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牙痛一般指由牙齿或牙周疾患引发的疼痛。中医从整体观念出发 ,认为牙痛多与脏腑功能失调或外邪侵淫有关。根据“火性上炎”、“足阳明胃经循行入齿”、“肾主骨 ,齿为骨之余”等理论 ,笔者辨证用药 ,或配合局部止痛方法 ,标本同治 ,往往能取得良好疗效 ,现结合治验介绍体会如下。1 胃火牙痛牙痛牵引头痛 ,面赤发热 ,喜冷恶热 ,或牙宣出血 ,或牙龈红肿溃烂 ,口气热臭 ,口干舌燥。舌红、苔黄 ,脉滑数。治宜清胃凉血散郁 ,方用清胃散加生石膏、大黄等。素体阴虚者 ,可选玉女煎加栀子、地骨皮 ;血热甚者加生地黄、玄参。例 1:王某 ,男 ,5 6岁 …  相似文献   

2.
徐静  刘金霞  李建 《陕西中医》2007,28(9):1269-1270
1口臭 口中气味发臭,别人能闻到,自己也可觉察。一种是口腔疾病引起,一种是因为糖尿病或消化道疾病而导致,还有一种是心因性的想象性口臭。临床采用望、闻、问、切、查进行诊断和辨证施治。中医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分析其病因有三:一是胃火上炎、热毒上蒸所致口臭干渴、喜冷饮食、口舌糜烂生疮、牙龈红肿疼痛、甚则齿衄、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象弦数,治当清除胃火,选方清胃散或凉膈散加减(方略)。  相似文献   

3.
魏××,男,20岁。1991年3月诊。唇舌红肿溃烂三天,伴口干口臭,疼痛明显,难以进食,便秘,溲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略弦。属胃有积热,火气上攻证。治宜清胃凉血。拟清胃散加减:黄连、生地、丹皮、牛膝各15克,石膏30克,知母12克,大黄10克,升麻6克,麦冬15克。全方共奏清胃火,凉血热之效。服药5剂而愈。  相似文献   

4.
痤疮,祖国医学称为酒刺、粉花疮、面粉渣、面跑。肺风粉刺等。1内服方药湿热蕴结型:皮疹红肿疼痛,以脓疤为主,纳呆腹胀,舌红,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燥湿,凉血解毒。方用黄连解毒汤加减。肝气郁结:痤疮反复发作,经久不消,且伴有性情孤僻,沉默寡言,舌谈或暗红,若白脉弦,或滑。治直宽畅气机,疏肝理气。方用柴胡疏肝汤加减。肺经血热:颜面潮红,痤疮掀热,针尖或芝麻大小,顶端有黑头,挤压可出粉刺,伴口干渴、淡黄、便秘、舌红、鲁薄黄,脉弦数。治宜清泄肺热。方用批权清肺饮加减。2外治患者平卧,用负离子喷雾机对其面部…  相似文献   

5.
尚玲 《光明中医》2008,23(12):2004-2004
玻璃体积血是眼科临床上常见的外伤性眼病。对其治疗,一般分为三期:早期:(发病1个月内)即出血初期,血色鲜红,量多者则看不见眼底。此时,不论体质虚实,宜凉血止血,方用蒲黄散加减,以塞其流。  相似文献   

6.
<正> 一、大黄牡丹皮汤治鼻衄张某,男,2岁衄民,1984年7日15日初诊。三个月来反复流鼻血,血色鲜红,衄势较急,常以凉水拍前额衄止,平时大便干结。诊见口渴喜饮,鼻燥口臭,舌红苔黄,脉滑数有力。治以通腑泻热,凉血止衄。大黄牡丹皮汤加味:大黄10克丹皮冬瓜仁仙鹤草各12克桃仁8克三七粉(冲服) 芒硝各6克(冲服)。一剂鼻衄减,大便畅行,二剂鼻衄停止。追访三个月,再未衄血。、  相似文献   

7.
清胃散出自《东垣十书.兰室秘藏》咽喉牙口齿门,由当归、黄连、生地、牡丹皮、升麻组成,原是治疗“因服补胃之药致上下牙痛不可忍,牵引头痛满面发热大痛”的方剂。方中黄连清胃热、泻心脾之火;胃为多气多血之腑,胃热每致血分亦热,故以生地、牡丹皮凉血清热滋阴,当归养血和血、消肿止痛;升麻散火解毒,与黄连相伍,使上炎之火得散,内郁之热得降,并为阳明经引经药。五味相合,共奏清胃与凉血之功。本方治证,凡是由胃热或胃热循足阳明经脉上攻所致诸症,均可异病同治,收效颇佳。现不避贻笑大方,谈一点临床应用体会。1牙宣何某,女,43岁,主妇。2006年8月4日就诊。主诉:素有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10多年,经常齿衄、鼻衄,近日牙齿出血,刷牙时尤多,余无不适,舌红、苔薄黄腻,脉细。牙宣属于胃热,治以清胃凉血,清胃散主之:石膏30g,生地15g,丹皮12g,升麻、黄连各10g,7剂。8月25日二诊:服上药牙宣止,停药1周亦无出血,今因尿色深,腰酸,处方:升麻、黄连各6g,丹皮12g,生地、杜仲、续断、黄芪各15g,7剂,嘱服用2周。9月19日三诊:服药期间腰酸愈,无齿衄。按语:齿为肾所主,而上下牙床属阳明大肠和胃经所属。《血证论.齿衄》强调:“牙...  相似文献   

8.
沈×,男,48岁。1982年3月4日入院。住院号24620。主诉:多食易饥、多饮、多尿,消瘦半年。患者以往形体肥胖,近半年来,多食易饥,身体逐渐消瘦。近3个月来,诸证加重。伴咽干,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滑数。查尿糖++,空腹血糖264mg%。证属消渴(胃火炽盛,燥热内伤)。治宜清胃泻火,养阴保津。方用玉女煎随证加减。服药7剂,每日饮水量及尿量  相似文献   

9.
<正> 头痛是指头部疼痛不适的一种常见病证,病因颇为复杂,笔者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体会,仅就头痛从肝论治作以简述,就正于同道。1.肝火(?)窍:证见头部胀痛,多在巅顶,或在一侧,面红目赤,心烦易怒,口干咽燥,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治宜平肝宣郁,泄火熄风,方选自拟钩菊青箱饮加减:钩藤、夏枯草、白菊花、青箱子、金铃子、山栀子各9克.生牡蛎24克,丹参12克,苦丁茶6克。2.肝肾阴虚:证见头痛多发于两侧或巅顶。眩晕耳鸣,心烦少寐,口苦,舌红少津,脉弦细。治宜滋阴潜阳、清肝熄风,方选建瓴汤加减。3.肝血不足:证见头痛、眩晕,或遇劳加剧,心烦不寐、神疲乏力,唇色淡白,舌淡苔薄,脉弦细。治宜养血柔肝、熄风清脑,方用养血胜风汤(见《医醇剩义》)。4.肝经风痰:证见头部胀痛,重而昏蒙,咯痰或呕吐痰涎,胸脘痞闷,口苦,舌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数。治宜平肝熄风,清热涤痰,方用自拟钩牡萎夏、  相似文献   

10.
介绍金劲松教授治疗IgA肾病的经验。金劲松教授认为IgA肾病的主要病机为热伤脉络与脾肾不固,治宜辨清邪实与本虚孰轻孰重。其中邪实为主的阶段包括:(1)风热犯肺证:治宜清热宣肺、凉血止血,方用银翘散加减;(2)湿热下注证:治宜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方用小蓟饮子加减。本虚为主的阶段包括:(1)肺脾气虚证:治宜补肺健脾,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2)阴虚火旺证:治宜滋补肝肾、滋阴降火,方用知柏地黄丸合二玉丸加减;(3)脾肾气阴两虚证:治宜益气养阴,方用参芪地黄汤加减。强调治疗IgA肾病应把握本虚标实,注重从肺论治;应辨明血尿性质,辨证选用止血药;应中西医结合治疗。  相似文献   

11.
清胃散方源自《脾胃论》。组方:真生地黄、当归身各6g,牡丹皮9g,黄连(拣净)6g,(夏月倍之)升麻9g。用法:上为细末,都作1服。水煎放冷服之。其功用:清胃凉血。主治:胃经积热,上攻口齿,上下牙痛不可忍,牵引头脑,满面发热,其齿喜冷恶热,或牙龈溃烂,或牙宣出血,或唇口腮颊肿痛,口气臭热,舌咽干燥,舌红苔黄,脉滑大而数者。  相似文献   

12.
<正> 上消化道出血,祖国医学中属吐血、呕血、便血中的远血范围。近几年来用中药治疗效果较好,方法多样,今综述于下。一、辨证分型论治分以下六型:1.胃热型:有的称热盛迫血型、湿热化火迫血妄行型,肝火胃热型。治疗上都采用清胃泻火,凉血止血。方用泻心汤为主,或合犀角地黄汤,或合地榆散(地榆、茜草根、黄连、黄芩、山栀、茯苓)加减。2.脾虚型:  相似文献   

13.
验齿一得     
<正> 验齿是温病诊断的独特方法之一。叶天士在《外感温热篇》中说:“齿为肾之余,龈为胃之络,热邪不燥胃津,必耗肾液”,指出了齿、龈与肾和胃有着内在的联系。还指出:“初病齿缝流清血,痛者,胃火冲激也,不痛者,龙火内燔也”。阐明了温病齿衄的机理。笔者本着此旨,在临床上治疗齿衄一证,感受颇深,收效甚好。例1:王某,男,32岁,1982年7月10日就诊。因过食辛香燥热之品,齿缝出血,牙龈肿痛已2天,疼痛时含漱冷水,颇感舒服,并有口干,口臭,大便秘结等症。舌质红,苔黄,脉洪数。诊为阳明热炽,热从火化,循径上扰。治以清胃泻火,方选清胃散加减:黄连、牡丹皮、知母、大黄各10克,  相似文献   

14.
治愈1例成人斯蒂尔病,证属:气阴两虚,邪热郁痹,治宜清热凉血解毒,大补气阴,方用升降散加减。立法制方治本,少佐西药临时控制病情为辅治标。  相似文献   

15.
秦婧 《时珍国医国药》2002,13(11):671-671
笔者 1998- 11~ 2 0 0 0 - 0 6以来辨证治疗鼻衄 80例 ,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资料较完整的 2 6例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2 6例中 ,男 17例 ,女 9例 ;发病年龄最小者 7岁 ,最大者 6 2岁 ;病程最长者 10 a,最短者 2 d;辨证分型属实火者 12例 ,属虚火者 14例。2 辨证施治2 .1 实火型多由肝火、肺胃火盛等原因所致。主要症状为鼻衄、头痛、口干、口苦、口渴、便秘、舌质红 ,苔黄燥 ,脉洪数或弦数。治当以清热泻火 ,凉血止血。方用自拟止衄汤 号。基本方药为 :白芍、生地、玄参、龙胆草、丹皮、旱莲草、仙鹤草、栀子、川楝子、甘草。2 .2 虚…  相似文献   

16.
清胃散新用     
清胃散主治胃热循足阳明经脉上攻所致之牙痛、牙龈溃烂、牙宣出血等。笔者用此方加减治疗便秘、胆囊炎、尿血等病证 ,收异病同治之效 ,现举例如下。便秘朱某 ,男性 ,30岁 ,素喜肥甘厚味 ,常大便干结 ,今 4日未解大便 ,面红身热 ,小便短赤 ,口干 ,舌红苔黄燥 ,脉滑数。诊为热伤津血 ,肠道失润之便秘。予清胃散加玄参、麦冬 ,嘱其饮食清淡 ,3剂而愈。按 :本例乃肠胃积热 ,耗伤津液 ,肠道失润所致 ,故以清热生津、润肠通便而愈。胆囊炎刘某 ,男性 ,4 6岁 ,患者右胁痛 1周 ,伴胃脘部胀闷 ,口苦 ,纳呆 ,小便黄 ,舌质红 ,舌苔黄腻 ,脉弦数。予清胃…  相似文献   

17.
崩漏的病机较为复杂,临床对其辨证分型和治疗方法也很多.不便掌握.刘师受《医宗金鉴》治疗崩漏应“虚补瘀消热用清”之提法的影响,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将本病提炼为“热、瘀、虚”三个类型,同时发现,肝郁所致崩漏亦不少见,因此另加“郁”型.1 热伤冲任型证见阴道突然大量下血,或淋漓日久,血色鲜红,口干喜饮,头晕面赤,烦躁不寐,音质红.苔黄.脉滑数.治宜清热凉血、固经涩血.方用自拟二地芩芍汤生地30g.生地榆30~50g,黄芩12~18g.白芍15~30g.水煎.日1剂.2次分服.方中以生地清热凉血、滋阴生津;生地榆凉血止血、泻火解毒,“其性主收敛.  相似文献   

18.
辨证分型治疗狼疮性肾炎探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狼疮性肾炎,早期以邪毒实热为主,后期阳气衰微或阴阳两虚。分四型:热毒炽盛型,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方用犀角地黄汤合五味消毒饮;肝肾阴虚型,治宜滋养肝肾,方用六味地黄丸;脾肾阳虚型,治宜温补脾肾,方用补中益气汤或二陈汤加减;气阴两虚型,治宜益气养阴,方用补中益气汤或大补元煎加减。  相似文献   

19.
<正> 清热凉血是临床常用治疗血证(包括咳、吐、衄、便血及紫癜、斑疹、瘀点等皮下出血)的有效治法.现将我们临床体会分为以下五个方面介绍如下. 1、清热凉营清热凉营法,主治急性病,热入营血.证见高热烦躁,口渴不饮,吐血、衄血、便血,或周身出现斑疹、瘀点,或见神昏谵语,舌绛苔少,或舌苔焦黄、焦黑,脉象洪数,或细数.亦治慢性病,热逼血妄行,咳血、吐血不止,脉数,舌红苔黄.药用犀角、赤芍、丹皮清热凉血、山栀清热泻火,生地凉血.如高热不解加石膏、知母清热降火;如潮热盗汗加知  相似文献   

20.
<正> 1 辛温解表,散寒宜肺法 此法适用于风寒之邪束肌表,卫外之阳气闭而不行。临床可见患儿高热无汗,头痛身疼,流清涕,咳嗽声重吐泡沫痰,舌淡红苔薄白,指纹浮紫、脉象浮数,宗体若燔炭,汗出而散之法,以解表散寒,宜肺退热为法,方用荆防败毒散加减。 2 辛凉疏风,透表宜肺法 此系风热袭于皮毛,犯于肌表,风热邪气引动阳气,阳气发越而发热汗出。口揭,咳嗽吐黄痰,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治宜辛凉解表宜肺,方用银翘散加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