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构建霍乱毒素A亚基基因(ctxA)的融合表达载体。并在原核细胞中表达,为霍乱弧菌肠毒素A亚基(CTA)免疫原性的研究及其作为免疫佐剂的研究提供基础。方法 以霍乱弧菌DNA为模板.PCR扩增获得霍乱弧菌ctxA基因,与带有硫氧还蛋白(Trx)基因的高效原核表达质粒pET32a(+)定向重组,构建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并经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鉴定、PCR和核酸序列分析后,以IPTG诱导表达Trx—CTA融合蛋白,用SDS—PAGE及Western blot进行鉴定。结果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鉴定、PCR和核酸序列分析表明,我们扩增出了霍乱弧菌787bp的ctxA基因,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ET—ctxA,经SDS—PAGE及Western blot分析显示重组质粒pET—ctxA在原核细胞中得到了高效融合表达。结论 霍乱弧菌ctxA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2.
毓勤 《国外医学情报》2002,23(10):24-25
据有史以来的记载,霍乱的流行曾席卷世界许多国家,在短短的8小时内即可杀死健康个体。液体和电解质替代疗法彻底改革了霍乱的控制和治疗,但在没有进行适当治疗的情况下,死亡率仍可超过60%。1883年,德国细菌学家Robert Koch首先分离出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他曾直观地认为这种由传染性细菌产生的“特殊毒物”引致此病特有的大量水泻。60年之后,研究还发现V霍乱(霍乱弧菌)培养滤出液在没有传染性细菌的情况下亦能够引致动物出现霍乱样腹泻,这明确地证实了霍乱毒素的存在。随后霍乱毒素的彻底定性使其成为研究最彻底的致病微生物产生的毒性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3.
4.
贾庆良 《重庆医学》1996,25(3):164-166
1917年以来,人类历史上其发生七次世界性霍乱大流行,引起流行的病原体均属OI群霍乱弧菌。至于非OI群霍乱弧菌,尽管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地面水中,但一般认为非OI群霍  相似文献   

5.
用DNA重组技术构建CT-B表达性质粒pXB1及进一步修饰的pXB2,使CT-B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得到较高水平的表达(280~350ng/ml),且有71.5%分泌率。表达动力学研究阐明,克隆子培养24h产物收率较高。一定浓度的Mg~(2+)、L-组氨酸和天冬酰胺能刺激CT-B的表达。GM1-ELISA、CHO细胞测毒结合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和家兔肠段结扎试验证实,表达的CT-B能与游离的或活细胞膜上的GM1受体结合,但无细胞和肠段毒性。这种细胞测毒结合免疫荧光序贯试验,为客观证实CT-B的生物学活性开拓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SM6是我国检测E1Tor霍乱弧菌是否带有溶源性噬菌体的指示菌株。江苏的6株E1Tor霍乱弧菌和SM6都属于噬菌体-生物分型的1d型,而在噬菌体分型中SM6为1/2型,江苏的6株菌株则为1/2/3型;霍乱毒素(CT)基因测定也表明两者的不同,SM6不含CT基因,江苏的6株都含有CT基因,显示噬菌体分型可将噬菌体-生物分型的型别进一步划分,SM6的特性也为霍乱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7.
以霍乱毒素(CTX)为探针,以不同细胞株体外增殖和细胞内cAMP水平为观察指标,探讨霍乱毒素对不同细胞株体外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CTX对淋巴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随细胞不同而异,CTX(1mg/L)可显著升高Daudi、K562细胞内cAMP水平(均为P〈0.05),并对上述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均为P〈0.05);对CTLL细胞cAMP水平无影响,但可显著抑制CTLL细胞的增殖(P〈0.01  相似文献   

8.
用霍乱毒素B亚单位直接标记过氧化物酶,通过ELISA夹心法检测抗CT。该法与间接法通过测定已知CT抗体的滴度进行比较时,间接法比夹心法高0.05OD值。检查正常人血清时,夹心法比间接法阳性率及滴度低。取CT阳性血清各32份,经三次重复实验结果完全一致,说明重复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霍乱弧菌分泌的蛋白酶PrtV(Vibrio cholerae protease,PrtV)对霍乱弧菌溶细胞毒素(Vibrio cholera crtolysin。VCC)引起人肠上皮细胞炎性反应的修饰作用。方法用VCC或PrtV处理后的VCC刺激人单层肠上皮T84细胞体外模型上层腔面,分析细胞受刺激后通透性和细胞活性改变以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8(interlukine-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基因表达。结果VCC可引起极性的肠道T84细胞的炎性反应,表现为通透性增加和IL-8以及TNF—α基因表达增加。纯VCC蛋白在浓度为160ng/ml时引起肠上皮细胞炎性反应。而高浓度的VCC则导致肠上皮细胞损伤。VCC经PrtV处理后对肠上皮细胞炎性作用明显消失。螭论结果表明VCC在低浓度时引起肠道上皮的局部免疫防御反应,而高浓度的VCC则直接导致肠道上皮细胞损伤。此外,PrtV可以介导由VCC引起的肠上皮细胞炎性反应的修饰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杨铁链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5,37(11):1037-1038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属于国际检疫传染病之一,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该病发病急、传播快、波及范围广,可以引起散发、流行、暴发、甚至世界性大流行,不仅危害人民健康,而且影响人民正常的生活、生产、旅游、经贸、交通运输,甚至社会安定。临床特征为剧烈腹泻、呕吐、大量米泔样排泄物、水电解质紊乱和周围循环衰竭,严重休克者可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1999年4月28日,山西省古交市发现了该市历史上第1例霍乱病例,现将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控制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深圳市霍乱散发病例的病原学特征。方法:采用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深圳地区散发病例不同血清型霍乱弧菌的生化特性、质粒、肠毒素基因携带和耐药状况。结果:散发性霍乱以无毒株为主,质粒及肠毒素基因的携带率极低,但耐药性有所增加。结论:本地区霍乱散发呈现非典型性,致病力弱,菌株的遗传性变异和耐药性变异给霍乱的防制和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12.
以霍乱毒素(CTX)为探针,以不同细胞株体外增殖和细胞内cAMP水平为观察指标,探讨霍乱毒素对不同细胞株体外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CTX对淋巴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随细胞不同而异,CTX(1mg/L)可显著升高Daudi、K562细胞内cAMP水平(均为P<0.05),并对上述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均为P<0.05);对CTLL细胞cAMP水平影响,但可显著抑制CTLL细胞的增殖(P<0.01);而对HL-60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内cAMP水平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当美国的研究人员宣布霍乱弧菌E1Tor N16961的基因组序列时,霍乱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这种被阐明的基因组将对霍乱疫苗的研制起重要作用。口服减毒活疫苗在提供迅速的抗霍乱免疫力方面最有希望。但美国马里兰州Walter Reed军事研究所的疫苗研究人员David Taylor说,人们能够认识病菌株的遗传学减毒总是很  相似文献   

14.
15.
霍乱毒素对成年金黄地鼠视网膜节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衡阳医学院学报》1999,27(2):111-113
  相似文献   

16.
霍乱弧菌毒力表达调控基因toxR的PCR扩增及克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构建霍乱弧菌和杜氏利什曼原虫双价口服活疫苗候选株,作者采用PCR对霍乱弧菌毒力表达调控基因toxR进行扩增及克隆,并对霍乱弧菌toxR基因进行限制性酶切分析。结果显示:7株霍乱弧菌均扩增出1.3kb的toxR基因片段,toxR基因中部含有EcoRⅠ酶切位点,再将ToxR基因克隆在质粒pAT153上,对所获的重组质粒ptR4进行限制性酶切分析,证实质粒ptR4插入的1.3kb的DNA片段为top  相似文献   

17.
免疫酶技术鉴定ElTor型霍乱弧菌稳定L型(摘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由鳝鱼和鲫鱼胆汁诱导El Tor型霍乱弧菌(EVC)形成的稳定L型,其形态为长丝体,稳定而不能回复为细菌型。经L型培养在平板上形成的丝状菌落不易刮取与乳化,且生化反应很不典型,故不能通过常规的细菌鉴定方法加以证实。进一步采用菌落原位杂交并以EVC细菌型和羧苄青霉素诱导的EVC不稳定L型作对照,后二者CT基因阳性,而EVC稳定L型由于不易裂解,故也不能通过原位杂交进行鉴定。本文采用免疫酶技术成功地对EVC稳定L型进行了鉴定。 在含粘附剂的载玻片上加一接种环无菌生理盐水,用无菌眼科镊子分别各取一经鳝  相似文献   

18.
杨长英  陈霞  明春梅 《重庆医学》2004,33(1):144-144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传染病.主要是患者的排泄物污染引起传播病,重型患者均出现剧烈吐泻米泔水样物、严重脱水、肌肉痉挛、虚脱等.因此及时大量补液,纠正脱水,防止循环衰竭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本科自1995~2002年共收治霍乱患者18例,经及时抢救,全部治愈.现将治疗与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霍乱流行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以供霍乱防治工作参考。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用埃尔托型霍乱弧菌(EVC)和O139群霍乱弧菌与标准的参比菌株大肠埃希氏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作平行测定进行质量控制。结果1997年及1998年的53株EVC和2株O139菌株药敏试验结果,发现它们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及强力霉素呈高度敏感,其敏感率为100%;绝大部分菌株对四环素、磺胺甲基异·f唑、链霉素、多粘菌素B、乙酰螺旋霉素、复方新诺明及痢特灵耐药,且出现多重耐药现象。结论 霍乱弧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逐渐下降,而且多重耐药现象日益严重。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