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再次经皮经肝置入胆道金属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2012年6月~2016年3月,33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经皮经肝胆道支架置入术后再次出现梗阻性黄疸,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经皮经肝置入胆道金属支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31例成功再次置入支架,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下降。截至2016年5月,支架梗阻10例(生存3例,死亡7例),支架通畅时间1~9个月,中位数7个月;支架通畅21例(生存8例,死亡13例),随访1~20个月,中位数6个月。生存11例,随访1~20个月,中位数8个月;死亡20例,生存1~11个月,中位数7个月。结论对于经皮经肝胆道支架置入术后再次出现梗阻性黄疸者,再次行胆道支架置入术可一定程度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内镜置入可膨式金属胆道支架与手术治疗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疗效及生存期,分析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对同期56例内镜置入支架及90例手术的恶性梗阻性黄疽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访生存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生化指标及术后远期存活情况.结果 支架及手术均可显著降低血清胆红素及胆系酶(P<0.01),两者在降低总胆红素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支架组和手术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40 d和795 d,两组术后3、6、12个月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2.6%、61.1%、46.4%和97.0%、90.9%、65.4%,两组的累积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原发肿瘤伴转移、高位胆管梗阻的患者,支架组和手术组的生存期相仿.结论 内镜下置入支架与手术相比,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有同样的退黄效果,而对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无明显作用.对手术无法切除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经内镜置入可膨式金属胆道支架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失去手术时机时经皮经肝胆道内外引流及内支架引流术的效果。方法 对失去手术时机的21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实施X光透视下经皮经肝胆道内外引流及金属内支架置入术。结果 本组21例(20例恶性梗阻,1例良性梗阻)全部穿刺成功,行内外引流8例次,内支架置入15例次,黄疸均得到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2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后3,6,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0.0%,80.0%,15.0%。结论 经皮经肝胆道内外引流及内支架引流对失去手术时机的梗阻性黄疸具有疗效可靠,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内镜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EBMSD)联合鼻胆管引流术(ENB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回顾2009年1月至2010年3月采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并留置胆道金属支架,同时联合ENBD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共17例,并对疗效、鼻胆管引流情况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17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ERCP操作22例次,一次置管成功21例次,操作成功率95.45%。术后1周黄疸明显消退,肝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术后2例患者鼻胆管引出血性胆汁、6例患者胆汁引流不畅,通过对症处理恢复正常。17例患者中仅2例术后发生高淀粉酶血症,无出血、穿孔、急性胰腺炎、胆管炎发生。结论胆道金属支架置入联合鼻胆管引流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确切、重复性强、方便观察、术后恢复快的特点,成为目前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重要姑息性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经皮经肝胆道镜治疗胆石症引起的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1 ̄1997年对8例因胆石和良性狭窄造成的梗阻性黄疸病人进行了PTCS治疗。8例均为胆道手术后病人,绝大部分为经过多次胆道手术,伴有严重并存病、和手术风险大的病人。并成功地治疗了两例POC和EST取石失败者。全部病例取净结石处理了胆道狭窄、解除梗阻性黄疸。本文结合文献也讨论了PTCS适应证及取石和治疗胆道狭窄的一些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6.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首选治疗方法仍然是以根治性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但当全身情况(如重要器官疾病)不能耐受外科治疗,或病变局部情况(如肿较瘤与周围血管脏器严重粘连)不能行根治性手术时,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就遇到了非常棘手的问题。近年来,内镜治疗为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恶性梗阻性黄疸内镇治疗方法包括。1经内畅经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nase-biliadrainge,ENBD)1975年山并、永井等首先应用ENBD,1977年WurbClassen介绍用ENBD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经验,此后ENBD广泛用于临床,不仅对…  相似文献   

7.
我国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发病率较高,临床上明确诊断时常失去手术根治时机。其姑息性治疗主要包括传统外科分流术和介入胆道内支架置入术。对这2种治疗方法的选择尚缺乏统一标准,查阅文献,目前仅国外有一些报道。我们旨在比较胆道支架置入术与外科分流术在恶性梗阻性黄疸姑息治疗的优缺点,探讨临床适应证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不同途径胆道支架置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42例回顾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目的 探讨不同方式胆道支架置入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选择.方法 回顾分析42例不能根治切除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记忆金属合金胆道内撑支架经开腹手术置入(n=18)、经PTCD置入(n=17)及经ERCP置入(n=7)治疗的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胆管末端支架置入达到内引流.支架植入术后胆红素均在术后第1周下降约100 μmol/L; 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及谷氨酰转肽酶在术后第1周开始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全组中位生存时间为22周,平均生存(32.89±33.87)周.全组围手术期死亡2例,死亡率为4.76%.主要并发症有胆管炎8例,胆道出血3例,肝功能衰竭2例.结论 胆道支架经开腹手术置入、经PTCD置入及经ERCP置入均可有效解除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胆管梗阻,改善肝功能; 临床应根据患者的局部及全身情况选择不同的置入方式,提高安全性及有效性,尽可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恶性梗阻性黄疸是指由各类恶性病变压迫胆道系统,造成胆汁不能正常排入肠道而引起的皮肤及巩膜黄染,不及时治疗可引起肝功能衰竭和继发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胆道内支架置入治疗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胆道内支架置入治疗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42例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分别行单侧/双侧穿刺入路,充分胆道内外引流后,置入支架。其中肝总管内置入单枚支架19例;双侧肝管穿刺,行左肝和右肝胆管同时置入支架11例;采用单侧肝管穿刺入路,于左-右肝管间和肝管-胆总管间均置入支架12例。共置入支架65枚,其中3枚为覆膜支架,其余均为自膨式裸支架。结果42例病人中,手术成功率达100%,其中2例病人分别于术后4个月和9个月发生支架内梗阻,行二次介入治疗;1例病人于胆道支架置入术后17个月发生十二指肠梗阻,再行十二指肠支架置入术;1例病人于围手术期因严重胆系感染而死亡.全部病人随访3~112周(平均49周),均获得满意的减黄效果。结论根据不同梗阻部位,采用多种胆道支架置入技术治疗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是一种安全可靠、疗效确切的姑息性疗法。  相似文献   

11.
经皮胆道内涵管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道内涵管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3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经皮经肝胆道内涵管置入术,随访35~376天,观察近中期疗效和并发症。结果经皮经肝胆道内涵管置入术技术成功率为100%。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于置入术后1周较置入前明显下降(P<0.001),术后2周较术后1周明显下降(P<0.001)。开通时间平均为101天,半年开通率为50%。并发症发生率28.1%,主要为胰腺炎和逆行胆道感染等。结论经皮经肝胆道内涵管置入术安全疗效可靠,可作为恶性胆管阻塞的一种姑息性疗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内镜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2011年3月至2013年10月30例经内镜胆道金属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对其成功率、肝功能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 行经内镜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操作成功率93.33% (28/30),未成功2例,1例未能成功插管,1例单纯行鼻胆管引流.术后5d复查血生化指标,谷氨酸转氨酶及总胆红素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 0.05).术后出现并发症4例,并发症发生率13.33% (4/30),其中高淀粉酶血症2例,急性胰腺炎1例,急性胆管炎1例,症状经治疗后消失,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 经内镜胆道金属支架植入疗效确切,并发症较少,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BD)联合支架植入术与单纯PTBD姑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经两种姑息介入治疗后的临床资料,对其中30例行PTBD+支架植入(A组),30例单纯行PTBD(B组),分析两组治疗术后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并发症、引流道通畅时间及生存期。结果术后1周,A、B两组TBIL分别下降(174.81±49.13)μmol/L、(95.23±42.33)μmol/L(P=0.02),DBIL分别下降(96.01±36.51)μmol/L、(58.16±31.21)μmol/L(P=0.03);术后1个月TBIL分别下降(284.25±112.53)μmol/L、(276.42±125.47)μmol/L(P=0.09),DBIL分别下降(152.06±41.32)μmol/L、(147.06±43.83)μmol/L(P=0.13)。A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11/30,36.67%)明显低于B组(27/30,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37,P〈0.05)。A、B组胆管中位通畅时间(162.5天vs 78.5天),患者中位生存期(203.5天vs 126.0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PTBD联合支架植入术可较单纯PTBD更有效地提高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存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CT引导与X线透视引导下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2008年6月至2016年6本院收治的80例阻梗性黄疸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在CT引导与X线透视引导下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比较两组的穿刺治疗、黄疸缓解率以及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的穿刺次数、辐射暴露剂量明显的少于对照组,穿刺透视时间、总穿刺时间明显的短于对照组;观察组胆道出血的发生率明显的少于对照组;上述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治疗阻梗性黄疸穿刺成功率高,辐射暴露剂量少,黄疸症状缓解率高,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5.
研究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放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接受治疗的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患者共52例,以双盲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取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放术治疗,对照组则采取经皮肝胆管外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观察组黄疸改善显效率为92.3%,尽管稍高于对照组的88.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生存期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白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白蛋白为(34.8±4.0)g/L,对照组为(28.5±3.1)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草转移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移酶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放术能够有效改善黄疸,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并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内镜介入引流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内镜介入引流治疗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肝胆外科(西安,710032)窦科峰王德胜经皮肝穿胆管支架引流和内镜介入内引流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为近年开展的新技术,本文仅就内镜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关问题作一讨论。1内镜下放置支架引流管的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肝胆管穿刺金属内支架植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0年10月~2004年10月,对3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施行经皮肝胆管穿刺金属内支架植入。其中胆管癌17例,胰腺癌5例,肝门部转移癌10例。梗阻部位:肝总管肝门区20例,胆总管12例。结果金属内支架植入成功率100%(32/32)。2例出现胆汁性腹膜炎,胆道出血1例。28例术后血清胆红素3~4周降至正常,黄疸完全消失率87.5%(28/32)。生存期3~18个月,平均8个月。3例分别于术后6、8、13个月出现梗阻性黄疸,再梗阻发生率9%(3/32)。结论经皮肝胆管穿刺金属内支架植入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安全、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胆道支架用于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MOJ)的早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经皮肝穿胆管引流(PTCD)+胆道支架植入治疗的232例MOJ患者的临床资料,判断术后早期疗效,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232例均成功实施PTCD+胆道支架植入术,并置管引流,术后早期疗效显著149例、有效36例、无效47例,总有效率79.74%(185/232)。肿瘤类型、梗阻水平、梗阻长度、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腹腔积液、肝内病变、远处转移、肿瘤最大径、术前血小板计数(PLT)、CA125水平和术后胆道感染是影响早期疗效的重要因素(P均0.05);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术前PLT、CA125水平和术后胆道感染是影响早期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胆道支架植入术在改善MOJ患者肝功能、减黄方面具有一定价值;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术前PLT、CA125水平和术后胆道感染是影响术后早期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PTBD)及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TGD)姑息治疗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价值。方法纳入79例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其中47例共接受120次超声引导下PTBD(PTBD组),32例共接受39次PTGD(PTGD组)。比较PTBD组和PTGD组手术操作时间、黄疸减退情况、胆道出血和胆汁外漏发生率及引流管有效带管时间。结果两组黄疸减退情况、胆道出血和胆汁外漏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TBD组手术操作时间为(7.07±2.24)min,PTGD组操作时间为(5.94±2.0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PTBD组有效带管时间为(100.56±11.31)天,PTGB组为(63.58±6.23)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对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超声引导下PTBD带管时间长,相对PTGD更为适用。  相似文献   

20.
胆管内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28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介入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将28例患者分为3个治疗组,对术后血清总胆红素下降程度,支架阻塞发生率及患者的生存时间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内涵管植入组:60%的患者获得了3个月以上的通畅引流;术后2周血清总胆红素下降率超过50%者2例,平均存活4.5个月。胆道内支架植入组:50例患者获得10个月以上的通畅引流;术后2周血清总胆红素下降率超过50%者6例;平均存活6.5个月。胆道内支架植入+动脉栓塞化疗组:66.7%患者获得10个月以上通畅引流;术后2周血清总胆红素下降率超过50%者7例;平均顾活8.8个月。结论:金属内支架通畅率高,结合栓塞化疗,可进一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