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掌侧入路经旋前方肌下置入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10—2015-03诊治的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25例,保留旋前方肌,用小骨膜剥离器在旋前方肌下方骨膜外钝性分离,建立一可插入钢板的通道,经旋前方肌下置入锁定钢板内固定。结果本组25例均获得平均13(10~18)个月的随访。大鱼际部位感觉麻木1例,术后2个月随访时完全恢复。末次随访时骨折均愈合,桡骨掌倾角7°~15°,尺偏角15°~20°;无桡骨远端短缩、关节面塌陷、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疗效根据Dienst标准评定:优14例,良9例,可2例,优良率92.0%。结论经旋前方肌下置入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掌侧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Minin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切口保留旋前方肌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8月-2018年10月,采用掌侧MIPPO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19例。术后观察骨折愈合时间、内固定有无失效、感染及功能恢复等情况。结果 19例随访12~18个月。所有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功能恢复满意,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按照Dienst关节功能评价标准进行功能评价,优13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为94.7%。结论掌侧MIPPO切口保留旋前方肌锁定钢板固定桡骨远端骨折具有切口小、损伤轻、操作便捷优点,效果可靠,宜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旋前方肌下置入LCP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4月-2011年1月,采用掌侧入路保留旋前方肌的方法,于旋前方肌下置入LCP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17例,按AO分类标准:B1型2例,B2型7例,B3型2例,C1型4例,C2型2例。所有病例均采取掌侧入路,术中不切断旋前方肌,或仅切断部分旋前方肌行旋前方肌下置入LCP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结果本组术后随访9~44个月,平均13个月。骨折全部一期愈合,平均愈合时间7周。均无感染、骨不连、腕管综合征等并发症。按改良的Mcbride腕关节功能评价标准评定:优15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94.1%。结论经旋前方肌下置入LCP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是完全可行的,符合现代微创手术的观点。旋前方肌能够覆盖接骨板大部分,减少了腕部肌腱的干扰,减少组织损伤,最大程度地保留前臂的旋转功能,有利于腕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采用桡骨远端T形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4-01采用切开复位桡骨远端T形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近端骨折32例,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术后关节功能。结果 32例均获得平均12(10~14)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2~3个月,平均2.6个月。患肢功能恢复良好,按Neer骨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18例,良8例,可6例,优良率81.3%。结论对儿童肱骨近端骨折行桡骨远端T形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钢板塑形后可在同一平面多方向置入螺钉,骨折端固定牢固,术后患肢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掌侧人路经旋前方肌下插入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8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按AO/ASIF分型:A3型13例、B3型9例、C1型4例、C2型2例)采用掌侧入路,切开复位经旋前方肌下插入锁定钢板固定,术后早期行功能锻炼.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获得6~ 17个月的随访,平均12个月.按Dienst标准评定疗效:优24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为92.9%.结论 掌侧入路经旋前方肌下插入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能有效减少手术创伤,减少患肢术后出血肿胀及肌腱粘连,符合微创的手术理念,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保留旋前方肌钢板内固定治疗长段粉碎性Ⅱ型盖氏骨折的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结果。[方法] 2018年12月—2022年2月采用保留旋前方肌钢板固定治疗长段粉碎性Ⅱ型盖氏骨折患者14例,采用桡侧腕屈肌与桡动脉间微创切口入路,自腕横纹水平向近端纵向切开约3.0cm,先在远端桡侧切口腕屈肌桡侧分离,将桡侧腕屈肌牵向尺侧,桡动脉牵向桡侧,显露旋前方肌,用骨膜剥离器在旋前方肌下方贴骨膜剥离,建立“肌-骨隧道”后经皮插入合适规格的锁定钢板,复位骨折,三点定位钢板位置,分别拧入螺钉,固定骨折。[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75.1±15.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8.2±30.3)ml,。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4.6±10.9)个月。术后6个月Mayo评分:疼痛评分(23.6±2.3)分,满意度评分(23.9±2.1)分,活动范围评分(17.1±4.1)分,握力评分(23.6±3.5)分,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结论]保留旋前方肌钢板内固定治疗长段粉碎性Ⅱ型盖氏骨折具有创伤小、内固定确切、患肢功能恢复迅速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保留旋前方肌小切口掌侧解剖锁定钢板辅助复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可行性并观察术后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20-04—2022-03诊治的60例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观察组28例术中采用保留旋前方肌小切口,手法复位联合掌侧解剖锁定钢板辅助复位骨折,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Henry切口撬拨复位并克氏针临时固定骨折。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腕关节Gartland-Werley评分,术后桡骨远端掌倾角、尺偏角、桡骨茎突高度,以及术后疼痛VAS评分、腕关节活动度。结果 6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0个月,平均15.8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正中神经损伤、切口愈合不良、切口感染、肌腱断裂、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等严重并发症。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术后第3天、术后1个月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3个月疼痛VAS评分、术后6个月腕关节Gartland-Werle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保留旋前方肌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东莞光华医院收治的80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纳入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保留组和切开组(每组40例),两组均行锁定接骨板内固定,其中保留组采用保留旋前方肌术式,切开组采用切开旋前方肌术式。结果保留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切开组,术后3个月腕关节活动度及Krimmer评价优良率高于切开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切开旋前方肌术式比较,保留旋前方肌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疗效显著,具有手术创伤小、骨折愈合快、关节活动度好、并发症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采用外侧入路保护旋前方肌并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3—2015-06采用外侧入路保护旋前方肌并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31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比较术前及术后6个月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高度,末次随访时采用Gartland-Werley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 3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3.2(12~16)个月。术后6个月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高度较术前明显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腕关节功能Gartland-Werley评分:优23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96.8%。结论采用外侧入路保护旋前方肌并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具有操作简单、疗效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掌侧小切口复位与Henry入路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AO-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8-01行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36例AO-C型桡骨远端骨折,16例采用掌侧小切口入路(微创入路组),20例采用Henry入路(Henry入路组)。比较2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腕关节功能Dienst评分。结果 3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6.5(12~38)个月。与Henry入路组比较,微创入路组切口长度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是2组末次随访时腕关节功能Diens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侧小切口与Henry入路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AO-C型桡骨远端骨折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采用掌侧小切口入路复位固定具有切口小、术中出血少、软组织损伤小、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1.
背景:手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已是临床常用方式,术中保留旋前方肌对能否改善桡骨远端骨折的预后存在争议。目的:探讨经旋前方肌插入锁定接骨板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行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掌侧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的患者共84例(男30例,女54例)。经旋前方肌插入锁定接骨板治疗的患者76例,中途因关节面或骨折断端显露不满意而改部分切开旋前方肌治疗8例(计入总例数84例)。通过手术时间,术中复位指标(桡骨高度、关节面、掌倾角、尺偏角),术后疼痛时间及程度,骨折愈合时间,前臂旋转功能,腕关节功能等指标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在止血带下顺利完成手术,78例(不切开旋前方肌72例,部分切开6例)患者获得8~24个月随访,平均13个月左右。手术时间38~72 min,平均50 min;术后累计疼痛时间约18.5 h;疼痛程度(WHO 5级分度)0度10例,1度68例,2度6例;术后次日X线检查示,桡骨掌倾角8°~14°,平均11°,尺偏角16°~22°,平均21.8°,桡骨高度8~13 mm,平均11 mm,关节面完全恢复81例,3例关节面有台阶,台阶<2 mm;临床骨折愈合时间6.8~12周,平均约7.9周;术后8个月前臂旋转功能测定为旋前50°~60°,平均57.8°,旋后78°~88°,平均84.5°。末次随访时患者骨折均愈合,无大鱼际部位麻木,无手指屈曲受限,拇指背伸活动受限2例,骨折复位轻度丢失3例。根据Dienst标准评分评价疗效,优66,良12,可6,优良率为94%。结论:经旋前方肌插入锁定接骨板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并在术后功能恢复方面存在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掌侧钢板内固定联合桡骨旋前手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合并尺背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8—2019-06采用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术中桡骨旋前手术治疗的31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合并尺背侧骨折,比较术前、术后2 d与末次随访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结果 3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0~14个月,平均13个月。31例骨折均在术后3个月以内完全愈合,未出现切口感染、骨髄炎和神经损伤、腕关节周围伸肌断裂及激惹等并发症。术后2 d及末次随访时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X线及CT片显示尺背侧骨折块均未移位,按腕关节功能Gartland-Werley评分评价疗效:优17例,良11例,可3例。结论掌侧钢板内固定联合桡骨旋前手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合并尺背侧骨折疗效满意,可以有效防止尺背侧骨块移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自2011-08—2014-07采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32例,采用改良腕掌侧Henry入路,在腕横纹桡侧向近端作一2.3 cm左右的切口,在桡侧腕屈肌与指屈肌间隙钝性分离。结果 31例获得随访9~18个月,平均13.5个月。术后X线片显示关节面平整,桡骨远端高度缩短均1 cm,掌倾角平均为9.5°(8°~16°),尺偏角平均20°(18°~26°)。骨折均愈合。末次随访时腕关节功能采用Gartland-Werley评分标准评定:优19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93.5%。结论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具有固定牢固、创伤小、神经损伤风险低、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患者对切口外观的主观满意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AS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3—2016-06采用CAS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26例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骨折复位后用克氏针临时固定,CAS锁定钢板置于锁骨远端,远端置入5~8枚直径2.4 mm锁定螺钉,近端至少置入3枚直径4 mm锁定螺钉。结果 2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3.6(10~19)个月。术后5~7周骨折临床愈合,骨折牢固愈合时间平均12(10~13)周。采用Karlsson标准评价骨折愈合质量:优19例,良7例。术后6个月采用Neer肩关节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15例,良9例,可2例,优良率为92.3%。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功能Constan-Murley评分76~98分,平均91.6分。结论 CAS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可取得满意疗效,患者可以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利于肩关节功能恢复,且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改良Henry入路掌侧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12—2016-03采用改良Henry入路掌侧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67例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结果 6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5.3(10~29)个月。末次随访时掌倾角平均16.3°(9°~23°),尺偏角平均22.3°(19°~26°)。末次随访时腕关节功能按Dienst标准评定:优45例,良17例,可3例,优良率95.4%;按改良Mc Bride标准评定:优43例,良18例,可4例,优良率93.8%。结论改良Henry入路掌侧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可取得满意的疗效,最大限度保留了旋前方肌的功能,同时可良好显露骨折断端,完成有效的复位和固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掌侧锁定钢板联合外固定架固定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8-06采用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桡侧外固定架固定治疗的22例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比较术前与术后12个月桡骨远端掌倾角、桡骨远端尺偏角、屈曲活动度、背伸活动度、腕关节旋前、旋后角度。结果2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至少12个月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7个月。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未出现感染等并发症,未出现螺钉松动及内固定断裂、内固定移位、骨折断端再移位等并发症。术后12个月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等级:优4例,良14例,可3例,差1例。术后12个月桡骨远端掌倾角、桡骨远端尺偏角、屈曲活动度、背伸活动度、腕关节旋前、旋后角度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桡侧外固定架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陈旧骨折能较好地复位固定骨折断端,提高了固定强度,促进了骨折愈合,可避免桡骨短缩及骨折移位,改善腕关节功能,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踝关节前方横形小切口L形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6—2016-06采用踝关节前方横形小切口L形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20例Pilon骨折。结果本组20例采用无张力缝合,切口均一期愈合。1例皮肤轻微红肿,无切口感染及皮肤坏死。2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3.5(12~18)个月。随访期间无瘢痕挛缩、皮肤激惹、关节僵硬、钢板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2个月时疗效采用AOFAS评分标准评定:优15例,良5例,优良率100%。结论踝关节前方横形小切口L形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可无张力缝合切口,复位固定效果满意,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桡骨远端骨折掌侧钢板螺钉内固定术中保留旋前方肌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8-11采用掌侧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的90例桡骨远端骨折,45例在术中保留旋前方肌(观察组),45例在术中切开旋前方肌并进行修复(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12个月桡骨茎突高度、掌倾角、尺偏角以及腕关节背伸、掌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掌侧入路保留旋前方肌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掌侧入路保留旋前方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47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9~23个月。术后3~6个月骨折均获得愈合。术后3个月时,桡骨远端掌倾角8°~21°,尺偏角19°~28°,桡骨短缩长度0~2 mm;腕关节及前臂活动:腕关节背伸40°~65°,腕关节掌屈45°~70°,前臂旋前55°~90°,前臂旋后55°~85°。末次随访时,腕关节功能按Gartland-Werley评分评定疗效:优29例,良13例,可5例,优良率为89. 4%。结论采用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时,保留旋前方肌符合微创治疗的理念,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康复锻炼及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外固定支架与锁定加压钢板在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6年5月~2008年9月收治62例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外固定支架组27例,锁定钢板组35例。外固定支架手术在必要时可作小切口行有限内固定,锁定钢板组根据骨折块位置采用掌侧或背侧入路。[结果]62例患者随访时间13~40个月,平均17个月。两组术后1年腕关节Sarmiento[2]标准评定的优良率和腕关节活动范围无统计学差异,外固定支架组术后1年握力的恢复显著优于锁定钢板组。外固定支架组出现2例钉道感染,锁定钢板组有1例发生肌腱激惹。[结论]外固定支架和锁定加压钢板对于桡骨远端骨折没有一种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外固定支架应在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上拥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