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显微手术治疗高颈段椎管内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显微手术治疗高颈段椎管内肿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近十年来收治并施行显微手术的36例高颈段椎管内肿瘤病例。结果:行镜下大部分肿瘤切除10例(包括6例星形细胞瘤,3例包裹并紧密粘连椎动脉的哑铃形神经鞘瘤和1例转移性肺癌),镜下全切肿块26例。出院时恢复良好27例,症状改善3例,无明显改善2例,加重2例,住院期间死亡2例。结论:应注意意识别高颈段椎管内肿瘤的相关症状和体征,对可疑病人尽早行MRI检查,避免漏诊、误诊。一旦影像学诊断成立,应尽早显微手术,即使有呼吸、大小便功能障碍也不是手术的绝对禁忌。应综合选择手术入路,应用显微操作,重视微创原则,保护重要组织,维持或重建脊柱稳定,高颈段椎管内肿瘤手术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半椎板锁孔入路肿瘤显微切除、椎板与棘突整体切除加复位、全椎板切除减压等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高颈段椎管内肿瘤. 方法 回顾分析1999年3月至2010年5月期间收治高颈段锥管内肿瘤33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及手术方法,并对手术入路、术中技巧等问题进行讨论. 结果 髓外硬膜下肿瘤经椎板锁孔入路全切除23例;硬膜外2例,采取后正中和侧方入路全切除;髓内肿瘤8例,其中5例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其中4例采用椎板与棘突整体切除加复位的方法.手术后复发3例,1例为脊膜瘤术后多次复发并手术,2例为髓内星形细胞瘤.无手术死亡.出院后神经功能明显改善27例,无变化2例,加重1例,好转后逐渐加重3例.28例恢复健康,3例生活自理,2例严重残疾. 结论 半椎板单或多锁孔入路,可全切3节段内的肿瘤;全椎板切除减压的术式适用于髓内不能全切的恶性肿瘤患者;椎板与棘突整体切除加复位的方法适用于跨4个脊髓节段以上的椎管内肿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切除高颈段椎管哑铃型肿瘤及椎管固定融合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高颈段椎管哑铃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ToyamaⅡ型6例,Ⅲ型4例,Ⅴ型1例。均行显微手术切除,其中远外侧入路3例,颈后正中入路8例。同时行椎管固定融合6例。结果本组全切10例,次全切除1例。术后病理学诊断为神经纤维瘤9例,脊膜瘤2例。术后症状明显改善9例,改善2例,无感染及死亡病例。随访10例,平均时间27个月(3个月~3年),患者的症状和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无颈椎不稳及后凸畸形。结论高颈段椎管哑铃型肿瘤显微手术切除并椎管固定融合能明显改善症状,安全性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高颈段椎管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及讨论高颈段肿瘤在不同病程期间临床表现和特点,提高早期诊断率和手术治愈率。方法 回顾分析1995—2005年间收治的26例高颈段管内肿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及手术方法,并对术前诊断,术中技巧等问题进行讨论。结果 髓外硬膜下肿瘤全切除18例;硬膜外2例,3例巨大哑铃状肿瘤分别行后正中和侧方入路全切除;髓内肿瘤3例,其中1例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复发3例,1例为脊膜瘤术后45个月复发,再次手术治愈,另2例为髓内星形细胞瘤分别于术后第6及10个月复发(均行普通放疗);无手术死亡。结论 后正中入路几乎适用于所有该部位肿瘤切除术,显微镜下切断齿状韧带、瘤内切除减压后分离肿瘤与脊髓界面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和全切除率。  相似文献   

5.
手术导航系统下切除椎管内外肿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导航系统应用于椎管内外肿瘤切除手术的临床意义。方法 :自 2 0 0 1年 3月至 2 0 0 1年 9月我院在导航系统 (Stealthstationsystem)辅助下共施行了 14例椎管内外肿瘤切除术。 结果 :本组患者均达到手术全切 ,术后恢复良好 ,无手术致残。结论 :应用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切除椎管内外肿瘤的手术定位精确 ,可减少损伤、缩短手术时间 ,提高外科医生对手术部位及相邻脊柱解剖结构的辨别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与全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分别用于中胸段椎管内肿瘤的切除手术时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 2010年1月~2016年6月期间,将我院进行胸段椎管内肿瘤手术的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2例患者(采用半椎板入路显微切除术治疗)和对照组28例患者(采用全椎板入路显微切除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以及疗效、脊椎稳定性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进行了手术,半椎板显微手术比较全椎板入路显示良好的临床效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比较(t=8.473,P0.001)、术中出血量(t=17.612,P0.001)、住院时间(t=16.655,P0.001)及下床时间(t=54.138,P0.001)存在显著差异,两组患者术后随访脊柱稳定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84,P=0.013);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12,P=0.576)。结论半椎板显微手术与全椎板入路相比,手术过程中的临床疗效更为优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一种改良的保留棘突的全椎板成形、二孔钛板椎管重建方法在脊髓肿瘤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2007年6月经全椎板成形、椎管重建的12例胸腰段脊髓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患者均获肿瘤全切,术前症状均获不同程度改善。术后1周和术后6月分别行螺旋CT椎管三维重建,局部结构稳固,无一例发生固定件松动和回植椎板塌陷。结论保留棘突的全椎板成形、二孔钛板椎管重建,能满足手术的良好显露要求,又能很好的恢复椎管的解剖结构,提供稳定的后部支撑,减少粘连,并且不影响术后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简单易行,是一种有效的、切实可行的椎管重建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治疗高位颈段椎管内肿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治疗的高位颈段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病理类型及手术治疗的方法和疗效。结果本组病例髓外硬膜下肿瘤占75%,髓内肿瘤占25%。肿瘤全切除率87.5%,其中髓外肿瘤全切除率达100%,髓内肿瘤全切除率50%。术后症状改善、恢复满意14例,Frankel分级提升1~2级,1例症状无变化,1例症状加重,本组无死亡病例。结论高位颈段椎管内肿瘤手术全切除后预后良好,MRI检查是椎管内肿瘤的首选检查方法,枕颈结合部内固定器有效地重建脊柱稳定性,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提高了高位颈段椎管内肿瘤的全切除率,减少了神经损伤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报道颈段椎管内肿瘤显微手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 颈段椎管内肿瘤32例,均采用后正中入路显微手术,术后22例进行颈椎稳定性重建.结果 肿瘤全切26例,占81.25%,肿瘤大部分切除6例(包括3例星形细胞瘤,3例包裹并紧密粘连椎动脉的哑铃形神经鞘瘤),占18.75%.按George的方法 评估,恢复良好23例(71.88%),症状改善6例(18.75%),无明显改善3例(9.38%),无手术死亡.30例随访3个月~3年.26例术后3个月MR检查未见肿瘤残存或复发,1例神经鞘瘤维持术后大小未增大,3例星形细胞瘤复发.术后X线检查其中4例出现颈椎不稳,26例稳定性良好. 结论 早期显微手术是颈段椎管内肿瘤的关键治疗手段,术后重建椎管的稳定性对患者的远期恢复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11.
椎管内硬膜下肿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颈椎管内硬膜下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21例颈椎管内硬膜下肿瘤患者的I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所有病人均行颈椎后路椎板切除椎管减压进行肿瘤切除,部分病人并行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果]15例完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2例部分切除;症状消失13例,症状减轻7例,症状恶化1例,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术前根据影像学资料仔细评价肿瘤大小及肿瘤与脊髓的关系是决定手术成功的关键,术中仔细操作避免损伤脊髓,并注意保护好椎动脉及防止椎管内静脉丛大出血,是将肿瘤完全切除的前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显微手术方法治疗颈胸段原发性椎管内肿瘤的效果。方法36例颈、胸段椎管内肿瘤患者,均在显微镜下进行肿瘤切除手术,其中5例采用侧后方入路,31例采用后正中入路。结果肿瘤完全切除29例,大部分切除7例。随访31例,平均14.3(1-35)个月。症状消失19例,减轻9例,无改善3例,无加重及死亡病例。复发5例,再手术4例。结论采用显微手术治疗能最大限度减少肿瘤残留,同时保存脊髓及神经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钛网椎管成形在脊柱融合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椎体爆裂性骨折椎板减压后脊柱融合的方法。方法:椎体爆裂性骨折病人34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脊柱不稳及硬膜囊或神经根压迫。在进行后路椎板减压,经椎弓根内固定后,采用钛网椎管成形脊柱后路融合重建脊柱的稳定性。结果:全部病例经12-18个随访,内固定物无断裂,钛网在位,椎管成形良好,硬膜囊及神经根无压迫,31例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钛网椎管成形脊柱融合术治疗体爆裂性骨折效果良好,此方法操作简单,安全,能够在恢复椎管形状,免除硬囊及神经根压迫的同时,进行植骨融合,增加脊柱的稳定性,易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钛网椎管成形在脊柱融合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介绍一种治疗椎体爆裂性骨折椎板减压后脊柱融合的方法。方法 椎体爆裂性骨折病人 3 4例 ,均有不同程度的脊柱不稳及硬膜囊或神经根压迫。在进行后路椎板减压、经椎弓根内固定后 ,采用钛网椎管成形脊柱后路融合重建脊柱的稳定性。结果 全部病例经 1 2~ 1 8个月随访 ,内固定物无断裂 ,钛网在位 ,椎管成形良好 ,硬膜囊及神经根无压迫。 3 1例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钛网椎管成形脊柱融合术治疗椎体爆裂性骨折效果良好。此方法操作简单 ,安全 ,能够在恢复椎管形状、免除硬膜囊及神经根压迫的同时 ,进行植骨融合 ,增加脊柱的稳定性 ,易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高位颈段椎管内肿瘤显微手术技巧和疗效。方法 1990年1月~2005年12月,采用后正中入路显微手术治疗81例高位颈段椎管内肿瘤。髓外硬脊膜下及硬膜外肿瘤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73例,脊膜瘤3例全切除;室管膜瘤3例全切除,星形细胞瘤2例行大部分切除。结果 按George等的评估方法:术后恢复良好75例,症状改善4例,2例无明显改善,无死亡。52例随访3个月~3年,(8.5±1.5)月。15例术后3个月MR检查未见肿瘤残存或复发;32例术后6个月颈椎正侧位及张口位片检查未见脊柱骨性结构变形,脊柱稳定性好。髓内肿瘤复发3例。结论 高位颈段椎管内肿瘤一旦诊断明确,应尽早显微手术。应用显微操作,重视微创原则,保护重要组织,维持或重建脊柱稳定,高位颈段椎管内肿瘤手术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高颈段广范围髓内肿瘤的手术治疗李克坤,蒋富贵,鲁民强,庞伟,郝小元脊髓髓内肿瘤自50年代起仅作姑息性椎板切除,通过减压而缓解临床症状。Greenwood曾报道9例髓内室管膜瘤和1例髓内畸胎瘤的切除手术。1976~1981年Yasargil、Malis...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远外侧枕下入路切除高颈段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的治疗效果及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分析 4例经远外侧枕下入路切除高颈段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治疗结果。结果 :肿瘤全切 3例 ,1例因肿瘤包绕椎动脉而次全切除。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未出现与手术入路有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远外侧枕下入路具有手术路径短、视野宽广、显露硬膜内外病变清楚等优点 ,是治疗高颈段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的一种实用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8.
19.
椎管内肿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椎管内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手术效果。方法对1999—2005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0例椎管内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14—64岁,平均38.8岁。采取全椎板切除肿瘤摘除术20例,腰椎半椎板切除肿瘤摘除术5例,腰椎全椎板截骨肿瘤摘除椎板再植术2例,椎板扩大切除肿瘤摘除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5例,颈椎椎板扩大切除肿瘤摘除侧块钢板内固定术7例,后路环脊髓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1例。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4年,平均14个月。术后随访期间死亡1例,复发2例,其余患者无复发。1例患者术后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评分较术前下降,无改变13例,好转27例。结论对于椎管内肿瘤,椎板切除肿瘤摘除术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术前脊髓损伤重(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评分C以下)者神经功能恢复较差,脊髓损伤轻者神经功能恢复较好。对于肿瘤较大或者肿瘤偏于脊髓一侧者。需两侧或者单侧关节突切除者应给予钉棒系统或侧块钢板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颈段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疗效,并分析手术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自2015-01-2017-09,收治46例颈段椎管内肿瘤患者,均予以后路手术行肿瘤切除、椎板棘突复合体回植处理。术后随访1年以上,以观察其临床疗效。统计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JOA评分、肿瘤占位节段、肿瘤切除程度、肿瘤类型等相关因素,并予以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以验证上述因素与术后JOA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 (1)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肿瘤全切除39例,近全切4例,次全切3例;肿瘤类型:神经鞘瘤16例,脊膜瘤13例,室管膜瘤6例,肠源性肿瘤4例,神经纤维瘤1例,血管网织细胞瘤5例,错构瘤1例。所有患者均获随访1年以上,回植的椎板均骨性愈合。术前JOA评分为平均(9.7±1.6)分,末次随访时已改善至平均(15.8±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术前JOA评分、术中肿瘤切除程度均是手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而性别、年龄、肿瘤占位节段、肿瘤类型等因素,均与术后JOA评分之间无显著的相关性(P0.05)。结论采用显微手术治疗颈段椎管内肿瘤的疗效较好,其术前JOA评分和术中肿瘤切除程度可对预后产生重要影响。建议在脊髓神经功能进行性恶化前予以手术,同时在确保手术安全性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做到全切,以达到更好的预后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