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腹腔镜用于早期子宫内膜癌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08年12月间用腹腔镜完成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36例(腹腔镜组),以及随机选择同期经过开腹手术治疗的患者40例(开腹组),研究两组围手术期及生存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情况,如年龄、体重、孕产史、手术史、临床病理分期比较,差异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13年10月该院子宫内膜癌患者210例的病例资料,其中腹腔镜组(LH)160例,开腹组(AH)50例,对子宫内膜癌两种手术治疗方式的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个数、尿管保留时间、引流管保留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体温升高天数、拆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以及手术近期、远期并发症、复发率及死亡率做归纳总结和统计分析。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为(162.0±42.0)min,开腹组为(195.2±47.9)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为(172.4±105.3)ml,开腹组为(365.0±185.9)ml,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淋巴结清除个数为(19.15±8.13)个,开腹组为(13.03±6.75)个,两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腹腔镜组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2.0±0.6)天,开腹组为(2.5±0.5)天,腹腔镜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短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输尿管损伤、术中输血、肠梗阻、切口裂开、泌尿系感染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及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优于开腹手术,可作为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手段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王晓燕 《医疗装备》2023,(22):88-90
目的 探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医院收治的4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0例。对照组行开腹子宫切除术治疗,试验组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淋巴结清扫数量及治疗前后的排尿功能和膀胱功能,并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排尿功能和膀胱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排尿功能和膀胱功能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效果更优,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加快术后恢复,改善排尿功能和膀胱功能,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分期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1月江油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手术治疗的130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67例患者采取腹腔镜分期手术治疗(腹腔镜组)、63例患者采取开腹分期手术治疗(开腹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并发症及手术前后患者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的长于开腹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832,P<0.001),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导尿管留置、住院时间均显著的低于开腹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12.981、9.083、2.279、5.182,均P<0.05),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1.461,P=0.073>0.05);术后3d,腹腔镜组患者的CD4+/CD8+显著的高于开腹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降钙素原( PCT)、白细胞介素-6( IL-6)水平显著的低于开腹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017、17.982、5.352、7.880,均P<0.001);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率16.42%与开腹组患者的19.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473,P=0.491>0.05)。结论腹腔镜分期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较开腹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对患者免疫水平及炎症水平影响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以及经腹手术对于早期子宫内膜癌(EEC)的手术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入院治疗的100例EEC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A组52例实行腹腔镜手术治疗,B组48例实行经腹手术治疗,对比治疗相关指标。结果:A组的围术期指标对比于B组更优(P<0.05)。术后不同时间点,A组的疼痛评分均低于B组(P<0.05)。术后,A组的肿瘤标志物水平低于B组(P<0.05),A组的免疫功能指标高于B组(P<0.05),A组的凝血功能指标优于B组(P<0.05),A组的并发症率低于B组(P<0.05),A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B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可以提升EEC患者的康复效果,缓解术后痛感,且能改善肿瘤标志物指标,保护患者的免疫功能与凝血功能,尽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可获得较高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与腹式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12月海口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112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腹式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复发率、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并发症发生率、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肛门排气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FIGO分期、病理分型、病理分级及淋巴结清扫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25.38±8.41)个月,对照组随访(25.61±8.17)个月,观察组未发现肿瘤转移或复发,保持无瘤存活,对照组2例患者因盆腔复发分别于术后1.2年和1.7年时死亡,两组患者复发率、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与腹式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手术效果相近,但腹腔镜手术在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术后康复速度等方面优于腹式手术,有利于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道最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占女性全身恶性肿瘤7%,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20%~30%,近年来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有上升趋势,仅次于子宫颈癌.而5年生存率却逐年下降[1].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行微创子宫切除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疗效。方法选取子宫内膜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除个数、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对照组分别为(161.0±42.1)min、(489.0±104.2)ml、(64.0±9.4)个、(38.8±5.8)h、(13.3±4.8)d,治疗组分别为(251.5±29.1)min、(356.9±117.8)ml、(54.0±7.2)个、(23.7±4.9)h、(7.9±2.7)d。对照组发生尿潴留2例,占10.00%;治疗组发生尿潴留1例,占6.67%。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具有手术安全性高、疗效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效果以及对于各项手术指标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的影响。方法:抽取本院收治的80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时间为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为观察对象,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均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不同手术方式对应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等各项临床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其术后12 h、24 h、48 h的VAS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其女性性功能指数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的评分较对照组更高,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中均发生了不同类型的并发症,但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期子宫内膜癌治疗过程中,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优势显著更大,更有助于优化各项临床手术指标,伤害性更小,预后更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应用腹腔镜手术或开腹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疗效以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2016年1月-2020年7月从本院诊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中抽取80例随机分为微创组、开腹组各40例,分别实施腹腔镜手术或开腹手术治疗,随访术后1年,复发及死亡为不良预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并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开腹组手术时间(78.6±12.9min)、出血量(178.5±32.4ml)、留置导尿管时间(5.3±1.3d)、住院时间(7.5±1.3d)均高于微创组(121.8±17.5 min、278.4±62.5 ml、12.3±3.2 d、18.3±2.4 d),两组术后排尿功能指标均较术前降低,但微创组排尿功能指标高于开腹组,膀胱功能指标低于开腹组(均P<0.05);两组术后性功能评分相较术前降低,但微创组高于开腹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腹腔镜组(7.5%)低于开腹组(25.0%)(P<0.05)。患者年龄≥60岁、病理分期Ⅰb期、开腹手术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腹腔镜微创手术为预后保护因素。结论:应用微创腹腔镜手术可降低手术对患者排尿功能、膀胱功能、性功能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唐永和 《现代保健》2011,(27):62-6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10年1月来本院就诊的子宫内膜癌患者6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分别给予相应的治疗方案,观察其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复发率和5年生存率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应采用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其疗效和5年生存率明显优于单纯化疗治疗,应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2.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女性的生命健康,其发病率逐年增加且年轻化.外科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方式,以往常采用开放手术,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手术及机器人辅助手术等微创术式逐渐应用于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本综述总结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以"达芬奇机器人""子宫内膜癌""开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术后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5年7月于灌云县中医院妇科住院治疗的90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45例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为观察组,45例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术后性功能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淋巴结清扫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32.19±3.27)h]、下床活动时间[(51.45±6.76)h]、住院时间[(9.89±2.17)d]、术中出血量[(307.82±87.96)m L]、术后盆腹腔引流量[(478.94±65.43)m L]及并发症发生率(6.67%)均少于对照组[(52.34±5.47)h、(92.29±12.34)h、(13.23±2.89)d、(594.37±125.68)m L、(795.66±78.32)m L、26.67%],(P0.05)。两组患者术前性功能评分相近(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性功能评分与术前相近(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6个月性功能评分低于术前(P0.05)。结论早期子宫内膜癌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以及对患者术后性功能影响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技术诊治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宫腔镜进行诊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宫腹腔镜联合手术的方法及效果。结果宫腔镜组与诊刮组子宫切除术前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4.1%及66.7%(P〈0.01);在早期子宫内膜癌诊断中,官腔镜组和诊刮组的准确性分别为91.6%和58.3%(P〈0.05);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15.8±75.3)ml和(276.7±100.2)ml(P〈0.01);两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36.2±8.1)h和(53.5±9.2)h(P〈0.01)。结论宫腔镜检查并定位活检诊断子宫内膜癌准确性高;腹腔镜手术能达到与开腹手术一样的效果,并有损伤小、恢复快的优点,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新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15.
杨莉 《现代保健》2013,(20):29-30
目的:探讨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最佳的手术方式。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确诊为患有Ⅰ~Ⅱ期子宫内膜癌的178例患者,对其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的患者均在初发时就诊,并都进行手术治疗,且在手术前都没有进行过化疗、放疗以及激素等方式治疗。根据国际标准对患者进行分期,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手术的方式分为3种,一为全子宫切除术,二为次广泛或者广泛性的子宫切除术,三为施行一或二,并且在同期施行盆腔淋巴结的切除术。然后比较各种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总结出最佳的手术方式。结果:对于Ia期的患者行术式1、术式2、术式3在生存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Ⅰb期的患者,术式2、术式3和术式1相比,在5年生存率上明显要高,而术式2和术式3间比较无差异,对于Ⅰc期和Ⅱ期的患者,术式3的3年以及5年的生存率都最高。结论:对于子宫内膜癌应根据临床的分期,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这是保证手术治疗效果以及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共9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45例予腹腔镜术治疗,对照组45例予开腹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指标及症状改善情况,行24个月随访观察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性交痛(0.67±0.12)分、痛经(1.24±0.08)分、慢性盆腔炎性疼痛(0.77±0.31)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重度分期患者的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创伤性较小,症状改善情况好,术后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eep infiltrating endometriosis,DIE)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重庆市云阳县人民医院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82例DIE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41例患者纳入观察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41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对两组术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5.12%(39/41)和14.63%(6/4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75.61%(31/41)和并发症发生率46.34%(19/41)(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种手术治疗方法对DIE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腹腔镜手术的临床疗效更加显著,且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子宫内膜癌的治疗与预防进行分析。方法:对在大同市第一人民医院1990年1月至1995年1月治疗的56例子宫内膜癌回顾分析,所有病人均经术前、术后病理诊断并按FIGO(1985标准)进行临床分期手术后辅以孕激素治疗。结果:3a、5a的生存率分别为Ⅰ期81.32%,86.25%;Ⅱ期34.21%,6.1%;Ⅲ期:0.0%,0.0%。结论:子宫内膜癌的预后与临床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19.
詹松 《现代保健》2012,(32):159-159
目的:对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探讨子宫内膜癌两种分型的不同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方法:临床上治疗子宫内膜癌最有效的手段是进行全面的分期手术,但手术内容有所不同。在Ⅱ型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前,给予相应的辅助化疗有助于使患者体内病灶缩小,而对Ⅰ型Ⅱ型子宫内膜癌患者在术后进行放疗措施,可改善患者的复发率。结果:Ⅰ型组子宫内膜癌患者经治疗后,复发率为20%,明显低于Ⅱ型组的3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临床上对子宫内膜癌的分型是根据流行病学的临床病理进行区分的,但无论是Ⅰ型还是Ⅱ型子宫内膜癌,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均应避免误诊、漏诊现象,从而贻误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20.
许欣 《医疗装备》2021,(1):112-113
目的 分析腹腔镜下与开腹手术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医院收治的60例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开腹手术全子宫切除术,试验组实施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比较两组的术后情况、手术时间及手术出血量.结果 试验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肛门排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