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总结跖骨头背侧楔形截骨结合可吸收棒内固定治疗Freiberg病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6月-2007年6月治疗Freiberg病者8例.男2例,女6例;年龄16~66岁,平均36岁.X线片见骨样硬化及跖骨关节面塌陷,第2跖骨头缺血性坏死.根据Smillie分期:Ⅱ期4例,Ⅲ期3例,Ⅳ期1例.症状持续6~36个月,平均19个月.术中行跖骨头背侧楔形截骨,旋转跖骨头重建关节面后,植入3~4枚1.5 mm可吸收棒崮定.结果 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早期并发症发生.5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1~35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疼痛均明显缓解.术后3个月跖趾关节背伸改善0~50°,平均21°跖屈改善0~10°,平均5°.截骨处于术后8~13周坚固愈合,平均10周.跖骨短缩1.3~2.0 mm,平均1.7 mm.除1例Ⅳ期患者持续关节肿胀僵硬至术后12个月改善外,余患者均于术后4个月内恢复正常活动.结论 跖骨头背侧楔形截骨结合可吸收棒内固定具有有效重建跖趾关节、允许关节早期活动、避免二次手术的优点,是治疗Smillie Ⅱ期及Ⅲ期Freiberg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跖骨头背侧闭合V形截骨结合可折断钉内固定治疗Freiberg病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治疗的11例Freiberg病患者资料,男5例,女6例;年龄15。52岁,平均32岁。根据Smillie分期:Ⅱ期5例,Ⅲ期6例。症状持续时间为7。48个月,平均23个月。术中行跖骨头背侧闭合V形截骨,旋转跖骨头重建关节面后,可折断钉固定。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早期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4~48个月(平均19个月)。术后疼痛均明显缓解。x线片示截骨处于术后8—13周(平均10周)坚固愈合。负重位X线片测量跖骨短缩1.1—1.8him,平均1.5mm。术后1d、1个月、1年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评分、足跖趾跖间关节量表评分及各活动度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相邻跖趾关节转移性跖痛,无移位、骨不连及坏死或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除1例Ⅲ期患者诉持续关节肿胀至术后10个月改善外,其他患者均于术后6个月内恢复正常活动。末次随访时患者满意度:优7例,良3例,差1例。结论跖骨头背侧闭合v形截骨结合可折断钉内固定具有有效重建跖趾关节、允许关节早期活动、避免二次手术的优点,是治疗SmillieⅡ、Ⅲ期Freiberg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Freiberg病又称跖骨头无菌性坏死或跖骨头骨软骨病。该疾病以跖骨头扁平、塌陷,继而发生跖趾关节的退行性变,并最终演变为跖趾关节骨关节炎为主要病理特征。以跖趾关节肿胀、疼痛及活动受限为主要的临床表现,具有隐匿性强、漏诊率高、危害性大等特点。提高对该疾病的全面认知并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降低Freiberg病危害的最关键环节。根据病人的Smillie分期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对于跖骨头局部水肿或坏死范围较小的Freiberg病可先尝试保守治疗,常用的方法包括口服消炎止痛药、物理治疗、定制鞋垫减压、保护下负重或石膏固定免负重6周等,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后期往往考虑手术。针对该病的手术方法多样,但存在争议。目前应用Smillie分期指导临床手术方法选择的报道较少,且缺乏统一标准。国内外的大部分研究多与手术方法及术后效果相关。如何制定一种简单、可靠的分类标准来指导手术方案的选择是临床有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总结和探讨了Freiberg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Smillie分期、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案的选择等,使广大医务工作者及病人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该疾病。  相似文献   

4.
Freiberg病是一种罕见的足踝疾病,好发于第2跖骨头,其发展过程具有缓慢性和渐进性的特点。疾病早期,患者常出现前足底和跖趾关节疼痛,在负重运动后疼痛加重;疾病晚期,受累跖骨头出现塌陷和硬化等症状。Freiberg病的治疗以Smillie分型为指导,早期选择保守治疗,晚期以手术治疗为主。本文从解剖学、流行病学、病因、影像学评估及分型、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为Freiberg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并评价关节成型术治疗Freiberg病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自2009-08—2013-04采用关节成型术治疗Freiberg病15例(16足)。参考Smillie分期:Ⅲ期5足,Ⅳ期7足,Ⅴ期4足。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系统对不同Smillie分期患者手术前后的疼痛、功能、外观3个方面进行临床评价。结果本组均获得随访6~22个月,平均13.6个月。术后无切口感染及延迟愈合发生,关节间隙维持正常,患足外观正常,无转移性跖骨下疼痛。术后关节疼痛均明显改善,跖趾关节活动度较术前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除了SmillieⅢ期患者功能评分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患者疼痛、功能、外观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关节成型术治疗中晚期Freiberg病均有满意疗效,是一种可靠的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跖骨关节内背侧楔形截骨交叉螺钉固定治疗Freiberg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我科采用跖骨关节内背侧楔形截骨交叉螺钉固定治疗Freiberg病患者16例,其中男11例,女5例;年龄22~36岁,平均(28.3±5.7)岁。病变部位均为第2跖骨头,均为单足发病。根据Smillie分期:Ⅱ期3例,Ⅲ期11例,Ⅳ期2例。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骨愈合时间以及跖趾关节活动度,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前足评分评价术后疗效。结果 1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46个月,平均(27.7±15.9)个月。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切口感染、血管神经及肌腱损伤发生。跖骨短缩1.5~2.0mm,平均(1.8±0.3)mm。患者均获一期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0.3±2.4)周(8~12周)。患者术后平均(4.7±1.4)个月(3~6个月)均重返工作岗位。术后12个月随访时,跖趾关节背伸较术前改善了(17.7±2.2)°(t=2.937,P0.05),跖屈较术前改善了(8.3±1.9)°(t=2.573,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OFAS评分由术前(61.3±5.7)分改善至术后12个月的(83.7±7.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9,P0.05)。优3例,良13例,优良率为100%。结论跖骨关节内背侧楔形截骨结合交叉螺钉固定可以有效重建跖骨头外形、改善跖趾关节活动度,术后并发症少、固定强度好、骨愈合率高,允许早期负重,是治疗Freiberg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背侧楔形截骨术治疗第二跖骨头坏死(Freiberg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背侧楔形截骨术治疗16例Freiberg病患者。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手术前后AOFAS踝-后足评分、疼痛VAS评分、跖趾关节活动度。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3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转移性跖痛、跖骨头坏死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评分、疼痛VAS评分、跖趾关节活动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1)。结论 采用背侧楔形截骨术治疗Freiberg病可有效缓解跖骨疼痛症状,增加患者跖趾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血管束植入治疗Freiberg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第1跖背血管束植入跖骨头治疗Freiberg病11例。结果随访12~50个月,平均26个月,11例X线摄片均有新骨形成,7例治愈,4例有改善,无其他并发症。结论血管束植入治疗Freiberg病是一种简单、安全及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比较影像学提高对股骨头缺血坏死分期及影像学诊断的认识。方法:总结42例(64髋)双侧股骨头行X线片、CT和低场MRI检查,并对其影像学改变进行分期和敏感性对照。结果:参照Froberg等^[1] 提出的六期分期标准,I-V期MRI检出率100%,CT65.6%,X线片56.2%,诊断早期ANFH(I、Ⅱ、Ⅲ期)MRI诊断59髋,CT诊断37髋,X线诊断31髋。结论:MRI诊断早期ANFH病变是敏感的,对照分期对临床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Freiberg病又被称为跖骨头骨软骨病或跖骨头缺血性坏死,主要影响跖趾关节功能.Freiberg病是一种少见的骨软骨病,好发于第2或第3跖骨头,第4、5跖骨头少见.疼痛、肿胀、僵硬及活动受限是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并常合并跖趾关节的退行性改变.在多数情况下,非手术治疗Freiberg不能达到预期疗效,而采用手术治疗能够...  相似文献   

11.
跖趾关节成形加趾长伸肌腱延长术治疗Freiberg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跖趾关节成形加趾长伸肌腱延长术治疗Freiberg病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2月~2010年12月治疗患者31例,男8例,女23例;年龄19 ~54岁,平均24岁.根据Smillie分期:Ⅱ期11例,Ⅲ期17例,Ⅳ期3例.按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评分为64分.经手术清除脱落的软骨碎片及死骨,将跖骨头修整成类球形,解剖游离并延长第2趾长伸肌腱.[结果]术后切口均Ⅰ/甲愈合.3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8 ~40个月,平均26个月.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疼痛均明显缓解,畸形改善.跖趾关节背伸改善0°~45°,平均20°;跖屈改善0°~10°,平均5°.术后1年除3例患者出现第2跖趾关节背伸无力及活动后轻微疼痛外无其他并发症.术后2年除2例患者有运动后疼痛外其余患者均无其他不适.按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评分为88分,优和良为25例,占83.3%.[结论]跖趾关节成形加趾长伸肌腱延长术治疗Freiberg病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费用低廉,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等优点.并且在治疗中不需要放置内固定及关节假体,避免了因运动造成的内固定及假体松动,以及二次手术取内固定和关节假体寿命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是治疗Freiberg病Ⅱ、Ⅲ期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1914年Freiberg首先报告了6例第2跖骨头缺血性坏死,随后其他学者发现类似的病变也可发生于第3、4跖骨头。由于其基本病理改变是跖骨头关节软骨和骺软骨内骨化障碍的非炎症性疾病,故文献上一般称之为跖骨头骨软骨病,又名Freiberg病。笔者于2009年手术治疗Freiberg病1例,获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背侧楔形截骨(dorsiflexion osteotomy,DO)及跖骨头置换(implant arthroplasty,IA)治疗晚期Freiberg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7月—2016年7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25例Smillie Ⅳ、Ⅴ型Freiberg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3例行DO治疗(DO组),12例行IA治疗(IA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患足侧别、部位、Smillie分型、病程以及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患侧跖趾关节屈曲及背伸活动度、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住院费用及术后VAS评分、AOFAS评分、患侧跖趾关节屈曲及背伸活动度,X线片复查两组内固定或假体情况。结果两组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DO组随访时间为12~30个月,平均17个月;IA组为12~24个月,平均16个月。IA组患者住院费用明显多于DO组(t=2.742,P=0.011)。末次随访时,两组VAS评分、AOFAS评分、患侧跖趾关节屈曲及背伸活动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复查示,DO组患者截骨均愈合,愈合时间为8~12周,平均9.5周;两组均无内固定及假体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DO及IA均可有效治疗晚期Freiberg病,明显缓解跖趾关节疼痛并改善活动度,但DO术式住院费用低于IA。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uller-Weiss病的影像学表现,评价影像学检查在其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 年9 月至2020 年8 月收集治疗的26 例 Muller-Weiss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男7例,女19例;年龄43~68(52.7±4.6) 岁。X 线检查主要观察足舟骨的形态、位置,并在负重正位X线片上测量距骨中轴线-第1跖骨中轴线的夹角(talar-first metatarsal angle,TFM),在负重侧位片上测量足弓角、距骨中轴线-第1跖骨中轴线的夹角(Meary角);CT检查主要评价足舟骨的形态、密度、邻近骨关节间隙、位置;MRI检查主要观察足舟骨的形态、信号、软骨及周围软组织改变。结果:26 例患者单侧受累21例,双侧受累5例;X线检查主要表现为足舟骨外侧部压缩变扁,呈"逗号状"或"水滴状",舟骨向内侧移位,部分骨质碎裂,周围骨关节增生,密度高低不均,关节间隙变窄;根据患足在负重侧位X线片上的 Meary角和畸形程度进行Maceira分期,其中Ⅰ期0例,Ⅱ期2例,Ⅲ期11 例,Ⅳ期9 例,Ⅴ期4 例。CT检查,显示骨质碎裂、舟骨向内侧移位、"距楔关节"的形成等。MRI检查主要表现为足舟骨形态不规则、信号不均,关节间隙变窄,距舟关节面增生、软骨破坏,跗骨关节积液,周围软组织肿胀。结论:Muller-Weiss病具有较特异的影像学表现,结合患者年龄、性别、临床病史可作出准确诊断;术前影像学检查可对疾病进行分期,帮助临床医生制定更好的手术方案,术后影像学检查能较好评价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23):2183-2186
[目的]探讨距舟关节融合联合跟骨截骨治疗MaceiraⅡ-Ⅳ期Müller-Weiss病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2月~2018年3月,在本中心接受距舟关节融合联合跟骨截骨术治疗的Müller-Weiss病患者16例(16足),男4例,女12例;年龄29~56岁,平均(41.42±5.12)岁;MaceiraⅡ期4例、Ⅲ期5例、Ⅳ期7例。术后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使用Maryland评分、VAS评分评价足部功能;通过测量足负重侧位距骨-第1跖骨角、跟骨倾斜角,负重正位距骨-第2跖骨角以及后足力线角进行影像学评价,并与术前进行比较。[结果] 1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20.63±3.67)个月。术后1例患者出现腓肠神经损伤,1例患者足背伤口出现皮缘坏死。末次随访时Maryland足踝部功能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优良率100%;VA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末次随访时影像学角度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采用距舟关节融合联合跟骨截骨术治疗MaceiraⅡ-Ⅳ期Müller-Weiss病短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X线钡餐造影与CT对食管癌分期的诊断价值,旨在提高对食管癌的诊断水平。方法对52例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各期食管癌的X线钡餐造影与CT表现进行分析,以总结其影像学表现。结果全部病例均有局部或广泛食管壁增厚,其中Ⅰ期食管癌16例,Ⅱ期22例,Ⅲ期10例,Ⅳ期4例。结论 X线钡餐造影与CT的联合诊断对食管癌分期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李守林  冯培勤  刘宇 《腹部外科》2001,14(3):166-167
目的 总结小儿腹部恶性肿瘤的诊治体会。方法 对 1994年 1月~ 1999年 12月间收治的 42例小儿腹部恶性肿瘤行B型超声检查 ,39例行CT和 /或MRI扫描。 2 9例肿瘤完全切除 ,10例部分切除 ,3例活检 ;术前化疗 2 9例 ,术后化疗 42例。结果 B型超声、CT、MRI瘤体检出率10 0 % ,术前化疗前后影像学临床分期吻合率Ⅰ期 6 6 .7% ,Ⅱ~Ⅲ期 90 .0 % ,Ⅳ期 6 6 .7%。患儿生存状况因瘤体不同而异。结论 术前B型超声、CT/MRI检查临床分期对术前治疗有指导意义 ;术前化疗能降低临床分期 ;术后病理组织学改变对术后化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踝关节距骨骨软骨损伤的MRI表现,评价MRI对距骨骨软骨损伤的诊断及分期的价值,探讨MRI对自体骨软骨移植术后的临床随访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2月至2015年3月治疗的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79例,以踝关节镜检查结果为参考标准,研究MRI诊断的准确性,并进行Hepple分期。其中15例行自体骨软骨移植手术,1年后行踝关节MRI随访,进行软骨修复评分(MOCART),分析术后MRI随访的价值。结果:79例Hepple分期诊断:Ⅰ期7例,Ⅱ期12例,Ⅲ期24例,Ⅳ期16例,Ⅴ期20例。踝关节镜分级(剔除Ⅴ期20例,共59例):A级2例,B级2例,C级4例,D级14例,E级22例,F级15例。将MRI对HeppleⅤ期的准确率定为100%,HeppleⅠ期对应于关节镜A、B、C期,Ⅱ-Ⅳ期分别对应D-F级。MRI对HeppleⅠ、Ⅱ、Ⅲ、Ⅳ期软骨损伤的准确率分别为87.5%、85.7%、95.4%、93.3%。15例术后MRI检查显示移植区域的软骨面较平滑,骨质愈合良好,周围水肿消失。MOCART评分30~80分,平均(59.0±15.6)分,其中9例得分高于60分。结论:MRI对踝关节距骨软骨损伤具有明显的临床诊断及分期价值,MRI作为术后远期随访手段,可较好地评估术后骨软骨修复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采用一种足部截骨手术治疗儿童僵硬性马蹄足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3月至2015年3月,采用内外跗骨楔形截骨并经楔骨横行截骨治疗儿童僵硬性马蹄足8例13足,男5例,女3例;年龄4.1~8.5岁,平均5.6岁。13足中10足还同时行后内侧和外侧的软组织松解术,3足同时行后内侧的软组织松解术。术前术后通过测量足正位片的距骨第1跖骨角和跟骨第5跖骨角以及侧位片的距骨第1跖骨角和跟骨第1跖骨角来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本组随访12~48个月,平均34个月。所有患足都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家长和患儿都认为术后在穿鞋的舒适度上和足的外观上有明显改善。在正位X线片上距骨第1跖骨角和跟骨第5跖骨角分别平均改善22.30°和19.08°,侧位X线片上距骨第1跖骨角和跟骨第1跖骨角分别平均改善了1.16°和1.08°。结论内外跗骨楔形截骨并经楔骨横行截骨是治疗儿童僵硬性马蹄足有效而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Weil截骨治疗(足母)外翻转移性跖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回顾分析Weil截骨治疗(踇)外翻转移性跖痛的疗效.[方法]自2004年至200:5年联合应用第1跖骨基截骨及Weil截骨治疗伴有外侧跖骨头转移性跖痛的中重度外翻17例25足.患足手术前后常规拍摄足正侧位片,测量足母外翻角(HVA),I-Il跖骨间角(IMA),使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踇)趾-跖趾-趾间关节评分系统(AOFAS)评分评估临床疗效.手术方法根据患者术前症状选择第1跖骨基底截骨联合外侧跖骨头Weil截骨.[结果]患者(踇)外翻角(HVA)术前为32°±5.7°,术后为12.8°±3.5°;Ⅰ-Ⅱ跖骨间角(IMA)术前为23.2°±3.7°,术后为10.5°±0.7°;AOFAS评分术前45.6±6.9分,术后86.9±4.6分;Weil截骨术后的跖骨短缩3-8 mm,平均4.5 mm;术后18足跖痛症状完全缓解,7例好转,所有患者日常生活正常,无需进一步治疗.[结论] (踇)母外翻术前应综合分析足部的生物力学变化,对伴有外侧转移性跖痛的严重(踇)外翻患者,联合使用第1跖骨基截骨和外侧跖骨头Weil截骨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