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人肱骨髁间髁上骨折患者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研究成人肱骨髁间髁上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后肘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1999年1月~2004年12月间收治肱骨髁间髁上骨折患者22例,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估指数对其疗效进行评定。使用累积Logistic回归模型对术后开始功能锻炼的时间、骨折类型、手术入路以及待术时间等因素与功能恢复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22例患者获4~75个月(平均30个月)随访。根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估指数评定疗效:优7例,良9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为72.7%。优良结果的发生比率:术后开始功能锻炼的时间为0.786,骨折类型B/A型为0.299、C/A型为0.221,手术入路为1.038,待术时间为0.197。结论术后开始功能锻炼的时间、骨折类型和待术时间与治疗效果相关,手术入路与疗效的相关性小。尽早手术治疗,术中对肱骨远端特别是关节面进行解剖复位,应用稳定的内固定,术后早期开始患肢功能锻炼,对提高手术疗效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2.
吴长青  华英  刘勇占 《中国骨伤》2023,36(7):614-618
目的:探讨肱骨髁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发生肘关节僵硬的危险因素。方法:自2015年3月至2019年2月采用切开固定术治疗120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男59例,女61例,年龄25~77(53.5±3.2)岁。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肘关节僵硬分为僵硬组37例和对照组83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发生肘关节僵硬的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肱骨髁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发生肘关节僵硬的危险因素。结果:所有患者至末次随访时发生肘关节僵硬37例(僵硬组),未发生肘关节僵硬83例(对照组),关节僵硬发生率为30.83%,僵硬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损伤能量、合并其他部位骨折、骨折至手术时间、骨折AO分型、是否开放性损伤和术后过早或过度活动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0岁、高能量损伤、骨折AO分型、开放性骨折和术后过早或过度活动是肱骨髁间骨折内固定术后肘关节僵硬的危险因素。术后僵硬组术后活动度以及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均低于术后非僵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肱骨髁间骨折术后肘关节屈曲僵硬与旋转僵硬患者的术后活动度以及Mayo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肱骨髁间骨折内固定术后肘关节僵硬的危险因素,术前应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和康复策略,以最大程度降低肘关节僵硬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成人肱骨髁间髁上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后影响肘关节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收治的23例肱骨髁间髁上骨折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术后对患者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估指数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定,使用累积logistic回归模型对患者骨折类型、待术时间、手术入路以及术后开始功能锻炼的时间等因素与功能恢复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加以总结。结果23例患者获4~75个月(平均30个月)的随访,根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估指数评定疗效,其中优8例,良9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为73.9%。术后肘关节功能优良按上述四个因素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骨折类型:B/A型OR值为0.287,C/A型OR值为0.219;待术时间:OR值为0.201;手术入路:OR值为0.963;术后开始功能锻炼时间的OR值为0.763。结论骨折类型、待术时间和术后开始功能锻炼的时间与治疗效果相关,手术人路与疗效的相关性小。患者应尽早手术治疗,术中对肱骨远端特别是关节面进行解剖复位,应用稳定的内固定,术后早期开始患肢功能锻炼,对提高手术疗效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4.
肱骨髁间骨折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肱骨髁间骨折手术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36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分,分析骨折粉碎程度、手术时机、手术入路及功能锻炼时间等因素与肘关节功能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组随访时间20~38个月,平均26.5个月,其中尺神经麻痹3例,克氏针退出失效4例。按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分,优13例,良16例,中4例,差3例,优良率80.6%。结论肱骨髁间骨折术后疗效与骨折粉碎程度、手术时机、手术入路及功能锻炼时问等因素均有关。骨折粉碎愈重,则肘关节功能恢复愈差。早期手术、骨折解剖复位、牢固内固定、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肘关节功能恢复。手术入路对疗效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二次复位闭合穿针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8例经过初次复位的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进行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术。结果18例获得随访平均15个月,术后均无血管损伤,神经损伤经非手术治疗均恢复。末次随访对患侧肘关节功能进行Mayo评分平均96.8分,优16例,良2例。结论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复位后采用单纯石膏固定稳定性差。采用二次复位闭合穿针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是一种创伤小、并发症少、效果良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双柱理论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7例肱骨髁间骨折采用肘关节内外侧联合入路双侧钢板内固定术,术后配合中药熏洗,早期行肘关节功能锻炼。结果患者均获得8~34个月(平均21.7个月)随访,骨折均一期临床愈合,优良率为86.5%。结论采用肘关节内外侧联合入路双钢板法治疗肱骨髁间骨折固定可靠,术后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利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行双钢板、螺钉或Y型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38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实施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内固定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8例患者术后均获18个月随访,骨性愈合良好,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2.11%。结论对肱骨髁间骨折患者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行肱骨髁双钢板、螺钉或Y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内固定稳定,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及肘关节功能恢复,是肱骨髁间骨折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尺骨鹰嘴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肘关节僵硬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9-01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240例尺骨鹰嘴骨折,32例术后肘关节屈伸运动范围≤100°或前臂旋转运动范围≤100°(僵硬组),208例术后肘关节屈伸运动范围>100°或前臂旋转运动范围>100°(非僵硬组)。分析性别、年龄、损伤侧别、损伤能量、受伤至手术时间、骨折Mayo分型、固定方式、是否使用CPM机、是否合并其他骨折与尺骨鹰嘴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肘关节僵硬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僵硬组与非僵硬组在损伤能量、骨折Mayo分型和固定方式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能量损伤、MayoⅢ型骨折是尺骨鹰嘴骨折术后肘关节僵硬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创伤性肘关节僵硬的发生常常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高能量损伤和MayoⅢ型骨折为尺骨鹰嘴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发生肘关节僵硬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接受肱骨髁间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按Jupiiter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良率82.2%(37/4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骨折复位良好、固定牢固、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后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较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9—2018-06采用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249肱骨近端骨折,178例末次随访时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70分(预后良好组),71例末次随访时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70分(预后不良组)。分析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致伤原因、合并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合并肺炎、合并骨质疏松症、术中合并神经损伤、术中合并血管损伤、Neer分型、AO分型、术后开始功能锻炼时间与肱骨近端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后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较低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在性别、骨质疏松症数、术中合并神经损伤数、合并血管损伤数、Neer分型、AO分型、术后开始功能锻炼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骨质疏松症、术中合并神经损伤、术中合并血管损伤、Neer四部分骨折、AO-C型骨折、术后开始功能锻炼时间≥7 d是肱骨近端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后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较低的危险因素。结论合并骨质疏松症、术后合并血管损伤、术中合并神经损伤、Neer四部分骨折、AO-C型骨折及术后开始功能训练时间≥7 d肱骨近端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后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较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AO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应用AO双钢板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及分析影响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的因素。[方法]2001年3月~2006年3月手术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21例,男14例,女7例,年龄15~64岁,平均35.3岁。左侧9例,右侧12例。按照AO/ASIF分类:C1型6例,C2型10例,C3型5例。其中开放性骨折2例,合并桡神经损伤2例,尺神经损伤1例。所有病例行后路经尺骨鹰嘴截骨或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使用AO双钢板内固定。术后尽早行肘关节的主动功能锻炼。[结果]21例随访8~38个月,平均14.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术后伤口感染1例,经伤口换药3周而愈;桡神经牵拉损伤1例,经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后恢复。根据Cassebaum法评分,优7例,良10例,可4例,优良率80.9%。[结论]AO双钢板治疗肱骨髁间骨折是目前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较好方法。骨折粉碎程度及软组织损伤的严重度、有效复位及内固定、早期功能锻炼等是影响肘关节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44例。骨折按AO/OTA分型:C1型10例(22.7%),C2型18例(40.9%),C3型16例(36.4%)。术后随访时记录骨折愈合时间及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44例中39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1.6个月(13.0~31.0个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4.7周(12.0~21.0周)。术后12.0个月Mayo评分平均为82.4分(45.0~100.0分)。结论切开复位双钢板内固定能对骨折进行有效固定,保证早期功能锻炼,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3.
双重建钢板治疗肱骨髁间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肱骨髁间骨折是青壮年严重的肘部损伤,近年来发生率明显增多。过去多采用牵引复位,克氏针加石膏外固定的方法治疗肱骨髁间骨折,后期肘关节功能恢复较差。1999-2004年.我们采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及早期功能锻炼治疗肱骨髁间骨折,术后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一主二辅切口人路施术肱骨髁部骨折内固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克服肱骨髁部骨折通常术式对伸肘结构创伤大、肘关节功能恢复慢、并发症多的缺陷的一种手术人路.方法 微创取向设计以肘后正中切口为主,以内外侧髁小切口为辅的"一主二辅"切口人路术式.施行肱骨髁部骨折内固定术.结果 共施术16例,无神经损伤、内固定偏误,全部病例术后1周内开始功能锻炼;有12例术后4周屈肘达90°以上.结论 该切口入路术式较通常的肱三头肌肌腱舌瓣状翻转显露或尺骨鹰嘴截骨显露术式对伸肘结构的损伤明显减少,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快,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可调节外固定支架治疗高龄肘关节开放性损伤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自2013年8月至2019年3月,我们采用可调式外固定支架治疗肘关节开放性损伤高龄患者5例。肘关节开放性损伤包括肘关节后脱位、桡骨头骨折、尺骨鹰嘴骨折、肱骨髁骨折、冠状突骨折等病例。术后随访应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术后所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严重移位的、屈曲及伸直位均不稳定的小儿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 Ⅳ型治疗。方法 对2008 年3月~2010年8月我院收治的8 例儿童严重的Gartland Ⅳ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术治疗疗效进行评价,分析此类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复位失败的原因和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的治疗效果。结果 8例Gartland III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均接受切开复位及克氏针内固定术,早期进行肘关节功能锻炼,总体效果良好。随访1~3年,无一例发生骨不连,肘内翻,神经损伤。结论 Gartland III型肱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仍是主要治疗手段。同时,早期进行肘关节功能锻炼,是提高本种类型骨折治疗疗效、防止肘内翻畸形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双钢板三角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采用双钢板三角固定治疗。分别于术后6个月和12个月进行随访,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患侧功能恢复情况、临床疗效影响因素以及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根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法评定:优14例,良19例,中5例,差2例,优良率为82.5%。术后12个月,患侧与健侧VAS评分、关节活动范围、DASH评分以及关节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骨折类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5.0%,再手术率10.0%。结论双钢板三角固定能够恢复内侧柱和外侧柱的肘关节功能,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双钢板技术治疗肱骨髁上髁间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采用双钢板技术治疗肱骨髁上髁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间采用双钢板技术治疗且获得完整随访的肱骨髁上髁间粉碎骨折26例;男16例,女10例;年龄19~68岁,平均43.1岁;骨折按照AO/ASIF分型:C1型8例,C2型7例,C3型11例.开放性骨折5例,闭合性骨折21例.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15例,经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9例,合并鹰嘴骨折经骨折入路2例.采用Mayo评分系统对术后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14~50个月(平均29.3个月)随访.全部患者骨折均在5个月内愈合;2例患者存在功能障碍;术后1年肘关节屈曲90°~130°,平均116.8°;伸直丢失0~25°,平均13.2°.根据Mayo评分系统:优15例,良6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80.8%.术后创伤性关节炎2例,异位骨化1例,尺神经麻痹1例.所有患者未发生浅表及深部感染、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等并发症.结论 双钢板技术治疗肱骨髁上髁间粉碎性骨折,固定效果可靠,并发症少,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内外侧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治疗32例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术后24 h开始功能锻炼。末次随访时按照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恢复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骨折均愈合,均解剖复位。合并神经损伤者均在6个月内恢复。末次随访时按照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疗效:优19例,良10例,可3例,优良率90. 6%。结论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可以充分显露肱骨远端,有利于关节面复位;内外侧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符合生物力学固定原理,患者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为肘关节功能恢复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3月至2013年5月,采用经肱三头肌舌形瓣或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钢板治疗肱骨髁间骨折26例,其中男19例,女7例;年龄18~63岁,平均35.2岁。按照AO/ASIF分型:C1型9例,C2型13例,C3型4例。开放性骨折3例,合并肱骨干骨折2例,前臂双骨折1例,腰椎骨折1例,桡神经损伤2例,尺神经损伤2例。所有病例用双钢板垂直固定。术后尽早行肘关节功能锻炼。结果术后24例骨折复位满意,2例复位稍差,1例术中牵拉损伤尺神经。26例均获得随访,时间8~36个月,平均13.5个月。骨折全部愈合,1例伤口感染,经换药3周愈合。肘关节Cassebaum功能评分,优9例,良13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4.6%。结论经后入路双钢板固定肱骨髁间骨折,牢固可靠,能有效防止骨折不愈合,并可满足患者早期进行肘关节功能锻炼,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