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综合性康复方案治疗对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s)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18年1月就诊的94例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47)和对照组(n=47),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给予综合性康复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综合功能、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变化以及SEPs潜伏期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49%,高于对照组的74.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综合功能评定量表(FCA)评分、下肢ASIA评分、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下肢SEPs检测的N波和P波潜伏期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康复方案治疗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效果显著,能有效促进患者综合功能、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能缩短SEPs潜伏期,有效改善脊髓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同步踏车训练对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30例不完全性T10~T12脊髓损伤患者,ASIA脊髓神经功能分级均为C级,病程3~4个月,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理疗和梯度气压助动等),训练组比对照组仅增加经颅磁刺激同步踏车训练1个项目。治疗时间6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ASIA运动评分、ASIA感觉评分、脊髓损伤步行指数Ⅱ(WISCIⅡ)和功能独立性评定(FIM)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临床评价指标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6周后,训练组ASIA运动评分、WISCIⅡ、FIM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FIM评分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余评价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经颅磁刺激同步踏车训练组ASIA运动评分、WISCIⅡ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ASIA感觉评分、FIM评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经颅磁刺激同步踏车训练对不完全性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治疗方法的选择及其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患者的病情及骨折类型选用前路或后路椎管减压、钉板或钉棒系统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并结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治疗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观察术前术后椎体高度和脊髓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恢复程度。结果 56例经12~36月随访,术后椎体高度和脊髓损伤平面以下皮肤感觉、下肢运动功能不同程度恢复,未见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无明显后突畸形发生。结论选用前路或后路椎管减压、钉板或钉棒系统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并结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治疗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可以有效恢复脊柱序列和椎管容积,为受伤脊髓修复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4.
脊髓损伤后早期减压对诱发电位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后早期减压对体感诱发电位及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以探讨诱发电位在判断手术时机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日本大耳兔32只随机分4组。A组为对照组,不造成脊髓损伤。B、C、D组为脊髓损伤组。对每组动物于不同时间分别检测SEP、MEP。分析波形的潜伏期、峰问波幅。用后肢的Tarlov分级法作伤后运动功能评分。取脊髓标本,行组织学观察。[结果]随着脊髓压迫时间的延长,SEP、MEP的潜伏期逐渐延长,波幅逐渐减小.波幅变化较潜伏期更为敏感。在恢复过程中,脊髓受压时间越短,诱发电位恢复越早。潜伏期恢复早于波幅,而且SEP恢复早于MEP,MEP的恢复早于功能评分。[结论]SEP与TMS-MEP对脊髓损伤十分敏感,能较早反映脊髓损伤程度,可用于指导临床手术治疗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监测在严重胸腰椎后凸矫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因严重胸腰椎后凸畸形行矫形手术的患者进行术中SEP监测,其中男17例,女11例,年龄13~70岁,平均35.9岁.先天性后凸5例,结核性后凸13例,陈旧骨折后凸7例,脊柱肿瘤术后后凸1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1例,脊柱骨骺软骨发育不良后凸1例.手术采用后路后凸节段切除、双轴旋转矫形16例;后路经椎间隙截骨、截骨前缘撑开一后方闭合矫形4例;后路单纯闭合截骨矫形5例;后路矫形+侧前路植骨3例.SEP P37波幅下降大于50%和,或潜伏期延长超过10%为异常标准.结果:截骨、减压和矫形过程中8例患者出现SEP P37波异常,立即停止手术操作,寻找原因,并作相应处理.其中2例因术中出血导致血压下降,1例为胸腰段截骨,另1例为中胸段截骨;另6例考虑与手术操作因素有关,2例为中胸段,1例为下胸段,2例为胸腰段,1例为腰段.3例同时有波幅下降大于50%和潜伏期延长超过50%患者,1例先天性后凸和1例结核性后凸患者术后出现短期的神经功能障碍,1例陈旧骨折后凸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正常.结论:术中体感诱发电位监测可作为指示脊髓功能的重要手段,敏感性较高,对其变化应积极应对并正确处理,以避免脊髓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前路减压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04年5月至2007年11月应用前路减压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63例单节段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应用ASIA脊髓损伤神经功能评定法评价患者手术前、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至少1年随访,至末次复查时,全部病例均获得植骨融合,内固定物无松动,胸腰段脊柱生理弯曲得以维持,无继发后凸畸形及椎管狭窄.与术前比较,患者术后A-SIA脊髓神经损伤分级明显改善,脊髓神经感觉(t=2.759,P=0.025)、运动(t=4.616,P<0.05)功能评分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前路减压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段脊柱骨折具有减压彻底、神经功能改善率高、一期内固定植骨融合成功率高、脊柱稳定性好等优点,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监测在脊柱畸形Ponte截骨矫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因脊柱畸形行Ponte截骨矫形手术的患者进行术中SEP监测,其中男10例,女26例;年龄6.5~45.2岁,平均18.8岁.成人脊柱侧凸8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14例,先天性脊柱侧凸4例.手术均采用后路Ponte截骨矫形.SEPP40波幅下降>50%和(或)潜伏期延长超过10%或波形消失为异常标准.[结果]截骨、减压和矫形过程中8例患者出现SEPP40波异常,立即停止手术操作,寻找原因,并作相应处理.其中2例因术中出血导致血压下降,1例为胸腰段截骨,1例为中胸段截骨:另4例考虑与手术操作因素有关.2例为中胸段,2例为胸腰段.2例同时有波幅下降>50%和潜伏期延长超过10%患者.1例成人脊柱侧凸患者术后出现短期的神经功能障碍,1例成人脊柱侧凸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正常.[结论]术中体感诱发电位监测可作为指示Ponte截骨矫形术中脊髓功能的重要手段,敏感性较高,对其变化应积极应对并正确处理,以避免脊髓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专科护理质量指标评价在胸腰段脊髓损伤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67例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n=76)和观察组(n=9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质量指标控制质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专科护理质量指标控制质量。结果两组早期功能锻炼时间、患者康复知识知晓率、住院时间、患者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将专科护理质量指标应用于胸腰段脊髓损伤围术期患者的护理质量控制中,降低了临床医疗风险,促进了患者围术期康复,提升了临床专科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新生鼠和成年鼠脊髓损伤后胚胎脊髓移植对大鼠损伤脊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新生鼠和成年鼠腰段脊髓半切洞损伤,取E14胚胎脊髓组织移植到损伤区,手术后4、8、12周,进行组织学检查,联合行为评分,感觉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检查。结果组织学检查发现移植的胚胎脊髓在宿主脊髓中存活。联合行为评分,感觉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潜峰时的恢复,新生鼠移植组均优于成鼠移植组(P<0.05)。结论通过各种功能检查(CBS,SEP,MEP)表明胚胎脊髓移植能够促进脊髓损伤后新生鼠和成鼠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硫酸软骨素酶ABC(ChABC)对神经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SD大鼠72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ChABC治疗组,采用Allen法打击大鼠胸10脊髓损伤模型,分别在伤后即刻和随后每天一次连续一周蛛网膜下注射生理盐水和ChABC.HE染色和尼氏染色观察各时间点脊髓损伤组织形态和尼氏体及神经元的变化,采用BBB功能评分和运动诱发电位(MEP)观察大鼠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大鼠脊髓损伤后1周时BBB评分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别,在2、4周,治疗组评分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MEP在1、4周的N1波潜伏期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P<0.01).HE和Nissl染色显示治疗组的形态和神经元数量要优于对照组.结论 ChABC能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运动功能恢复,并对脊髓组织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胶原支架结合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移植修复大鼠全横断脊髓损伤的效果。方法将32只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n=8):A组为假手术组,只暴露T_9、T_(10)段脊髓;B、C、D组切除长4 mm的T_9、T_(10)段脊髓后,C、D组分别于损伤处植入相应长度的线性有序胶原支架(linear ordered collagen scaffolds,LOCS)和结合了胶原结合结构域(collagen binding domain,CBD)-BDNF的LOCS。术前及术后3个月内每周对大鼠进行BBB运动功能评分。术后3个月,实施神经电生理检测各组大鼠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然后于L_2段脊髓组织注射荧光金(fluorogold,FG)实施逆行示踪,1周后取大鼠大脑及胸、腰段脊髓组织,脱水后观察脊髓组织形态;取包含损伤区的胸、腰段脊髓组织作切片。其中,脊髓冠状切片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进行观察,计算FG阳性细胞积分吸光度(IA)值;胸段脊髓组织水平切片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全横断脊髓损伤造模情况、脊髓损伤区轴突再生情况、D组再生轴突的突触形成情况。结果术后各时间点B、C、D组BBB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P0.05);术后2~12周D组BBB评分均明显高于B、C组(P0.05)。电生理检测示,B组未观测到MEP;C、D组MEP潜伏期显著长于A组,C组显著长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组织形态观察示,B组脊髓损伤区域向两端延伸,损伤部位组织破坏严重;C、D组脊髓形态恢复较好,D组更接近正常组织形态。逆行示踪结果显示,各组大鼠损伤区以下的腰段脊髓灰质中均充满了FG阳性细胞;在损伤区以上的胸段脊髓中,A组FG阳性区域IA值显著大于B、C、D组(P0.05),C、D组大于B组(P0.05),C、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染色示,自同一脊髓背侧至腹侧选出的组织切片显示了明显异于正常组织的全横断脊髓损伤区域。A组NF阳性轴突数明显多于B、C、D组,C、D组多于B组,D组多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OCS结合CBD-BDNF移植可以促进大鼠全横断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以及后肢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比较单纯阻断与左心转流技术在胸降主动脉手术中对脊髓缺血损伤的影响,评价在主动脉手术中应用皮质体感诱发电位监测脊髓缺血的可行性,.方法 12头小型猪随机分为单纯阻断和左心转流组.均采用左胸肋间入路开胸,在左无名动脉以远阻断降主动脉.术中使用诱发电位监测仪连续监测皮质体感诱发电位(CSEP),监测脊髓功能变化.术后每日记录动物行为学评分.术后7 d处死动物,观察脊髓组织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 单纯阻断组中2头动物后肢轻瘫,其余后肢均截瘫.左心转流组动物恢复顺利,无截瘫发生.单纯阻断组CSEP波幅降低达50%以上,潜伏期延长10%以上,变化与行为学评分一致.阻断平面以下脊髓的超微结构显示,单纯阻断组脊髓髓鞘板层结构破坏严重,线粒体肿胀,破坏.左心转流组与阻断平面以上脊髓比较,变化不明显.结论 在动物模型中,CSEP对脊髓缺血状况的监测及时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构建胸腰段椎管内肿瘤患者术后运动康复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非同期对照试验设计,将80例胸腰段椎管内肿瘤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40例。 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干预组构建并实施胸腰椎管内患者术后运动康复方案。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疗效量表(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焦虑、抑郁和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胸腰椎管内患者运动康复方案的应用,有利于加快神经恢复、增强活动能力、减轻疼痛、缓解负性情绪,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4.
颈椎管狭窄椎板切除术疗效及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巩腾  王沛  冯世庆 《实用骨科杂志》2008,14(10):577-580
目的探讨后路椎板减压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机制。方法经全椎板切除减压患者总计158例(减压范围均在3个节段以上),发生术后并发症而经再次前路手术或保守治疗者16例(A组)与未发生并发症者142例(B组),皆于手术前、后行脊髓功能JOA评分及体感神经诱发电位检查,随访时间2~5年。结果A组患者于首次后路减压3个月后其上肢的下运动神经元通路损害症状逐渐缓解,A组和B组患者间的脊髓JOA评分改善程度、体感神经诱发电位波幅和潜伏期变动率在术前及术后2年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仅在术后3个月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后路手术后并发症系术中颈脊髓继发损伤致炎性反应加重,发生短暂脊髓组织可逆性再灌注损伤所致,经适当治疗可基本恢复;后路减压术后脊髓功能恢复与弓弦效应不呈正相关,而术后并发症发生却与其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脊髓纵裂手术治疗中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P)对脊髓的保护作用.方法脊髓纵裂患者20例,均采用骨嵴切除硬脊膜成形术治疗.MP治疗组11例,切开皮肤时开始静脉给予MP 30mg/kg,15min滴完,术后静脉应用MP(40mg/次,2次/d)3d.对照组9例,术中不使用MP治疗,术后静脉给予MP(40mg/次,2次/d)3d.应用JOA评分及胫后神经皮层体感诱发电位(PTNCSEP)P40波潜伏期监测评价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神经功能情况.结果MP治疗组及对照组术前JOA评分分别为9.25±2.12分和9.53±2.10分;PTNCSEP P40潜伏期分别为40.32±6.13 ms和41.04±5.53 ms,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周时治疗组与对照组JOA评分分别为13.43±2.01分和11.21±2.13分;PTNCSEP P40潜伏期分别为32.09±4.68 ms和36.13±5.47ms.3个月时JOA评分分别为14.62±2.15分和13.04±2.11分;PTNCSEP P40潜伏期分别为31.13±3.77 ms和34.08±3.56 ms,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对照组出现神经症加重患者2例,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消化道溃疡、切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结论脊髓纵裂术中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对脊髓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硫酸镁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效果。方法:27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组(硫酸镁处理组)、B组(生理盐水)和C组(假手术对照组)。A、B两组参照Tetik方法建立兔脊髓腰骶段缺血模型,比较三组动物不同时间点的体感诱发电位(SEP)、后肢运动功能评分及缺血再灌注后48h的病理学改变。结果:C组SEP没有明显变化,动物均完全康复。缺血30min时B组波形消失,A组波幅降为基线的(29.3±1.9)%。再灌注60min后A组、B组SEP波幅分别渐升致基线的(74.5±2.3)%和(49.2±2.1)%。A组N1、P1波峰潜伏期在缺血30min及再灌注60min时均明显优于B组(P<0.05);再灌注24h和48h后,A组的后肢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B组(P<0.05);再灌注48h后A组的脊髓前角神经细胞计数显著高于B组(P<0.01)。结论:硫酸镁具有减轻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及保护神经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前路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前路手术患者。随访时间7个月~11年6个月,平均4年2个月。结果完全性神经损伤患者随访时下肢运动评分平均提高0.86分,6例(27.2%)患者大小便功能好转;不完全性神经损伤患者随访时下肢运动评分平均提高13.00分,31例(59.6%)患者大小便功能好转,8例(15.4%)患者大小便功能恢复正常。52例不完全性神经损伤患者分为3组:Ⅰ组≤15d、15d<Ⅱ组<3个月、Ⅲ组>3个月。Ⅰ、Ⅱ组患者大小便功能改善明显好于Ⅲ组;Ⅰ、Ⅱ组患者术后改善的ASIA评分明显好于Ⅲ组。结论正确选择适应证,胸腰椎骨折前路手术有较好的疗效。早期减压及早期康复,有助于下肢运动及大小便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大鼠脊髓损伤(SCI)中的意义。[方法] 50只雌性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分别为假手术组,Allen's打击制备SCI 40 g·cm组、60 g·cm组、80 g·cm组和100 g·cm组。监测体感诱发电位(SEP)和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同时进行大鼠运动功能评分(BBB)。[结果]随损伤程度的增加,SEP和MEP潜伏期显著延长、波幅减小。损伤后各时间点,不同组别间潜伏期和波幅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 g·cm损伤后SEP和MEP波消失。随着打击程度的加重,BBB评分明显下降(P0.05)。损伤程度分组与评价指标均有显著相关性(P0.05),Spearman秩相关的R值依次为MEP潜伏期、MEP波幅、BBB评分、SEP潜伏期、SEP波幅。[结论]通过神经电生理监测指标,特别是MEP,可以准确客观地判断SCI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个体化分阶段护理模式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ISCI)患者的护理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2015年2月~2016年4月收治的60例IS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中女性10例,男性20例;年龄19~57岁,平均42.16±4.27岁;ASIA分级B级9例、C级10例、D级11例,脊髓损伤发生于颈段5例,胸段10例,腰段15例。观察组中女性8例,男性22例,年龄21~55岁,平均45.23±6.72岁;ASIA分级B级10例、C级8例、D级12例,脊髓损伤发生于颈段6例,胸段9例,腰段15例。两组在性别、年龄、脊髓损伤节段及ASIA分级等情况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予个体化分阶段护理,包括对个性化分阶段的心理康复、功能锻炼与呼吸道、肠道、泌尿系管理,对照组住院期间给予常规护理。治疗前及治疗后(90d时)依次采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康复效果评定表(ISNCSCI-2013)、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SDS评分)、运动和感觉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SDS评分治疗前61.51±2.3分,治疗后40.11±2.1分;对照组治疗前62.22±2.9分,治疗后50.50±3.1分。观察组运动功能评分治疗前47.8±10.2分,治疗后68.4±13.2分;对照组治疗前47.4±11.3分,治疗后60.1±13.5分。观察组感觉功能评分治疗前87.2±14.5分,治疗后102.5±19.3分;对照组治疗前88.3±14.7分,治疗后94.1±18.3分。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治疗前55.4±8.7分,治疗后78.1±9.5分;对照组治疗前55.2±9.2分,治疗后69.6±11.4分。观察组在心理健康状态、运动和感觉功能恢复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肺部感染(6.67%)、泌尿系感染(3.33%)、便秘并发症发生率(10%)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3.33%、16.67%及23.33%)(P0.05)。结论 :个体化分阶段护理模式对于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心理健康、功能康复及其减少并发症具有优势,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皮节体感诱发电位(dermatomal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DSEP)术中评价腰骶神经根减压效果的适用指标及其临床价值.方法:2011年5月~2011年12月对46例以感觉障碍为主诉,经查体、腰椎MRI及术前DSEP检查证实存在单侧腰骶神经根(L5或S1神经根)受压而接受神经根减压手术的患者进行术中DSEP监测,男34例,女12例;年龄20~63岁,平均41.2岁.其中L5神经根受累36例,S1神经根受累10例,MRI显示为旁侧型椎间盘突出或神经根管狭窄.记录并比较麻醉后至减压前及减压后受累神经根的P40潜伏期和波幅,术中结合自发肌电(EMG)监测相应节段神经支配肌肉,作为可能出现即时神经根医源性损伤的预警.术前、术后采用VAS评分和ODI评估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术前、术后的VAS及ODI评分.结果:术中自发EMG均未提示神经根医源性损伤.减压后32例患者潜伏期延长<0.1,14例潜伏期缩短,其中8例改善率≥0.1.根据潜伏期改善率分为三组:无改善组(改善率≤0)、改善组(0<改善率<0.1)以及明显改善组(改善率≥0.1),无改善组的VAS改善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明显改善组与改善组的VAS改善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个月随访时三组之间的ODI改善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减压后所有患者P40波幅均无降低,其中明显改善(改善率≥0.5)37例,改善(0.3≤改善率<0.5)4例,无明显改善(改善率<0.3)5例,明显改善组术后VAS改善率显著性大于其他两组(P<0.05);术后6个月随访时明显改善组和改善组的ODI改善率均显著性大于无明显改善组(P<0.05),而前两组之间的ODI改善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P40波幅改善率与VAS改善率和病程之间存在相关关系(P<0.05).结论:对于病史较短且有典型相应皮区感觉症状的单侧腰骶神经根压迫患者,减压术中受累神经根DSEP P40波幅改善率可预示患者术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可作为评估减压效果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