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窥镜下不同入路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局麻下经皮后外斜入路与椎板间孔入路内窥镜手术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3年6月至2008年10月,对57例L_5S_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男32例,女25例;年龄17~79岁,平均42岁.内窥镜手术入路分别采用后外斜入路与椎板间孔入路.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对患者手术前、后腰椎功能状况进行评价,分析不同入路的治疗结果、并发症、二次开放手术等情况.结果 5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最长5年4个月,最短12个月,平均22.4个月.采用后外斜入路22例,椎板间孔入路35例,其中各有1例患者接受二次手术,各有1例术后出现感染.后外斜入路突出的部位更靠外侧.椎板间孔入路不考虑髂棘的高低,突出部位为中央型和旁中央型.后外斜入路组手术前、后平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分别为74.36,13.91(P<0.001),椎板间孔入路为77.45,12.56(P<0.001),术前和术后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照MacNab标准,末次随访时手术疗效后外斜入路优良率为86%.椎板间孔入路优良率为89%.结论 两种入路各有不同的适应证,手术过程明显不同,但只要选择恰当,均能达到很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20,(5):450-452
[目的]介绍椎间盘镜联合椎间孔镜治疗L5 S1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9月48例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先行MED入路,确定通道位于L5S1椎板交界处,咬除部分椎板进行开窗,切除部分黄韧带,形成约1.0 cm的开窗后,椎间盘镜下先置软组织1、2级扩张棒于椎间盘间隙,然后放置椎间孔镜工作通道,放入椎间孔镜,即可显示椎间盘组织及内侧的神经根和硬膜囊,然后旋转套管用套管尖端将硬膜囊及神经根隔离至内侧,并松动椎间盘镜通道,使椎间孔镜随神经根的走向探查并取出间盘组织,探查神经根活动良好后,离子刀修复纤维环撕裂口。[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手术,术中均未发生硬脊膜破裂及脑脊液漏,2例术后麻木症状加重,1个月后逐渐消失;1例术后疼痛加重,3 d症状消失。随访1~33个月,按Macnab标准,临床结果评定为优33例、良15例。[结论] MED联合PEL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结合两者优势,可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13):1169-1175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微创治疗腋下型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月2012年6月,采用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微创治疗腋下型L5S1椎间盘突出症32例。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132012年6月,采用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微创治疗腋下型L5S1椎间盘突出症32例。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1353岁,平均33.5岁。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改良MacNab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本组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53岁,平均33.5岁。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改良MacNab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本组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0个月,平均15.5个月。平均手术时间(61.4±12.6)min。术中平均透视时间(0.5±0.3)s。32例患者术后腰腿痛、感觉肌力减退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术前,术后1 d,术后1、3、6、12个月腰痛VAS评分分别为(6.00±1.46),(3.81±0.75),(1.88±1.15),(0.81±1.05),(0.63±0.62),(0.25±0.45);腿痛VAS评分分别为:(7.88±0.81),(2.88±1.45),(2.13±1.02),(1.38±0.62),(0.88±0.62),(0.81±0.54)。术前、术后1、3、6、12个月ODI评分分别为(47.63±9.91),(38.4±10.46),(26.75±6.88),(13.81±5.95),(9.19±6.04)。术前与术后多时段腰腿痛评分及OD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2个月时用改良MacNab评价疗效,优良率90.6%。[结论]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微创治疗腋下型L5S1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中透视少,暴露清楚,便于保护神经结构,减压彻底,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其近期疗效确切,远期结果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4.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13):1175-1178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皮椎板间神经根肩侧入路内镜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探讨此微创技术的优越性。[方法]2013年8月~2015年3月,对收治的45例L_5/S_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皮椎板间神经根肩侧入路行微创髓核摘除术治疗。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等指标。术前和术后即刻、术后1个月及3个月直腿抬高角度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术前和术后定期随访评估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判定疗效。[结果]术后即刻及术后1、3个月的直腿抬高角度分别为(65.74±3.58)°、(69.45±4.31)°、(70.65±4.21)°,均较术前的(26.78±3.65)°显著增加(P0.05);术后即刻及术后1、3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3.27±0.69)、(2.48±0.42)、(2.15±0.26),均较术前的(7.81±1.49)显著改善(P0.05);术后3个月的ODI指数为(13.54±5.39)%,低于术前的(79.32±10.11)%(P0.05)。术后3个月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良率为95.5%(43/45)。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椎板间神经根肩侧入路内镜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短期内疗效确切,手术风险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椎间孔入路和椎板间入路经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49例接受经皮内窥镜手术治疗L5S1LDH的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23例采用椎板间入路(PEID组),26例采用椎间孔入路(PETD组)。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LDH病理分型、临床症状、术前VAS疼痛评分、ODI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ID组与PETD组相比显著缩短手术时间[(63.53±15.85)mins vs(75.27±11.34)mins,P0.05],显著减少术中X线透视次数[(8.49±1.89)次vs(35.38±6.08)次,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定位错误、硬膜撕裂、手术切口感染、椎间盘炎等严重并发症。49例患者平均随访15.3个月。两组患者术后24h、末次随访VAS疼痛评分以及末次随访ODI功能障碍指数评分与术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各时间点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PEID组4.35%,PETD组7.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短期复发率PEID组4.35%,PETD组11.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ID与PETD均是治疗L5S1LDH安全、有效、微创的手术方式,且临床疗效相近。但PEID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透视次数。 相似文献
6.
7.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8,(24)
[目的]探讨L_5S_1椎间盘突出症应用椎间孔镜手术时处理S_1上关节突的临床标准。[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L_5S_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采用Choi对髂棘高度的划分标准和McCulloch对腰椎间盘突出三层楼的定位理论,对是否行S_1上关节突成形进行分析。采用VAS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量表(ODI)评分及MacNab评级系统评价临床效果。[结果] 48例患者中,有34例患者突出的间盘位于第3层,需要行S_1上关节突的处理;按照Choi的髂棘高度的划分,在34例椎间盘突出位于第3层的患者中,有17例患者属于第5型或第6型,需要行S_1上关节突的处理。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VAS评分腰痛评分由术前(7.22±2.63)减少至末次随访的(1.69±1.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腿痛评分由术前(7.92±1.25)减少至末次随访(2.11±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评分由术前(67.10±18.67)减少至末次随访时(56.08±25.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L5S_1椎间盘摘除术时,如果突出的间盘位于第3层或髂棘的高度属于第5或第6型,则需要处理S_1的上关节突。 相似文献
8.
《实用骨科杂志》2020,(8)
目的评价可视化环锯成形系统辅助经皮内镜行椎板间入路椎间盘摘除术治疗椎板间隙狭窄的L_5S_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应用该术式治疗的25例患者资料,其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38~65岁,平均(50.18±5.38)岁。分别于术后1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对患者采用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the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估手术疗效,参照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记录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情况等安全性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25例患者均在硬膜外麻醉下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0.58±10.28)min;透视次数(2.12±0.51)次;住院时间(6.25±1.69)d;手术出血量(20.16±5.19)mL。所有手术无神经损伤、硬膜囊破裂、脑脊液渗漏、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所有患者随访均大于1年,术后1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的腰痛VAS、腿痛VAS、ODI评分、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改良MacNab标准评估疗效,优17例,良7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为96%。结论可视化环锯成形系统辅助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椎板间隙狭窄的L_5S_1椎间盘突出症,能够快速、安全地完成通道的建立并进入椎管,更加精准、安全且疗效可靠,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9.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2018,(6)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THESSYS技术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分析髂嵴高度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12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采用THESSYS手术治疗L_5/S_1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腰椎X线侧位片髂嵴最高点与L_4、L_5椎弓根的位置关系将患者分为3组,髂嵴高度在L_5椎弓根上缘水平线以下为Ⅰ组(n=42),L_4椎弓根下缘水平线及L_5椎弓根上缘水平线之间为Ⅱ组(n=29),L_4椎弓根下缘水平线以上为Ⅲ组(n=5)。观察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的变化,比较3组患者之间的疗效差异。结果平均手术时间(86.5±13.5)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3.0±1.4)mL。1例患者术中硬膜轻度撕裂致脑脊液漏,对症治疗后好转,1例术后椎间盘突出复发再次行同一术式。随访时间12~17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2.4±2.4)个月。所有患者术后1周,1、6、12个月VAS评分和ODI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 0.05);与Ⅰ组、Ⅱ组相比,Ⅲ组患者(L_5/S_1突出伴高髂嵴)术后VAS评分和ODI较差(P 0.05)。结论 TH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良好;髂嵴是否高于L_4椎弓根下缘水平线是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7,(11)
目的研究俯卧位与侧卧位下经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技术(PELD)治疗L_5S_1节段3、4区椎间盘突出症穿刺难度及患者心理焦虑程度。方法纳入自2016-06—2017-01行PELD治疗的L_5S_1椎间盘突出症20例,俯卧位组10例,侧卧位组10例。比较2组穿刺时间、透视次数、P角,手术开始30 min后焦虑APAIS评分,以及术后1 d、3个月疼痛VAS评分。结果与俯卧位组相比,侧卧位组髂嵴相对下移,P角明显减小,同时由于髂嵴干扰减少,侧卧位组穿刺时间及穿刺时透视次数较俯卧位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开始30 min后侧卧位组APAIS评分低于俯卧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 d、3个月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卧位可降低PELD术中穿刺难度,减少透视次数,减轻患者焦虑程度,同时能保证良好的术后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椎板间隙入路椎间孔镜下治疗高髂嵴连线L_5~S_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7例L_5~S_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过椎间孔镜经椎板间隙入路行椎间盘切除术。记录手术透视次数、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采用ODI和疼痛VAS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手术透视次数为2~4次;手术时间为35~100min;住院时间为3~5 d。患者均随访12个月。术后1 d和术后1、3、12个月ODI和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0. 01)。术后12个月根据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17例,良9例,差1例,优良率26/27。无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高髂嵴连线的患者,经椎板间隙入路椎间孔镜下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可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6,(9)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与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I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总结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2—2014-11采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与PEID技术治疗的40例L5S1椎间盘突出症,TESSYS组19例,PEID组21例。比较2组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48 h、6个月、12个月的VAS评分,以及术后6、12个月的改良Macnab评分。结果 PEID组2例术中出现硬膜囊撕裂,但术后未出现脑脊液漏。PEID组术中透视次数和手术时间均少于TESSY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例术后均进行了至少12个月的随访。2组术后48 h、6个月、12个月的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ESSYS组与PEID组术后48 h、6个月、12个月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6个月(χ~2=0.000,P=1.000)、12个月(χ~2=0.096,P=0.756)的Macnab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与PEID技术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都具有出血少、恢复快、疗效好等特点,但PEID技术操作更简单、手术时间更短、透视次数更少。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前瞻性对比经皮椎间孔镜治疗L_(4-5)和L_5-S_1两个不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序贯性纳入经皮椎间孔镜治疗L_(4-5)和L_5-S_1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各40例。临床评价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射线暴露时间、术后VAS、ODI评分改善程度及改良Mac Nab疗效评价。结果随访时间1年。L_(4-5)组手术时间为(91.0±18.1)min,L_5-S_1组为(114.5±17.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_(4-5)组、L_5-S_1组评价射线暴露时间分别为(8.5±2.3)s和(16.9±2.3)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_(4-5)组平均VAS改善程度为5.9±1.7,L5-S1组为5.5±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平均ODI改善程度则分别为20.2±4.0和19.6±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Mac Nab评价中,L_(4-5)组为优26例,良9例,可2例,差3例,优良率为87.5%;L_5-S_1组为优22例,良10例,可5例,差3例,优良率为80%,两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L_5-S_1节段手术较L_(4-5)节段难度大,但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因此,开展PELD应先从相对简单的L_(4-5)椎间盘突出入手,积累到一定经验后再开展L_5-S_1节段。 相似文献
15.
16.
<正>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因椎间盘退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和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而产生腰部疼痛、下肢放射痛或麻木、会阴部麻木、刺痛,大小便功能障碍等症状的一种综合征[1],大部分患者通过保守可以治愈,不过仍有10%~20%的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而需要手术治疗[2]。传统的开放式手术治疗方法创伤大、出血多、恢复时间较长,且术后常因为破坏脊柱结构致腰椎不稳以及软组织黏连和瘢痕而最终导致患者形成慢性腰痛[3]。近年来,微创治疗LDH成为脊柱外科发展的趋势[4],相比传统的开放性手术,微创手术治疗LDH具有创伤较小、安全、脊柱稳定性破坏较小、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恢复快等特点,受到医患双方的认可[5]。随着脊柱生物力学等基础理 相似文献
17.
经胸腔侧前方入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本文报告经胸腔侧前方入路切除椎间盘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9例。均为中央型和旁中央型,经过脊髓造影、CTM或MRI检查确诊。随访1~4年,平均2年10个月。根据Otani分级方法标准,结果为优3例,良5例,一般1例,优良率达89%,获得较满意效果。采用CTM或MRI诊断胸椎间盘突出有较高价值。该手术方法直接、充分地显露硬膜囊和神经结构,切除突出的椎间盘和刮除骨赘,减压较安全有效,同时对脊柱的稳定性和脊髓的血供影响较小。作者认为经胸腔侧前方入路进行椎间盘切除减压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评价Mimics虚拟手术规划在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8月~2015年4月,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将符合研究条件的72例病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试验组采用Mimics软件重建腰椎三维模型,术前在计算机上模拟L5/S1PETD穿刺置管,寻找最佳穿刺路径;对照组采用经验式穿刺方法。比较2组术中通道建立时间、镜下操作时间、X线透视次数。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价临床疗效,观察手术并发症。结果试验组的通道建立时间、镜下操作时间和术中X线透视次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术后1 d和术后6个月的VAS和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之间手术前后各时间点VAS和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发生神经损伤、硬膜囊撕裂、血肿及椎间隙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Mimics虚拟手术规划有助于提高PETD的穿刺置管成功率,有效缩短穿刺置管时间及镜下操作时间,减少术中透视次数。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