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目的 探索胰腺头部淋巴回流途径和肿瘤淋巴结转移的特点,为胰头癌手术淋巴结清扫范围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手术显微镜法寻找50例胰头导管腺癌手术切除标本中的淋巴结.分析各组淋巴结的转移发生率和相互关系.结果 50例区域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标本中共找到淋巴结1916枚,平均38.3枚/例.发现35例共210枚淋巴结转移.第13、14、17和8组淋巴结转移频率较高,钩突部肿瘤更易发生14组淋巴结转移.第三站淋巴结中16组阳性率最高(12%),均为16b1亚组.结论 胰头癌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高,在根治性切除时施行区域淋巴结清扫是必要的.尤应注意肠系膜上动、静脉周围的淋巴结清扫,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清扫重点应在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和左肾静脉构成的三角形区域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胰腺头部淋巴回流途径和肿瘤淋巴结转移的特点,为胰头癌手术淋巴结清扫范围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手术显微镜法寻找50例胰头导管腺癌手术切除标本中的淋巴结.分析各组淋巴结的转移发生率和相互关系.结果 50例区域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标本中共找到淋巴结1916枚,平均38.3枚/例.发现35例共210枚淋巴结转移.第13、14、17和8组淋巴结转移频率较高,钩突部肿瘤更易发生14组淋巴结转移.第三站淋巴结中16组阳性率最高(12%),均为16b1亚组.结论 胰头癌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高,在根治性切除时施行区域淋巴结清扫是必要的.尤应注意肠系膜上动、静脉周围的淋巴结清扫,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清扫重点应在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和左肾静脉构成的三角形区域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胰腺头部淋巴回流途径和肿瘤淋巴结转移的特点,为胰头癌手术淋巴结清扫范围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手术显微镜法寻找50例胰头导管腺癌手术切除标本中的淋巴结.分析各组淋巴结的转移发生率和相互关系.结果 50例区域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标本中共找到淋巴结1916枚,平均38.3枚/例.发现35例共210枚淋巴结转移.第13、14、17和8组淋巴结转移频率较高,钩突部肿瘤更易发生14组淋巴结转移.第三站淋巴结中16组阳性率最高(12%),均为16b1亚组.结论 胰头癌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高,在根治性切除时施行区域淋巴结清扫是必要的.尤应注意肠系膜上动、静脉周围的淋巴结清扫,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清扫重点应在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和左肾静脉构成的三角形区域内.  相似文献   

4.
在胰头癌的根治性手术中,周围淋巴结清扫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者自153例胰头癌切除术中选择139例进行淋巴结清扫标本分析,病理证实为胰头导管癌90例、远端胆总管癌22例和Vater乳头癌27例,共行全胰切除50例和胰十二指肠切除89例,均同时清扫了区域性和主动脉旁淋巴结,95例切除了部分门静咏。结果发现淋巴结受侵的范围如下:  相似文献   

5.
胰头癌淋巴结微转移与淋巴结分组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胰头癌淋巴结转移和微转移的分布特点,分析微转移与淋巴结分组、分站的关系,由此为确定胰十二指肠切除时的淋巴清扫范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手术显微镜法分区域、完整收集并检出20例因胰头癌作区域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扩大淋巴结清扫病例标本中的淋巴结,以苏木精-伊红染色和细胞角化蛋白(CK)染色检测淋巴结转移和微转移的发生.结果:在20例677枚淋巴结中,苏木精-伊红染色发现13例87枚淋巴结发生转移,CK染色发现57枚淋巴结存在微转移,总淋巴结转移病例数为16例(80%);微转移发生频率较高的为13组18.9%、14组14.2%、16组9.3%、11组8.6%、17组8.3%、9组4.2%、8组3.7%及12组3.0%;总淋巴结转移发生率较高的是:13组37.4%(46/123)、17组28.3%(13/46)、14组26.4%(37/140)、16组17.0%(18/1061、8组16.1%(10/621和6组14.7%(5/34).结论:胰头癌的淋巴结转移发生率甚高,微转移检测影响淋巴结的分组和分站,有助于明确临床分期;行胰头癌根治术时,应注重第13、17、14、16、8和6组淋巴结的清扫.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胰头恶性肿瘤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淋巴结转移数及淋巴结转移率(lymph node ratio,LNR)对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151例病人因胰头导管腺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的方法研究比较临床病理学因素对预后的影响,包括淋巴结转移数及LNR。结果:病人1、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0.3%和49.7%,5年78例总生存率15.4%。平均淋巴结检测数目为(7.4±5.7)枚,平均阳性淋巴结数目为(0.9±1.7)枚。在单因素分析中,发现有无淋巴结转移,LNR≥0.1,TNM分期p T和总分期均影响术后5年生存率(P  相似文献   

7.
胰头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索胰头癌淋巴回流途径和淋巴结转移的特点,以指导胰腺癌根治术中的淋巴结清扫范围.方法:在46例胰头癌标本应用手术显微镜法寻找淋巴结,进行详细的分组,以明确各组淋巴结的转移状况,并进一步分析各组淋巴结的转移频率和相互关系.结果:46例胰头癌平均每例找到淋巴结41.8枚,证实32例伴有淋巴结转移,包括较小的淋巴结,转移率69.6%.第13、14、12、8、16组转移频率较高.6例胰腺钩突肿瘤仅发生14组淋巴结转移而不伴13或17组淋巴结转移.7例阳性的16组淋巴结均属16b1亚组,主要分布于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和左肾静脉围成的三角形区域内.结论:在胰头癌根治性切除时,即使是局限于胰腺内的小胰癌也应作广泛的淋巴结清扫.胰腺钩突肿瘤尤其要注意肠系膜上动静脉周围的淋巴结清扫.清扫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重点应在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和左肾静脉构成的三角形区域内.  相似文献   

8.
9.
作者收集了1991.1~1994.12在日本77个医疗机构作手术切除的501例胰头导管腺癌病人的资料,以评价作广泛淋巴结廓清治疗胰头导管腺癌的效果。男316例,女185例,男女之比为1.7:1。平均年龄64±1岁。原发肿瘤的组织学诊断:乳头状腺癌40例(8%),分化良好的腺癌117例(23%),中等分化腺癌268例(53%),分化不良腺癌60冽(12%),其它诊断16例(3%)。按TNM分期系统分期:Ⅰ期90例,Ⅱ期82例,Ⅲ期327例,Ⅳ期2例。组织学诊断:乳头状腺癌40例(8%),分化良好腺癌117(23%),中等分化腺癌268例(53%),分化不良腺癌60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淋巴结转移程度对结肠癌根除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3年余符合筛选标准的82例行结肠癌根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淋巴结转移数目进行分组,N0组(0个)36例,N1组(1~3个)31例,N2组(≥4个)15例。比较各组术后3年生存率、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比较不同浸润深度和N1~N4站淋巴结转移率的关系。结果:N0组,N1组,N2组术后3年生存率分别为80.5%,67.7%,2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0组及N1组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显著低于N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结肠癌浸润深度的增加,淋巴结转移率也逐渐升高,且N1站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其余站淋巴结转移率。结论: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淋巴结转移数目与结肠癌患者预后有关,前者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包含壶腹部、胆管下段、胰头部、钩突部和胰颈部5个部位在内的胰头区恶性肿瘤术后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近年国内外有关该区域恶性肿瘤研究的文献结果进行归纳综述。结果壶腹部、胆管下段、胰头部、钩突部和胰颈部恶性肿瘤的预后与其病变部位、肿瘤直径、神经侵犯、血管侵犯、淋巴转移、病理学及组织学分型和切缘状态存在相关性。肿瘤位置及病理学分型的不同使其神经血管侵犯率、淋巴转移率和R0切除率存在差异。结论通过对肿瘤病变部位、肿瘤直径、神经侵犯、血管侵犯、淋巴转移、病理及组织学分型和切缘状态的总结分析,可提高对该区域肿瘤的临床预判准确性,有利于术前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术后制定更为合理的辅助治疗方案,提高人们对该区域肿瘤治疗的针对性,改善预后,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胃癌患者胰头后淋巴结(第13组)微转移率及转移规律,探讨第13组淋巴结清扫术的指征.方法 通过实时定量免疫荧光PCR法(RQ-PCR)检测研究组44例行D2胃癌根治术+胰头后淋巴结清扫术的胃癌患者术中切除的第13组淋巴结中胃癌特异性标志物CK20 mRNA的表达情况,另选取49例同期行标准D2胃癌根治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 研究组44例中共有11例发生第13组淋巴结微转移,微转移率为25%.微转移与患者年龄、性别、原发肿瘤部位、原发癌灶大小、Bormann分型、肿瘤浸润深度无关(P>0.05),但与原发肿瘤病理类型相关(P<0.01),黏液细胞癌、印戒细胞癌患者容易出现第13组淋巴结转移.6例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第12组)和11例肠系膜上血管旁淋巴结(第14组)转移的患者中分别有2例(F=23.694,P<0.01)和4例(F=13.756,P<0.01)出现第13组淋巴结转移,与其他各组淋巴结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448 d和419 d,研究组中无1例出现术后第13组淋巴结转移所造成的梗阻性黄疸,对照组中发现1例,但两组患者肿瘤复发率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26,P=0.514).结论 对于黏液细胞癌、印戒细胞癌患者,或术中发现第12组或第14组淋巴结肿大的患者,应该在标准D2根治术的基础上施行胰头后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淋巴结转移度(LNR)与结直肠癌术后5年无病存活率和总存活率的关系。 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04年4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124例结直肠癌进行分析。将124例Ⅲ期结直肠癌依据LNR分为3组: LNR<0.167、LNR≥0.167~<0.562、LNR≥0.562,比较组间预后差异。分析诸临床病理因素与结直肠癌预后之间的关系。 结果 LNR和转移淋巴结数目均与结直肠癌术后5年无病存活率和总存活率相关,而LNR是总存活率的独立相关因素。对淋巴结病理检查数目未超过12枚的病例,LNR与5年无病存活率相关。 结论 LNR与Ⅲ期结直肠癌的预后相关;对伴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特别是淋巴结病理检查数目相对较少的病例,应考虑将LNR作为临床病理分期的补充。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TCPC)后急性肾损伤(AKI)的患病率、严重程度及其对于住院期间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TCPC患者的术前、术中及术后临床资料,剔除术前接受肾脏替代治疗、肌酐值记录缺失、合并瓣膜手术的病例。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AKI是否与术后住院时间、重症监护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医院获得性感染和早期死亡率相关。结果总共163例患者纳入本研究,AKI患病率为57.1%(n=93),轻度AKI 26.4%(n=43),中度AKI 12.3%(n=20),重度AKI 18.4%(n=30)。AKI组院内感染率较高(15.1%vs.0.0%,P<0.001)。多变量回归分析显示,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位数,8 h vs.7 h,P=0.529)。多变量回归分析显示,AKI延长术后住院时间(中位数,10 d,95%CI 3.9~16.0,P=0.001)和重症监护时间(103.9 h,95%CI 48.6~159.2,P<0.001)。结论TCPC术后发生AKI常见。AKI与较高的院内感染率有关。AKI延长了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和重症监护时间,但未延长术后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5.
胰头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与根治术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胰头癌临床病理特点与根治术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 5 6例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胰头癌病人的临床病理特点 ,并用Kaplan Meier法、log rank法及秩和检验分析术后生存时间及生存时间之间的差异。结果 胰腺前方被膜及组织被肿瘤侵犯的 19例较未被侵犯的 37例、门静脉系被肿瘤侵犯的 18例较未被侵犯的 38例、淋巴结转移的 2 9例较无转移的 2 7例、腹膜种植转移的 3例较无种植转移的 5 3例、肝转移的 5例较无转移的 5 1例、远隔脏器转移 (包括腹膜种植转移和肝转移在内 )的 11例较无转移的 4 5例术后生存率均低 (P >0 0 5 )。而肿瘤大小 ,胰后面组织、胰内胆管、十二指肠壁、动脉系、胰腺外神经丛等被肿瘤侵犯与否与术后生存率均无关。结论 在胰头癌 ,淋巴结转移、腹膜种植转移及肝等远隔脏器转移、胰腺前方被膜及组织和门静脉系受侵可能是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预后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胃周淋巴结转移个数与预后以及有关临床资料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61例获术后随访的胃癌,分析胃周淋巴结转移阳性的个数与预后以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全组5年生存率39.1%;阳性淋巴结个数为0.1~5、>5个时5年生存率为73.8%、37.7%、15.6%(P<0.0001),5年生存率随着转移淋巴结的个数增多而呈下降趋势。转移淋巴结的个数亦与肿瘤的大小、组织学类型、浸润的深度有明显有相关关系。结论:胃癌转移淋巴结个数与术后预后有相关关系,其可作为胃癌术后预后的简单、有效的指标。但不适用姑息性胃癌切除者。  相似文献   

17.
我院1980年1月~1999年10月,手术治疗经病理证实无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单侧原发乳腺癌236例,本文回顾性分析影响其预后的诸多因素,以探讨术后辅助化疗对无淋巴结转移者预后的意义,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236例均为女性,年龄27~65岁,均经术后病理证实无淋巴结转移、其中行改良根治54例,Halsted术182例。1987年前97例术后未予辅助化疗,1987~1999年29例术后因经济原因未作化疗,共126例为单纯手术组。1987年后有110例术后行CMF方案化疗,为辅助化疗组。化疗方案如下,术…  相似文献   

18.
根治性切除术现在被认为是一些局部原发性胰导管腺癌病人的唯一可治愈性治疗.然而,胰腺癌复发再根治切除由于其疗效颇成问题,因此很少有人使用.作者报道1例经再根治切除联合术中放疗获长期存活的病例.病例报告 患者,男性,48岁,因胰头部进展期导管腺癌于1991年1月在外院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肿瘤直径5cm、ULCO的pTMN分级为pT3NIMO-Ⅲ期.术后9个月,血清CA19-9又出现不正常的升高,提示肿瘤复发.于1991年12月送入国立癌症中心医院.住院时,病人无自觉症状.除血清CA19-9升高到138u/ml(正常值<37u/ml) 外,其它实验室检查均正常.超声及CT显示肠系膜上静脉后—直径1.5cm的可疑病变.密切观察病变术后位置的变化.在随后6个月中,病变直径增加到2cm,同时伴有CA19-9进一步升高,考虑为局部复发无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preoperative regional intra-arterial chemotherapy (RIAC) in the treatment of resectable pancreatic head carcinoma.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50 patients with resectable pancreatic head carcinoma who had been admitted to the Research Institute of Pancreatic Diseases of Fudan University from December 2006 to July 2007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2 groups (n =25 in each group): patients in group A were treated with preoperative RIAC followed by regional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and patients in group B were treated with surgical procedure routinely. The lymphatic metastases in the 50 specimens of pancreatic head carcinoma were detected by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with hematoxylin and eosin (HE) staining, and lymphatic micrometastases were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with staining of cytokeratin AE1/AE3 in 10 specimens with negative HE staining of the lymph nodes in each group.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th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and the 1-, 2-year survival rates between the 2 groups (χ2 = 0.12, 2.88, P > 0.05). The incidence of positive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group A was 7.1% (52/734),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22.1% (118/532) in group B (χ2 = 60.01, P < 0.05). The incidence of lymphatic micrometastasis was 9.4% (30/319) in group A, and 9.1% (23/252) in group B, with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2 groups (χ2= 0.01, P > 0.05). Conclusions Preoperative RIAC is helpful in improving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resectable pancreatic head carcinoma by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lymphatic metastasis and decreasing tumor stage.  相似文献   

20.
十二指胸腺癌切除后的预后较胰腺癌或胆总管下端癌为佳。90年代前采用局部切除,5年生存率为0%~50%。近年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比例已自40%~60%增至62%~90%,故其5年生存率已逐渐增至60%。为了进一步改善生存率,更开展了扩大淋巴结清扫术,但最终的结果与胰腺有无浸润密切相关。日本Osaka肿瘤和心血管疾病医疗中心于1981~1996年曾收治31例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术前均作各种影像学检查,手术内容为胰十二指肠切除和广泛淋巴结清扫术,24倒无远处转移或严重浸润。淋巴结清扫范围包括院十二指肠区、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以及横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