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股骨头脱位的发生原因。为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01—2011—12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21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的资料。其中33例伴神经系统疾病,包括脑卒中后偏瘫29例、帕金森病4例。术后随访时观察股骨头脱位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均获随访12-72个月,平均35个月。216例中共有9例(4.2%)发生股骨头脱位,其中4例术前伴有神经系统疾病,2例存在假体安装不匹配的问题。伴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术后脱位发生率为12.1%(4/33),其他患者术后脱位5例,占2.7%(5/183),两组脱位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合并的神经系统疾病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股骨头脱位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治疗时要加以重视及预防。假体安装匹配不良也是术后发生脱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股骨头脱位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股骨头脱位的发生原因,为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4年间151例(156髋)老年患者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发生股骨头脱位的情况。结果对本组患者进行平均(46±25)个月的随访(6—84个月)。151例患者(156髋)中有7例患者发生股骨头脱位,占4.49%,其中3例患者发现存在假体安装匹配不良及手术操作失误的情况,2例患者伴有帕金森疾病,全部脱位的患者均并存多种老年内科疾病。结论假体安装匹配不良及手术操作失误是发生脱位的首要原因。老年人的伴发病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脱位的发生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治疗时要加以重视及预防。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高龄股骨颈骨折经后外侧入路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的原因,并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12—2017-01经后外侧入路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205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术后随访观察假体脱位情况。比较脱位组与未脱位组骨折类型、术前ASA分级、合并神经系统疾病例数,以及X线片上股骨偏心距、双下肢不等长差值、CE角。结果 20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7.8(3~39)个月。术后31例(15.1%)假体脱位,均为后脱位。脱位组与未脱位组骨折类型、术前ASA分级、股骨偏心距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脱位组双下肢不等长差值大于未脱位组,CE角小于未脱位组,合并神经系统疾病的比例高于未脱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股骨颈骨折经后外侧入路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假体脱位多发生于早期,髋臼窝较浅、双下肢不等长差值大、神经与肌肉功能不全者术后假体脱位发生率更高。  相似文献   

4.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中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中远期疗效。方法:1988 ~1995 年间施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84 例,取得随访75 例,平均随访时间6 年4 个月。评估临床疗效,并摄 X 线片观察髋臼磨损和假体松动情况,动态测量假体内、外关节活动度。结果:临床疗效满意率达853 % 。髋臼磨损与假体内关节活动消失和头臼不称有关。假体不稳可导致大腿疼痛。结论: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高龄股骨颈头下型骨折患者的一种较好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脱位的发生率,并探讨影响脱位的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2年1月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且获得随访的272例髋部损伤患者资料,男76例,女196例;平均年龄为78.3岁.原始损伤类型:股骨颈骨折260例,股骨头坏死6例,股骨颈骨折骨不连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3例.根据患者双髋关节正位X线片显示是否存在人工股骨头脱位,将全部患者分为脱位组与非脱位组,对各因素进行x2检验或秩和检验后,对P <0.05的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与脱位相关的因素. 结果 272例患者术后获平均34个月(6 ~ 85个月)随访.共有9例患者发生人工股骨头脱位,脱位率为3.3%.脱位原因:4例患者合并神经、肌肉系统疾病,1例患者外伤致股骨骨折假体松动,2例患者因双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精神疾病等原因发生2次脱位,其余2例原因不明.脱位发生时间为术后6~45 d(平均18.4d).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脱位组与非脱位组的年龄[OR=1.138,95% CI(1.089,1.308),P=0.048]、是否合并神经、肌肉系统疾病[OR=1.229,95% CI(1.045,1.360),P=0.046]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小转子至泪滴连线的垂直距离[OR=0.086,95% CI(0.001,5.584),P=0.24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高龄且合并神经、肌肉系统疾病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发生脱位的重要原因.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加强术后预防措施可减少人工股骨头脱位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正>笔者于2012-04诊治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行左侧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球头、股骨假体分离导致后脱位1例。1病例报道患者,男,72岁,因左下肢疼痛及活动受限2个月、加重1周入院。经检查诊断为双侧股骨头坏死(左侧Ⅲ期,右侧Ⅱ期[1]),行左侧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采用硬膜外麻醉,右侧卧位,选择左臀部后外侧切口,行常规手术操作,术中行适度牵引、屈髋、外展、内收、后伸等检查左髋关节稳定性、活动度、下肢长度等正常,透视假体位置及髋关节无异常。术后卧床休息,左下肢着防旋鞋,进行轴向屈伸功能锻炼。术后15 d出院前复查左髋  相似文献   

7.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之一,据文献报道,到2050年,全世界每年新发病例将达到600万例[1].对于有移位的老年股骨颈囊内骨折,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常用的治疗方法,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已有超过30年的历史.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脱位是一种少见的并发症,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1.1%~5%[2-4].尽管其发生率相对较低,但由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通常全身情况欠佳,对手术的耐受性较差,且常合并多种内科疾病,所以双极假体脱位后的治疗较困难.  相似文献   

8.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之一,据文献报道,到2050年,全世界每年新发病例将达到600万例[1].对于有移位的老年股骨颈囊内骨折,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常用的治疗方法,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已有超过30年的历史.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脱位是一种少见的并发症,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1.1%~5%[2-4].尽管其发生率相对较低,但由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通常全身情况欠佳,对手术的耐受性较差,且常合并多种内科疾病,所以双极假体脱位后的治疗较困难.  相似文献   

9.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之一,据文献报道,到2050年,全世界每年新发病例将达到600万例[1].对于有移位的老年股骨颈囊内骨折,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常用的治疗方法,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已有超过30年的历史.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脱位是一种少见的并发症,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1.1%~5%[2-4].尽管其发生率相对较低,但由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通常全身情况欠佳,对手术的耐受性较差,且常合并多种内科疾病,所以双极假体脱位后的治疗较困难.  相似文献   

10.
正患者,男,79岁,因右股骨转子间骨折于2014年12月25日入院。入院前3年有脑梗死病史,右侧肢体偏瘫,右髋部肌力Ⅲ级,肌张力不高。于2014年12月29日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右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手术采用后外侧入路,暴露股骨大小转子及股骨上段骨折处。见股骨大小转子粉碎移位,将骨折块拼凑复位,用巾钳临时固定,将股骨大小转子恢复近解剖位。于小转子上方1cm处截骨,取出股骨头,将股骨转子间  相似文献   

11.
我科从1992年3月至1995年10月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18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新鲜骨折7例,陈旧性骨折11例。其中头下型17例,经颈型1例。男6例,女12例。年龄58~74岁,平均66岁。手术在硬外麻下进行,采用后外侧入路。  相似文献   

12.
双极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的假体运动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06—2016-01间永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0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5例。全髋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双极组实施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假体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率。依据人工全髋关节疗效评分标准(Harris评分)评价2组患者手术效果。结果双极组手术时间短于全髋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全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 a,其间全髋组假体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双极组,末次随访Harris评分高于双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相比,全髋关节置换术远期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合理选择手术方案,以利于提高手术效果和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64岁,2004年1月14日因右侧股骨颈骨折(Garden Ⅳ)行头颈切除国产骨水泥型组配型人工双极双动股骨头置换术(标准号为Q/32058ZJL41—2000),术后综合康复,1个月后恢复行走。2004年10月10日过度活动及下蹲滑倒扭伤后出现疼痛,不敢行走及活动而来诊。检查:右髋关节变形,压痛,活动痛,活动弹响,活动度受限。  相似文献   

15.
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假体间脱位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女,79岁,左股骨颈头下型骨折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4年半。偶然在下蹲时,感左髋关节咔嗒声伴髋部剧痛,不能站立行走。查体:左髋伸、屈、外展、外旋活动明显受限。X线片示双动股骨头假体间脱位,假体的金属头向后上方移位,金属头、高分  相似文献   

16.
患者 ,女 ,6 6岁 ,农民 ,因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 9个月于1996年 11月入院 ,患者 1996年 2月因左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术后 2个月 ,切口感染 ,窦道形成 ,经手术扩创切口愈合出院 ,术后 9个月 ,患侧髋关节疼痛明显加重 ,活动困难 ,切口窦道复发再次入院。既往有糖尿病史一年 ,查体 :体温 36 .5℃左下肢呈外旋位 ,髋关节活动受限 ,髋关节外侧手术癜痕约 2 0 cm,远端有 1× 1cm2 大小窦口边缘红肿 ,有少量稀薄脓性分泌物附着 ,左下肢较对侧短 0 .8cm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正常 ,血糖 8.7um l/ L 尿糖 5 0 0 mg/ dl,左髋关节正位 X线片…  相似文献   

17.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移位型股骨颈骨折,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3月至2006年12月,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70岁以上有移位的6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按Garden分型,Ⅱ型5例,Ⅲ型34例,Ⅳ型27例。结果平均手术时间55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50 mL。有58例获9~62个月随访并取得完整资料。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21例,良30例,可6例,差1例。结论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手术时间较短,创伤相对较小,患者较易耐受,可早期下地活动,能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双极股骨头置换术后脱臼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60岁,因右股骨头坏死行双极股头置换术,术后恢复良好,生活能自理。一年后不慎摔倒,右髋部疼痛不能站立。X线片示:右假体头脱出,假体髋臼留在髋臼内。透视下多次复位未成功切开复位。手术暴露假体头及髋臼,把假体髋臼取出,再用打入器把假体髋臼嵌入假体头内,再给予复位,缝合关节囊。术后4周持拐下床活动,一年随访,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无疼痛。  相似文献   

19.
张玉良  张沂  胡兴中 《中国骨伤》2010,23(11):863-864
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作为老年人常见的股骨颈骨折日益增加.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由于费用廉价,手术时间及手术出血量均比全髋关节置换术少,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更适合在基层医院对高龄患者开展.随着手术例数的增加,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并发症也随之出现.2002年10月至2009年4月,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翻修双极人工股骨头8例,取得良好的结果,现做回顾性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非骨水泥型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后中期随访结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新一代的非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中期疗效。方法 用长入式非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46例和股骨头无菌性坏死3例,随访时间平均4年(1年~6年1个月)。临床随访根据改良式Harris评分方法来比较效果的好坏。结果 术后获随访的33例患者Harris评分平均为97分,优良率97%。94%的患者无需止痛治疗,70%的患者患骸功能良好。40%的患者术后患侧下肢有明显肿胀,并伴发热。无一例髋关节脱位和假体周围再骨折。结论 非骨水泥型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术后早中期效果良好,固定牢靠。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手术简便,组织损伤少,可能是术后髋痛发生率很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