析仪检测纳米微球的表面形态、内部结构、粒径,计算其溶胀率;将rhBMP-2与明胶纳米微球复合,计算其包封率和载药量,并对其体外缓释效果进行检测。结果明胶纳米微球的表面形态良好,分散均一,内部结构多孔隙、通道,平均粒径(171.49±50.12)nm,溶胀率为1.83;rhBMP-2明胶纳米微球的包封率为(98.13±0.131)%,载药量为(58.89±0.079)ng/mg;rhBMP-2明胶纳米微球释药时间在1个月以上,呈"双相缓释",第1天为"突释相",释药量约为7%,以后平缓释放呈"缓释相",40%左右的药物于28 d内释放,约60%的药物在1个月以后释放。结论成功制备rhBMP-2明胶纳米微球,不但包封率高,而且体外缓释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构建的负载局部缓释给药的唑来膦酸(ZOL)-明胶纳米微球(GNPs)聚多巴胺(PDA)涂层多孔钛合金支架对破骨细胞的生物学影响。方法基于电子束熔融技术构建多孔钛合金支架, 利用去溶剂化法制备不同ZOL浓度(0、1、10、50、100、500 μmol/L)的ZOL-GNPs, 两者复合构建负载ZOL-GNPs的PDA涂层多孔钛合金支架并进行表征分析, 并对3种不同状况支架(裸多孔钛合金支架、PDA涂层多孔钛合金支架、负载ZOL-GNPs的PDA涂层多孔钛合金支架)进行生物力学检测, 分别在第1、4、7、14、21、28天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药物释放检测。将破骨细胞与上述不同ZOL浓度的新型支架相复合, 利用实时定量(RT)-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破骨细胞相关基因表达;利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破骨细胞相关蛋白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负载ZOL-GNPs的PDA涂层多孔钛合金支架, 电镜扫描显示GNPs成球性好, 表面光滑, 分散均一, 粒径为(243.6±63.4)nm, ZOL-GNPs均匀复合于支架的表面及孔隙内, 球形规整无粘连。生物力学实验结果显示3种不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雷帕霉素(RAPA)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缓释微球的制备方法,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体系以检测微球中雷帕霉素含量,检测微球性状并进行体外释药实验。方法:以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为载体,采用W/O/W乳剂-扩散溶剂挥发法制备雷帕霉素缓释微球,扫描电镜检测微球外观及微球粒径,HPLC检测微球载药量、包封率及体外释药量。结果:所制微球光滑圆整,大小均一,平均粒径:(121.18±27.83)μm,载药率:(14.39±1.32)%,包封率:(72.92±4.29)%,体外释放实验显示1~4天有突释,随后平稳释药至第10天累积释药率达80%。结论:采用制备工艺稳定,所制微球载药量及包封率均较高,形态完整,大小均一,体外释药较为平稳并且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备可用于持续抑制脊柱结核术后病灶残留结核分枝杆菌的载利福喷丁/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 Poly( lactic-co-glycolic acid), PLGA]微球,并研究其体外释放性能。方法通过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载利福喷丁/PLGA微球,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微球形貌,激光粒度分布仪测定微球粒径及分布,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微球载药量及包封率。检测利福喷丁抗结核分枝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并以pH=7.4的PBS缓冲溶液为释放介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载药微球体外释放特性。结果载利福喷丁/PLGA微球成球形状良好,表面光滑,分散性好,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25.49μm。载药量及包封率分别为21.37%±0.16%和74.79%±2.71%。体外释放实验显示在突释期内,利福喷丁释放量占载药微球中药物含量的37.08%±1.68%;在缓释期内载药微球释药速度减慢,第5周释放量仍超过利福喷丁抗结核分枝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35 d后体外累积释放量为80.67%±0.97%,仍高于利福喷丁抗结核分枝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2μg/mL。结论 PLGA是一种理想的控缓释材料,所制备的载利福喷丁/PLGA微球具有良好的控释效果,是一种有效的抗结核缓释剂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以壳聚糖为载体、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的bFGF壳聚糖微球体外释放特性,为下一步实验奠定基础。方法应用0.6%三聚磷酸钠溶液作为交联剂,1.5%壳聚糖溶液作为载体,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bFGF壳聚糖微球。激光粒度及Zeta电位分析仪检测微球粒径分布,扫描电镜观察形态;ELISA法计算bFGF壳聚糖微球载药量、包封率及体外释药规律。结果 bFGF壳聚糖微球粒径为20.312~24.152μm;扫描电镜观察显示微球表面光滑圆整,无明显孔隙,分布均匀,分散性好。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7.57±0.34)mg/g及95.14%±1.58%。bFGF壳聚糖微球可持续体外释放bFGF 24 d;bFGF浓度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第24天达(820.45±21.34)ng/mL;微球体外释药具有突释效应,突释率为18.08%,24 d累计释放率为82.05%。结论乳化交联法制备bFGF壳聚糖微球操作简便,微球表面光滑、分布均匀,分散性好,载药量和包封率均较高,体外释药较稳定且释放率较高,是一种较理想的制备bFGF壳聚糖微球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转化生长因子明胶微球制备及体外缓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制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 ) 缓释明胶微球, 探索将微球药物控释系统引入组织工程学领域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改良的双相乳化冷凝聚合法制备明胶微球, 将其与TGFβ1 复合, 观察微球分散度、粒径及外观形态; 计算微球包封率、载药率及体外释药特性;分别使用缓释微球、诱导液 (含TGFβ1 4. 5ng/ml) 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 6d, 免疫组化检测Ⅱ型胶原、S 100蛋白表达。结果: 微球大小均匀, 平均直径 ( 15. 1±3. 4 )μ, 载药量为 900ng/g, 包封率为90. 0%, 体外 7d内药物缓释 92%; 缓释微球可持续释放具有生物活性的TGFβ1 诱导MSCs, 6d后细胞Ⅱ型胶原、S 100蛋白免疫组化染色阳性, 而诱导液组Ⅱ型胶原、S 100蛋白免疫组化染色阴性。结论: TGFβ1 明胶微球具有良好的药物缓释功能, 体外可持续诱导MSCs向软骨细胞分化, 维持细胞表型。为软骨组织工程中生长因子能够持续高效发挥作用提供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聚乳酸聚乙醇酸(PLGA)/RNAⅢ抑制肽(RIP)缓释微球的合理制备方法,测定其载药率和体外释药特征。方法采用改良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PLGA/RIP缓释微球,观察其表征,测定缓释微球的载药率和包封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时点PLGA/RIP的释放速度,观察PLGA/RIP微球的体外释药特点。结果采用改良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的PLGA/RIP缓释微球粒径均匀、表面光滑,包封率约为(68.22±6.20)%,载药率为(15.35±3.26)%。PLGA/RIP释药动力学方程为y=31.016x+59.611,符合Huguchi方程。结论采用改良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的PLGA/RIP缓释微球粒径均匀、表面光滑,包封率和载药率较高,体外释放动力学符合Huguchi方程,是理想的缓释载药体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用于治疗脊柱结核的载莫西沙星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缓释微球,观察其体外理化特性和缓释性能。方法以PLGA为药物载体,采用优化O/W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载莫西沙星-PLGA缓释微球,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微球的形态特征。采用超声破碎法震碎微球,然后检测莫西沙星-PLGA缓释微球的载药率和包封率。采用恒温振荡法观察药物的体外释放规律。结果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莫西沙星-PLGA缓释微球成圆形,表面光滑,分散均匀。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缓释微球成球良好,颗粒规整,大小均匀,微球间无粘连,微球聚集不明显且表面分布有较均匀的微孔。莫西沙星-PLGA缓释微球粒径为12~20(15.6±4.3)μm,载药率为(21.5±0.31)%,包封率为(77.4±1.6)%。莫西沙星-PLGA缓释微球的体外药物释放过程较为平稳,前14 d为突释期,突释期内累计释放率为55.3%,到50 d时体外累积释放率为92.3%。结论制备的载莫西沙星-PLGA缓释微球形态良好、大小均匀且体外释放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具有缓释药物效能的大孔磷酸钙骨水泥(CPC)支架,并检测其药物缓释能力和对材料力学的变化。方法以乳化化学交联法制备万古霉素壳聚糖(CS)载药微球并测定药物包封率;CPC与不同质量载药微球(2 mg、6 mg、10 mg)混合制备CS-大孔CPC支架,测定载药微球-CPC的药物缓释曲线,并选择初始与8、72、168、216 h共5个时间点比较药物释放浓度。万能试验机检测载药CS-CPC支架的弹性模量变化。药物释放浓度比较和弹性模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结果 CS微球对万古霉素包封率约为30.6%;加入不同量的CS微球对弹性模量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mg、6 mg、10 mg的CS微球与大孔CPC复合后,均能缓慢稳定释放药物。初始、8 h、72 h、168 h时间点比较药物释放浓度,三组的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4.91,7171.27,1161569,60.5;P0.05),其中6 mg组与2 mg和10 mg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到216 h时,各组药物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万古霉素CS微球复合大孔CPC支架具有较为理想的药物缓释效果,并对支架的力学性能影响不大,是一种可选择的治疗骨缺损伴感染的载药材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去甲万古霉素载药涤纶血管材料(NV-DP)的制备,并对其形态特征、载药量、体外释药性能和有机溶剂残留量进行观察。方法以聚乳酸为载体采用乳剂溶剂挥发法制备去甲万古霉素聚乳酸微球;以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为支撑剂将微球固载至涤纶材料制备NV-DP;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去甲万古霉素(NV)含量和体外释药量;采用气相色谱法(GC)测定二氯甲烷残留量。结果微球平均粒径和载药量分别为30.7μm和(0.2533±0.0025)g/cm2;微球被成功地固载至涤纶材料,载药量为(0.24645±0.00061)g/cm2;NV-DP均匀,厚度为0.18mm;NV自NV-DP缓慢释放超过20d;二氯甲烷残留为0.0031%。结论NVDP壁薄,载药量大,在体外能够实现长时间释药,有机溶剂残留未超标。提示该载药血管材料适合用于制备抗感染血管移植物。  相似文献   

11.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壳聚糖纳米微球的制备及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制备负载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壳聚糖纳米微球,并检测其粒径、形态、降解及药理特性,以评估壳聚糖纳米微球作为rhBMP-2缓释载体的可行性.方法 以壳聚糖为原料、三聚磷酸钠为交联剂,通过离子交联法制备负载rhBMP-2壳聚糖纳米微球,应用透视电镜观察微球的形态、激光粒径,分析其粒径分布、溶菌酶降解,了解降解特性.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rhBMP-2壳聚糖微球的载药率、包封率和释药规律.结果 离子交联法制备的壳聚糖纳米微球,平均粒径大小为230nm,成球性较好,包封率和载药率分别为(66.867±4.575)%、(33.437±2.290)μg/mg;体外释药试验rhBMP-2可以从壳聚糖纳米微球中缓慢释放,释放行为符合双向动力学规律,整个释放过程可达30 d.结论 离子交联法可成功制备壳聚糖纳米微球并具有缓释rhBMP-2的能力,为进一步应用于骨组织工程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阿仑膦酸钠明胶纳米微粒的制备方法,观察其体外缓释和酶降解释药的效果,并探讨其作为新型阿仑膦酸钠制剂的应用前景。方法采用凝聚相分离法制备阿仑膦酸钠明胶纳米微粒,磷钼兰比色法测定其载药率和包封率及体外缓释能力,建立酶降解释药曲线,测定其降解性。结果载药明胶纳米微粒平均粒径在100~200nm之间;载药率为2.14%,包封率为56.73%;在生理盐水中的释药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t1/2为36.75min;胰蛋白酶对纳米微粒的降解作用持续时间较长(300min),并能够完全降解纳米微粒。结论阿仑膦酸钠明胶纳米微粒具有大小适中、缓释效果好和易降解的特点,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聚乙二醇修饰磁性5-氟尿嘧啶白蛋白微球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制备聚乙二醇(PEG)修饰的磁性5-氟尿嘧啶白蛋白微球(PEG-5-Fu-MAMS),对其表征和体外释放规律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采用乳化-加热固化法,制备PEG修饰的磁性5-氟尿嘧啶白蛋白微球;用扫描电镜和Malvem粒度仪对其形貌和粒径进行表征;碱消化后在265 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计算载药量;溶解后于0、5、10、20、30、40、60、90 min测定其吸光度,研究其稳定性和磁响应性;药物体外释放实验研究微球的缓释性.结果 微球平均粒径为1.32μm,呈球形,表面光滑;载药量为(5.31±0.13)%;具有良好的磁响应性;0.5 h释放度为(28.50±0.66)%,24 h释放度为(46.93±2.83)%.结论 PEG-5-Fu-MAMS具有良好的外形、粒径、载药量、磁响应性和药物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携紫杉醇和Herceptin高分子造影剂(Pac-PLGA-HER)的体外寻靶能力及体内肿瘤药物含量。方法通过双乳化法及碳二亚胺法制备Pac-PLGA-HER,观察其与乳腺癌细胞MCF-7的结合能力。将25只种植有乳腺癌细胞MCF-7的裸鼠分为单纯紫杉醇(PTX)组、单纯载药微球(Pac-PLGA)组、单纯载药微球+超声(Pac-PLGA+US)组、靶向载药微球(Pac-PLGA-HER)组及靶向载药微球+超声(Pac-PLGA-HER+US)组,根据微球载药量调整到相应药物浓度,经尾静脉注入裸鼠体内,观察各组在荷瘤裸鼠肿瘤内药物含量情况。结果Pac-PLGA-HER平均粒径为(777.40±65.90)nm,包封率为(65.84±2.25)%,载药量为(6.58±0.23)%,体外寻靶实验可观察到Pac-PLGA-HER与乳腺癌细胞MCF-7大量结合。体内药物释放实验显示Pac-PLGA-HER+US组在裸鼠肿瘤内药物浓度高于其他各组(P0.01)。结论 Pac-PLGA-HER与乳腺癌细胞MCF-7有较好的结合能力,体内药物释放实验中Pac-PLGA-HER+US组在裸鼠肿瘤内有较高的药物浓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构建一种新型人工活性真皮的可行性.方法 组织块法培养幼儿包皮成纤维细胞;采用酶-去垢剂法制备人脱细胞羊膜(HAAM);双相法制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明胶-壳聚糖缓释微球;缓释微球黏附于HAAM;bFGF基体式负载于HAAM,绘制药物缓释曲线;将第3~4代成纤维细胞培养于负载缓释微球的HAAM;扫描电镜观察HAAM、缓释微球的表面特征及缓释微球与HAAM的粘附情况;Western印迹法检测成纤维细胞中层粘连蛋白的表达.结果 制备的HAAM为白色半透明状薄膜,有较高的孔隙率,空隙不规则,孔径大小为10~100 nm,无细胞毒性;bFGF-明胶壳聚糖缓释微球分散较均匀,呈球形,粒径均匀,球体表面比较光滑,载药率为20 ng/g,包封率为80.5%,体外药物缓释曲线显示药物控释效果良好;成纤维细胞在支架表面爬行生长良好,层粘连蛋白表达较对照组高.结论 通过将成纤维细胞种植于负载bFGF-明胶-壳聚糖缓释微球的HAAM,有望制备出一种新型的人工活性真皮.  相似文献   

16.
rh-BMP-2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体外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壳聚糖为辅料,通过乳化交联法制备新型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缓释微球,并对其粒径、载药、体外释药、理化特性及降解特性进行检测,以评估应用生物可降解的壳聚糖微球作为BMP-2缓释载体的可行性.[方法]以京尼平作为交联剂,应用乳化交联法制备具有控制释放功能的负载rhBMP-2壳聚糖微球,应用扫描电镜观察微球的形态和粒径;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动态检测BMP-2壳聚糖微球的载药率、包封率和缓释规律以分析微球的缓释能力.[结果]乳化交联法制备的壳聚糖微球,球形良好,球体表面光滑,具有较高的包封率(>85%).体外药物释放试验表明,rhBMP-2可以从壳聚糖微球中缓慢释放,整个释放过程可达30 d.[结论]应用乳化交联法制备的负载rhBMP-2壳聚糖缓释微球,具有很好的控制释放rhBMP-2的能力.这种新型药物控制释放系统在细胞因子的控制释放及骨组织工程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制备具有近红外荧光的纳米二氧化钛(TiO2),并考察纳米粒的载药及体外释放性能。 方法 通过水热法合成掺杂钐的TiO2(Sm-TiO2),采用透射电镜(TEM)对其进行表征,测定其荧光光谱,并考察对多柔比星(DOX)的载药量及体外释放曲线。结果 所制备的纳米粒分散均匀,外观呈梭状,长度100~200 nm,发射波长640~670 nm,在水中的载药量达11.5%,体外释放具有pH敏感性。结论 所制备Sm-TiO2有良好的近红外荧光发光效果、较高的载药量及可控的体外释放,可以作为新型药物载体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多级靶向纳米粒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方法采用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丹参酮ⅡA多级纳米粒;测定丹参酮ⅡA多级靶向纳米粒的粒径分布及纳米微粒表面结构;并检测丹参酮ⅡA多级靶向纳米粒的载药量、包封率及体外药物释放规律。结果课题组制备的丹参酮ⅡA多级靶向纳米粒,大小均匀,载药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为190nm,Zeta电位为4.3mV,包封率(94.12±5.20)%,载药量(2.05±0.12)%。与游离的丹参酮ⅡA单体相比,丹参酮ⅡA多级靶向纳米粒释放速度明显减慢,在120h累积释放量为72.59%。结论采用乳化溶剂蒸发法成功制备了含RGD修饰的丹参酮ⅡA多级靶向纳米粒。与丹参酮ⅡA单体相比,制备成纳米制剂后,多级靶向载药纳米粒能随着时间的延长将药物逐步释放出来,具有良好的缓释特征。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制备抗结核药物复合支架,并观察其载药性能、药物释放性能和组织相容性。方法:应用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磷酸三钙(β-TCP)、异烟肼(INH),通过结合相分离/粒子沥滤法制备成复合药物支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支架的形貌;测定支架的孔隙率;在体外测定支架的生物力学强度、载药率、包封率以及药物释放特性;将复合支架(PLGA/β-TCP/INH)埋入大鼠肌肉中,4周后取材固定、染色行组织切片观察其组织相容性。结果:PLGA/β-TCP/INH复合支架表面及内部呈均匀多孔状,孔隙分布较均匀,在大孔的周围布满了相互贯通的微孔,外形多为近似圆形,大孔直径约150~300μm,平均222±23μm,小孔直径约10μm;孔隙率为(86±3)%;抗压强度为1.93±0.65MPa,药物包封率为(66.73±2.65)%;在体外药物释放过程较平稳,其释放曲线较平滑;组织学检查显示埋入大鼠肌肉中4周支架周围组织正常,细胞无变性坏死。结论:PLGA/β-TCP/INH复合支架具有良好的孔隙率、力学强度、释药特性和组织相容性,有望在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后利用其修复骨缺损的同时发挥局部抗结核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TGF-β1缓释载体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软骨   总被引:3,自引:14,他引:3  
目的制备负载TGF—β1壳聚糖缓释微球的三维多孔壳聚糖支架,检测TGF—β1缓释载体对软骨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乳化交联法制备TGF—β1壳聚糖缓释微球并将其与壳聚糖支架复合,检测其体外降解并通过ELISA法检测微球的载药、释药性能。将软骨细胞置于复合载体中立体培养,通过苏木素伊红染色、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扫描电镜观察复合载体对细胞的增殖、功能的影响。结果缓释微球的TGF—β1包封率达90.1%,并具有良好的药物缓释性能,软骨细胞在复合载体中增殖良好,并能够保持其表型及Ⅱ型胶原分泌功能。结论负载TGF—β1壳聚糖缓释微球的壳聚糖支架作为软骨细胞的载体在组织工程软骨的构建及软骨损伤的修复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