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手术治疗以胫骨高位截骨和膝关节置换为主要手段,但由于医疗条件、手术技术、存在风险和经济原因等的限制,无法被采纳和实施。近期河北省一些骨科同道提出腓骨高位截骨治疗伴有内翻的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方法并取得良好临床效果,引起国内、外同道的疑虑和对其机理的争议和探讨。烟台市烟台山医院骨关节科于2014年11月对两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行腓骨高位截骨治疗,并对术前、术后病情和X线片进行观察,患者术后膝  相似文献   

2.
腓骨高位截骨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任昆明  张培良 《中国骨伤》2017,30(8):759-762
目的:探讨腓骨高位截骨术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短中期疗效。方法:2014年10月至2016年7月,采用腓骨高位截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76例,男22例,女54例;年龄47~82岁,平均61.62岁。术前查体膝关节内侧压痛,内侧麦氏征阳性,摄膝关节负重正侧位X线片显示内侧间隙变窄,术后行膝内侧间隙、股骨胫骨角、VAS疼痛评分及AKS评分进行评价。结果:术后随访10~18个月,平均8.9个月。与术前相比,术后膝内侧间隙明显变宽,股骨胫骨角度变大。术前VAS疼痛评分5.70±1.56,术后1周3.70±1.03,1个月3.20±0.95,3个月2.35±0.99,1年2.10±0.97。膝关节功能AKS评分术前疼痛14.45±1.76,活动度12.60±1.98,稳定性12.15±1.72;末次随访疼痛42.60±2.28,活动度21.80±2.14,稳定性20.85±2.16。VAS评分术前与术后各时间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KS评分术前与术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腓骨高位截骨操作简单,并发症少,能有效减轻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建立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探讨腓骨截骨治疗骨关节炎机制。方法:采集1例正常膝关节的X线及核磁共振(MRI)建立膝关节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于模型上研究腓骨截骨的最佳位置及截骨后膝关节相应的生物力学改变;然后收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治疗骨关节炎疾病并采取相应术式的5例患者,结合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腓骨上段截骨(proximal fibular osteotomy,PFO)治疗膝关节内侧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其优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2021年2月本院采用PFO治疗的内侧KOA患者60例,比较各时期的VAS评分、HSS评分、KSS...  相似文献   

5.
<正>膝关节骨关节炎是老年人最常罹患的骨科疾病之一,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50%人群的X线片上有骨关节炎征象。多数膝关节骨关节炎累及内侧间室,症状较重者需行手术治疗。课题组经系列解剖学研究、影像学研究、生物力学实验和临床研究发现,骨质疏松会造成膝关节不均匀沉降。由于胫骨内侧平台承担60%~80%的负荷,外侧平台承担负荷较小,而且外侧有腓骨支撑,膝关节内侧沉降较为严重;这既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关节镜检查、清理联合腓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近期疗效观察。方法笔者自2014-01—2016-01采用膝关节镜检查、清理联合腓骨高位截骨术治疗22例(26膝)KOA,观察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比较手术前后VAS评分及KSS评分。结果 22例(26膝)均获随访6~24(16.26±5.23)个月。末次随访KSS评分、VAS评分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疗效按照KSS评分评定:优9例,良10例,可4例。结论膝关节镜下关节清理联合腓骨高位截骨术治疗KOA手术操作简便、安全,临床效果肯定,并发症少,住院院时间短,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7.
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总结外侧闭合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high tibial osteotomy,HTO)治疗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引起的关节疼痛临床应用结果。方法:应用外侧闭合楔形HTO治疗9例(男3例,女6例)伴内翻畸形的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年龄52~58岁,平均56岁。术中显露胫腓关节近侧,切开前侧关节囊,用骨锯或骨刀去除外侧楔形骨块,闭合截骨处缺损后用“U”形钉固定。结果:手术顺利,无手术并发症,经2-5、5年(平均3.5年)随访,按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评定标准:优5例,良好3例,尚可1例。结论:外侧闲合楔形HTO是治疗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引起关节疼痛的有效手术方法,但不适用于年龄过大的患者(〉60岁)。  相似文献   

8.
Jackson等(1961)首先报道了胫骨高位截骨术(high tibial osteotomy,HTO)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以来,已有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该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尤其是以膝内侧间隔为主,且伴有膝内翻畸形的患者具有确切的早期效果。Mathews(1998)报道其晚期疗效并不尽如人意。我们于1994年10月~2002年10月用HTO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24例27膝,经6个月~8年随访,效果优良。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膝关节腓骨近端截骨术(proximal fibular osteotomy,PFO)在治疗伴内翻畸形骨关节炎中的疗效。方法 2014年5月至2016年2月,采用PFO治疗膝关节退行性内翻畸形关节炎患者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45~78岁,平均63岁。左膝8例,右膝7例(双膝5例)。均经保守治疗无效或效果差。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胫股关节间隙角、股骨胫骨角。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0个月,平均(13.6±2.1)个月。术后12个月HSS评分、股骨胫骨角及胫股关节间隙角分别由术前(57.24±6.54)分、(183.01±2.33)°、(3.11±0.63)°,改善为(78.46±4.33)分、(180.50±1.66)°、(1.21±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SS标准评定优16例,良3例,差1例。本组术后无感染。出现腓浅神经损伤2例,1例术后48h即已恢复,1例口服甲钴胺2个月后基本恢复;腓骨截骨切口内慢性疼痛1例。结论 PFO适用于轻中度关节退变,也是治疗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的一种方案,但需要注意术前适应证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胫骨高位截骨Giebel钢板内固定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并膝内翻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08年8月至2012年2月,我科实施胫骨高位截骨Giebel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并膝内翻患者38例47膝。所有患者均以内侧间室疼痛为主。其中男13例15膝,女25例32膝;年龄36~58岁,平均48.5岁;应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分析。结果 38例均获随访,随访18~24个月,平均20.2个月。术后未出现伤口感染、钢板螺钉断裂、膝内翻复发、骨不愈合等并发症。截骨处在术后12~14周均达到骨性愈合,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或消失,摄片检查力线维持在术后水平。膝胫骨角术前平均为(102.1±4.3)°,术后平均为(91.5±4.1)°,所得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1,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采用HSS膝关节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优24膝,良16膝,中5膝,差2膝,优良率85.1%。结论胫骨高位截骨Giebel钢板内固定术式简单,组织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患者下床活动早,功能恢复快,效果满意,是一种治疗膝内翻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0年5月~1995年12月,应用膝关节外固定加压融合器行高位胫骨截骨术(HTO)治疗伴有膝内翻畸形的骨性关节炎10例10膝,并随访6个月~5年半,平均3年9个月.术后结果,股胫角(FTA)由术前平均184.7°矫正到平均170.3°.评分由术前平均47分,增加到平均85分.手术采用胫骨楔形截骨,双斯氏针加压外固定,术中同时行胫骨远端前移1cm,以改善髌股关节的负重关系.  相似文献   

12.
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相似文献   

13.
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0年5月-1995年12月,应用膝关节外固定加压融合器行高位径骨截骨术治疗伴有膝内翻畸形的骨性关节炎10例10膝,并随访6个月-5年半,平均3年9个月。术后结果,股胫角由术前平均184.7°矫正到平均170.3°。评分由术前平均47分,增加到平均85分。手术采用胫骨楔形截骨,双期氏针加压外固定。术中同时行胫骨远端前移1cm,以改善髌股关节的负重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胫骨高位截骨术的手术疗效。方法采用手术方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评价术后功能。结果随访1~6年,平均2.5年,随访结果优良率84%。结论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手术操作简便,合并症少,推迟人工关节置换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闭合性与开放性胫骨高位楔形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笔者自1998-03—2008-05采用闭合性胫骨高位楔形截骨(CWHTO)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内翻畸形90例(95膝),与自2007-08—2012-07采用开放性胫骨高位楔形截骨(OWHTO)治疗的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并膝内翻27例(30膝)进行比较。采用膝关节HSS评分、VAS评分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价,下肢力线通过手术前后下肢全长X线片胫股角(FTA)、下肢负重线比率(WBL)评估。结果 OWHTO组获得平均60(36~96)个月随访。OWHTO组术后1周内屈曲可达90°,术后膝关节活动度、VAS评分、HHS评分、FTA及WBL均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WHTO组获得平均144(80~204)个月随访。CWHTO组患者长腿管型石膏管型外固定4周后,去除石膏固定行免负重关节功能锻炼2周,骨折愈合后逐渐负重行关节功能锻炼。术后膝关节活动度、VAS评分、HSS评分、FTA、WBL均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无感染、截骨不愈合或延迟愈合发生,无腓总神经神经损伤、股四头肌力量及髌骨轨迹改变,无下肢短缩等发生,但行CWHTO截骨患者有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有平台骨折发生。结论 2种截骨均能通过恢复下肢力线,达到缓解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对于早期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有较好疗效,开放楔形截骨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胫骨高位截骨术(HTO)与腓骨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佛山市中医院骨九科行HTO或腓骨截骨术治疗KOA的患者。HTO组共37例,男11例,女26例,平均年龄(59±3)岁;腓骨截骨组共26例,男9例,女17例,平均年龄(59±3)岁。分析比较两组的手术耗时、术中失血量、住院总花费、术后并发症、随访期内再次行膝关节置换情况。采用膝关节Lysholm评分、西安大略和曼彻斯特大学关节炎指数(WOMAC)对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随访时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手术耗时、术中失血量、住院总花费、Lysholm评分、WOMAC评分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术后并发症、随访期内再次行膝关节置换情况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结果HTO组术后随访中位数15.7个月,腓骨截骨组术后随访中位数14.9个月。HTO组手术耗时(t=21.094,P<0.05)、术中失血量(t=9.91,P<0.05)、住院总花费(t=65.471,P<0.05)均显著劣于腓骨截骨组。HTO组有1例(2.7%)并发症,腓骨截骨组有2例并发症(7.7%),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5)。两组患者术前膝关节Lysholm评分、WOMAC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Lysholm评分HTO组显著优于腓骨截骨组(t=2.426,P<0.05)。WOMAC评分HTO组显著劣于腓骨截骨组(t=3.997,P<0.01)。术后12个月HTO组Lysholm评分(t=2.979,P<0.01)、WOMAC评分(t=-2.472,P<0.05)均显著优于腓骨截骨组。 结论行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比行腓骨截骨术手术耗时长、术中出血多、住院总花费多;术后12个月的随访提示行胫骨高位截骨术能比行腓骨截骨术取得更好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有限元分析方法探讨Boehler角改变不同角度后跟骨应力的变化情况,为B6hler角作为l临床判定骨折严重程度和评估疗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正常足踝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Boehler角减少5°、10°、15°、20°时的有限元模型,研究5种模型的应力分布、应力峰值及位置。结果正常模型跟骨的应力集中出现在后关节面后内方、后关节面前内方及跟骰关节面,最大应力出现在后关节面后内方,最大应力值16.608MPa。B6hler角减小后跟骰关节面处应力集中消失,B6hler角减少5°、10°、15°、及20°时,应力峰值分别为18.492MPa、18.603MPa、19.674MPa及19.8999MPa。结论Boehler角可作为临味上判定跟骨骨折严重程度和评估跟骨骨折治疗效果的一项指标,且术中应尽可能将B6hler角恢复至正常,若复位困难时至少应复位到减少15。以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腓骨近端截骨治疗高龄、高危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近期疗效。 方法自2015年4月1日至2018年1月31日,淄博市第七人民医院骨科共收治以膝关节内侧间隙疼痛为主要表现的患者45例(共48膝),其中女性33例(73%),男性12例(27%),平均年龄(78±3)岁。均采用腓骨近端截骨术对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进行治疗。记录住院天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并发症,于术前、术后2 d、3个月、6个月对患者进行VAS、KSS评分,手术前后进行相应影像学评估,测量膝关节内外间室高度变化情况。 结果患者住院天数平均为(4.0±2.4)d;单侧手术时间平均为(33±8)min,术中出血平均为(20±8)ml。术后均未出现伤口感染、延迟愈合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与术前相比,术后2 d、3个月、6个月的VAS评分均降低(F=93.248,P<0.05)、KSS临床评分升高(F=68.621,P<0.05)、KSS功能评分升高(F=56.36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至末次随访时,45例(48膝)患者胫骨平台内翻角由术前的(83.2±2.1)°增至术后的(84.0±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10,P<0.05);膝关节外侧间室高度由术前的(0.75±0.10)cm降至术后的(0.68±0.115)c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473,P<0.05)。 结论腓骨近端截骨术是治疗高龄高危患者内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Coventry首先报道并倡导的胫骨高位截骨术(HTO),应用于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治疗已经有超过50年的历史。回顾整个发展历史,不难发现,HTO的成功至少包含三个要素:适当的患者选择,安全准确的手术技术和可靠的内固定。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加锁定钢板固定这一新的技术组合,目前已发展成为一种固定术式,被广泛地应用到临床。以此技术为基础的教育推广,将推动保膝理念在我国的快速广泛传播。保膝和换膝并举的阶梯性治疗,在膝关节骨关节炎手术治疗方面将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0.
膝关节骨关节炎(KOA)是中老年人群最常罹患的骨科疾病之一,其症状呈进行性加重,约30%~50%的患者会出现膝内翻畸形,影响膝关节功能,需作胫骨高位截骨矫形甚至膝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张英泽教授提出了腓骨截骨术用于治疗KOA,疗效确切。因此,本文拟从解剖学、生物力学、影像学、手术方法及理论依据等方面对腓骨近端截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