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承良凤 《医学信息》2019,(10):85-90
目的 探讨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的诱因并对其临床特征进行总结。方法 对2017年11月~2018年12月就诊于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收集临床资料,将以上资料录入Excel数据库,对其急性发作诱因及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50~60岁为发病年龄高峰,女性患者均为绝经后发病;88.03%的痛风患者急性发作前有诱因,高嘌呤饮食诱发的为61例(52.14%),因饮酒诱发的为55例(47.01%),上述两者中至少含有一项者为81例(69.23%),同时含有两项者为32例(27.35%);60例患者首发关节部位为足第一跖趾关节,下肢关节受累数目多于上肢关节(113例vs 14例)。发病年龄小的患者比发病年龄大的患者痛风发作频率高;病程长,有痛风石的患者易痛风发作频率高(P均<0.05);血尿酸水平高低与患者发作频率无关,两组其他临床生化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BMI、血尿素氮是痛风石形成的危险因素,频发与长病程同样是痛风石形成的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发现:痛风急性发作时血尿酸水平与血尿素氮、血肌酐、胱抑素C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频发和长病程是痛风石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痛风患者中老年居多,发病存在明显性别差异。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诱因中以高嘌呤饮食和饮酒为其最常见诱因;发病年龄小,病程长,有痛风石的患者发作频率高。部分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时血尿酸水平并不高。年龄偏大、频发和长病程的患者容易形成痛风石。  相似文献   

2.
查旭雯  夏光云 《医学信息》2019,(15):170-172
目的 探讨痛风患者血尿酸水平以及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 选择2018年5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52例痛风患者作为患者组,选取同期52名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者的血尿酸及CRP、IL-6、TNF-α的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血尿酸与炎性因子水平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法评估CRP、IL-6、TNF-α联合血尿酸对痛风诊断的曲线下方面积(AUC)、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 患者组血尿酸、CRP、IL-6、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酸与CRP(r=0.193,P=0.050)、IL-6(r=0.225,P=0.021)、TNF-α(r=0.342,P=0.000)的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CRP、IL-6、TNF-α联合血尿酸水平诊断痛风的AUC面积分别为0.824(灵敏度为86.30%,特异性为67.30%)、0.811(灵敏度为80.40%,特异性为73.10%)、0.989(灵敏度为100.00%,特异性为96.20%)。结论 痛风患者升高的血尿酸水平可能与循环中的炎性因子密切相关,且炎性因子的水平对于痛风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探讨痛风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方法 对2006年5月~2010年5月期间在我院针炙科住院的480例痛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结果 480例患者住院期间经过针炙、理疗、饮食调理、中药外敷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 加强痛风患者的卫生知识宣教,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减少致残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和痛风均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病,是内分泌常见代谢性疾病。加强对糖尿病患者治疗和护理非常重要,临床观察证明有效控制痛风患者的血糖水平对于降低其血脂、血压及血尿酸,痛风急性发作明显减少,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1]。我院于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37例糖尿病患者并急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惊恐发作导致的阵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北京协和医院诊治的24例惊恐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9例患者在平时高血压基础上呈阵发性高血压加重,患者平时服降压药治疗,血压控制在(136±12)/(84±9)mmHg,惊恐发作时血压升至(181±13)/(105±15)mmHg.5例患者平时血压正...  相似文献   

6.
岳玲艳 《医学信息》2009,22(12):2846-2847
目的对呼吸系统疾病伴发热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驻地医院2007年2月至2009年2月期间呼吸系统疾病伴发热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显示;结果感染性疾病51例,91.07%,非感染性疾病5例,8.93%;结论呼吸系统伴发热的主要病因是感染性疾病,这对于准确且迅速的诊断和治疗伴有发热的呼吸系统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家庭饮食干预对痛风发作的预防作用。方法2012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治疗且症状消失的64例痛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饮食)和观察组(家庭饮食干预),每组各32例,比较两组总能量、蛋白质、脂肪、嘌呤摄入量,平均随访1年,观察和比较两组痛风的复发,以及血尿酸控制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能量、蛋白质、脂肪、嘌呤摄入量均明显减少,平均随访1年,痛风复发率显著降低,血尿酸正常率明显提高,<0.05。结论家庭饮食干预能够减少营养供给,有效预防痛风的发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观察上消化道出血的痛风患者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尿酸的变化,以探讨PPI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对痛风复发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上消化道出血合并原发性痛风患者37例为痛风组,同期37例上消化道出血且无痛风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使用PPI前后分别监测尿酸、体温、关节肿痛等指标,并对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痛风组使用PPI后血尿酸较用药前升高(49.24±111.49)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PI使用后血尿酸较用药前升高(2.89±47.87)μmol/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痛风组用药前后尿酸变化差值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PPI治疗后,痛风组64.86%出现非感染性发热,75.68%出现新发关节疼痛,患者疼痛评分较用药前增加(P<0.001),而对照组患者未出现关节痛及发热病例。结论 上消化道出血的痛风患者使用PPI可能诱发或加重痛风疾病的活动。  相似文献   

9.
目的 使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 iTRAQ)蛋白组学技术分析男性痛风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尿液中的差异蛋白质特征谱,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方法 收集男性痛风患者和体检中心健康男性尿液标本各6例,应用iTRAQ技术对样本进行鉴定,对获得的全部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1)两组共筛选出1 980个蛋白。取差异倍数≥1.5或≤0.67为筛选标准,共筛选出差异蛋白226个,其中上调差异蛋白120个,下调差异蛋白106个;(2)基于本体论(gene ontology, GO)分析显示差异蛋白主要参与炎症反应、免疫反应和对细菌的防御反应;(3)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通路分析差异蛋白主要富集在甘油磷脂代谢、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和矿物吸收三个代谢途径。结论 痛风组与正常组对差异表达蛋白进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发现主要富集在脂代谢、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和矿物吸收三条分子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急性痛风患者受累关节的超声图像表现的特点。方法选取34例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患者为观察组, 34例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受累关节的超声图像差异。结果受累关节影像显示,两组膝关节和跖趾关节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累及关节出现双边征、痛风石以及侵蚀现象的几率均大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出现滑膜增厚以及关节腔积液现象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急性痛风患者关节的超声图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可用于鉴别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和无症状高尿酸症,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1.
阎桂芬 《医学信息》2007,20(9):842-843
产褥期产妇发热是产后产妇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我们对2003年5月~2004年4月我院产科36例产后发热患者进行观察分析,发现引起发热的原因有很多种。我们根据不同的病因采取不同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1临床资料本组36例,年龄24~40岁,正常产14例,难产22例,根据病  相似文献   

12.
杨凤珍 《医学信息》2010,23(16):2708-2708
目的探讨校园内发热病例特点及临床诊断、处置方法。方法对2008年1月~12月我校医院诊治的58例发热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8例发热患者中上呼吸道感染34例,急性扁桃体炎6例,阑尾炎3例,细菌性痢疾5例,伤寒1例,肺结核6例,麻疹2例,中暑1例。经综合治疗或转往上级医院,均治愈。结论感染仍是校园发热病例的主要致病因素,应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尽早明确病因、早期治疗,并尽早采取控制措施,防止传染病蔓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校园内发热病例特点及临床诊断、处置方法.方法 对2008年1月~12月我校医院诊治的58例发热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58例发热患者中上呼吸道感染34例,急性扁桃体炎6例,阑尾炙3例,细菌性痢疾5例,伤寒1例,肺结核6例,麻疹2例,中暑1例.经综合治疗或转往上级医院,均治愈.结论 感染仍是校园发热病例的主要致病因素,应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尽早明确病因、早期治疗,并尽早采取控制措施,防止传染病蔓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非感染性发热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湘雅三医院2006年3月至2007年10月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住院的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进行观察。把2次测量体温高于37.5 ℃或1次测量体温高于37.8 ℃者确定为发热;没有查到感染证据的发热患者判定为非感染性发热。对非感染性发热患者的危险因素首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高危因素。结果:206例患者中有95例患者出现发热,其中非感染性发热33例。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意识障碍、脑干卒中、蛛网膜下腔出血、入院72 h内出现发热、脑中线移位、入院时血糖、入院时白细胞计数、出现应激性溃疡的患者易于出现非感染性发热(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蛛网膜下腔出血、72 h内出现发热、脑中线移位是非感染性发热的高危因素。结论: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中线移位的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中,早期发热多数是非感染性发热。  相似文献   

15.
曹硕  刘娜  张曼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21,28(10):1646-1648,1680
目的 通过分析男性痛风患者与高尿酸血症患者及正常人脂代谢指标的差异,探索尿酸水平与脂蛋白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8年至2020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风湿科痛风患者655例为实验组、高尿酸血症患者732例和体检中心健康者646例为对照组,4h内检测尿酸、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脂代谢指标,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结果(1)痛风患者及高尿酸血症患者的SUA、TG、LDL-C均高于健康体检者,而HDL-C低于健康体检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痛风患者的CHO水平显著高于高尿酸血症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3,P=0.02);(3)痛风组中SUA与CHO、TG、LDL-C水平呈正相关(r=0.095、0.129、0.116,P<0.05),与HDL-C呈负相关(r=-0.139,P<0.05);高尿酸血症组中,SUA与TG呈正相关(r=0.110,P<0.05),与HDL-C呈负相关(r=-0.146,P<0.05);正常对照组中,SUA与CHO和TG呈正相关(r=0.103,0.137,P<0.05).结论 男性患者间痛风可伴有脂代谢紊乱,而尿酸水平的升高可能与脂代谢紊乱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本研究主要就不明原因发热患者肺外结核与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展开分析探讨,为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所收治的70例肺外结核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50例病毒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检测结果.结果 两组患者的降钙素原(PCT)、补体C3(C3)、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存在一定差异,具有可比性,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病程、外周血细胞水平(WBC)、乳酸脱氢酶(LDH)、腺苷脱氨酶(ADA)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不明因素致发热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时,肺外结核患者与病毒感染患者的WBC、LDH、ADA等临床特征存在一定差异,可以将其作为肺外结核与病毒感染的鉴别以及诊断的依据之一,在临床治疗中值得大力推广及使用.  相似文献   

17.
痛风是尿酸排泄减少或者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一类晶体性关节疾病,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复发性痛风性关节炎、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尿酸盐性肾病以及肾结石,严重的患者会导致关节活动障碍以及尿毒症。类风湿关节炎(RA)属于一种对称性、多发性的小关节病变,属于全身性的免疫系统疾病,主要累及双手、腕关节以及足关节等部位,少部分患者会累及到膝关节、髋关节等大关节,血清中能够发现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多肽(CCP)等自身抗体。痛风和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在临床上多常见,但是两者同时发病的相关报道有限。本文主要对5例痛风合并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进行分析,观察其临床特征以及漏诊原因,以此提高临床对这类患者的认知度。  相似文献   

18.
转移癌是浅淋巴结肿大的重要原因。发热原因待查患者浅淋巴结肿大是比较常见的临床征象.但是,转移癌并非这类患者淋巴结肿大的主因。在作者分析的43年间1174例发热原因待查患者浅淋巴结肿大的活检资料中,只有40例转移癌,仅占3.41%,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回顾性分析2016年至2020年我院急诊发热患者血培养阳性结果的病原学特点。方法 采用VITEK-Compact 2全自动细菌鉴定与药敏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分析血培养致病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特点。结果 急诊发热患者血培养阳性检出率为16.5%(999/6 039),491株致病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占69.0%(339/491),革兰阳性球菌占27.5%(135/491);排列前5位的致病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203株(41.3%)、肺炎克雷伯菌74株(15.1%)、链球菌44株(9.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2株(6.5%)、金黄色葡萄球菌20株(4.1%)。伴有明确感染部位的血流感染患者中,以泌尿系统(30.7%)最为多见,其次为肝胆系统(21.9%)、肺部(21.4%)、腹腔(15.6%)、皮肤软组织(3.3%)、导管相关(1.3%);且前四种感染部位都以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而皮肤软组织和导管相关性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34.0%和14.9%。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40.0%...  相似文献   

20.
发热患者护理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倜  杨珠江  冯登殿 《医学信息》2007,20(6):1013-1016
目的探讨发热患者及家属对发热相关知识的需求,为有针对性的实施护理健康教育内容和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对发热门诊患者及家属120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了健康知识、态度、行为、教育内容、教育方式需求的调查,并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及家属对发热相关知识8个项目的肯定回答率为22.3-86.9%,不同的文化程度之间对发热知识的了解需求存在显著性差异。希望接受健康教育的患者有98.3%;希望给予饮食指导的有89.7%;希望了解酒精擦拭的浓度和注意事项的有87.3%;希望了解高热对机体的不良影响的有86.5%;希望了解药物降温常识和注意事项的有85%。最受欢迎的教育方式依次是面对面讲解、宣教资料、护理示范、模型演示,分别为87.3%、83.9%、82.8%、82.5%。结论在发热门诊开展护理健康教育很有必要,应坚持实施,以促进发热人群"知、信、行"的统一,提高家庭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