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联合阿伦膦酸钠维D3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10—2018-10采用PKP治疗的9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48例PKP术后单存口服钙剂治疗(对照组),42例PKP术后口服钙剂联合使用阿伦膦酸钠维D3片治疗(观察组),比较2组术后3 d、6个月疼痛VAS评分与ODI指数,比较2组术后6个月密度T值。结果9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与药物治疗,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9个月。术后3 d2组疼痛VAS评分、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疼痛VAS评分、ODI指数、骨密度T值较对照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P联合阿伦膦酸钠维D3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明显缓解患者腰背部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增加患者骨密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体位复位联合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150例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其中74例采用体位复位联合单侧PKP治疗(联合治疗组),76例采用单侧PKP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伤椎高度,Cobb’s角,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联合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两组的伤椎前缘、中部高度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且联合治疗组的伤椎前缘、中部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两组的Cobb’s角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且联合治疗组的Cobb’s角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两组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且联合治疗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两组的ODI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且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至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位复位联合单侧PKP手术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能有效恢复伤椎形态,显著缓解患者疼痛,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剂量戊酸雌二醇对绝经后女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再发腰椎压缩骨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7-06采用PKP手术治疗的80例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40例术后使用低剂量戊酸雌二醇(观察组),40例术后未使用低剂量戊酸雌二醇(对照组),比较2组术后3 d、1年疼痛VAS评分、ODI指数,术后6个月、1年伤椎Cobb角、伤椎高度比值、腰椎骨密度值。结果 8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且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4(12~16)个月。术后对照组10例再发骨折,观察组2例再发骨折,观察组再发骨折数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3 d观察组与对照组疼痛VAS评分及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疼痛VAS评分及ODI指数较对照组低,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观察组伤椎Cobb角较对照组低,伤椎高度比值较对照组高,腰椎骨密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PKP术后予以低剂量雌激素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疼痛,对降低再骨折发生率、提高术后生活质量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联合密固达(唑来膦酸5 mg)静脉滴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7—2015-01采用PKP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60例,观察组30例术后静脉滴注密固达,对照组30例术后未静脉滴注密固达。比较2组术后1、6、12个月VAS评分,以及术后6、12个月股骨近端骨密度T值。结果观察组获得(19.46±2.33)个月随访,对照组获得(19.36±2.51)个月随访。2组术后1、6个月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6个月骨密度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个月骨密度T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联合密固达静脉滴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能很好地缓解患者腰背痛,提高患者骨密度,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高粘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自2012-02—2016-04诊治的10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PKP治疗者50例(PKP组),行高粘度骨水泥PVP治疗者50例(PVP组)。比较2组术后VAS评分、ODI指数、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值、伤椎前缘高度恢复比值,以及骨水泥渗漏率。结果 2组术后VAS评分、ODI指数、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值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OD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术后3 d、12个月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值低于PVP组,伤椎前缘高度恢复比值高于P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于PK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高粘度骨水泥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功能障碍程度,PKP术后椎体高度恢复效果更优,而高粘度PVP骨水泥渗漏率较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手法复位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单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脊柱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1—2018-12诊治的74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段脊柱压缩骨折,39例采用手法复位PVP手术治疗(PVP组),35例采用单纯PKP手术治疗(PKP组)。比较2组术后3 d疼痛VAS评分、ODI指数、伤椎前缘高度、伤椎Cobb角。结果 PVP组4例出现骨水泥渗漏,PKP组2例出现骨水泥渗漏,均未出现严重的神经压迫、损伤症状。PVP组与PKP组术后3 d疼痛VAS评分、ODI指数、伤椎前缘高度、伤椎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VP组术后3 d疼痛VAS评分、ODI指数、伤椎前缘高度、伤椎Cobb角与PK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PVP与单纯PKP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脊柱压缩骨折均可有效恢复伤椎高度及形态,矫正脊柱后凸畸形,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手法复位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单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自2013-10—2016-10诊治的35例(41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观察组16例(17椎)手法复位后行PKP治疗,对照组18例(24椎)单纯行PKP治疗,均采用双侧椎弓根穿刺。结果 3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12~26)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周骨折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央高度、Cobb角、疼痛VAS评分及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联合PKP治疗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骨折在椎体高度恢复、疼痛缓解及功能障碍改善方面与单纯PKP术并无明显优势,而且增加了麻醉及脊髓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部分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术后仍会遗留肋间痛,严重影响手术疗效。浮针是一种特殊的针刺疗法,在治疗疼痛方面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未见该技术运用在椎体压缩骨折术后遗留肋间痛方面的报道。本研究旨在观察浮针疗法治疗胸椎压缩性骨折术后遗留肋间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获得完整随访的23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骨折术后遗留肋间痛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为在接受经皮灌注骨水泥椎体强化术治疗后肋间痛减轻不明显,接受浮针疗法进一步治疗。记录连续3次浮针治疗前、治疗后1 d、3个月、12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值(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值、针刺皮下血肿、血气胸等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连续3次的浮针治疗,VAS评分值分别为7.1±0.8(治疗前)、3.2±0.6(治疗后1 d)、2.8±0.7(治疗后3个月)、3.1±0.8(治疗后12个月),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VAS评分值均显著性降低(P0.05)。ODI值分别为42.6±2.3(治疗前)、27.9±4.2(治疗后1 d)、23.2±8.3(治疗后3个月)、28.2±1.3(治疗后12个月),与治疗前比较,术后ODI值均显著下降(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针刺后血肿、血气胸等胸腔脏器损伤的并发症。结论浮针疗法可有效治疗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骨折术后遗留肋间痛,可以获得即刻的止痛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及非手术治疗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比较分析自2008-06—2013-06诊治的90例老年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采用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30例(内固定组),采用PKP治疗30例(PKP组),采用非手术治疗30例(非手术组)。比较3组治疗后1、3、6、12、18个月时的VAS评分和ODI指数。结果 3组均获得随访18~26个月,平均21.6个月。3组治疗后VAS评分和ODI指数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治疗后VAS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内固定组和非手术组。内固定组和PKP组治疗后1、3、6、12、18个月ODI指数均明显低于非手术组,且PKP组低于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而言,PKP损伤更小,短期治疗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5-12采用PKP治疗的31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比较术前、术后3 d、术后6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比较术前、术后3 d、末次随访时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结果本组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7.6个月。术后3 d所有患者VAS评分、ODI指数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后6个月随访时患者VAS评分、ODI指数较术前及术后3 d进一步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43,P0.001);末次随访时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与术后3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98,P=0.067)。结论 PKP不仅早期即可缓解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恢复伤椎高度,而且长期随访观察到PKP也可进一步患解疼痛,较好地维持椎体高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PKP术后联合不同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112例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患者行PKP术,根据联合应用不同抗骨质疏松药物分为3(A、B、C)组,对比术前及术后3、6、9个月各组VAS评分、骨密度、再发椎体骨折情况。结果 3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VAS评分、骨密度无统计学差异,各组均未出现相邻椎体骨折;术后6个月A组VAS评分与B组和C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骨密度无统计差异(P0.05),A组第6个月时出现2例椎体骨折,B组、C组未发生;术后9个月A组VAS评分、骨密度与B、C组均有统计差异,B组与C组VAS评分无差异,但骨密度有统计学差异,B组第9个月出现1例椎体骨折,其它组未出现。结论 PKP联合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可显著降低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术后的腰背部疼痛及相邻椎体再骨折,增加骨质强度,在临床上不同时期可选择合理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多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3—2016-01采用PKP治疗的30例多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记录骨水泥注入总量,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术前、术后1 d、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指数、Cobb角。结果 30例(67椎)骨水泥注入总量为364.5 ml,单个椎体骨水泥注入量为(5.44±0.78)ml。术后4个椎体出现骨水泥渗漏(渗漏率5.97%),椎间隙渗漏1例,椎旁渗漏3例。30例获得6~8(7.05±0.85)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1例相邻节段椎体骨折,再骨折率为3.3%。术后1 d VAS评分、ODI指数明显低于术前,且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指数低于术后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 Cobb角小于术前,末次随访时Cobb角大于术后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末次随访与术前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是治疗多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其短期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型臂X线偏位联合斜向透视法在合并脊柱畸形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PKP)术中的应用。方法纳入自2012-05—2015-12诊治合并脊柱畸形的单节段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46例,均行单侧穿刺入路PKP,其中21例采用偏位透视法辅助椎体穿刺(对照组),25例采用偏位联合斜向透视法辅助椎体穿刺(观察组)。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12个月随访。观察组术后3 d的VAS评分及ODI指数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术后12个月VAS评分及OD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穿刺时间、X线辐射剂量明显更少,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更高,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骨水泥渗漏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偏位联合斜向透视法PKP治疗合并脊柱畸形的椎体压缩骨折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显著提高,并可有效减少X线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7-01-2019-12采用PKP治疗的265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比较术前、术后1 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疼痛VAS评分、ODI指数、椎体前缘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前瞻性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伴椎管狭窄但无神经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7月~2016年6月87例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伴椎管狭窄但无神经症状的患者纳入本研究,按随机数字法分为PVP组43例和PKP组44例,分别行PVP和PKP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X线曝光次数、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和VAS和ODI评分。影像测量并比较椎体平均高度、后突骨块长度、后凸角。[结果]PKP组手术时间和骨水泥注入量显著大于PVP组(P0.05),但两组X线曝光次数和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也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得24~36个月的随访,两组末次随访的VAS及ODI评分较术前均明显减少(P0.05),但相应时间点两组间VAS和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测量方面,PKP组的椎体高度恢复及后凸角矫正显著优于PVP组(P0.05),此外PKP组后突骨块矫正也明显优于PVP组(P0.05)。[结论]PVP与PKP治疗伴椎管狭窄但无神经症状的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基本相近,均能取得良好临床效果,但PKP椎体高度恢复、术后后凸矫正优于PVP。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4-09—2016-12采用PKP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的5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比较术前、术后3 d、1年、3年的疼痛VAS评分与ODI指数,比较术前、术后1年、3年的BMD值。结果 56例均顺利手术并获得至少3年的随访。静脉输注唑来膦酸后8例出现发热反应、流感样症状,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1例出现牙龈炎,经口腔科治疗4个月后出现下颌骨坏死,经非手术治疗后症状缓解。术后3 d、1年、3年疼痛VAS评分与ODI指数较术前降低,且术后3年疼痛VAS评分与ODI指数较术后1年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BMD值较术前增加,且术后3年BMD值较术后1年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改善临床症状,能长期维持临床疗效,并增加骨密度,有利于椎体功能的改善,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促进其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6—2019-06采用PKP治疗的55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35例术前糖尿病控制良好(观察组),20例术前糖尿病控制不佳(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注入骨水泥量、下地活动时间,比较2组术前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矢状位后凸Cobb角、疼痛VAS评分、ODI指数。结果 5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均未出现切口感染、骨水泥渗漏进入椎管、肺栓塞等并发症。2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注入骨水泥量、下地活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伤椎前缘高度较术前大,矢状位后凸Cobb角较术前小,疼痛VAS评分、ODI指数较术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矢状位Cobb角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伤椎前缘角度、疼痛VAS评分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是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有效术式,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术后并发症较少,术后应积极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并控制好血糖浓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 plasty,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20-11诊治的8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41例采用PKP治疗(PKP组),41例采用PVP治疗(PVP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情况,比较2组术后3个月疼痛VAS评分、ODI指数、伤椎前缘高度、伤椎Cobb角。结果 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至少3个月的随访。PKP组骨水泥注入量较PVP组多,骨水泥渗漏数较PVP组少,手术时间较PVP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2组疼痛VAS评分、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伤椎前缘高度较PVP组大,伤椎Cobb角较PVP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采用PVP与PKP治疗均能显著减轻疼痛并促进术后快速康复,PKP在恢复伤椎高度、矫正椎体后凸畸形的效果优于PVP,且能减少骨水泥渗漏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将69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为PVP组(34例)和PKP组(35例),记录手术时间、放射暴露次数、治疗费用、骨水泥渗漏情况,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疼痛VAS评分、ODI、后凸Cobb角、椎体高度。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PKP组手术时间、放射暴露次数、治疗费用均多于PVP组(P0.05,P0.01)。术后PVP和PKP组的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P0.01);术后Cobb角、椎体高度PKP组优于PVP组(P0.05)。PKP组的骨水泥渗漏率低于PVP组(P0.001)。结论PVP及PKP均为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PKP恢复椎体高度及矫正后凸畸形效果较好,骨水泥渗漏风险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骨填充网袋经皮椎体成形术与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3—2018-03诊治的63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35例采用PKP术治疗(PKP组),28例采用骨填充网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网袋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渗漏情况,术前、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ODI指数、伤椎Cobb角。结果 2组均获得12个月以上的随访。骨网袋组手术时间较PKP组短,术中透视次数较PKP组少,骨水泥渗漏情况较PKP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ODI指数、伤椎Cobb角较术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填充网袋经皮椎体成形术与PKP均能有效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但骨填充网袋经皮椎体成形术手术时间更短,术中透视次数更少,可有效减少术中骨水泥的渗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