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在门诊行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方法将80例择期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BIS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均在异丙酚静脉麻醉下行胃肠镜检查。BIS组在术中行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仪进行监测,检查操作过程中微量泵持续异丙酚靶控,保持BIS值维持在55~65,至检查结束前2~3 min停药,当BIS值回升至85~90时患者可被唤醒,观察30 min无不适感即可离院。对照组不使用BIS监测,在检查过程中以微量泵持续异丙酚靶控,直至检查结束前2~3 min停药。对2组患者术前、中、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以及异丙酚的用量和麻醉苏醒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术前、中、后MAP,HR及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麻醉期间2组患者均无明显不适感,术后均能唤醒。BIS组的苏醒时间及异丙酚的用量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BIS检测可以预防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的麻醉药越量或不足,保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缩短麻醉苏醒时间,避免术中体动与知晓,减少手术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周克亭  刘志群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0):1494-1495
目的:观察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无痛结肠镜检查病人麻醉过程及恢复的意义。方法:选择ASAⅠ~Ⅱ级病人80例,在异丙酚-芬太尼麻醉下进行结肠镜检查。分为BIS监测组(Ⅰ组)与常规监测组(Ⅱ组),每组40例。静脉给予芬太尼1#g/kg、异丙酚0.5mg/kg负荷量后,异丙酚的维持量Ⅰ组根据BIS值(45~60)调节,Ⅱ组仅根据临床体征调节。记录异丙酚用量,术中反应,结肠镜检查时间,留观时间及不同时点的MAP、HR、SpO2、BIS值。结果:两组间一般资料及麻醉前MAP、HR、SpO2、BIS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异丙酚用量Ⅰ组明显少于Ⅱ组,留观时间Ⅰ组明显短于Ⅱ组(P〈0.01)。MAP在麻醉诱导入睡后和插镜时两组均有下降,但Ⅰ组降幅低于Ⅱ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Ⅰ组明显少于Ⅱ组(P〈0.01)。结论:BIS监测用于无痛结肠镜检查病人,对于预防麻醉药用量不足或逾量,减少血液动力学改变,避免术中肢动与知晓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提高麻醉安全,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异丙酚靶控输注联合脑电双频指数反馈控制应用于老年人无痛肠镜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0例ASAI、II级,60~80岁择期行全身麻醉下结肠镜检查病人,分为两组,每组25例。人工(MCI)组开始通过输液泵以7200mg/h输注速度给予单剂量异丙酚直至患者意识消失,随即按4mg/(kg·h)持续给药。靶控输注联合脑电双频指数反馈控制(TCI联合BIS)组将病人年龄、体重及靶浓度(CT)3.6μg/mL输入注射泵,由其控制持续输注异丙酚,并根据BIS值进行反馈调节。观察记录诱导和苏醒时间、麻醉效果、异丙酚总量,无创监测术前、术中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及BIS值下降情况。结果与人工组相比,TCI联合BIS组麻醉诱导时间延长,异丙酚用量减少,两组病人术中MAP、HR较术前均下降,但TCI联合BIS组最大降幅明显小于人工组。结论异丙酚靶控输注联合脑电双频指数反馈控制应用于老年人肠镜检查,是安全、有效的,且老年受检者的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功能更加稳定,该麻醉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单纯丙泊酚和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两种方法在无痛胃镜中的应用。方法选择门诊要求无痛胃镜的患者100例。年龄40-75岁,体质量50~80kg,ASAI~Ⅱ级。随机分为两组(n=50)。常规禁食水,人室后监测血压(B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_2),使用深圳市科瑞康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UP-8000C型麻醉深度监护仪监测脑电双频指数(BIS)。麻醉前面罩吸氧3min,开放上肢静脉,A组TCI瑞芬太尼,效应室浓度为靶浓度(2μg/ml),同时静脉推注丙泊酚1mg/kg,待患者意识消失后开始操作,B组于静脉推注丙泊酚2mg/kg,分别记录诱导前,胃镜镜体通过咽腔时,取活检时及检查完毕时BIS、SpO_2、平均动脉压(MAP)、HR及意识消失和恢复的时间以及呼吸暂停情况、丙泊酚的用量。检查结束后观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A组麻醉效果满意率100%,B组有14例患者在检查中有肢动需要追加丙泊酚,麻醉效果满意率72%,与诱导前相比,两组患者检查中BIS降低(P〈0.05),B组检查中MAP、HR及检查完毕HR降低(P〈O.05),与B组比较,A组检查中BIS升高(P〈0.05),MAP和HR、Sp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B组比较,A组的意识恢复时间缩短,丙泊酚用量减小,呼吸暂停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检查结束后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恶心,呕吐。结论TCI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2μg/m)复合丙泊酚1mg/kg用于无痛胃镜,麻醉起效快,平稳,苏醒快。但需加强呼吸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肝功能不全患者术中应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反馈调控麻醉药的靶控输注浓度,观察其对麻醉用药量和苏醒时闯的影响。方法肝功能不全患者40例,Child—Pugh分级A级,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两组均静脉注射丙泊酚2mg/kg,咪达唑仑0.05mg/kg,雷米芬太尼3μg/kg进行麻醉诱导,并复合顺式阿曲库铵0.2mg/kg后行气管插管。靶控输注丙泊酚(初始血浆靶浓度0.7—1.8μg/L)、雷米芬太尼(初始效应室靶浓度2.5~3.5ng/L)以进行麻醉维持。对照组以常规监测指标调控靶控输注浓度;BIS组以BIS值(40~55)为指标反馈调控靶控输注浓度。术中监测血压(BP)、心电图(ECG)、脉搏氧饱和度(SpO2)以及BIS等指标,并记录麻醉维持阶段药物用量变化及麻醉苏醒时间,患者术中知晓情况。结果BIS组麻醉维持阶段丙泊酚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4.9±0.2)mg/kg v.s.(6.7±0.4)mS/kg,P〈0.05];BIS组麻醉苏醒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7.0±1.5)min v.s.(11.0±1.4)min,P〈0.05];两组均未发生术中知晓。结论BIS监测指导肝功能不全患者术中麻醉维持,可在保证适"-3麻醉深度的情况下有效减少丙泊酚用量,缩短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6.
叶妙恩  陶在平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5):2679-2680
目的:评价应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在门诊结肠镜检查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结肠镜检查患者40例,分为芬太尼组(F组)和瑞芬太尼组(R组)。F组:单次予芬太尼0.8~1ug/kg,R组:以微量泵输注瑞芬太尼0.05~0.1ug/(kg·min),lmin后所有患者静脉注射负荷量丙泊酚1mg/kg,至睫毛反射消失开始入镜,瑞芬太尼输注至肠镜进至回盲部停药。术中根据患者反应,两组追加丙泊酚为诱导量的1/5。观察并记录各时点的MAP、SpO2、HR、RR,记录术中肢体扭动、呼吸抑制例数,丙泊酚总用量;清醒时间:术后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例数。结果:术中R组患者MAP、SpO2、HR、RR下降低于F组(P〈0.05);R组丙泊酚用量少于F组(P〈0.05),清醒时间少于F组(P〈0.05);R组呼吸抑制高于F组(P〈0.05),F组术中肢体扭动及术后头痛头晕高于R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丙泊酚可用于无痛肠镜,麻醉效果满意,苏醒迅速。但术中要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备好抢救设备和药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酮咯酸氨丁三醇对烧伤患者镇痛效应及麻醉深度的影响。方法将5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I~Ⅱ级择期行烧伤植皮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5例。实验组静脉推注酮咯酸氨丁三醇30mg,对照组输注生理盐水,记录不同时点的脑电双频指数(BIS)、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术中以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CI)维持麻醉,调节异丙酚血浆靶控浓度(Ct),维持BIS稳定。结果麻醉剂诱导后,2组患者的HR及MAP均无显著性改变,但BIS均显著下降;给予药物后,实验组BIS继续下降。HR显著下降,MAP略有下降,而对照组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变化。分别给予酮咯酸氨丁三醇和生理盐水后,实验组患者HR、MAP和BI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异丙酚用量及苏醒期间咽喉疼痛、烦躁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2组麻醉时间、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酮咯酸氨丁三醇在不影响患者术后苏醒状态的情况下可产生明显镇痛效应,减少术中TCI异丙酚用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吴向宇 《中国临床研究》2013,(10):1065-1066
目的探讨地佐辛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结肠镜检查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60例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成异丙酚复合地佐辛(D组)和单纯用异丙酚(P组),每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注药前(T0)、注药后即刻(T1)、过脾曲时(T2)、过肝曲时(T3)、苏醒时(T4)的HR、SBP和SpO2的变化;记录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及异丙酚的用量;对比术中镇痛效果及麻醉后不良反应。结果两种方法均可用于门诊无痛肠镜的检查,但D组起效和苏醒时间明显短于P组(P〈0.05);异丙酚用量少于P组(P〈0.05);镇痛效果好于P组(P〈0.05);术中呼吸抑制、躁动的发生率明显少于P组(P均〈0.05)。结论地佐辛复合异丙酚可安全用于无痛结肠镜检查术,且可减少异丙酚用量,镇痛效果好,苏醒迅速,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七氟烷吸入浓度递减法与丙泊酚-瑞芬太尼分步靶控输注对老年患者无痛结肠镜检查的效果。方法选取拟行无痛结肠镜检查的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S组(吸入七氟烷)与P组(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每组80例。S组采用浓度递减法进行面罩吸入七氟烷; P组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分步靶控输注法。记录结肠镜检查过程中及各时点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_2)和脑电双频谱指数(BIS);记录诱导时间、结肠镜检查时间、苏醒时间及离开麻醉恢复室的时间;记录结肠镜检查中低氧血症、体动反应情况及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记录苏醒期恶心、呕吐、躁动、寒战及结肠镜检查后腹痛的发生情况。结果与S组比较,P组麻醉诱导时间显著缩短,苏醒期恶心、呕吐、躁动及结肠镜检查后腹痛的发生率显著更低(P 0. 05)。2组患者结肠镜检查前后各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SpO_2、PetCO_2和BIS值及结肠镜检查时间、苏醒时间、寒战、体动反应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与七氟烷吸入浓度递减法相比,丙泊酚-瑞芬太尼分步靶控输注法更适用于老年患者无痛结肠镜检查。  相似文献   

10.
脑电双频指数在门诊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门诊无痛胃镜检查病人麻醉过程及恢复的意义。方法60例择期在丙泊酚-芬太尼静脉麻醉下行胃镜检查的门诊病人,随机分为BIS组(Ⅰ组)和常规组(Ⅱ组),每组30例。静脉给予芬太尼1μg/kg、丙泊酚0.5mg/kg负荷量后,丙泊酚的维持量Ⅰ组根据BIS值(40~60)调节,Ⅱ组根据临床体征调节。观察丙泊酚用量、术中反应、胃镜检查时间及留观时间等。结果两组麻醉前MAP、HR、SpO2、BIS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Ⅰ组丙泊酚用量明显明显少于Ⅱ组,留观时间Ⅰ组显著短于≥Ⅱ组(P〈0.01)。MAP在麻醉诱导入睡后两组均有下降,但Ⅰ组降幅低于Ⅱ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Ⅰ组明显少于Ⅱ组(P〈0.01)。结论BIS监测可预防门诊无痛胃镜检查病人麻醉药逾量或用量不足,减轻血流动力学波动,避免术中肢动、知晓。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地佐辛复合异丙酚用于无痛结肠镜下大肠息肉高频电切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使无痛技术在结肠镜检查治疗中更有选择性.方法 共156例在无痛结肠镜下进行大肠息肉高频电切术,随机分为A组(地佐辛复合异丙酚n=78),B组(异丙酚n=78).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MAP、HR、SpO2,意识消失时间、意识恢复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AS)、异丙酚用量.结果 和B组比较,A组患者异丙酚用量明显减少,苏醒时间缩短、术中生命体征更加平稳.结论 地佐辛联合异丙酚用于无痛结肠镜下大肠息肉高频电切术镇痛效果确切,意识恢复快,异丙酚用药量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在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监测下地佐辛联合依托咪酯与丙泊酚配伍用于老年患者胃镜检查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160例70岁以上老年无痛胃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BIS监测组和对照组(非BIS监测)各80例.均行地佐辛联合依托咪酯与丙泊酚配伍静脉麻醉.BIS组用BIS监测麻醉深度,对照组依据临床经验判断.两组均用地佐辛联合依托咪酯与丙泊酚配伍麻醉,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及麻醉药量、苏醒时间、满意度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BIS组与对照组均顺利完成胃镜检查.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前、中、后3个时段两组患者的MAP、HR、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IS组患者的依托咪酯与丙泊酚配伍液用量小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11.2% (P<0.05).结论 老年患者应用BIS监测地佐辛联合丙泊酚与依托咪酯配伍液静脉麻醉胃镜检查,能减少麻醉药量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运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获取靶控输注(TCI)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对无痛胃肠镜检查麻醉深度的指导意义。方法将300例接受无痛胃肠镜患者随机分为三组:BIS监测TCI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组(A组,n=100)、BIS监测TCI丙泊酚组(B组,n=100)、单纯TCI丙泊酚组(C组,n=100)。根据血流动力学及BIS值调整丙泊酚的靶浓度。观察血压、心率、呼吸的变化,记录手术时间、术中体动次数、苏醒时间、镇静评分、定向力恢复及其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300例患者麻醉效果满意,术后均恢复良好,其中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和定向率恢复时间C组B组A组,A组术中呼吸抑制以及体动发生率以及明显低于C组(P0.01或P0.05)。三组术中呛咳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三组患者均未见术中知晓。结论 BIS监测TCI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用于无痛胃肠镜检查能减少丙泊酚用量,且可以达到合理的麻醉深度,保证术后麻醉快速苏醒。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脑电双频指数(BIS)指导下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用于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东莞市大朗医院收治的须行腹腔镜手术患者90例,根据患者个人意愿所选择麻醉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在常规监测下使用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研究组在BIS监测下使用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比较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动态血压(MAP)、心率(HR)、Ramsay评分,同时记录两组手术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在T2时间点的MAP、HR比较,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在T3-T5时间点的Ramsay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苏醒延迟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BIS监测下控制麻醉深度,可对患者个体化合理给予全身麻醉药物,且麻醉苏醒快,拔管时间短,同时亦使得围麻醉期更加平稳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BIS反馈TCI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在无痛人流中的应用价值及不良反应.方法:120例接受无痛人流患者,随机分成3组(n=40):单纯TCI丙泊酚组(A组)、BIS监测TCI丙泊酚组(B组)、BIS监测TCI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C组).根据BIS值和血流动力学调整丙泊酚和(或)瑞芬太尼TCI靶浓度.观察血压、心率、呼吸的变化以及手术时间、苏醒时间、镇静评分、定向力恢复、术后视觉模拟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与A组比较,B、C组丙泊酚总量减少,苏醒和定向恢复时间均缩短,术中体动减少(P<0.05),与B组比较,C组丙泊酚总量减少,苏醒时间缩短(P<0.05),定向恢复时间和体动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BIS监测下TCI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可以达到更合理的麻醉深度,且能减少丙泊酚用量,保证术后麻醉快速苏醒.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指导米索前列醇复合靶控输注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需进行无病人流的孕妇10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于BIS监测下复合应用米索前列醇和靶控输注丙泊酚;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靶控输注丙泊酚.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苏醒时间、术后躁动、宫缩疼痛评分等指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由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的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术后躁动剂量、宫缩疼痛评分等指标与对照组患者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BIS指导米索前列醇复合靶控输注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术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平均动脉压(MAP)为反馈变量,探讨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用于颅脑手术麻醉的可行性。方法46例择期行脑肿瘤切除患者,随机分为闭环组和靶控组,各23例。闭环组MAP反馈值设为70mmHg,两组丙泊酚血浆靶控浓度为3.0μg/ml,舒芬太尼0.3μg/(kg·h)持续静脉输注。记录两组麻醉前、插管即时、插管后5min、切皮、锯颅骨、切开脑皮质、切肿瘤1h、缝头皮等时间点的MAP、心率(HR)、心率变异指数(HRVI)、脑电双频指数(BIS)变化,计算丙泊酚的用量。结果在插管后5min、脑皮质操作、切肿瘤1h等时间点靶控组MAP下降较闭环组明显(P〈0.05)。两组患者的HR减慢,变化接近;在各观察时间点,靶控组HRVI低于闭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BIS大多处于低值区,在颅内操作期靶控组明显低于闭环组(P〈0.05)。闭环组丙泊酚用量(825.9±270.4)mg明显少于靶控组(1302.6±321.5)mg(P〈0.01)。结论以MAP为反馈变量调控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麻醉可安全用于颅脑手术麻醉,术中循环稳定,减少丙泊酚维持所需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用药在无痛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行肠镜检查患者90例,随机分为异丙酚组(P)、异丙酚复合芬太尼组(PF)、异丙酚复合氯胺酮组(PK),记录MAP、SpO2、HR变化和检查时间、患者苏醒时间。结果:插镜时P组的MAP、HR比PF、PK组显著升高,SpO2、患者苏醒时间无显著变化。结论: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氯胺酮减轻血流动力学变化,不增加患者的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19.
第3代喉罩通气用于腹腔镜胆囊手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第3代喉罩(ProSeal LMA,PLMA)通气并以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指导丙泊酚微泵输注在腹腔镜胆囊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择期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随机分成第3代喉罩(PLMA)全身麻醉组(P组,30例)和常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组(T组,30例)。监测并记录插喉罩(管)前后,拔喉罩(管)前后心率(HR)、平均动脉(MAP)的变化,两组丙泊酚用量以及术中和术后发生各种并发症的例数。结果P组置入和拔除喉罩前后HR、MAP无明显变化(P〉0.05),T组插入和拔除气管导管前后HR、MAP明显地升高(P〈0.05)。P组丙泊酚用量少于T组(P〈0.05)。P组拔除喉罩时患者呛咳、体动及术后咽喉痛的发生率明显少于T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手术中使用第3代喉罩通气并以脑电双频指数指导丙泊酚微泵输注具有安全性好、血流动力学平稳、可减少丙泊酚用量、并发症少且操作简单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监测吸毒患者无痛人工流产(人流)术中的脑电双频指数(BIS )寻找适合吸毒患者的丙泊酚用量。【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至2013年在本院行无痛人流术的20例吸毒患者为试验组,并随机选取20例行无痛人流术非吸毒患者为对照组。术前查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均为阳性;B超确诊宫内妊娠。禁食禁饮4~6 h。入室后取截石位,两组患者均连接BIS监测仪于正确的位置,并连接丙泊酚TCI泵,起始血浆靶控浓度均为4μg/mL ,根据BIS值和血流动力学以及患者体动,以每次0.3~0.5μg/mL调整靶控浓度。待BIS维持在45~60之间,睫毛反射消失/钳夹宫口无体动,开始手术。并记录麻醉前(T0)、睫毛反射消失/钳夹宫口无体动(T1)、扩开宫口后开始清宫(T2)、术毕(T3)、麻醉苏醒时(T4)的平均动脉压(M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BIS。术后查看丙泊酚 TCI泵,记录患者丙泊酚的总用量以及维持血浆靶控浓度。记录体动例数、呼吸抑制例数、手术时间以及苏醒时间。【结果】在相同的BIS值麻醉深度下,试验组的丙泊酚的用量为(179±51)mg明显大于对照组(124±27)mg ;而苏醒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3.2±2.1vs4.3±1.9,P <0.05),两组手术时间、患者体动次数、呼吸抑制例数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结论】单纯丙泊酚麻醉无痛人流术中,吸毒患者术中维持血浆靶控浓度约为(6.8±1.4)μg/mL。丙泊酚的用量显著大于非吸毒患者,而苏醒时间明显短于非吸毒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