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半程使用止血带联合静脉滴注氨甲环酸对TKA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3月至2016年8月在我科行初次TKA手术且符合纳入标准的122例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3例术中全程使用止血带并不使用氨甲环酸(A组),41例全程使用止血带并术中静脉滴注氨甲环酸(B组),38例半程使用止血带并术中静脉滴注氨甲环酸(C组)。收集并比较三组患者性别、年龄、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术前及术后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水平,记录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输血量及输血例数,记录术前及术后1年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用Gross方程计算患者围手术期总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结果A组和B、C组围手术期总失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C两组总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1);A组和B、C组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C两组隐性失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输血A组13例(30.23%),B组3例(7.31%),C组2例(5.12%),术后输血率A组和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1年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84,P=0.681)。结论 TKA术中静脉使用氨甲环酸能大幅度减少围手术期总失血量,降低输血率;半程使用止血带能缩短术中止血带使用时间,但并不会增加手术时间及围手术期失血量;建议对于血栓栓塞高风险患者减少止血带的使用。  相似文献   

2.
背景:围手术期失血是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一个主要问题,止血带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术中出血,但缺乏充足的科学依据证实手术患者能从止血带的使用中获益。目的:探讨术中全程使用止血带与安装假体至切口缝合包扎完毕间使用止血带对TKA患者围手术期失血量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10月接受初次单侧TKA的150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术中全程使用止血带的75例为全程组,仅在安装假体至切口缝合包扎完毕使用止血带的75例为半程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失血量、术后患肢周径增加率、术后VAS评分和HSS评分、ROM,术后血栓及切口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通过实验室检查测定手术前、后的IL-6,CRP以及肌酸激酶。结果:全程组术后显性失血量小于半程组,隐性失血大于假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失血量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程组术后大腿肿胀比和小腿肿胀比高于半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程组术后VAS评分高于半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HSS评分均明显升高,半程组HSS评分高于全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程组术后5 d的ROM优于全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程组术后15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血栓(13例肌间静脉血栓及2例深静脉血栓形成),5例出现切口感染,半程组术后4例出现肌间静脉血栓,3例出现切口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程组的术后血清IL-6、CRP、肌酸激酶水平均低于全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使用止血带还是仅在安装假体至切口缝合包扎完毕使用止血带,尽管在显性失血量和隐形失血量存在差异,但总失血量方面并无差异,后者可以减轻术后疼痛肿胀的程度,降低术后血栓的发生率及炎症指标,术后膝关节功能也得到较快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止血带释放时机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失血的影响.方法 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80例TK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A组:释放止血带彻底止血后关闭切口,B组:关闭切口弹力绷带包扎后释放止血带.比较两组患者的失血量、输血例数、手术时间、止血带使用时间及膝关节屈曲度.结果 A组术中失血量[(161.5±50.1)mL]多于B组((70.0±19.4)mL],术后失血量[(357.8±104.7)mL]少于B组[(467.9±116.0)mLl,总失血量[(516.8±107.9)mL]少于B组[(579.5±140.2)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输血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为(77.7±14.6)min,B组为(73.6±17.5)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止血带使用时间为(69.4±14.4)min,B组为(73.6±17.5)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膝关节屈曲A组为93°、B组为84°,术后2周A组为113°、B组为10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8周后A组膝关节屈曲为117°、B组为1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释放止血带彻底止血后关闭切口可减少手术总失血量.  相似文献   

4.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3):2186-2189
[目的]研究全膝关节置换(TKA)术中不使用止血带的综合效果及其对早期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本院2016年10月~2017年3月住院并初次接受单侧TKA术的60例西藏藏族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不使用止血带组和使用止血带组,每组30例。研究组全程不使用止血带,对照组全程使用止血带,均不放置引流。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隐性失血量、围手术期总失血量、疼痛评分(VAS)、肿胀、膝关节功能恢复及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情况。[结果]不使用止血带组手术时间与使用止血带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失血量显著高于使用止血带组(P<0.05),术后隐性失血量明显少于使用止血带组(P<0.05),围手术期总失血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使用止血带组术后第1、3、7 d大腿疼痛及膝关节疼痛VAS评分均低于使用止血带组(P<0.05)。术后第3、7 d不使用止血带组患肢肿胀度均小于使用止血带组(P<0.05)。不使用止血带组屈膝100°时间快于使用止血带组(P<0.05)。两组均无症状性DVT发生,不使用止血带组发生肌间静脉血栓6例(20.00%),使用止血带组发生肌间静脉血栓7例(23.3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KA术中全程不使用止血带可以减轻术后大腿肌肉、膝关节疼痛及肿胀,加快膝关节功能康复,且不会增加围术期总失血量和DVT。  相似文献   

5.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关节外科失血较多的手术之一,如何有效降低TKA围手术期失血一直是关节外科医师研究的重点。 目的:通过术中选择性应用止血带及术后适当关闭引流管对TKA失血量的影响,探讨减少TKA围手术期失血量的方法。方法:2013年1月至2013年5月,因膝骨关节炎拟行单膝TKA患者53例,根据术中应用止血带方式及术后引流管开放形式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采用截骨完成后短期应用止血带联合术后早期夹闭4 h引流管;对照组23例,术中全程使用止血带及术后引流管处于自然开放引流状态。记录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根据患者身高、体重和手术前后红细胞压积(Hct),通过Gross方程计算患者的总失血量,进而得出隐性失血量,记录两组术后输血的病例数,并计算平均输血单位,记录术后1、3、5 d的晨起体温,记录出院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HSS)。 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对照组,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总出血量及隐性失血量少于对照组,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输血例数及平均输血单位均少于对照组;两组的围手术期晨起体温、膝关节HSS功能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采用截骨完成后短期应用止血带联合术后早期夹闭4 h引流管可明显减少TKA围手术期出血量。  相似文献   

6.
卢庆峰  周祖忠  陈晓 《骨科》2019,10(2):95-100
目的 探讨止血带在高血压病人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中的使用效果,分析合并高血压的TKA病人在不同时期使用止血带对术中失血、术后失血、术后康复锻炼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影响。方法 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因膝骨关节炎于我院接受初次TKA的60例高血压病人,根据止血带使用时间的不同分为三组,其中A组20例病人在切皮前开始使用气囊止血带,缝合完毕加压包扎后松开;B组20例病人在安放水泥型膝关节假体前开始使用气囊止血带,缝合完毕加压包扎后松开;C组20例病人在安放水泥型膝关节假体前开始使用气囊止血带,骨水泥凝固后松开。分别记录3组病人术中、术后失血量,围手术期输血量。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价病人疼痛情况、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 KSS)评价病人术后3 d、3周、1年的膝关节功能。结果 A组的术中失血量为(170.81±34.83) ml,B组为(194.95±24.96) ml,C组为(248.88±25.86)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834,P=0.022);A组总失血量为(923.56±197.79) ml,B组为(773.67±183.76) ml,C组为(827.50±182.79)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33,P=0.031)。A组术后3 d肿胀率及VAS评分[9.93%±0.97%、(7.32±1.26)分]明显高于B组[6.03%±0.85%、(4.72±0.82)分]及C组[5.91%±0.73%、(4.94±0.63)分];术后3周时,A组的KSS评分为(46.74±6.72)分,明显低于B组的[(69.72±7.93)分]、C组的[(68.83±7.86)分];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年,3组之间的K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314,P=0.834)。A组有1例发生深静脉血栓,有1例发生术后贫血,2例发生肌间静脉血栓,B组无并发症出现,C组有1例发生肌间静脉血栓。结论 安放水泥型膝关节假体前开始使用止血带,缝合完毕加压包扎后松开,可明显改善病人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近期功能效果,术后并发症少,但远期临床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半程使用止血带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围手术期失血量和早期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设计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64例符合纳入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半程使用止血带32例(半程组),全程使用止血带32例(全程组)。记录围手术期失血量,术后1、3、7 d大腿及膝关节VAS疼痛评分,术后至能完成直腿抬高和屈膝90°的时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半程组术中失血量(257.8±105.1)ml,稍高于与全程组的(213.8±87.4)m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程组术后引流量(195.3±89.1)ml,低于全程组的(280.2±114.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程组预估失血量(561.0±165.1)ml,也低于全程组的(673.0±201.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程组大腿肿胀率低于全程组,术后第3天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程组完成直腿抬高的时间(1.5±0.9)d,早于全程组的(1.9±1.1)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程组完成屈膝90°的时间(1.8±1.1)d,也早于全程组的(2.7±1.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KA术中半程使用止血带能减少围手术期失血量,并可改善患肢早期疼痛评分及肿胀程度,有利于患者早期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与肾上腺素关节腔内注射减少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失血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重度膝关节炎拟行TKA术患者13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列表法将136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68例。止血带松开前,A组关节腔内注射TXA 3g;B组关节腔内注射TXA 3g+肾上腺素0.25mg。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止血带应用时间、住院时间、直腿开始抬高时间、术后3d大(小)腿周径变化率、术后膝关节活动度(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3个月HSS膝关节评分及总失血量、术中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术后3d血红蛋白下降值、术后3d红细胞比容下降值、异体输血率、皮下瘀斑面积1%发生率。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止血带应用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腿开始抬高时间、术后3d大(小)腿周径变化率、术后膝关节活动度(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术后3个月HSS膝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术后3d血红蛋白下降值、术后3d红细胞比容下降值、皮下瘀斑面积1%发生率均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均未发现切口感染坏死、深静脉血栓形成和症状性的肺栓塞以及血压骤升、心律失常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关节腔内注射TXA和肾上腺素在减少TKA术后失血的效果上明显优于单用TXA,并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气压止血带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围术期失血量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16例60岁以上因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行TKA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使用气压止血带分为试验组(49例,术中未使用气压止血带)和对照组(67例,术中使用气压止血带)。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侧别、病程、术前血红蛋白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实际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和隐性失血百分比,术后3 d膝关节肿胀度及术后2周膝关节活动度。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013,P=0.000)。试验组实际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和隐性失血百分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显性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93,P=0.200)。试验组术后3 d膝关节肿胀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2周膝关节活动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KA术中应用气压止血带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但可能增加围术期隐性失血量,加重术后早期患肢肿胀,对术后早期关节功能恢复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两种不同止血带使用方法对围手术失血总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60例60~75岁单侧TKA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成A组(30例,术中采用截骨完成后使用止血带至手术结束)和B组(30例,术中采用全程在止血带下完成手术),所有手术均由同一组医师完成,比较A、B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总失血量、显性出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比例、输血量及手术时间的差异。结果 A组在显性失血量、手术时间较B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围手术期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比例、输血量A组较B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TKA手术当中截骨完成后开始使用止血带的方法,是一种能够明显减少围手术期总失血量、降低输血比例及输血量的新手术方式,同时减少了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TKA患者膝关节胫骨平台冠状位倾斜度与临床结果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4年1月至2005年2月期间TKA的骨关节炎病例261例。按术后胫骨平台假体内外翻情况分为3组:A组(外翻组)、B组(中立组)和C组(内翻组)。结果 A、B、C三组间在患者性别比例、年龄、体重指数、止血带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方面无显著差异。术前膝关节畸形情况各组间无显著差异。各组间术前ROM及HSS评分无显著差异。在术后2周时的膝关节活动度方面,A组与B、C两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B组与C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术后2周时HSS评分,A组与B、C两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B组与C组间无显著差异。术后2年HSS评分A、B、C三组间无显著差异。A组中有1例、B组中有2例,C组中有2例伤口脂肪液化;B组中有3例、C组中有1例术后出现患肢小腿肌间静脉血栓。结论 TKA术后冠状位倾斜度与术前因素、手术因素及手术并发症之间无显著相关性。TKA术后力线对近期临床结果可能有显著影响。通过进一步康复锻炼可弥补力线对长期临床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膝关节表面置换(TKA)中安装假体期使用止血带对围手术期失血量和患肢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收集31例单侧初次TKA术患者,根据入院时间段分为2组。A组(16例)从填充骨水泥到水泥凝固(即安装期)使用止血带,B组(15例)自手术开始至结束全程使用止血带。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疼痛及直腿抬高时间和患肢肿胀情况。结果与B组相比,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多,术后引流量少,2组总出血量相当。A组术后患肢疼痛较轻,能更早行直腿抬高锻炼,肿胀相对较轻。结论在TKA中安装期使用止血带,不增加出血量,能有效减轻术后患肢疼痛和肿胀,利于患肢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全膝关节置换(TKA)术中使用特异性假体与传统假体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选择最佳术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自2009-02—2011-11完成的142例传统假体TKA(传统组),自2012-01—2014-05完成的126例特异性假体TKA(特异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止血带使用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膝关节活动范围的差异。结果传统组与特异组手术时间、止血带使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特异组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少于传统组,膝关节活动范围改变程度大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假体TKA比较,特异性假体TKA可能在减少术中失血量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而手术时间、止血带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及膝关节活动范围改善方面的临床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比氨甲环酸不同的静脉给药时间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失血量和输血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168例患者,男45例,女123例;年龄60~77岁,平均70.5岁;诊断为骨关节炎。按照静脉给药时间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42例。A、B、C组按20mg/kg计算的量稀释于250mL生理盐水中,分别于止血带充气前、松止血带前和松止血后20min静脉注射,D组仅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注射。对比四组总失血量(术中和术后失血量)、输血量、输血率、术后血红蛋白减少量、相关凝血功能及术后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的差异,于术后7d进行下肢血管多普勒检查。结果 总失血量、血红蛋白减少量、输血量、输血率A组均明显少于B、C、D组(P0.05),B、C组少于D组(P0.05),B、C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甲环酸能有效减少初次单侧TKA围手术期的失血量、血红蛋白下降和输血率;止血带充气前使用氨甲环酸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A)术中不同途径应用氨甲环酸的止血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纳入自2016-12—2017-12行单侧TKA治疗的108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34例静脉应用氨甲环酸(静脉组),38例关节腔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局部组),36例不用氨甲环酸(空白组)。比较3组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术后输血率、术后24 h膝关节疼痛VAS评分、术后6周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以及术后1、3、7 d血红蛋白与红细胞压积。结果静脉组与局部组术后输血率低于空白组,静脉组术后输血率低于局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静脉组与局部组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少于空白组,且静脉组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少于局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静脉组与局部组术后24 h膝关节疼痛VAS评分低于空白组,术后1、3、7 d血红蛋白与红细胞压积高于空白组,术后6周膝关节功能HSS评分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单侧TKA术中应用氨甲环酸可减少术中出血,降低输血率,同时可减轻术后早期疼痛,对患者术后早期膝关节功能康复具有积极意义,而且静脉应用较局部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止血带松开时机和引流管夹闭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围手术期出血的影响。方法将70例单膝TKA治疗的膝骨关节炎患者分别采用术中关闭伤口前电凝止血后松开止血带、术后夹闭引流管6h(观察组,40例)和术中全程使用止血带、术后引流管处于自然开放引流状态(对照组,30例),观察两者的出血量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但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及总失血量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输血例数及输血量:观察组11例(27.5%),平均输血量2.7 U;对照组24例(80.0%),平均输血量3.4 U;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深、浅静脉血栓形成例数:观察组5例(12.5%),对照组1例(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闭合伤口前电凝止血后松开止血带、术后夹闭引流管6 h能够明显减少TKA围手术期的总出血量,但能增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止血带的不同应用方式对患者围手术期失血量、术后并发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11例TK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105例,在切口关闭前释放止血带彻底止血;B组106例,在切口关闭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后释放止血带。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总失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7 d及3个月的VAS、HSS评分以及实现膝关节90°屈曲的时间。结果总失血量:A组(945±368)ml,多于B组的(725±243)ml(P=0.032)。手术时间:A组(93.5±24.4)min,长于B组的(75.0±22.1)min(P0.001)。止血带时间:A组(64.2±18.6)min,短于B组的(75.0±22.1)min(P=0.004)。并发症:A组1例,B组5例(P=0.213)。术后7 d及3个月的VAS:A组分别为(3.9±1.2)分、(2.4±0.8)分,B组分别为(4.5±1.1)分、(2.2±0.9)分(P=0.026、P=0.835)。术后7 d及3个月的膝关节HSS评分:A组分别为(85.4±8.3)分、(90.5±8.7)分,B组分别为(78.5±7.6)、(89.2±6.8)分(P=0.015、P=0.815)。术后实现膝关节90°屈曲的时间:A组为(1.5±0.6)d,B组为(2.2±0.8)d(P=0.042)。结论 TKA中释放止血带会增加患者围手术期失血量,但可能会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早期疼痛反应,有利于早期的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止血带使用方法在全膝关节置换(TKA)术中对围手术期失血量及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行单侧TKA的10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随机分成全程组(手术开始至假体安装完成使用止血带)和短时组(术中截骨完成后至假体安装完成使用止血带),记录2组手术时间、使用止血带时间、肢体肿胀程度、围手术期总失血量、输血率、术后是否能主动直腿抬高、有无大腿疼痛,比较2组间的差异。结果2组间围手术期总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0);短时组输血率明显低于全程组(P〈0.001);短时组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全程组明显降低(P〈0.001)。结论TKA术中短时应用止血带并未增加围手术期总失血量,可降低输血率以及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止血带不同的使用方法的作用。方法2009年9月至2011年6月,对45例骨关节炎患者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手术,根据止血带不同的使用方法分为两组,A组24例,在安装假体前至安装假体后骨水泥硬松开止血带;B组21例,在手术开始至安装假体完毕,骨水泥硬化后松开止血带,术野止血后关闭伤口。观察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和术后出血量、术后患肢肿胀情况和术后HSS评分。结果手术时间(t=3.0,P〈0.05)、术中(t=9.2,P〈0.05)和术后(t=13.5,P〈0.05)出血量均有统计学差异,但是总出血量(t=0.6,P〉0.05)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患肢肿胀情况(t=2.3,P〈0.05)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减少使用止血带时间可能利于患者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初次接受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围手术期采用不同方法使用止血带与氨甲环酸(TXA)不同的给药方式来降低围术期失血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为4组:A组(29例)手术开始至骨水泥稳定期间使用止血带同时单独关节腔内灌注TXA,B组(31例)手术开始至骨水泥稳定期间使用止血带同时联合使用TXA,C组(28例)开始截骨至骨水泥稳定期间使用止血带同时单独关节腔内灌注TXA,D组(32例)开始截骨至骨水泥稳定期间使用止血带同时联合使用TXA。比较4组患者术中显性失血量、术后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输血率及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结果患者均获得4个月的随访。4组患者术中显性失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D组C组B组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输血率D组低于A组、B组及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4组术后均未发现症状性DVT和肺栓塞。结论限制性使用气囊止血带与联合使用TXA能有效减少TKA围术期失血量、降低输血率,且两者联合使用不增加DVT与肺栓塞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