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小剂量氟芬合剂和氯胺酮对硬膜外麻醉下腹部手术中的内脏牵拉反应的效果。方法126例硬膜外麻醉下腹部手术病人按给药不同随机分为A组病人进腹前给予氟芬合剂0.07mL/kg,B组病人进腹前给予氯胺酮0.6mg/kg。结果B组对抗内脏牵拉反应的效果优于A组。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在对抗硬膜外麻醉下腹部手术中的内脏牵拉反应效果优于小剂量的氟芬合剂。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一种有效防治硬膜外麻醉下腹部手术内脏牵拉反应的方法。方法 观察120例硬膜外麻醉下行腹部手术病人辅用氯胺酮对内脏牵拉反应的抑制效果,并与哌替啶和安定比较。结果 氯胺酮复合哌替啶、安定组抑制内脏牵拉反应效果明显优于哌替啶和安定组(P〈0.01)。对循环抑制的影响无差异(P〉0.05)。结论 硬膜外辅用氯胺酮可有效防治内脏牵拉痛。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氯胺酮基础麻醉下臂丛神经阻滞与单凭氯胺酮静脉麻醉用于小儿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需行上肢手术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为氯胺酮基础麻醉下臂丛神经阻滞;B组为单凭氯胺酮静脉麻醉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从麻醉前到术后不同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镇静程度,评价麻醉效果以及回访患者的满意度。结果B组的MAP和HR值明显高于A组(P〈0.05),B组的SpO2和RR值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氯胺酮基础麻醉下臂丛神经阻滞应用于小儿上肢手术麻醉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
马秀丽 《当代医学》2011,17(15):133-134
目的探讨氯胺酮丙泊酚辅助硬膜外麻醉用于中下腹部手术的应用与体会。方法选择60例中下腹部需硬膜外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A、B组,A组为哌替啶组,B组为氯胺酮加丙泊酚组。结果 B组抑制内脏牵拉反应效果明显,B组镇静遗忘效果满意。结论两药合用可有效消除椎管内麻醉患者的焦虑与恐惧,术后遗忘效果满意,对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辅助硬膜外麻醉对抗内脏牵拉反应的药物效果。方法:120例ASAI~Ⅱ级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在切皮前,A组给予静脉推注氯胺酮0.5mg/kg加咪唑安定0.05mg/kg,B组静脉推注曲马多0.15mg/kg加咪唑安定0.05mg/kg,C组静脉推注氟哌啶0.05mg/kg加哌替啶1.0mg/kg。结果:A、B组对抗牵拉反应的效果明显优于C组(P<0.05)。结论:氯胺酮或曲马多复合咪啶安定辅助硬膜外麻醉,镇静适度,基本消除内脏牵拉反应,对呼吸循环无明显抑制,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骶管麻醉复合喉罩通气用于婴幼儿下腹及会阴部手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60例拟进行下腹会阴部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骶管阻滞复合喉罩通气组(A组)与氯胺酮麻醉组(B组),A组先行骶管阻滞,成功后静注咪唑安定0.1mg/kg、芬太尼2ug/kg、丙泊酚2mg/kg,根据患儿体重置入相应大小的喉罩,术中持续静脉泵入异丙酚4-6mg/(kg·h)维持,B组静注咪唑安定0.1mg/kg、氯胺酮2mg/kg,10-15min后或术中有体动时追加氯胺酮1-1.5mg/kg,观察两组麻醉诱导前(基础值)、诱导后、切皮时、术中、术毕时的MAP、HR、SPO2。纪录麻醉苏醒时间、术中肌松、体动及苏醒期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两组患儿诱导后HR均明显下降(P〈0.05),两组间无明星差异;A组切皮时及术中MAP、HR平稳,B组较基础值明显增高,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术中SPO2始终维持在100%。B组患儿有7例术中SPO2下降至95%以下,两组差异显著(P〈0.01);肌松优良率A组明显高于B组(P〈0.05);苏醒时间A组明显短于B组(P〈0.05);术中体动、苏醒期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A组明显少于B组。结论骶管麻醉复合喉罩通气技术能为婴幼儿下腹及会阴部手术提供满意的镇痛、肌松及理想的镇静深度,术中呼吸循环稳定,术后苏醒快,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三种不同麻醉方法对胎儿宫内窘迫剖立产新生儿的Apgar评分、SPO2和脐血血气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足月妊娠、单胎、胎儿宫内窘迫,拟行剖它产的产妇.随机分三组(备10例).A组连续硬膜外麻醉;B组用氯胺酮麻醉,C组局部逐层浸润麻醉.结果:B组1min、5min的新生儿Apgar评分显著低于A、C组(P<0.05,<0.01).新生儿5min的SpO2低于A、C组(P<0.05).B组脐动脉血SaO2和静脉血PH值、BE值低于A、C组(P<0.05).A、C两组间结果相似.结论:胎儿立内窘迫剖宫产时,不宜使用氯胺酮麻醉,应首选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8.
伍四妹 《广州医药》2004,35(2):56-57
目的 观察咪唑安定复合哌替啶在硬膜外麻醉对术中镇静及内脏牵拉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行上腹部手术患者 4 0例 ,随机分为两组 ,A组 :咪唑安定 0 0 5mg/kg加哌替啶 1mg/kg ,B组 :氟哌利多 0 0 5mg/kg加哌替啶 1mg/kg ,每组 2 0例。对两种硬膜外麻醉在术中镇静、遗忘、内脏牵拉反应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 咪唑安定加哌替啶比氟哌利多加哌替啶镇静效果明显 ,能较好地抑制内脏牵拉反应。结论 两种对硬膜外麻醉术中镇静、内脏牵拉反应均有效 ,而咪唑安定加哌替啶镇静效果好 ,能较好地抑制内脏牵拉反应 ,具有顺行性遗忘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静脉注射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昂丹司琼对椎管内麻醉诱发低血压、心动过缓、寒颤影响。方法:210位接受腰硬联合麻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低剂量昂丹司琼组(A组)、高剂量昂丹司琼组(B组),在麻醉前5分钟C组给予生理盐水,A组给予6mg昂丹司琼,B组给予12mg昂丹司琼。记录患者麻醉前后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 HR)、寒颤。结果:各组一般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别,C组麻醉后低血压、心动过缓和寒颤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和B组,A组与B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昂丹司琼可以显著减少腰硬联合麻醉诱发的低血压、心动过缓、寒颤,6 mg与12 mg昂丹司琼在此方面效果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异丙酚、异丙酚复合阿托品/氯胺酮应用于结肠镜检查的安全性、舒适性及实用性。方法 选择结肠镜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各30例),A组为异丙酚组,B组为异丙酚复合阿托品组,C组为异丙酚复合氯胺酮组。A组缓慢静注异丙酚(1.0~2mg/kg),B组缓慢静注异丙酚(1.0~2mg/kg)和阿托品(0.5mg)混合液,C组先缓慢静注氯胺酮(0.5~0.8mg/kg),后静注异丙酚(1.0~2mg/kg)。用药至患者无意识,睫毛反射消失后检查开始,后根据手术需要和患者情况追加异丙酚(30~50mg)至手术结束。连续监测并记录麻醉前、手术开始至手术结束时三组患者的SBP、HR、SpO2,术后苏醒时间及异丙酚用量。结果 (1)A组术中心率下降与术前基础值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B、C两组心率麻醉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2)A、B两组收缩压与术前基础值相比下降明显,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C组收缩压麻醉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3)本组异丙酚用量相比,B、C两组明显少于A组(P〈0.01)。(4)三组患者对术中不适均无记性,但C组患者有术后轻微躁动,苏醒延迟。结论 这三组药都能减轻患者痛苦,B、C组能减轻异丙酚的心血管副反应,但氯胺酮不利于患者术后迅速苏醒。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氯胺酮、丙泊酚复合与伍用瑞芬太尼在小儿全凭静脉麻醉中的麻醉效果。方法40例患儿(ASAⅠ~Ⅱ)随机分为两组,A组(实验组)和B组(对照组),两组均静脉注射氯胺酮负荷量2mg/kg,咪达唑仑0.06mg/kg,以微量泵持续输注丙泊酚[速度4-6mg/(kg&#183;h)]。A组加用瑞芬太尼,以微量泵持续输注,开始以4~6μg/min速度输注。3min左右钳夹患儿无体动即可开始手术,随后以适当速度维持(2μg/min)。B组以微量泵持续输注氯胺酮[2-3mg/kg&#183;h],在切皮前一般需追加氯胺酮。两组均在相应不同时间点观察MAP、HR、SPO2、RR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术毕清醒时间:A组(13.53&#177;3.72)min,B组(34.47&#177;7.46)min,麻醉后各时间点MAP、HR各项值与麻醉前相比,A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显著高于麻醉前水平(P〈0.05);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血气分析值及SPO2、RR值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组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与麻醉前比较无明显变化,镇痛完全,术后清醒时间较短,麻醉效果优于B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在硬膜外麻醉下阑尾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急性阑尾炎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3组患者阑尾切除术行硬膜外麻醉,术前3~5min A组静注氯胺酮,B组静注杜冷丁、非那根,C组给予氟哌啶、芬太尼,观察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评价术中镇静与术后遗忘等麻醉效果。结果 B、C组术中MAP值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的HR、SPO2术中均值与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镇静与术后遗忘及抑制牵拉反射均优于B、C组(P均<0.05);B、C组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多于A组(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下阑尾术中使用小剂量氯胺酮,对患者MAP、HR、SPO2等影响小,且能有效的抑制恶心、呕吐等牵拉反射。  相似文献   

13.
俞霞 《中原医刊》2006,33(23):57-58
目的探讨小剂量氯胺酮加安定,防治内脏牵拉反应的效果。方法将100例相仿的需要硬膜外麻醉的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组50例。A组为氯安组,在进腹腔前静脉注射氯胺酮0.6mg/kg和安定0.15mg/kg;B组为哌氟组,进腹前静注哌替啶1mg/kg和氟哌啶0.1mg/kg。防治牵拉反应,作对比观察。结果氯安组有效率达96%,哌氟组有效率达72%,氯安组明显优于哌氟组。结论麻醉者积极防治牵拉反应,很有实际意义。使用小剂量氯胺酮加安定,既能克服氯胺酮的副作用,又能防治牵拉反应,副作用少,是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盐酸右美托咪啶应用于硬膜外麻醉下行胆囊切除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科室择期行硬膜外麻醉下胆囊切除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60例。硬膜外麻醉达到麻醉平面(T4~T10)后。A组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啶微量泵泵注;B组患者给予生理盐水或者乳酸钠林格静脉滴注。观察并记录麻醉前、手术开始时、牵拉腹膜时、牵拉内脏时及术毕各个时刻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倾率(RR)、血氧饱和度(SpO2)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RR、SpO2和MAP在麻醉前、切皮时、牵拉胆囊时和术毕均无明显变化,组内及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HR在手术开始时、牵拉腹膜时、牵拉内脏时和术毕均明显高于A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Rwnwy评分在切皮时、牵拉胆囊时和术毕均明显高于B组患者,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定用于硬膜外麻醉下行胆囊切除手术时能产生可唤醒的镇静,未见呼吸抑制,术毕较轻易唤醒,肌肉松弛及镇静状态维持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是一种理想的硬膜外麻醉下行胆囊切除手术复合的镇静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小剂量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手术麻醉用药剂量及效果。方法门诊人工流产患者12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组,对照组丙泊酚(n=30)A组,芬太尼2μg/kg(n=45)B组,芬太尼1μg/kg(n=45)C组。丙泊酚注射速度5—8ml/min,患者意识消失后开始手术,手术过程中病人出现体动时追加丙泊酚,维持手术过程中无体动,记录起效时间、恢复时间、准确定向时间、术中体动及用药次数、镇痛效果、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A组术中体动次数增多,用药量较大,麻醉恢复时间长。B组术中镇痛效果较好,发生呼吸抑制多于其他两组。C组术中体动次数少于A组,麻醉恢复时间较短,术后下腹疼痛发生率B、C组明显低于A组。结论小剂量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效果较为确切,用于剂量阵痛效果好,麻醉苏醒快,术中呼吸抑制轻,值的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三种静脉复合全身麻醉方法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120例足月妊娠产妇,ASA评分(1~2)级,随机分为3组(n=40),丙泊酚组(A组)、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组(B组)、丙泊酚复合氯胺酮组(C组),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分别观察各组产妇麻醉诱导前、诱导后、切皮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术中知晓发生率,新生儿1分钟、5分钟Apgar评分、新生儿第一次呼吸时间、以及使用辅助呼吸、胸外按压和药物复苏例数。结果:A组产妇HR和MAP麻醉诱导前、后和切皮时变化明显,组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A、B组产妇麻醉诱导后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C组(P〈0.05)。新生儿第一次呼吸时间A组和B组长于C组(P〈0.05),使用辅助呼吸例数和胸外按压例数A、B组多于C组(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氯胺酮对产妇循环影响小,对新生儿影响轻微,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7.
宋晓华 《中原医刊》2011,(12):81-82
目的观察基础麻醉复合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小儿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小儿上肢手术4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氯胺酮基础麻醉下行臂丛神经阻滞,B组为单凭氯胺酮和丙泊酚静脉麻醉。结果两组平均动脉压均有波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心率波动显著小于B组(P〈0.05),与B组比较A组术后苏醒时间短,术后呕吐和躁动发生率低(P〈0.05)。结论基础麻醉复合臂丛神经阻滞是小儿上肢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氯胺酮、依托咪酯在全麻诱导时对血流动力学及麻醉深度的影响。方法:选择临床择期手术病人50例,随机分成2组:A组为氯胺酮组(n=25),B组为依托咪酯组(n=25)。2组分别给予氯胺酮5mg.kg~1、依托咪酯0.3mg.kg~1全麻诱导,监测HR、平均动脉压( MBP)和脑电双频指数( BIS),同时观测睫毛反射,记录诱导前及诱导后患者的HR、MBP、BIS最低值以及达到BIS最低值的时间及睫毛反射消失的时间。结果:2组在诱导麻醉时对患者麻醉深度和血流动力学影响未见明显差异。结论:氯胺酮和依托咪酯作为麻醉诱导剂具有等同药效;对病人血液动力学的影响亦没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骶管麻醉复合丙泊酚用于小儿麻醉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8例患儿分成两组,骶管麻醉组(A组,n=34)和氯胺酮组(B组,n=34),A组应用骶管麻醉复合丙泊酚全麻,B组应用氯胺酮全麻。于麻醉前、切皮、术中、术毕,记录其血压(B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并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及苏醒时间。结果基础麻醉后和术中两组的BP、HR、R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明显低于B组(P〈0.01),而A组SpO2高于B组(P〈0.01)。A组术中体动及追加药物次数明显低于B组(P〈0.05),苏醒时间也短于B组(P〈0.01)。结论骶管麻醉复合丙泊酚的方法简单实用、疗效确切、麻醉用药少、苏醒时间短、安全可靠,在小儿腹部以下手术中是一种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0.
李捷萌  尤水龙 《黑龙江医学》2007,31(10):770-771
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下昂丹司琼复合杜冷丁对抗内脏牵拉反应的效果及其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18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A、B、C 3组。A组为昂丹司琼-杜冷丁组60例、B组为杜氟组60例、C组为对照组60例。手术开始前5~10 min静脉注入辅助药。A组缓慢静注昂丹司琼0.16 mg/kg、杜冷丁1.0 mg/kg;B组静注氟哌啶0.1 mg/kg、杜冷丁1.0 mg/kg;C组无辅助用药。分别监测BP、HR、SpO2;观察探查及牵拉内脏器官时患者的反应。结果A组用药后51、0 min的MAP、HR、SpO2与用药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对抗内脏牵拉反应的效果明显好于C组(P〈0.01),A组效果好于B组(P〈0.01)。结论硬膜外麻醉下昂丹司琼复合杜冷丁对抗内脏牵拉反应效果确切,对呼吸、循环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