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 女 82岁 因双眼老年性白内障于1999年2月9日及11日双眼先后进行Phaco+PC-IOL植入术,术中撕囊口的直径约5.5×5.5mm,应用的黏弹剂为Viscoat(Alcon),PC—IOL材料为Acrylic(Alcon MA60BM,光学部直径6mm),手术过程顺利。术后随访至2004年3月,双眼裸眼视力均为1.2,眼内压多次测量均低于20mmHg。裂隙灯俭查示人下晶状体位置错中,晶状体后囊膜清。患者于2006年6月再次来本院检查双眼,无任何不适主诉。裂隙灯检查发现下方4点至7点及鼻上方9点至12点囊膜呈Elschnig pearl样混浊(图1),撕囊口边缘与人工晶状体前表面360°相贴,人工晶状体位置居中,人工晶状体与晶状体后囊膜之间可见有乳白色液体积聚,液体中悬浮仃微小颗粒(图2)。晶状体后囊膜中央来见有增殖,患者双眼裸眼视力均为1.2。患者诉视力不随体位政变。眼压右眼15.7mmHg;左眼17.7mmHg。  相似文献   

2.
晶状体囊袋阻滞综合征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莉  孙洪洲  田骋  王海颖 《眼科研究》2003,21(2):193-194
目的 探讨晶状体囊袋阻滞综合征的临床原因。方法 对术中,术后早期,术后晚期囊袋阻滞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预防及处理等进行分析讨论。结论 连续环形撕囊术前囊孔直径小于人工晶状体光学部直径,不分离速度过快,术后黏弹剂未彻底清除是导致囊袋阻滞的主要因素。结论 晶状体核或人工晶状体光学部阻塞撕囊边缘是囊袋阻滞综合征的首先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3.
人工晶状体反向植入致囊袋阻滞综合征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52岁。因右眼视力下降10个月.于2003年1月24日来我院就诊。全身体检无异常。眼部检查:右眼视力为眼前指数.角膜透明,瞳孔圆,晶状体灰白色混浊.眼底窥不入诊断:右眼老年性白内障。于2003年2月10日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使用吲哚青绿染色囊膜后行连续环形撕囊,使用推注器注射植入法国  相似文献   

4.
晶状体囊袋阻滞综合征 (capsularblocksyndrome ,CBS) ,又称囊袋膨胀综合征 ,是指在白内障术中或术后晶状体前囊连续环形撕囊 (CCC)开口被晶状体核或人工晶状体光学面机械性阻塞导致晶状体囊袋形成一密闭的液性腔 ,导致视力下降、眼压升高、屈光度改变 ,甚至继发性青光眼等一系列眼部改变的综合征。我科系统观察诊治 1例 ,现报告如下 :患者 ,女 ,57岁。 2 0 0 0年 3月 9日右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 ,囊袋内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 ,术中估测CCC开口直径为 5mm ,术后最佳视力 0 6。术后 10月视力又逐渐下降 ,2 0 0 1年 12月 2 5日 ,右眼视…  相似文献   

5.
徐明  王勤美  赵云娥 《眼科》2004,13(6):372-372
晶状体囊袋阻滞综合征(capsular block syndrome,CBS)见于白内障摘除行连续环形撕囊并囊袋内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患者。最早由Davison在1989年描述。我院自1999年至今发生白内障术后晶状体CBS 3例,采用YAG激光切除后囊获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晶状体囊袋阻滞综合征是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较为罕见的并发症。随着连续环形撕囊技术的推广和各类折叠式人工晶状体 ,尤其与晶状体囊膜具有高度黏附性的疏水性材料人工晶状体的使用 ,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国外文献已见多篇报道。我们曾收治 1例囊袋阻滞综合征合并迟发性眼内炎患者 ,现报告如下。患者男 ,75岁。因左眼视力下降 2年 ,于 2 0 0 1年 6月到我院就诊。 8年前左眼因闭角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 ;脑血管意外病史 2年。全身体检 :右侧肢体运动障碍 ,余未见异常。眼部检查 :左眼视力 0 .1,虹膜多处后粘连 ,局限性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植入不同襻型人工晶状体(IOL)后囊膜皱褶的发生率,以确定后囊膜皱褶发生的相关风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研究。收集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囊袋内IOL植入术的患者,所植入人工晶状体为两襻三片式IOL(HOYA PY60AD)、四襻一片式IOL(Bausch & Lomb AO)、两襻一片式IOL(AMO Tecnis ZCB00)中任意一种。收集纳入该研究的患者的年龄、性别、眼轴、眼压、人工晶状体类型。术后2d在裂隙灯下评估后囊膜皱褶形成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后囊膜皱褶发生的风险指标。

结果: 一共收集187例242眼,其中80眼植入HOYA PY60AD IOL,81眼植入Bausch & Lomb AO IOL,81眼植入AMO Tecnis ZCB00 IOL。植入HOYA PY60AD IOL的患眼后囊膜皱褶发生率显著高于植入AMO Tecnis ZCB00 IOL者(56.3% vs 38.3%,P=0.027)。植入Bausch & Lomb AO IOL的患眼后囊膜发生率显著低于植入AMO Tecnis ZCB00 IOL(14.8% vs 38.3%,P=0.001)。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人工晶状体类型和眼轴长度是影响皱褶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相较于AMO Tecnis ZCB00 IOL,使用HOYA PY60AD IOL提高后囊膜皱褶发生风险\〖P=0.020,OR(95%CI)=2.145(1.129,4.073)\〗,使用Bausch & Lomb AO IOL降低后囊膜皱褶发生风险\〖P=0.001,OR(95%CI)=0.274(0.127,0.591)\〗; 眼轴越短,后囊膜皱褶发生风险越大\〖P=0.012,OR(95%CI)= 0.669(0.489,0.915)\〗。

结论: 在人工晶状体设计中,晶状体襻是重要考虑因素。相比于AMO Tecnis ZCB00 IOL,HOYA PY60AD IOL更容易出现后囊膜皱褶,Bausch & Lomb AO IOL不容易出现后囊膜皱褶; 眼轴较短的患眼更容易出现后囊膜皱褶。  相似文献   


8.
粱凌毅  林振德  金陈进 《中华眼科杂志》2001,37(5):395-396,T007
由Gimbel、Thomas、Neuhann于 1984年发明的连续环形撕囊 (Continuouscurvilinearcapsulorhexis ,CCC)技术 ,使晶状体囊袋内的超声乳化手术操作更趋于安全、方便 ,同时保证了人工晶状体 (intraocularlens ,IOL)的植入位置 ,成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的关键技术。但是 ,当CCC操作不当时 ,可导致相应并发症发生 ,现报告晶状体囊袋阻滞综合征 (capsularblocksyndrome ,CBS) 1例。患者女 ,70岁。因左眼视力无痛性逐…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心孔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ICL V4c)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效果及对眼前节形态的改变。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8-02/2021-03本院收治的高度近视患者100例200眼,均行ICL V4c植入术治疗。比较患者术前,术后6、12mo最佳矫正视力(BCVA)、裸眼视力(UCVA)、眼压、高阶像差、眼前节形态[前房角(ICA)、中央前房深度(ACD)、前房容积(ACV)、角膜厚度(CCT)、角膜曲率(K)]、明视与暗视下对比敏感度。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随访。术后6、12mo UCVA、BCVA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手术前后总高阶像差、水平彗差、垂直彗差比较均无差异(P>0.05),术后6、12mo球差、ICA、ACD、ACV均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明视状态下,术后6、12mo 3.0、6.0c/d对比敏感度较术前明显增大(P<0.05);暗视状态下,术后6、12mo 6.0c/d对比敏感度较术前明显增大(P<0.05);手术前后CCT、K、眼压比较均无差异(P>0.05)。结论:ICL V4c植入术虽然减小了高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IOL)囊袋内悬吊固定治疗晶状体半脱位(SL)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6/2017-12于我院就诊的SL(悬韧带断离范围≤270°)患者18例18眼,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IOL单襻或双襻囊袋内悬吊固定术,其中2眼同时行25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术后随访6~12mo,观察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IOP)、IOL位置、眼底情况等,记录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3mo,BCVA(0.43±0.30)较术前(1.48±0.68)明显改善(t=7.30,P<0.01),IOP均恢复正常(≤21mmHg),IOL均处于正位,无偏心、移位。本组患者术中和术后均未出现严重眼部并发症。

结论:单襻或双襻囊袋内悬吊固定IOL是治疗SL的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不仅可以保持IOL位于正常生理位置、恢复患者视功能,而且经济实用,避免囊袋张力环(CTR)相关的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1.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早期囊袋阻滞综合征的临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晶状体术后早期囊袋阻滞综合征(capsularblock syndrome,CBS)的临床表现、发生机制、治疗和预防方法。方法收集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术后早期出现CBS者13例(13眼)。首先尝试Nd:YAG激光周边前囊切开术;其中1例瞳孔不能散大无法暴露周边前囊,则改行激光后囊切开术。结果13例CBS均表现出明显的撕囊口阻滞、囊袋高度扩张、人工晶状体前移位、浅前房和近视性漂移。除1例未经干预自行消失外,其余12例经Nd:YAG激光囊切开后CBS消失,前房深度平均加深(1.52±0.67)mm。结论囊袋内黏弹剂残存是造成术后早期CBS的重要因素。激光周边前囊切开术、后囊切开术可安全、有效地治疗CBS。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40岁自觉左眼视力下降近13个月,无伴随症状,于2005年6月13日来诊,曾在外院按左眼脉络膜视网膜炎治疗,视力继续下降。眼部检查:视力:右0.25,矫正0.5,左0.1,矫正不提高。双眼前节正常,眼底:右眼视乳头色红润,边界清,黄斑中心凹光反射不清,黄斑区色素紊乱。左眼视乳头界清,色正常,视乳头上方及颞侧可见约7PD面积大小的淡黄色萎缩病灶,累及黄斑区,病灶区见月牙形出血,黄斑中心凹光反射不见(图1)。眼压:右17mmHg,左14mmHg。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左眼早期视盘上方斑驳状高荧光波及黄斑,边界清楚,但不整齐,造影过程中其形态不变(图2),晚…  相似文献   

13.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p-IOL)植入术日趋成熟且在矫正高度屈光不正的有效性得到广泛认可.运用眼前节检查技术包括发展迅速的Scheimpflug成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和相对成熟的角膜地形图、高频超声生物显微镜得到的眼前节各参数,在选择合适的p-IOL以及术后评估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各种仪器的基本原理和在p-IOL植入术中的应用进行讨论,并分析每种仪器在应用中的优势与缺陷.在眼前节的成像和测量上,每种仪器均具有高分辨率和良好的可重复性,特别是非接触式检查仪器;但各种仪器的测量结果存在差异,在手术前后的眼前节评估中不可互相替代.  相似文献   

14.
晶状体连续环形撕囊与囊袋阻滞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连续环形撕囊(continuous curvilinear capsulorhexi,CCC)的大小及某些因素与囊袋阻滞综合征(capsular block syndrome,CBS)的关系,方法:通过对6例术中、术后早期、术后晚期囊袋阻滞综合征的观察,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寻找处理方法。结果(1)CCC直径小于人工晶状体(IOL)光学直肠易发生CBS;(2()软性折叠式IOL襻的前倾角小,光学面大的易发生CBS;(3)分子量大,弹性大的粘弹剂,皮质残留量产生CBS。结论(1)一般以CCC的开口恰好遮盖IOL光学面的边缘为佳;(2)对于软性折叠式IOL宜选用襻的前倾角稍大,光学面不宜太大的为佳(3)术中应彻底清除分子量大、弹性大的粘弹剂,减少皮质残留。  相似文献   

15.
晶状体囊袋张力环在预防后囊膜混浊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囊膜混浊是白内障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导致视力下降的最常见并发症之一 ,而术中植入囊袋张力环可有效地降低后囊膜混浊的发生 ,我们就囊袋张力环在白内障术中的应用及发展情况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26岁。因右眼视力下降6个月就诊于北京同仁医院眼科。眼部检查:右眼、左眼视力分别为0.1、0.8;右眼、左眼眼压分别为16.8、18.9 mm Hg (1 mm Hg=0.133 kPa)。双眼眼前节无明显异常表现。左眼眼底正常。超广角眼底照相检查,右眼视盘周围、后极部及中周部视网膜大片质地不均、边界不清的病灶...  相似文献   

17.
晶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6,自引:4,他引:36  
Yao K  Xu W  Yu JC  Zhang WY  Pan YC  Du XH  Chen PQ  Yi H  Wan DL  Li ZQ  Ye HB 《中华眼科杂志》2003,39(6):339-343
目的 探讨晶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近视屈光度数为 - 7 0 0~ - 30 0 0D的 4 1例 (73只眼 )高度近视患者行晶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手术前、后检查患者的视力、屈光状态、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 ,裂隙灯下观察角膜、前房、瞳孔、透明晶状体、人工晶状体情况 ,检眼镜下观察眼底情况 ,房角镜下观察房角状况 ;并进行比较分析。术后随访时间 3个月。结果  73只眼均成功植入前房型人工晶状体。裸眼视力术前为一尺指数至 0 2 ,术后 3个月为 0 1~ 1 0 ;最佳矫正视力术前为 0 0 5~ 1 0 ,术后 3个月为 0 1~ 1 0 ;术后3个月时最佳矫正视力均好于或等于术前。屈光度数术前为 - 7 0 0~ - 30 0 0D ,术后 3个月为 - 6 0 0~ +2 5 0D。术前与术后 3个月比较 ,角膜散光度数差异无显著意义 (t=1 75 1,P =0 0 82 ) ,眼压差异无显著意义 (t=1 181,P =0 2 4 0 )。平均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术前为 (2 6 80± 5 38)个 mm2 ,术后 3个月为 (2 5 14± 4 2 0 )个 mm2 ,较术前减少了 6 19% ,但差异无显著意义 (t=1 182 ,P =0 2 4 2 )。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采用晶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 ,不仅手术操作简便 ,而且术后屈光状态具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高度近视专用的人工晶状体Bigbag远期的囊袋稳定性.方法:前瞻对照试验.选择2012-05/2014-02入院的眼轴≥28mm的高度近视合并或不合并白内障的患者,分为两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分别植入Bigbag人工晶状体和Sensar人工晶状体,观察术后6mo的并发症、晶状体后囊的状况,比较术前术后晶状体后囊到视网膜距离的差值.结果:共有52例63眼纳入研究,Bigbag组24例30眼,其中男9例11眼,女15例19眼;Sensar组28例33眼,其中男12例14眼,女16例19眼.术后6mo时,Bigbag组术前术后晶状体后囊到视网膜距离的差值为1.49±0.06mm,与Sensar组(1.67±0.09mm)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mo时Bigbag组有2眼出现后囊膜皱缩(6.7%),Sensar组有9眼出现后囊皱缩(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结论:Big bag人工晶状体由于囊袋内的稳定性高,后囊膜皱缩的发生率也较低,更适合高度近视患者使用.  相似文献   

19.
晶状体囊袋阻滞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续环形撕囊术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关键的步骤 ,可使囊袋内的各种操作更安全、方便 ,保证了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 ,减少了术后人工晶状体的偏位。但是 ,随着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和连续环形撕囊术的普及开展 ,也发现了一些随之而来的新的并发症 ,如晶状体囊袋阻滞综合征。它是由于在白内障摘除术中或术后连续环形撕囊术开口被晶状体核或人工晶状体光学面机械性阻塞导致晶状体囊袋形成一密闭的液性腔 ,可导致患者视力下降、眼压升高 ,甚至因继发性青光眼而使视功能受到严重威胁。近年的国内外文献对晶状体囊袋阻滞综合征屡有报道 ,并对其病因、临床表现、防治措施进行了临床分析和实验研究 ,本文就相关文献进行复习并作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新一代眼前节OCT(AS-OCT)定量检测和分析高度近视长眼轴患者白内障术后人工晶状体与后囊膜贴附情况。

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观察研究设计。纳入2019-10/12于深圳市眼科医院接受晶状体囊外摘除,经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白内障患者60例60眼,根据眼轴长度(axial length,AL)分为两组:高度近视长眼轴组(AL>26.00mm)和正常眼轴组(AL:22.00~24.5mm)各30例30眼。分别于术后1、7、30d用AS-OCT测量两组白内障术后人工晶状体光学面与后囊膜之间围成的空间平面面积(AREAP)和未贴附残留后囊膜的边长。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分析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人工晶状体与后囊膜贴附率,Log-Rank检验法比较贴附率。

结果:正常眼轴组术后1、7、30d的AREAP分别为0.81±0.37、0.33±0.19、0.14±0.06mm2,未贴附后囊膜边长分别为7.93±3.03、3.95±2.44、1.26±0.08mm,人工晶状体光学面与后囊膜贴附率分别为33%、67%、83%; 高度近视长眼轴组术后1、7、30d的AREAP分别为3.29±0.43、1.54±0.66、0.62±0.28mm2,未贴附后囊膜的边长分别为13.56±4.02、8.13±3.90、3.78±2.51mm,人工晶状体光学面与后囊膜贴附率分别为0、7%、23%。两组术后各时间点AREAP、未贴附后囊膜边长、人工晶状体光学面与后囊膜贴附率均有差异(P<0.05)。

结论:高度近视长眼轴患者白内障术后人工晶状体与后囊膜之间残留更大的空间,贴附需要更长时间。新一代AS-OCT可以清晰地显示晶状体后囊膜的影像,有望成为研究晶状体相关疾病的有效检查设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