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介绍了可穿戴设备的定义、分类及其基本结构,详细阐述了可穿戴设备在监测和评估生理和心理健康状况、干预疾病和促进心理康复、预测心理健康风险等方面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可穿戴设备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对策,展望了可穿戴设备在心理康复领域的发展趋势,指出了随着可穿戴设备的发展,其在心理康复护理领域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2.
广州市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现状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对广州市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预防控制对策进行探讨 ,为广州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分析 :广州市的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趋势明显增强 ,形势相当严峻。对策 :切实抓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网络建设 ;开展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基线调查 ;建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监测系统 ;以健康教育与促进为主要手段 ,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归纳和总结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社区预防与管理体会,为以后更好的在社区中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查阅文献并结合社区的实际情况,总结和分析在社区中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管理的主要措施和意义。结果在社区中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管理,可从进行社区健康教育和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等多个方面进行。结论应在社区中加大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管理力度,尽量降低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减少医疗花费。  相似文献   

4.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与健康管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首要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对维护健康、减少疾病负担、提高生活质量等十分重要。而健康管理是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有效方式,应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工作机制,大力开展健康管理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国内外可穿戴脉诊设备的发展现状,阐述了可穿戴脉诊设备在血压评估、心血管系统疾病监测、睡眠呼吸暂停及其他特殊疾病的识别与监测等方面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可穿戴脉诊设备发展及应用中存在的不足,指出了微型化、个性化、多元化等是未来可穿戴脉诊设备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现状调查 ,为制定国家级及省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规划提供数据。方法 利用统一调查表对省、市级卫生防疫站 (疾病控制中心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机构和省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办公室进行调查。结果 全省省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机构 8家 ,1家挂靠在有关单位的科室。市级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科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办 ) 14家 ,3家挂靠在有关单位的科室。 18个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机构中共有专业人员 72人 ,现有万元以上设备的市有 3家 ,只有 3个市有实验室设备。各地工作均处于摸索和筹备阶段 ,全省共有 5个市部分实施了预防性诊疗规范。结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在认识、能力和行动上滞后。各级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无经费投入 ,特别是预防工作极其薄弱。因此必须纳入卫生改革的整体规划 ,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建立社会各成员合理分担的防制责任制度 ,尽快探索出适合我省省情的防治模式。  相似文献   

7.
背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影响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确定防治的优先领域,合理的防治筹资安排是减轻居民经济负担,降低卫生费用的关键。方法:利用OECD和世界卫生组织卫生费用核算方法 (2011)对天津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费用进行核算。结果:天津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资源消耗巨大,占卫生总费用比重为70.85%。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费用预防服务费用仅占全部费用的1.85%。建议:应加强对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慢阻肺的重点防控。继续完善以社区为基础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模式,加大政府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工作的投入,继续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制定中长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规划,协调多部门联合参与。  相似文献   

8.
综合性医院启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服务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带来的严重危害和沉重负担下,综合性医院必须要适应现代医学模式发展需要,利用强大的资源优势,探索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的有效机制。为此,综合性医院在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服务之前,应整合临床医学、健康管理学、客户关系管理3个领域的优势资源,建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基地,设计服务流程,提供以规范化诊疗为基础,以生活方式干预为重点,以密切医患关系为纽带的全方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9.
可穿戴设备借助无线通信技术及云端平台,实现远程监测、动作识别等功能,以辅助临床决策和治疗,现已逐步应用于谵妄领域。文章对可穿戴设备在谵妄患者中的应用现状、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展望进行综述,以期为开展基于可穿戴设备在谵妄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杨宏宇 《现代保健》2008,(33):97-97
“慢性病”全称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慢性病主要以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精神异常和精神病等为代表的一组疾病,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慢性病的危害主要是造成脑、心、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易造成伤残,影响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且医疗费用极其昂贵,增加了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几年来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过程中笔者感到有一些问题还需要解决和探讨,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生活行为方式、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 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的流行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全国各地各类慢性病的流行特征及其危险因素分布不尽相同, 而华南地区独特的气候、饮食及生活方式对慢性病发生发展的影响至今尚不明确。因此, 亟需通过区域性大型队列的建设, 为区域重大疾病的病因学研究、早期预测和干预策略提供本土化人群证据, 也为国家重大慢性病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华南区域自然人群慢性病前瞻性队列于2017年12月正式启动, 覆盖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省和海南省, 以35~74岁常住居民为主要研究对象, 包括城市与农村、汉族与以壮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多类型自然人群。本队列围绕华南区域常见重大慢性病建立集健康信息和生物样本为一体的精准医学大数据平台, 并开展长期随访。现已建立116 520人的基线数据库, 年龄为(54.9±12.5)岁, 女性71 077人(61.0%)。基线数据库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数据以及生物样本。本文对华南区域自然人群慢性病前瞻性队列设计的理念、研究进展和随访设想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2.
中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经济负担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目的了解中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经济负担及其变化趋势。方法依据1993年、2003年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和卫生部常规死因登记报告系统等数据,利用二步模型法和人力资源法分别测算疾病直接经济负担、间接经济负担和总经济负担,并进行分类统计。结果1993年中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经济负担为1963.44亿元,占全部疾病总经济负担的58.84/,占GDP的5.67/;2003年中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经济负担达到8580.54亿元,占全部疾病总经济负担的71.45/,占GDP的7.31/。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总经济负担前5位的疾病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其他类型心脏病、冠心病,其总经济负担合计为3393.53亿元,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总经济负担的39.55/;占全部疾病总经济负担合计的28.25/。人口老龄化导致明显“疾病堆积”现象。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经济负担巨大且以高于GDP增长的速度增长,成为我国主要的疾病经济负担;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其他类型心脏病、冠心病是导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经济负担的主要原因;要从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上警惕“疾病堆积”和“人口红利”,减少对将来社会带来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有关健康相关行为(健康行为)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的研究视角从专注多种健康行为与某个慢性病间“多因单果”的独立效应,逐渐转向多个健康行为与慢性病“多因多果”的复杂相互作用。复杂网络理论是系统科学的重要板块,该理论考虑了众多因素在同一网络中的博弈关系,可通过一系列复杂网络模型、指标,揭示健康行为与慢性病多个因素间如何相互作用。本文对复杂网络理论定义、发展及其在健康行为与慢性病领域的常用模型和指标、案例内容进行综述,旨在打开复杂网络理论在健康领域更广阔的运用场景,为后续健康行为与慢性病关系的研究提供可参考的思路和工具。  相似文献   

14.
At present, epidemiological surveillance in Spain remains focused on the communicable diseases included in the list of notifiable diseases. However, there has been a change in epidemiological pattern that predominated until the last few decade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Infectious diseases, which used to be the leading causes of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have given way to a predominance of chronic diseases. In this regard,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the drafting and adoption of specific legal regulations on public health monitoring. However, Spain has yet to develop this legislation which, among other elements, includes the mandate to organize the surveillance of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in Spain. This article aims to describe some points that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a national surveillance system linked to existing strategie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hronic diseases.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剧, 国民生活方式的改变,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的流行现状非常严峻, 但是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清楚, 缺乏有效防治对策的科学依据, 而队列研究是探索病因和发病机制的重要研究方法。因此, 依托于2016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的大力支持, 在我国3个省份(湖北、湖南和河南)启动了华中区域常见慢性病前瞻性队列研究(华中慢性病队列)的建设。完成了3个既独立又可整合的队列, 共计115 424人的基线和107 252人的随访调查, 其中3.9万人的东风-同济前瞻性队列完成了动态调查, 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指标检测以及血液和尿液生物样本收集。该队列对于阐明我国中部人群慢性病发生发展的病因和机制研究, 对我国精准医学的建设有重要支撑作用和巨大贡献。本文对华中慢性病队列的设计理念、基本情况、主要成果、研究进展和挑战等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6.
对比分析现代医学和中医学慢病预防控制的理论与方法,探讨现代医学与中医学合作与交流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提出具有中医特色的慢病防控策略建议。收集现代医学和中医学在慢病预防控制领域中的理论与方法,以综述的方法对比分析其主要思想,探讨具有中国特色的慢病防控策略。现代医学和中医学的慢病预防控制理论方法具有一致性,现代医学的慢病预防控制对中医药的需求较大。携中医药之手,走中国特色的慢病防控之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安阳市出院慢性非传染病(慢性病)病人的病种构成情况,以便为制定慢性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年安阳市8家综合医院出院慢性病病人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8年8家医院出院病人总数为114055例,其中慢性病病人52529例,占46.06%。慢性病病人中,脑血管病占20.96%,恶性肿瘤占11.56%,缺血性心脏病占10.74%,肝疾病占2.60%,糖尿病占2.08%,胆结石胆囊炎占2.06%,慢性阻塞肺病占1.97%,高血压占1.68%,尿石病占1.17%,椎间盘疾病占0.99%,其他慢性病占44.19%。出院病人中慢性病病人所占比例,市级医院为53.01%,县级医院为37.69%(P〈0.01);男性为55.20%,女性为38.38%(P〈0.01);〈5岁、5~14岁、15~44岁、45~59岁、≥60岁分别为18.82%、39.75%、21.71%、74.81%、83.35%(P〈0.01)。病例数居前2位的慢性病,男性是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女性是脑血管病、缺血性心脏病;≥60岁为恶性肿瘤、缺血性心脏病,45~59岁和15~44岁均为脑血管病、恶性肿瘤,5~14岁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恶性肿瘤,〈5岁为慢性阻塞性肺病、脑血管病。[结论]综合医院出院病人中慢性病病人占较大比例,其中主要是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缺血性心脏病、肝疾病和糖尿病病人。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 慢性病致病因素的研究从专注行为生活方式等非空间因素逐渐向地理环境等空间因素延伸。空间全生命周期流行病学是健康地理学的分支方向。作为全生命周期流行病学和空间流行病学的融合, 空间全生命周期流行病学结合先进的地理信息、测绘遥感、移动定位、人工智能等技术, 对个体的全生命周期暴露史(暴露组)进行精准回溯、测量及模拟, 采用累积风险模型和关键期/敏感期风险模型等全生命周期模型研究暴露史在个体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对健康的影响。本文对空间全生命周期流行病学在慢性病研究中的理论基础、分析策略及重点研究内容进行综述, 旨在促进其在慢性病领域的致病因素研究中的应用, 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建议, 推动健康地理学的发展, 最终实现全生命周期精准健康管理。  相似文献   

19.
With the effective contro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in many parts of the world, chronic,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have become the major cause of death and disability. Monoclonal antibodies (mAbs)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class of drugs for the treatment of such diseases. Nevertheless, mAbs suffer from major shortcomings in a chronic setting: most notably, generation of anti-antibodies and high cost of goods. Here, we discuss a novel approach to treat chronic diseases based on active rather than passive immunization and contrast the 2 treatment modalities to highlight their respectiv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相似文献   

20.
陈旭鹏  洪忻  王志勇  戚圣香  杨华凤  除斐 《中国校医》2012,26(6):433-434,436
目的分析2011年南京市居民死因构成特征,提供反映居民健康水平的卫生指标和数据。方法数据包括南京市全部13个区县的户籍人口死亡资料。使用根本死因编码进行死因构成和顺位分析。结果南京市户籍居民的首位死因是循环系统疾病,占总死亡数的42.16%。其次是恶性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分别占总死亡数的32.70%和9.73%。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占全死因的比重已经上升到90%以上。结论目前对慢性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控制和降低慢性病的发生,延缓慢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和进展,减少因慢性病引起的早死是改善健康水平和提高期望寿命的最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