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总结了原发性及部分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外感证的发生、发病机理、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法,以祛风法为主配合宣肺法、固表法、凉血法、解毒法、活血法是治疗肾小球疾病外感证的主要方法.初步探讨了以越婢汤为主方治疗肾小球疾病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2.
任鸿义 《光明中医》2012,27(6):1074-1075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多种外感疾病及杂病辨证论治的专书,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比较完善理论联系实际的古代重要医学专著.这部书创造性地把外感疾病错综复杂的证候及其演变加以总结,并提出了较为完整的六经辨证体系,不仅为诊疗外感疾病提出了辨证纲领和治疗方法,而且还积累了一些外感疾病的误汗证治,其内容丰富,言简意明,为后人诊治外感疾病留下了宝贵经验,现分述如下,供同行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因于寒,体若燔炭,汗出而散。麻黄(汤)八症中有四症是疼痛,即头痛、身疼、腰痛、骨节疼痛。病毒性外感病尤其是流行性病毒外感疾病早期出现的高热、头身疼痛等突出表现,符合寒邪外感的特点,所以病毒性外感疾病当从寒立论。《伤寒论》揭示了寒邪外感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及其证治规律,病毒性外感疾病可以六经辨治。  相似文献   

4.
谈《伤寒论》内外相因疾病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世秀 《中医杂志》2007,48(3):211-212
疾病的发生和演变皆为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伤寒论》虽然主要论述的是外感疾病,致病因素为外感六淫之邪,但由于它注意到人体内部因素不同,诸如素体阴阳的偏盛偏衰、禀赋强弱、有无宿疾等等,形成伤寒发病临床证型的差异性和复杂性,所以便将外感伤寒的发生发展视为体内与体外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中外感病证与内伤杂病实为一体。而现代社会常常忽视外感病证的治疗,致使许多外感疾病失治误治,外邪入里而成内伤杂病。文章从六经辨证体系及外感病证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外感病证与内伤杂病不可截然分开、脾胃气机的出入是外感病证和内伤杂病相统一的枢纽、外感疾病的治疗应重视脾胃等方面来探讨外感病证与内伤杂病的关系,为外感病证及一些内伤杂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广义外感病涉及呼吸,消化、泌尿、神经等多个系统,其中涉及呼吸内科的病种主要有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等.临床上,我们把由外感引起的、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称为肺系外感病.笔者在此类疾病的治疗上,中西互参、辨病辨证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显示了中医药在治疗外感病中的优势和特色.  相似文献   

7.
通过重温《伤寒论》及郑钦安先生的著作,结合临床实践,指出阳虚发热可简分为外感及内伤两型.前者具体又分为阳虚外感风寒型,阳虚外感风寒兼内伤寒湿型及阳虚外感风寒兼内有积热型;后者分为脾阳外越型和肾阳外越型.并分别阐明了各型的病机及治疗要点,指出治疗阳虚型发热首当辨明是否兼有外感,若以外感为主,治当扶阳与祛除外感并进;如为内...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调护脾阴法则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阴学说与补养脾阴是近年来中医理论界的一个热门话题。文献研究发现,脾阴学说可以追溯到东汉时代的《伤寒论》。这本经典著作总结了汉代以前人们与疾病斗争的宝贵经验,将六经作为辨证论治纲领,把外感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各个阶段综合症状概括为六个类型,并全面论述其病变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被认为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论述外感疾病的专著。其实《伤寒论》在开拓外感疾病辨证纲领和治疗方法的同时,  相似文献   

9.
发热是临床上的一个常见症状,可发生在许多疾病的过程中,究其原因,中医归纳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本文探讨外感发热,是指人体感受六淫或疫毒邪气所致以体温升高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病症,是机体抵御疾病、正邪博弈的反应.由于感受邪气不同,症情轻重缓急及病性不同,因而治法方药也各异,及时准确地祛邪退热对于缓解病情,促进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梁兵主任医师从医40余年,诊治外感发热经验丰富,现就导师证治本病经验总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六经传变的理论,揭示了外感疾病传变的基本规律--六经传变规律.六经传变规律是从外感六淫之邪所致疾病传变规律中集中和概括起来的纲领性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