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3D打印截骨导板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纳入自2016-07—2018-07诊治的30例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5例采用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3D打印组),15例采用常规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常规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后3个月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HSS评分。结果 3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4.5(3~6)个月。术后复查X线片显示下肢力线恢复满意,假体位置良好。与常规组比较,3D打印组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引流量更少,术后3个月膝关节活动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D打印组与常规组术后3个月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采用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可提高截骨精确度,并且可以优化手术操作流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CT技术、3D打印导板技术对比传统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在膝骨关节炎患者中的测量差异和疗效差异。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1月患有膝骨关节炎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之分成常规组和CT组,每组各40例,分别采用传统X线和CT检查来测量髋膝踝角、胫骨平台后倾角、胫骨平台内翻角、股骨外翻角、股骨角、胫骨角、股胫角。其中常规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案,而CT组则采用术前3D打印个性化股骨截骨导板膝关节置换手术方式,记录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术后2周负重位影像学(X线片)髋膝踝角和胫骨平台后倾角、膝关节活动度(术前与手术后2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术前与术后3个月)。结果:常规组和CT组术前髋膝踝角、股骨外翻角、股胫角、股骨角、胫骨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胫骨平台后倾角、胫骨平台内翻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比较,CT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引流量更少,膝关节活动度更大(P<0.05);术后3个月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术后髋膝踝角小于国人标准(177.4...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3D打印个体化截骨模板在重度膝关节炎合并下肢关节外畸形全膝关节置换(TKA)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9—2017-09行TKA治疗的6例(8膝)重度膝关节炎并下肢关节外畸形,术中采用3D打印个体化截骨模板辅助截骨。结果 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6.2(3~10)个月。术后X线片显示假体型号及安装位置正确,下肢力线恢复良好,随访期间无明显假体松动及下沉。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为(115.9±13.6)°,股胫角为(4.5±3.4)°,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为(86.5±12.5)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膝关节炎并下肢关节外畸形TKA术中使用3D打印个体化截骨模板截骨可获得较好的假体位置和下肢力线,而且简化了手术步骤,取得了较好的早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3D打印快速原型制造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在膝关节骨关节炎(OA)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将32例于南京市第一医院骨科拟行TKA的患者,简单随机法分为3D打印组和常规手术组两组,各组16例。3D打印组行基于膝关节CT数据的3D打印原型制造,常规手术组行常规的TKA。测量股骨与胫骨解剖轴,确定股骨远端与前后髁截骨平面及截骨量、胫骨平台截骨角度及截骨量、胫骨与股骨的假体型号,并与手术实际使用值对比。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1 d与1、3、12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与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两组患者一般情况中计量资料采用双侧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股骨远端截骨厚度、胫骨平台截骨厚度、股骨外翻角、胫骨平台后倾角、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VAS与KSS评分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3D打印组术前计划的股骨远端及胫骨平台截骨厚度与实际值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3D打印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常规手术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07,P0.05);3D打印组的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常规手术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65,P0.05)。3D打印组术后无膝内外翻畸形、假体松动等并发症发生;3D打印组术后1 d、1个月的VAS评分、KSS评分均优于常规手术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3D打印可准确构建解剖原型,可提升TKA手术的精度与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个体定制三维(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实施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初步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于扬州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20例初次单侧TKA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TKA术10例(3D组),传统TKA术10例(常规组)。纳入标准:采用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的或传统的初次行单侧TKA术患者,获完整随访者。排除标准:骨缺损较大需垫片或延长杆的患者,既往有膝关节手术史,严重的膝内外翻畸形和屈曲挛缩畸形,随访时间5个月者。记录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侧别、出血量(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截骨时间、术后2周时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膝关节活动范围(ROM)、髋-膝-踝角(HKA)、冠状面股骨组件角(FFC)、冠状面胫骨组件角(FTC)、矢状面股骨组件角(LFC)、矢状面胫骨组件角(LTC)与理想状态值的偏差。年龄、手术截骨时间、HSS评分、ROM、HKA角偏差、FFC角偏差、FTC角偏差、LFC角偏差及LTC角偏差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性别和侧别的比较采用校正卡方检验或Fisher’s精确卡方检验;出血量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 3D组和常规组的出血量中位数分别为368 ml和517 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54,P0.05);3D组和常规组的手术截骨时间分别为(35.7±2.2)min和(52.8±2.8)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59,P0.05);3D组HKA角平均偏差(0.76±0.21)°、FFC角平均偏差(0.36±0.10)°、FTC角平均偏差(0.14±0.01)°、LFC角平均偏差(4.13±0.70)°、LTC角平均偏差(0.51±0.11)°,均小于常规组[分别为(2.71±0.73)°、(1.38±0.54)°、(1.23±0.82)°、(9.56±1.22)°、(0.96±0.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D组的膝关节ROM(109.7±5.8)°和HSS膝关节评分(86.8±5.6)分,与常规组[分别为(101.2±4.6)°、(84.3±4.8)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结论相对于传统的TKA术,个体定制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TKA术最大优势在于截骨更精确、假体力线更精准,且手术截骨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结合3D打印导航模板在全膝关节置换(TKA)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具有TKA手术指征的患者进行术前CT扫描、三维重建和下肢解剖参数三维测量;在三维模型上选择匹配合适型号的假体,根据患者股骨髁外形和假体匹配情况,采用CAD技术设计个性化股骨远端截骨模板、股骨远端+1 mm截骨模板、外翻+1°截骨模板、外翻-1°截骨模板、股骨远端4合1截骨模板等,并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实物模板,以引导股骨远端精准截骨。2014年3月至2016年10月采用该新方法辅助完成16例(18膝)TKA手术(3D打印组),选取同期行传统TKA手术的16例(16膝)患者纳入常规手术组。32例患者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53~85岁,平均年龄(68.1±2.3)岁。记录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两组患者假体匹配、肢体力线恢复情况和手术疗效的差异。结果 3D打印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常规手术组,两组术后3个月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打印组经术前三维规划预测的假体尺寸与实际尺寸一致,而常规手术组根据X线片二维图像预选假体型号,准确率仅为75%;3D打印组假体位置、型号匹配良好,常规手术组股骨假体悬挂1例、股骨皮质过度切割1例;两组下肢力线内外翻偏差≤3°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D打印组94%vs常规手术组88%,P0.05)。结论将CAD结合3D打印导航模板技术用于辅助TKA手术,可实现术前准确预选假体型号、术中精准截骨,方便可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膝关节单髁置换(UKA)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4月利用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辅助治疗的23例(24膝)行UKA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术后1个月的膝关节活动度、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改善及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为(97.71±34.92)min,出血量为(386.94±221.20)ml。术前膝关节活动度为(111.12±7.23)°,术后1个月膝关节活动度为(121.31±6.9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前HSS评分为(66.11±4.52)分,术后1个月HSS评分为(83.42±4.61)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辅助UKA手术近期临床疗效满意,且使得手术操作简易化、准确化,缩短UKA学习曲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的早期疗效。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6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其中30例采用传统TKA术式(传统组),30例采用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手术(3D打印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手术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前及术后1、3 d患者血红蛋白值,术后切口引流量;术前及术后3个月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SS)临床及功能评分;采用OptiKnee膝关节三维运动分析系统,记录术前及术后3个月膝关节内外翻角、内外旋角、屈伸角、前后位移、上下位移、内外位移活动范围,同时与30例正常成人(60岁)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传统组比较,3D打印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后1、3 d血红蛋白值较高,术后切口引流量较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9个月,平均7.3个月。两组手术前后HSS评分以及KSS临床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KSS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个月3D打印组KSS功能评分明显优于传统组(P0.05)。膝关节运动学分析示,术前两组膝关节内外翻角、内外旋角、前后位移、上下位移活动范围均大于正常成人(P0.05),屈伸角及内外位移活动范围与正常成人相似(P0.05)。术后3个月,与正常成人相比,传统组内外翻角活动范围增加、屈伸角活动范围减小(P0.05);两组上下位移、内外位移活动范围明显减小(P0.05);其余自由度活动范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复查示假体无松动。结论与传统TKA相比,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TKA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出血少、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的早期疗效。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6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其中30例采用传统TKA术式(传统组),30例采用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手术(3D打印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手术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前及术后1、3 d患者血红蛋白值,术后切口引流量;术前及术后3个月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SS)临床及功能评分;采用OptiKnee膝关节三维运动分析系统,记录术前及术后3个月膝关节内外翻角、内外旋角、屈伸角、前后位移、上下位移、内外位移活动范围,同时与30例正常成人(<60岁)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传统组比较,3D打印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后1、3 d血红蛋白值较高,术后切口引流量较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9个月,平均7.3个月。两组手术前后HSS评分以及KSS临床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KSS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个月3D打印组KSS功能评分明显优于传统组(P<0.05)。膝关节运动学分析示,术前两组膝关节内外翻角、内外旋角、前后位移、上下位移活动范围均大于正常成人(P<0.05),屈伸角及内外位移活动范围与正常成人相似(P>0.05)。术后3个月,与正常成人相比,传统组内外翻角活动范围增加、屈伸角活动范围减小(P<0.05);两组上下位移、内外位移活动范围明显减小(P<0.05);其余自由度活动范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复查示假体无松动。结论与传统TKA相比,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TKA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出血少、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于3D打印的个性化截骨导板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6年10月共30例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分为3D导板组(利用3D打印的个性化截骨导板辅助截骨,15例)和对照组(采用传统截骨方法,15例),术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MI指数、血红蛋白、KSS临床评分、KSS功能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次日血红蛋白下降幅度、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3个月KSS临床评分及功能评分差异。结果所有病例术后获12~25个月随访,平均19个月,均未出现关节感染、假体松动、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3D导板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幅度均低于传统对照组(P0.05),而术后3个月KSS临床评分及功能评分均高于传统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基于3D打印的个性化截骨导板辅助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可节省手术时间、减少出血,改善关节功能,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单侧内翻畸形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伴膝内翻畸形患者86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其中A组行3D打印导板辅助联合膝关节置换术治疗;B组行常规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记录并比较A、B两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及术后整体出血量;测量患者术后14天的股、胫骨机械轴夹角(力线角度)、膝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HSS评分;记录A组患者术前预定及术中实际股骨远端及胫骨平台截骨量、股骨外翻及外旋角度、胫骨后倾角度。结果 A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及术后整体出血量均明显少于B组患者(P0.05);A、B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14天的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HSS评分均明显大于手术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A、B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前、手术治疗后14天的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H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A、B两组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14天下肢力线角度均明显小于手术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A、B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前、手术治疗后14天下肢力线角度无明显差异(P0.05);采用3D打印辅助导板联合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其股骨远端截骨量、股骨平台截骨量、股骨外翻角、股骨外旋角、股骨后倾角在手术治疗前定值和术中实际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3D打印辅助导板联合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内翻畸形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以获得比较满意的临床疗效,且较常规手术方法优势更为明显,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精准截骨在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全膝置换术(TKA)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汕尾市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80例膝关节骨关节炎TKA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式,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基于膝关节CT数据结合计算机软件设计并3D打印出截骨导航模板,术中在导航模板辅助下精准截骨;对照组采用常规TKA手术方法。结果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4个月。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AK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及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评分均优于术前,且术后观察组上述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VAS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相似(P0.05);随访期间未有假体移位、骨质塌陷并发症发生。结论精准截骨用于辅助膝关节骨关节炎TKA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短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创伤性膝内翻畸形矫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2010年9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27例创伤性膝内翻畸形患者(男15例,女12例;平均年龄为37.8岁;左侧10例,右侧17例;畸形角度平均为20.1°)行下肢连续螺旋CT扫描,将原始Dicom格式数据导入Mimics 10.01软件,三维重建双下肢骨骼模型,以STL格式保存,导入3-matic 6.1软件,测量下肢内翻角度、胫股角(FTA)、膝关节内侧间隙距离,寻找胫骨最佳截骨角度,设计与截骨部位解剖形态一致的截骨模板,借助3D打印技术制作出实物模板,术中通过模板确定最佳截骨方位进行截骨,最后行钢板及螺钉内固定.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行双下肢全长X线片检查,测量双下肢FTA和膝关节内侧间隙;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 结果 27例患者术后获7 ~36个月(平均23.4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3~5个月,平均3.3个月.27例患者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的FTA、膝关节内侧间隙距离均大于术前,术后1年的HSS膝关节评分高于术前和术后3个月,术后3个月的HSS膝关节评分又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HSS膝关节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21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为92.6%.结论 将3D打印技术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相结合设计个体化截骨模板,可大大提高截骨的精确性,获得更好的下肢力线,为治疗创伤性膝内翻畸形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两种入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行TKA治疗的10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按照手术入路不同分为经内侧髌旁入路组(51例)和经股内侧肌下入路组(49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膝关节活动度。采用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5(3.52±0.38)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3个月膝关节HSS评分、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屈曲活动度:经股内侧肌下入路组均明显大于经内侧髌旁入路组(P<0.05)。结论 与经内侧髌旁入路相比,经股内侧肌下入路行TKA治疗膝骨关节炎具有早期膝关节功能好的优势,且不会延长手术时间及增加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内侧开放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内翻畸形并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9—2017-01采用内侧开放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的40例膝内翻畸形并骨性关节炎,19例术中采用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截骨(导板组),21例术中采用常规方法截骨(常规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术后力线偏差比值,以及术后3、6、12、24个月MPTA、疼痛VAS评分、膝关节HSS评分、KSS临床评分。结果 4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7.4(24~29)个月。与常规组比较,导板组手术时间及术中透视时间更短,术后力线偏差比值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导板组与常规组术后3、6、12、24个月MPTA、疼痛VAS评分、膝关节HSS评分、KSS临床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内侧开放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内翻畸形并骨性关节炎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及术中透视时间,减少手术创伤及X线辐射损伤,下肢力线矫正更精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3D打印截骨模具辅助下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内翻性膝骨关节炎的早期临床疗效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膝内翻畸形合并内侧单间室骨关节炎改变的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其中应用3D打印截骨模具辅助截骨(3D打印模具组)19例,常规方法截骨(常规截骨组)20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后并发症、术前及术后3个月HSS评分、VAS评分、MPTA、FTA及胫骨平台后倾角。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明显并发症。3D打印模具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均低于常规截骨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FTA、MPTA、VAS、HS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胫骨后倾角较术前轻度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FTA、MPTA、HSS评分、VAS评分及胫骨平台后倾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截骨模具辅助下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内翻性膝关节骨关节炎可获得满意的早期临床疗效,同时可简化手术步骤,避免反复透视和多次截骨操作,节省手术时间,为术中精确截骨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方法评估个性化3D打印截骨模板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前瞻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60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30例,在个性化3D打印截骨模板辅助下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B组30例,行传统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影像学资料及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对两组数据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并获得有效随访,两组均未出现严重术后并发症。A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74.03±13.90)min,B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87.47±10.9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A组手术出血量(239.47±42.93)mL,B组手术出血量(388.57±38.81)mL,A组显著少于B组(P=0.000);A组术后股骨与胫骨机械轴夹角(mechanical femoral tibal angle,mFTA)为(0.98±0.27)°,B组术后mFTA为(2.02±0.4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3个月HSS评分,A、B两组分别为(90.53±6.89)分和(85.33±8.7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9)。结论个体化3D打印截骨模板辅助下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获得更精确的下肢力线,其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定制3D打印切模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从2016年1~7月期间10例(切模辅助组)患者,根据患者的术前CT扫描数据,在定制3D打印切模辅助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再选择10例(对照组)行传统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及手术时间,并在术后2周比较膝关节活动度变化情况,然后术后1个月比较患侧膝关节HSS评分变化情况,将以上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切模辅助组和对照组相比较,前者在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方面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的患侧膝关节HS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患侧膝关节活动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制3D打印切模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对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关节活动度的影响与传统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并无差异,但是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减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3D打印个性化接骨板内固定治疗严重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效果和临床意义。方法纳入自2019-01—2019-06诊治的23例严重胫骨平台骨折,术前均完善膝关节X线片及CT三维重建检查,其中12例采用3D打印技术打印个性化接骨板内固定治疗(3D打印组),11例采用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方案进行治疗(常规手术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以及术后膝关节Lysholm评分、HSS评分。结果 3D打印组手术时间为(92.5±7.3)min,常规手术组为(110.2±10.8)min;3D打印组手术时间较常规手术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7.6(6~9)个月。3D打印组术后6个月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81.3±9.4)分,常规手术组为(72.7±8.6)分;3D打印组术后6个月膝关节HSS评分为(82.4±9.7)分,常规手术组为(70.6±9.6)分;3D打印组术后6个月膝关节Lysholm评分、HSS评分高于常规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技术联合个性化接骨板内固定治疗严重胫骨平台骨折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有利于患者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3D打印个性化导航模板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笔者自2014-03—2015-03对48例(70膝)行全膝关节置换术,随机分为导航模板组(利用个性化导航模板在术中辅助操作)和对照组(采用传统膝关节置换术),导航模板组术前采集CT扫描数据,设计个体化导航模板,并通过3D打印机进行制作。比较2组术前、术后血红蛋白(Hb)、血沉(ESR)及C反应蛋白(CRP)、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影像学测量股骨和胫骨机械轴的夹角(a MFTA)、股骨远端机械轴外侧角(a LDFA)、胫骨近端机械轴内侧角(a MPTA)和胫骨近端解剖轴后方角(m PPTA)。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6~12个月,平均10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2组术前术后HS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导航模板组较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2天导航模板组血Hb值高于对照组,CRP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ESR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术后Hb、ESR、CR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导航模板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影像学测量结果显示导航模板组和对照组术后的a MFTA、a PPT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3D打印个性化导航模板,可以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