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5 毫秒
1.
李艳超  刘勇  黄波 《中国骨伤》2017,30(3):198-201
目的 :回顾性分析骨科损伤控制理念对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凝血功能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应用骨科损伤控制理念指导下治疗的40例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治疗组),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39.00±4.12)岁;ISS评分(25.36±10.81)分。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未应用骨科损伤控制理念指导下治疗的40例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常规组)作为对照进行对比研究,常规组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38.00±3.24)岁;ISS评分(26.56±11.44)分。术后按照Matta评价标准对复位进行评价,采用Majeed功能评分标准对术后功能进行评价。并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手术后7 d凝血功能改变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治疗后应用Matta评价标准对复位进行评价,治疗组(7.38±5.09)mm;常规组(10.11±6.53)mm(P0.05)。Majeed功能评分:治疗组(86.12±6.84)分;常规组(77.53±8.30)分(P0.05)。手术后第7天,治疗组的凝血酶原时间、血浆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时间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纤维蛋白原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应用骨科损伤控制理念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有利于患者的功能恢复,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骨科损伤控制理论在血液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治疗中的使用经验,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骨盆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全部经过急诊复苏治疗,生命体征改善后收住入院,对合并危及生命的颅脑、胸腹损伤的12例患者进行急诊手术。全部患者人ICU,按照骨科损伤控制理论要求进一步监护治疗,选择时机手术固定骨盆和四肢骨折。结果经过8—42个月随访,36例患者成活31例,死亡5例。所有存活患者骨折全部愈合,末次随访生活质量评分65—78分,平均66.6分。死亡患者中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3例,颅脑损伤2例。结论骨科损伤控制理论应用于血液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治疗,能提高患者存活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骨科损伤控制理论在血液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治疗中的使用经验,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骨盆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全部经过急诊复苏治疗,生命体征改善后收住入院,对合并危及生命的颅脑、胸腹损伤的12例患者进行急诊手术。全部患者入ICU,按照骨科损伤控制理论要求进一步监护治疗,选择时机手术固定骨盆和四肢骨折。结果经过8~42个月随访,36例患者成活31例,死亡5例。所有存活患者骨折全部愈合,末次随访生活质量评分65~78分,平均66.6分。死亡患者中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3例,颅脑损伤2例。结论骨科损伤控制理论应用于血液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治疗,能提高患者存活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背景:严重肢体骨折常合并有腹部创伤,正确的诊断和处理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重要保障。损伤控制骨科理论(DCO)符合严重肢体骨折合并腹部创伤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正确地应用DCO理论是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的关键。目的:探讨DCO理论在严重肢体骨折合并腹部创伤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38例严重肢体骨折合并腹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骨折情况:单纯四肢骨折20例,骨盆骨折6例,骨盆合并四肢骨折4例,脊柱骨折4例,脊柱合并四肢骨折4例;闭合性骨折21例,开放性骨折17例。腹部损伤情况:脾破裂20例,肝破裂8例,肝脾破裂5例,肠破裂3例,肝破裂+肠破裂1例,肝破裂+肾破裂1例。损伤严重度(ISS)评分平均39.3分。结果:本组38例患者经DCO理论救治后死亡2例,36例患者病情稳定后行骨折确定性手术,实施确定性手术的时间为6~62 d,平均12.5 d。其中12例发生各种并发症。除2例死亡、4例失随访外,其余3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0~25个月,平均15.4个月。其中28例骨折正常愈合,愈合时间为12~25周,平均21.2周;3例骨折出现延迟愈合,经石膏外固定后愈合,总愈合时间为10~12个月;1例骨折术后10个月发现骨不连,经二期手术并植骨后愈合。所有随访者均部分或完全恢复正常工作生活。结论:DCO理论符合严重肢体骨折合并腹部创伤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尽早进行针对性的损伤控制手术和ICU复苏是实施DCO的关键,可提高严重此类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稳定骨盆骨折治疗中应用损伤控制骨科的疗效。方法笔者自2015-01—2015-12诊治54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实施损伤控制骨科治疗,采用一期确定性手术对对照组实施治疗,评价2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个月的骨折复位优良率分别为7.4%、85.2%,对照组分别为25.9%、74.1%;观察组Majeed评分(85.0±2.1)分,对照组Majeed评分(76.9±2.5)分;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骨折复位优良率、Majeed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稳定骨盆骨折治疗中应用损伤控制骨科,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治疗效果,减少术后风险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球囊临时阻断髂总动脉控制陈旧性骨盆骨折术中出血的临床应用.方法 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手术治疗12例Tile C型陈旧性骨盆骨折患者,男10例,女2例;年龄22~45岁,平均33.9岁.3例使用外固定架固定;9例因救治内脏损伤而贻误早期骨科手术,其中6例骨折未骨性愈合,3例骨折已畸形愈合.术中通过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一体化损伤控制救治模式对腹部脏器损伤合并休克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4年9月本院收治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合并腹部脏器损伤患者32例,所有病例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平均36.1分(35.2±2.94),采用院前院内一体化损伤控制救治模式进行治疗。腹部损伤应用填塞止血、简单修补、结肠造瘘等方法处理,病情稳定后再二期行骨折确定性内固定、腹部脏器确定性修复重建手术。统计分析患者抢救成功率、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疗效等指标。结果 32例患者中死亡5例(15.62%),抢救成功率84.38%,发生严重并发症6例(18.75%)。24例行二期内固定手术,术后恢复良好,有2例发生伤口愈合不良;患者行腹部脏器损伤二期重建手术均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未发生严重术后并发症。结论严重骨盆骨折合并腹部脏器损伤病情危急、处理复杂,应用院前院内一体化损伤控制救治模式进行多科协作救治,能有效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骨科(damage control orthopaedics,DCO)技术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合并多发伤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DCO技术治疗的43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合并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第一阶段用骨盆外固定支架固定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并进行其他简化手术、控制致命性大出血;第二阶段行ICU复苏治疗;第三阶段行确定性修复重建手术。结果 2例死亡,4例未随访,37例平均随访23.6月。按Matta标准评定疗效:优18例,良12例,可2例,差5例,总优良率81.1%。结论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合并多发伤病情较重,采用DOC技术有利于稳定血流动力学,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  相似文献   

9.
王陶  王军  李宗原  刘刚 《中国骨伤》2015,28(5):392-398
目的:探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的治疗策略及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32例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患者,男18例,女14例;年龄18~62岁,平均38岁。Tile骨盆骨折分型:B1型11例,B2.1型8例,B2.2型7例,C1.1型3例,C1.2型2例,C3型1例。Judet-Letournel髋臼骨折分型:前柱骨折1例,横形骨折8例,横形加后壁骨折6例,“T”形骨折1例,前柱加后半横形骨折5例,双柱骨折11例。早期处理其他合并损伤,待病情稳定后手术治疗。术后门诊随访,对髋关节功能及骨折的复位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患者手术时间1.8~6.5 h,平均3 h;术中失血450~3 200 ml,平均1 200 ml。有2例肥胖患者切口发生脂肪液化,换药后愈合,无切口感染病例。1例失访,31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2个月,平均23个月。骨盆骨折愈合时间8~18周,平均10.6周。按照Matta和Tornetta的评分标准评价复位情况,优15例,良14例,可1例,差1例。Majeed功能评分为83.65±7.67,优15例,良12例,可4例。髋臼骨折愈合时间8~16周,平均10.2周。采用Matta评定标准评估术后复位质量,优15例,良12例,差4例。按Brooker标准评价异位骨化,Ⅰ度4例,Ⅱ度1例。无股骨头坏死及骨折不愈合发生,5例并有神经损伤者4~6个月后均完全恢复。结论: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患者早期病情危重,运用损伤控制理念及时抢救生命为主。后期把握手术时机,治疗时髋臼骨折尽量解剖复位,骨盆骨折以重建稳定为主,手术复位顺序先固定骨盆后环,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及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26例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 25例获得随访3~42个月.骨盆骨折愈合时间8~18周,按照Matta和Tornetta的评分进行复位情况的评价,优良率92%,采用Majeed功能评分进行功能等评价,优良率84%;髋臼骨折愈合时间8~16周,采用Matta影像学评定复位质量,优良率84%,采用Matta改良的Merle d'Aubigne和Postel评分系统行功能评价,优良率84%.5例神经损伤患者4~6个月后均完全恢复.结论 对于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患者早期运用损伤控制骨科的理念抢救生命为主,病情稳定后先固定骨盆后环,然后行骨盆、髋臼骨折内固定手术,恢复骨盆环的稳定,解剖复位髋臼骨折,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期治疗在长骨干骨折合并胸部严重损伤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09年10月在损伤控制理论指导下对分期救治的41例长骨干骨折合并胸部严重损伤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29例,女12例;年龄17~65岁,平均(37.2±6.1)岁。入院时损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16分以上,平均27.4分。救治分3个阶段:第1阶段主要控制胸部症状,对骨折进行早期临时固定;第2阶段进行复苏和生理状态的优化;第3阶段待胸部情况允许后,做延期的骨折确定性手术。结果:本组无死亡病例。所有患者胸部症状在伤后5~23d缓解,伤后10~25d长骨干骨折得到最终的手术治疗,无严重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随访6~36个月,平均19.4个月,全部患者呼吸功能良好,38例长骨干骨折术后10~16周达临床愈合,1例闭合性骨折、2例开放性骨折发生骨不连,经植骨内固定后治愈。结论:在损伤控制理论指导下对长骨干骨折合并胸部损伤的患者进行分阶段的一体化救治,可有效提高救治质量,减少伤残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运用骨科损伤控制(DCO)理念治疗严重四肢长管状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DCO理念行外固定架固定/截肢治疗23例危重多发伤病员的四肢长管状骨骨折;以早期确定性治疗措施(ETC)治疗危重多发伤病员的四肢严重损伤21例为对照.结果 治疗组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后并发症,患者得到了及时有效救治,死亡率少于对照组.结论 将DCO理念用于治疗伴四肢长管状骨骨折的多发伤,有利于对患者进行迅速有效的治疗,可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期治疗胫骨平台超近端骨折合并腘动脉损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就诊的7例胫骨平台骨折超近端合并腘动脉损伤患者。7例患者均I期急诊行血管探查手术,等待7~14 d至软组织条件改善后进行二期骨折确定性手术,观察肢体软组织及骨折愈合情况。术后定期随访。结果:6例患者手术切口一...  相似文献   

14.
损伤控制骨科在合并骨折的多发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浩 《实用骨科杂志》2008,14(6):334-336
目的探讨应用损伤控制骨科治疗合并骨折的多发伤时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07年8月收治的ll例合并骨折的多发伤患者,应用损伤控制原则分三阶段治疗,早期骨折给予临时固定、清创、止血治疗,术后进入ICU监护治疗,病情平稳后行确定性手术,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死亡2例,死亡率18.2%。随访3~18个月,并发症包括伤口感染1例,经引流、换药后好转。黏连性肠梗阻3例,不需外科治疗。骨折顺利愈合,邻近关节功能恢复佳。结论损伤控制原则更符合外伤后病人的病理生理特点,在严重创伤伤员的急救医疗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李顺东  许超  童培建 《中国骨伤》2015,28(2):130-135
目的 :探讨外固定支架结合损伤控制骨科理念在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救治中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 :将2008年5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72例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均未合并休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观察组男22例,女14例,进行Ⅰ期外固定支架治疗,待患者生理状况好转后尽早实施Ⅱ期骨折确定性手术;对照组男24例,女12例,在Ⅰ期切开复位下行内固定治疗。观察比较两组入院时间,开放骨折严重度评分(open fracture severity score,OFSS),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中X线暴露次数,骨痂出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恢复疗效等。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8~12个月,平均10.4个月。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56.79±8.87)min,手术出血量(216.16±18.21)ml,骨痂出现时间(5.32±0.71)周,骨折愈合时间(12.79±2.52)周;结果优33例,良2例,差1例;并发骨折不愈合1例,局部感染1例。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104.53±9.28)min,手术出血量(439.93±14.65)ml,骨痂出现时间(4.97±1.26)周,骨折愈合时间(14.81±2.63)周;结果优25例,良6例,差5例;并发骨折不愈合1例,局部感染8例。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骨痂出现时间长于对照组,手术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两组OFSS评分和X线暴露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未合并休克的严重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采用外固定支架进行损伤控制治疗,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降低感染率和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及康复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介绍应用外支架治疗严重多发伤合并肢体骨折的方法并评价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作者应用外支架对28例严重多发伤合并肢体骨折进行早期临时固定,心肺复苏、ICU监护和Ⅱ期确定性手术治疗,患者中男19例,女9例;年龄25~61岁,平均40.5岁。骨折部位:骨盆骨折5例,骨盆合并四肢骨折3例,四肢骨折15例,脊柱骨折3例,脊柱合并四肢骨折2例。闭合性骨折16例,开放性骨折12例。28例患者均合并其他多部位损伤,创伤严重程度评分平均35分。结果本组患者治愈26例(92%),死亡2例(8%),其中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颅脑外伤,ICU治疗平均5.6d。发生各种并发症共7例。25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8—36个月,平均16个月。22例骨折正常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8.4周。2例发生骨折延迟愈合,1例发生骨不连,经二期手术并植骨后愈合。结论外支架可用于严重多发伤合并肢体骨折的早期损伤控制,具有操作简单、效果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可有效提高严重多发伤合并肢体骨折的救治效果,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骨科(damage control orthopedics,DCO)对Tile B、C型骨盆骨折合并四肢骨折治疗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对本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34例Tile B、C型骨盆骨折合并四肢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分为DCO组及早期全面处理(early total care,ETC)组,每组17例,DCO组先稳定生命体征,二期固定骨折,其中3例患者的骨盆骨折以外架作为终极手术固定,其余患者及骨折或临时外架固定或骨牵引、石膏固定,待生命体征稳定后采用切开复位方法治疗;ETC组患者在生命体征稳定后于24~48 h内实施一期骨折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各项生理指标的恢复情况,统计所有患者的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根据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评估术后生活质量。[结果]与ETC组比较,DCO组体温、PT、APTT的恢复时间、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得到明显改善;两组患者均随访1年,DCO组及ETC组的EQ-5D分别为:(0.56±0.17)、(0.57±0.26),两组间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患者均能获得较好的生活质量,DCO用于Tile B、C型骨盆骨折的治疗更能满足患者需要,不仅提高治疗效果,也能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的手术入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选取2010-06—2015-06间收治的76例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传统髂腹股沟入路,观察组行改良Stoppa入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效果、髋关节功能及安全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较少,术后骨折愈合时间缩短(P0.05)。观察组的骨折复位优良率、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改良Stoppa入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骨折愈合时间,骨折复位良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双柱髋臼骨折的修复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双柱髋臼骨折手术方法 及效果. 方法 2002年5月-2007年6月,收治12例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双柱髋臼骨折患者.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16~59岁,平均32岁.骨折类型结合Marvin Tile及Judet-Letoumel分类:B2型骨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C2型1例、C3型2例;C1型骨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Cl型3例、C2型1例;C2型骨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C2型2例、C3型1例;C3型骨盆骨折合并C1型髋臼骨折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5~14 d,平均7 d.分别采用髂腹股沟入路2例,Koeher-Langenbeck入路4例,前后联合入路6例修复重建手术. 结果 术后1例切口脂肪液化经换药愈合,其余切口均I期愈合.1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72个月,平均30个月.骨盆骨折均获复位;髋臼骨折复位采用MattaX线评估标准,优8例,良2例,一般2例,优良率83.33%.术后3个月X线片示骨折均愈合,骨盆环无畸形,无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等并发症.临床效果采用改良的Merled Aubigne和Postel评分系统评估,优2例,良7例,一般2例,差1例,优良率75.00%. 结论 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双柱髋臼骨折早期手术修复重建可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骨科损伤控制理论指导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意义,规范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治疗。[方法]本组39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在骨科损伤控制理论指导下,首先采取各种措施稳定生命体征,过渡性简单外固定,然后实施有效内固定恢复骨盆的稳定性。[结果]39例病人无一死亡,骨折一期愈合,所有病人均未因骨盆骨折而留有并发症或重度残疾。按Matta评定标准评价疗效,治疗组优21例,良11例,中4例,差3例,优良率82.1%,而对照组优良率51.8%。差异有显著性(x2=9.16,P<0.001)。[结论]骨科损伤控制理论对于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治疗具有肯定的指导意义,骨科损伤控制应该成为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治疗的临床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