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高位硬膜外神经阻滞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方法:将40例患者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上硬膜外插管,定时向硬膜外腔注射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罗哌卡因阻断交感神经,治疗1-2个疗程,观察其治疗前后心率,心胸比、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及心功能变化。结果:疗效显著,临床症状得到改善,心功能改善1-2级,心胸比、心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下降,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增加,且在治疗前后均有显著差异。结论:高位硬膜外神经阻滞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充血性心力衰竭能显著改善患者血液动力指标及心功能、使心脏回缩。  相似文献   

2.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独参汤治疗扩张型心肌病20例,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组系住院病人,均符合1992年2月卫生部制定的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标准。男25例,女17例,年龄35~62岁。心功能Ⅰ级2例,Ⅱ级16例,Ⅲ级14例,Ⅳ级10例(NYHA分级)。入院合并室早18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8例,左前分支阻滞5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1例,Ⅱ°Ⅰ型房室传导阻滞2例,心房纤维颤动4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35~62岁;对照组22例,男13例,女9例,年龄3…  相似文献   

3.
为观察美托洛尔长期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CM)心衰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理,选10例心功能Ⅱ~Ⅳ级的DCM患者,美托洛尔平均剂量26.25±13.76mg/天,治疗时间为5.4±2.07个月。治疗后心功能改善,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及异丙肾上腺素敏感试验ICD25下降小周血淋巴细胞β受体无改变。DCM心功能改善的可能机制是通过阻滞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兴奋及上调心肌β受体而实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扩张型心肌病猝死的高危因素。方法:对16例扩张型心肌病猝死与存活的66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进行对比。结果:持续性室速猝死率66.67%,心室晚电位阳性者猝死率33.33%;猝死组生前平均Q-T离散度(QTd)、右室流出道显著延长或增宽。结论:持续性室速、心室晚电位阳性、QTd延长、右室流出道加宽可能是扩张型心肌病猝死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原发性心肌病患者的转归,方法:对扩张型心肌病165例,肥厚型心肌病27例,未定型心肌病8例进行长期观察,随访终点为:患者死亡,死因明确:发生与心肌 有关的急性事件;观察5年以上,结果:发生心衰者22%,其中半数致死,房颤24.5%,脑栓塞16%,经内科治疗活存率90%和72%。发生猝死者6例,仅1例救治,其他各型心律失常47.5%,单纯心脏肥大10%预后均较好,内科治疗多长期生存,结论:原发性心肌病未有特效疗法,预防心衰,适当治疗并发症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王莹 《河北医药》2015,(7):1032-1034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特点。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住院的45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患者的心电图资料。结果45例DCM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改变,其中最常见者为左心室肥厚并心肌劳损,其次为左心房大,异常Q波及各种心律失常;心房颤动的发生率与左心房内径有直接关系,左心房内径50 mm以下的患者,心房颤动的发生率为33%.3%;左心房内径50~70 mm的患者,心房颤动发生率为52.9%;左心房内径>70 mm的患者,心房颤动的发生率为78.9%;左心房内径增加,心房颤动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有2种心律失常者在心功能Ⅱ、Ⅲ、Ⅳ级的发生率分别为73.3%、20.0%和6.7%;有3种以上的心律失常患者在心功能的Ⅱ、Ⅲ、Ⅳ级的发生率分别为21.4%,32.1%和46.4%;45例患者中3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2例死于心脏骤停,1例死于心力衰竭;3例因病情恶化自动出院,其余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有多种表现,发生率最高的是心率失常和异位心率,对扩张型心肌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有复合心律失常的患者要进行心脏超声波心动图检查。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可改善心功能,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位硬膜外阻滞(TEB)在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治疗上的护理.方法 通过30例DCM 患者接受TEB治疗,可以减轻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结果 DCM患者 24 h内室性期前收缩减少,RonT室性期前收缩亦明显减少,无1例出现感染、脱管、渗药等并发症,均治疗护理后好转出院.结论 TEB治疗可减少DCM 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通过细心护理,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降低,并安全出院.  相似文献   

8.
本院于1997年6月~2000年12月,用倍他乐克(Betaloc,Astra公司生产)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观察其疗效,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本组23例,男17例,女6例,均经X线胸片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证实为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心功能Ⅱ级5例,Ⅲ级9例,Ⅳ级9例.  相似文献   

9.
高位硬膜外神经阻滞(tensile energy absorption of paper;TEA)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缺血性心肌病及心衰是一项新开展的技术,此项治疗操作简便易行,经济实用,深受广大心脏病患者的欢迎。它的主要机理是通过定时定量地向硬膜外间隙注射麻醉药物来阻滞交感神经,使血压、心率下降,降低心肌耗氧量,另外还可以选择性地使缺血部位的血管扩张,改  相似文献   

10.
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的主要表现之一.对常规的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效果欠佳.我们采用依那普利与倍他乐克联合使用治疗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患者39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患者47例,其中39例经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治疗无效.39例中,男28例,女11例,年龄39~74(57.0±9.8)岁.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7例、Ⅲ级22例、Ⅳ级10例.病程1个月~10年.  相似文献   

11.
李荣艳 《云南医药》2008,29(1):85-86
螺内酯治疗心衰近几年已应用于临床,使心衰患者疗效提高,本文就螺内酯治疗36例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人选标准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对照组及治疗组均为Ⅱ~Ⅲ级全心衰,LVEF〈30%,排除血肌酐〉221mmol/L,血钾〉5mmol/L者。收集本院2001年1月~2005年7月经临床表现及B超心动图、胸片确认为心衰住院者,其中治疗组包括扩张型心肌病30例,冠心病6例。对照组包括扩张型心肌病30例,冠心病2例,风心病2例。  相似文献   

12.
妊娠合并心脏病24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燕娜  卜岚  杨冬  房臻  张军  刘陶 《中国医药》2012,7(6):751-753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心脏病,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2002年1月至2010年12月247例妊娠28周及以上且合并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7例患者中,先天性心脏病138例,风湿性心脏病23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8例,原发性心肌病7例,不明原因心律失常71例.心功能Ⅰ~Ⅱ级210例,心功能Ⅲ~Ⅳ级37例.与心功能Ⅲ~Ⅳ组比较,心功能Ⅰ~Ⅱ级组产检率、正常新生儿比例和新生儿体重较高[84.3% (177/210)比35.1% (13/37),84.3% (177/210)比29.7%( 11/37),(3012±568)g比(1894±658)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胎儿生长受限、早产、胎死宫内、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等发生率较低(分别为2.4% (5/210)比27.0% (10/37),P<0.01;4.8%(10/210)比54.0%(20/37),P<0.01;0比2.7%( 1/37),P<0.05;0.5%( 1/210)比18.9% (7/37),P <0.01;1.0% (2/210)比8.1% (3/37),P<0.01).心功能Ⅲ~Ⅳ组孕产妇死亡1例.结论 妊娠合并心脏病严重危害母婴健康.孕前和孕期系统检查并进行相关处理,对于改善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心功能和母婴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应用罗哌卡因行硬膜外阻滞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衰的效果。方法:选择缺血性心肌病心衰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加用罗哌卡因行硬膜外阻滞,治疗14天后比较NYHA心功能分级、心脏指数、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径及E/A改善情况。结果:①两组治疗后均有效,心功能改善。②硬膜外阻滞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86.6%vs66.6%)(P<0.05),心功能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缺血性心肌病心衰患者应用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治疗有益于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结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4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芪注射液和倍他乐克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充血性心力衰竭40例,患者心功能改善Ⅱ级16例,改善Ⅰ级20例,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均有改善。提示两药联合应用方法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脑利钠肽前体(NT-pro BNP)监测在扩张型心肌病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连续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心内科及老年病科住院的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120例,依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方案,按心力竭程度分为3组,随访6个月,测定入院时的血浆NT-pro BNP水平,对扩张型心肌病的主要终点事件进行判断。结果扩张型心肌病NYHA心功能Ⅱ级患者,血浆NT-pro BNP逐渐升高,各级之间NT-pro BNP浓度比较,P<0.05,血浆NT-pro BNP水平与NYHA心功能分级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在NYHA心功能分级为同一级别的患者中,NT-pro BNP水平越高,再住院率及病死率越高。结论 NTpro BNP水平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功能分级有明显相关性,而且在同一组患者中,NT-pro BNP越高,其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6.
心力衰竭患者血中生长激素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心力衰竭患者血中生长激素(GH)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水平。方法选择心力衰竭患者56例和正常对照者30名,使用Immulite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测定GH,使用Gamma-C12计数仪,用免疫放射分析方法测定IGF-1。结果心力衰竭患者血中GH和IGF-1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和P<0.05)。心力衰竭患者血中GH和IGF-1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676,P<0.05)。不同程度心力衰竭患者血中GH和IGF-1水平不同,心功能Ⅲ级组低于心功能Ⅱ级组(P<0.05和P<0.05),心功能Ⅳ级组低于心功能Ⅱ级组(P<0.01和P<0.05),而心功能Ⅲ级组与心功能Ⅳ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不同疾病引起的心力衰竭患者血中GH和IGF-1水平与相应的对照组比较,扩张型心肌病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缺血性心肌病组低于对照组(P<0.01和P<0.05),高血压心脏病组GH低于对照组(P<0.05),IGF-1与对照组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风湿性心脏病组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血中GH和IGF-1水平降低,并且两者呈正相关关系。不同程度心力衰竭患者血中GH和IGF-1水平不同,心力衰竭程度重者(心功能Ⅲ级和Ⅳ级组)较心力衰竭程度轻者(心功能Ⅱ级组)低。扩张型心肌病和缺血性心肌病引起的心力衰竭患者血中GH和IGF-1水平  相似文献   

17.
林荣  颜如玉 《福建医药杂志》1998,20(3):116-116,112
扩张型心肌病的治疗至今仍是棘手的问题。本研究采用地奥心血康加小剂量地高辛长期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半年后测定心脏大小、心功能、运动耐量,观察副反应及部分病人停药后的反应,旨在评价地奥心血康加地高辛对DCM患者心脏大小及心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一、对象与方法(一)对象:本组观察22例病人,其中资料完整15例进行研究。15例中,男14例;女1例;平均48岁。病程最长7年,最短2个月。全部病人均符合WHO/ISF198O年制定的DCM的诊断标准;并按NYHA心功能分级为w级14例,巨级1例。全部病人均先进行强心…  相似文献   

18.
本院于1997年6月~2000年12月,用倍他乐克(Betaloc,Astra公司生产)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观察其疗效,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组23例,男17例,女6例,均经X线胸片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证实为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心功能Ⅱ级5例,Ⅲ级9例,Ⅳ级9例。 1.2 方法 将23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12例,B组13例,两组均给予利尿、洋地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改进高位硬膜外阻滞(TEA)治疗心力衰竭的护理措施前后TEA并发症及导管意外的发生机率,评估改进TEA治疗心力衰竭的康复护理路径在临床护理运用中的效果.方法:选取住院心力衰竭患者82例,其中扩张型心肌病67例,缺血性心肌病15例.根据WHO的诊断标准定义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既往都患过心梗.平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心率变异性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心率变异性 (HRV)时域分析法测定 19例扩张型心肌病 (DCM)经随访 18个月。结果 :DCM 2 4hRR间期标准差 (SDNN)和相邻正常RR间差值的均方根 (rMSSD)及心率变异指数 (HRVI)均明显低于正常 (P <0 .0 5 ) ,心功能Ⅲ -Ⅳ级者明显低于心功能Ⅱ级 (P <0 .0 5 ) ,事件组 (随访中死亡者 )明显低于非事件组 (P <0 .0 5 )。结论 :HRV分析可作为判断DCM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